網際網路已經乾得很好的事情,不應該是區塊鏈乾的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總體的技術架構,在2020年已經基本構建完成,可以類比上個世紀90年代初,網際網路tcp/ip協議基本架構完成,(區塊鏈)也大概處於這樣的階段。未來的5年時間,區塊鏈更多是在技術架構基礎上的商業創新。未來我會更多展望,基於區塊鏈的商業創新將怎麼發生。

為了更好理解區塊鏈上的商業創新,我們可以對比網際網路,看看過去20年,網際網路上的商業創新是怎麼發展和進化的,從而對未來5年區塊鏈上的商業創新有更好、更形象化的理解。

我今天的題目是“網際網路與區塊鏈”,將從商業的視角對兩者做一個比較。

(一)

網際網路:資訊化技術的底座 

& 區塊鏈:數字化技術的底座

第一,先從技術的角度看。網際網路是ict技術的一部分,是資訊通訊技術的一部分。我把網際網路看成是一系列資訊科技的底座。資訊科技包括計算機、各種軟體工程、作業系統、2g、3g、4g、5g……這些都屬於資訊科技。這些資訊科技,如果僅就技術而言,每一項都有自己的功能和價值。但把它們串在一起,造就新的商業,離不開網際網路,所以(網際網路)是資訊科技的底座。

區塊鏈也一樣,是一系列數字化技術的底座。什麼是數字化技術?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區塊鏈,這些我叫做數字化技術。它們和資訊通訊技術還是有一定的區別。

這些數字化技術,從工具角度來說,也都有很大的功能。但不把它們串在一起,我們很難創造出原生於新的數字技術的新商業模式,我覺得區塊鏈是它們的底座。

這是我想區別的第一點。 

(二)

網際網路:資訊自由無摩擦 

& 區塊鏈:信任自由無摩擦

第二,網際網路整體來說,解決的是資訊自由、無摩擦、釋出、交流、交換、互動,區塊鏈所解決的是信任自由、無摩擦,建立相互之間的信任關係。剛剛陳曉紅院士講到是“無須信任、免信任”的問題。

所有的網際網路,從最初的bbs到微博,再到現在的各種自媒體,其實大體離不開幫助資訊自由、無摩擦地流動。自由表示一種權利,無摩擦是指把資訊釋出的成本、交流的成本、互動的成本降到零。我們使用的網際網路上的各種app,幾乎都是免費的,而且釋出任何資訊,也無需事先取得某種許可。

區塊鏈叫做“信任的自由、無摩擦系統”,信任的成本是非常高的。當把信任的成本降到零,人的關係、商業的關係、社會的關係、機構與機構之間的關係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

我們要促成一筆商業,首先得建立一個信任。沒有這樣的信任,商業是不可行的,整個社會也一樣,要讓這個社會有效執行,能夠良性進展,我們有各種法律、第三方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法院、公安等。誰要是背信了,可能會吃上官司,不但需要承擔經濟損失、民事損失,甚至還會受到刑事上的懲罰。

如果能把信任的成本降到零,我們可以做的事情就比現在要多得多,空間要大得多。這兩個也是網際網路與區塊鏈之間巨大的不同。

(三)

網際網路:流量變現

& 區塊鏈:資料變現

第三,網際網路商業強調的是流量上的變現。所有的網際網路平臺都有一種“流量焦慮”。我曾經看過一篇文章,它從流量的角度,這樣評價電商和社交媒體在商業模式上的不同,給了我很大的啟發:電商尋求的是流量的入口,而社交平臺尋求的是流量的出口。

社交平臺上已經有9億人、10億人,你無非就是要找到流量的出口,看看怎樣把它變現。所以電商建立自己的平臺經濟模式,與網際網路社交媒體建立自己的流量商業模式,是不同的。一個要把流量像黑洞一樣吸引過來;一個是用生態的辦法,把“半條命”交給別人。不管你是尋找流量的入口,還是流量的出口,本身都是圍繞流量來體現你的價值。

區塊鏈不是從流量的角度來獲取價值,更多是資料的變現。前面有嘉賓講過,基於區塊鏈的資料是可信的資料。在資料可信的基礎上,還能加上一些其他數字化技術,如隱私計算,使得資料可交換。可信的資料可交換,這是人工智慧的基礎。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的人工智慧都需要大量的資料來訓練模型,使自身更接近於現實,具有一定的預測性。

