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私鑰准入門檻,Ystar如何保護使用者的資訊主權不受侵犯?| 不得了對話

買賣虛擬貨幣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韓國爆出“N號房”事件,令世人震驚。犯罪嫌疑人透過社交平臺Telegram建立多個秘密聊天房間,將被威脅的女性(包括未成年人)作為性奴役的物件,並在房間內共享非法拍攝的性影片和照片。

這起案件已經被認為是韓國最大規模的集體性犯罪案件,但是究其根源在於犯罪嫌疑人在Telegram利用了使用者的資訊,從而脅迫女性作為性奴役的物件。“保護隱私不受侵犯”是Telegram的出發點。但如今卻成為多數人利用隱私保護傘來從事違法犯罪活動的法外之地。

這起事件發生之後,也再次引發了人們對於使用者隱私和資料主權的深刻反思。

鏈得得“不得了”對話第十五期,特邀Ystar創始人王東臨、共識實驗室合夥人任錚就數字經濟下的使用者主權問題給出區塊鏈行業的最優解。

對話嘉賓: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

主持人:

阿得 | 鏈得得『得得智庫』分析師

精華摘要: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

我們應該給使用者提供很好的工具平臺,讓使用者在不需要專門學習和教育的情況下,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的資訊主權不受侵犯。作為使用者,保護資訊主權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資料掌握到自己手裡,而不是交給任何一方,哪怕是信譽卓著的大平臺。

倘若整個商業閉環和流程全部是數字化的,可以直接上鍊,這種情況下比較適合用區塊鏈技術進行處理,這些應用場景主要包括幾個行業:一是金融;二是遊戲;三是資料儲存;四是廣告。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

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徵,有利於構建一個蜂窩式的結構,透過透明公開的共識,對專案或是個人實體進行維護,從出發點上改變整個網際網路“以超級平臺和公司為中心”的工作方式,帶來更民主的網路治理,從而改變超級平臺壟斷和控制使用者的局面。

公鏈要降低門檻,不是製造需求,而是滿足需求。區塊鏈技術真正在實體應用中要去解決什麼問題,公鏈就構造相應的技術去解決問題。但構造技術也不要閉門造車,並且一定要用到跨鏈和分層等區塊鏈的一些技術,可能在這個階段,這些東西還用不上。

以下是鏈得得推出的“不得了”對話第十五期中,兩位嘉賓的對話實錄。由鏈得得編輯後釋出:

阿得 | 主持人:請二位嘉賓來談談使用者需要如何行動才能保護自己的資訊主權不被侵犯?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N號房這個事件吸引了非常多的社會各界的目光,從這個事件的背後可以看到,使用者的個人隱私及資訊主權受到了各種程度上的侵犯,但從區塊鏈的角度怎麼去理解這個事情?

首先我們可以看到,Telegram這個東西本身是一個技術和工具,它本身是無罪的。目前來說,使用者除了自身提高自我隱私安全意識外,就是不要將個人的隱私資訊輕易上傳或是傳送,因為本質上是沒有一個根本的、萬無一失的個人隱私解決方案的。如果一定要在某種程度上去解決這個問題,可能需要選擇一些有公信力的大平臺,或者用一些適合的工具;另外,要不斷地提高防範意識,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緩解此類問題的發生。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首先毫無疑問,使用者的資訊主權應該歸屬於使用者。現在整個網際網路界最大的問題在於,使用者成了依附於一些網際網路超級平臺上的一些“螻蟻”。這些超級平臺控制了使用者,控制了使用者的資訊,所以使用者的資訊主權完全就仰仗這些超級平臺能不能自律,但這一點是非常可疑的。

比如說在這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Facebook,它可能是網際網路最大平臺中第一家能夠允許使用者把自己的資料宕下來。但倘若一個人宕了幾百G的資料是很可怕的,而Facebook上有兩萬人可以檢視使用者資料。就算我們認為Facebook的僱員都是接受過高等教育,並經過了嚴格篩選,素質應該是非常高的。但是這高素質的兩萬人中就沒有一個壞人嗎,這個恐怕誰也不能保證。包括這次主持人提到的N號房事件。