可是如果資料不可信,就需要花大量成本去處理資料。如果資料是可信的,那麼使用人工智慧來訓練演算法時,成本就會低很多,能夠獲得的資料也多很多。資料的變現和流量的變現,本身也是網際網路和區塊鏈在商業層面上巨大的不同。

所以,在區塊鏈這個領域創業,或者投資,不應該去考慮流量上的事情,這(與網際網路)有很大的不同。因為有很多區塊鏈創業者說,我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電商,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社交媒體,或者要做一個去中心化的網際網路上的某商業,我認為這些可能都不是區塊鏈應該乾的事情。

網際網路已經乾得很好的事情,不應該是區塊鏈乾的。你不能因為看到網際網路電商已經產生了萬億市值的公司,因此就用區塊鏈再來幹一個電商,或許也能弄個萬億市值的公司。你不能這樣去想,因為這麼偉大的技術:網際網路技術、區塊鏈技術,應該解決不同的事情。區塊鏈技術被髮明出來並不是要把網際網路幹掉,然後重做一遍。區塊鏈並不是來幹這個事情的。

(四)

網際網路:平臺化中心化商業 

& 區塊鏈:生態化分散式商業

第四,網際網路是平臺經濟。這段時間平臺經濟已經成為一個熱點詞彙。區塊鏈就不再是以平臺這種模式來從事商業上的創新,它應該是用生態的方式。平臺的方式,我們可以用一個詞彙,shareholder,股東資本主義。生態的方式,我們也可以用一個英文詞彙,stakeholder,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在生態的模式裡,更多強調的是各個參與方大家共治、共享、共建。在網際網路平臺化商業模式裡,最後總會有一個“控制者”,拿走平臺上大部分利益,所以網際網路是一箇中心化商業模式,而區塊鏈帶來的是一個分散式商業模式。

你看公有鏈,既沒有股東,也沒有董事會和管理層,甚至沒有員工。當然,它走到一個“極致”。但這個“極致”在技術上實現了一個生態化商業體,它不存在法律架構。像比特幣這樣的網路,它不存在法律架構,不存在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甚至不存在員工,不存在辦公場地,就是飄在網際網路世界,飄在數字世界裡的商業體。比特幣網路成功執行了十多年,這樣一個極致的技術體驗,其實帶來了很多新的商業創新啟示。

(五)

網際網路:商業核心是精準匹配

& 區塊鏈:商業核心是大規模協作

第五,所有的網際網路商業,如果我們去考察它的商業核心,其實都是精準畫像之下的精準匹配。不管是電商還是社交媒體、影片、搜尋……到目前為止,所有的網際網路商業核心就是精準畫像之下的精準匹配。精準匹配自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它把交易成本、搜尋成本、匹配成本降到非常低,這是工業經濟做不到的。

區塊鏈的商業核心不是去取代網際網路的精準匹配。在精準匹配上,網際網路平臺、網際網路商業已經做得非常好,你很難在這個基礎上再把效率提升3倍、5倍、10倍。大家都知道一個10倍效率的原則,即如果一個新的東西不能10倍好於原來的東西,那麼消費者很可能不會接受你,或者使用者不會接受這樣一種替換。

區塊鏈的商業核心是什麼呢?由於它的免信任、無需信任,由於它的生態化商業模型,所以區塊鏈用來解決大規模的協作問題。任何需要多方參與,大規模協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就會用到區塊鏈技術。所以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商業創新,用區塊鏈這些商業特點、技術特點去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才能出現新的萬億市值、幾萬億市值的新商業實體。

比如比特幣,到這個星期,比特幣整體市值超過了4000億美元。而我們知道在網際網路時代,不止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最高市值超過了1萬5千億美元。我相信在區塊鏈世界裡,也會出現萬億美元市值,甚至2萬億美元市值的專案。它不一定以公司的形式,但會有一個專案的形式,或者以一種無形的數字化生態體形式展現出來,我是堅信這一點的。如果說比特幣是“數字黃金”,黃金目前的總市值是8萬億美元,那為什麼比特幣不可以是8萬億美元的經濟體呢?

區塊鏈解決大規模協作問題,從而創造出新的商業,而不是去解決精準匹配的問題,後者網際網路商業已經解決得非常好了。

(六)

網際網路:原生商業基於廣域網

& 區塊鏈:原生商業基於公有鏈

第六,網際網路的原生商業都不是基於區域網出來的,所以區塊鏈也不會基於聯盟鏈產生原生於區塊鏈上的新的商業創新。聯盟鏈很好,但聯盟鏈只是工具,就像網際網路很好,但區域網只是工具。它會帶來內部效率的提升、成本的下降、溝通的更方便。但我們沒有發現過任何網際網路原生商業模式是基於區域網出來的,都是基於廣域網才能夠誕生出來。

區塊鏈上也是一樣,只有基於公有鏈才會誕生一些原生於區塊鏈上的商業創新,不可能是基於聯盟鏈。聯盟鏈具有工具屬性,有改善效率、降低成本、提供更好體驗的作用。

我們創業,或者投資,應該從這樣一個角度去看某個區塊鏈專案值不值得投資,或者是不是下一個萬億市值,能帶來百倍回報的區塊鏈專案,上述這一點非常重要。

(七)

網際網路:外接經濟激勵模型

& 區塊鏈:內建經濟激勵模型

最後一點,網際網路的商業,它的經濟激勵模型是外接的,區塊鏈的商業,它的經濟激勵模型是內建的,是自帶的。這也是網際網路和區塊鏈從商業模型、商業創新上來說一個巨大的不同。

我們看電商,電商這樣一個商業活動要完成閉環,僅靠電商這個系統是不夠的,所以才會出現支付,獨立的支付。而區塊鏈因為有了分散式賬本,就使得區塊鏈技術和網際網路技術截然不同。大家以前解釋區塊鏈的時候,有很多人說區塊鏈沒什麼了不起,區塊鏈就是分散式資料庫。區塊鏈不就是p2p網嗎,不就是分散式資料庫嗎?對,區塊鏈是基於分散式網路和分散式資料庫的技術,區塊鏈也是基於分散式計算和分散式儲存的技術。但是,區塊鏈同時也是分散式賬本,網際網路不是分散式賬本。當它作為一個分散式賬本的時候,它就賦予了一整套區塊鏈的賬戶體系。基於這樣一個賬戶體系,區塊鏈天然就具有了支付功能和輕結算功能,它天然就是一個支付網路和金融交換的輕結算網路。

這樣一個網路基礎,再加上所謂共識演算法,或者博弈論的很多數學規則,就能建立起一個分散式的治理架構。在這個治理架構裡面,任何stakeholder,所有利益相關者自然就在這個系統裡。你為這個系統做了事情,有記賬的地方,也可以在這個系統裡及時得到結算,獲得比特幣或eth,或者說這個網路的任何其他形式token。

這也是網際網路和區塊鏈商業模式一個巨大的不同。我覺得把握了以上七點,我們就能夠比較好地區分,基於網際網路的創新和基於區塊鏈的商業創新。

隨著區塊鏈技術模型在今年年底之前基本搭建完成,未來五年,從區塊鏈角度來說,是技術的最佳化迭代的一個階段。在技術最佳化迭代的階段,同時也是商業創新的階段。因為當區塊鏈技術架構基本搭建完成之後,未來要最佳化迭代哪些技術,就必須和應用場景,和商業創新相結合。沒有應用,沒有在上面的商業創新,就不知道如何去最佳化和迭代:不知道是效能方面不滿足,還是其他哪裡不滿足,還是經濟模型不夠適配你的商業。因此,技術最佳化迭代的階段也是商業創新的階段。

我們知道,大部分網際網路的商業模式都建立在2000年前後,也就是在網際網路tcp/ip技術模型被確立的5年之後,網際網路上大部分商業創新就已經發生了。接下來只是再花10年、20年,等它們發展壯大到現在這樣一個階段。可以期待未來5年,類似網際網路時代從1995年到2000年這樣一個階段。我相信在這5年時間裡,基於區塊鏈的所有商業創新,大致的模型和方向都會發生。我們需要去找到它,找到那些基於區塊鏈技術並具有巨大前景的商業創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