過去使用者缺乏管理自己資訊的能力,只好委託給第三方,這就相當於過去人們把自己的錢委託銀行做轉帳清算等。有了區塊鏈之後,不需要依賴銀行了,我們自己也能夠去處理自己的數字貨幣。其實道理一樣,我們應該給使用者提供很好的工具平臺,讓使用者在不需要專門的學習和教育的情況下,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的資訊的主權不受侵犯。作為使用者,保護自己資訊主權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資料掌握到自己手裡,而不是交給任何一方,哪怕是信譽卓著的大平臺。

阿得 | 主持人:目前網際網路無法解決,且越來越嚴重的最大症結就是超級平臺控制使用者,王總站在密碼學專家的角度,覺得區塊鏈能否解決這個問題呢?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網際網路發展了50年,而在對這50年做總結的時候,中國、美國認為最大的問題在於超級平臺對於使用者的控制,包括N號房事件,和這個也是有一定的關係。

區塊鏈對解決這個問題可以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不可能完全靠區塊鏈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區塊鏈的作用是非常巨大的,它對世界的改變要遠遠超過網際網路,但區塊鏈絕不是萬能的,我們不能指望加一個區塊鏈問題就全部解決了,甚至區塊鏈如果用得不好還會起到反作用。區塊鏈用得好了能夠解決部分問題,這就已經是有非常巨大的作用了。

具體來說,在N號房事件中,Telegram的隱私保護性其實是很好的保護了犯罪分子,這有點像暗網。在暗網上,犯罪分子的隱私得到了很好的保護,但是他們卻在暗網上出售了大量涉及其他人隱私的資訊,比如最近微博幾億使用者的資料在暗網上被出售,跟N號房出售破壞別人隱私的東西是一樣的。這些事件的共同特點是,很多隱私保護的技術往往被犯罪分子利用,但是受害者卻沒有得到保護。但如果能夠提供一個普通大眾都能使用的工具,就有助於解決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不能僅僅是犯罪分子被武裝起來,普通民眾也要能夠得到隱私保護技術的幫助,這樣就不容易被犯罪分子所侵犯。

我們要做的第一點,就是降低保護使用者隱私的各種技術和工具的門檻或者做到零門檻,讓公眾都能使用;

第二點,透過區塊鏈構建一個數字身份,把使用者的行為跟身份關聯起來。這樣就可以透過一個人的歷史記錄,來了解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當一個人匿名的時候往往更容易犯罪,所以我們需要一個數字身份,把使用者不管好的還是壞的行為關聯起來,透過追溯歷史行為去了解一個人的好壞。這種方式不能完全避免犯罪,但是可以避免犯罪擴大化。

阿得 | 主持人:任總的看法是什麼,區塊鏈是否可以改變超級平臺控制使用者的現狀?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我覺得超級平臺控制使用者的主要體現就是壟斷和中心化問題,而區塊鏈要破除的也是壟斷和中心化。那些超級平臺的巨頭是透過壟斷網際網路的流量、技術紅利等,去獲取高額的利潤;同時使用者的隱私和資料存在中心化的伺服器上,資料的壟斷以及隱私問題就會層出不窮。

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除了區塊鏈技術,可能確實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特徵,有利於構建一個人為中心的、蜂窩式的結構,透過透明、公開的共識,對專案或者是對個人實體進行維護,這樣實際上是從出發點上面改變了整個網際網路的“以超級平臺和公司為中心”的工作方式,實際上也帶來了更民主的網路治理,能夠改變超級平臺壟斷和控制使用者的局面。當然我們在討論區塊鏈如何解決超級平臺問題的同時,我們解決了這樣一個問題,也會帶來另外的一些問題,區塊鏈本身也不是完美的,所以我們需要一套整體的解決方案。

阿得 | 主持人:現在的區塊鏈和數字資產屬性的認知群體依然很小眾。從未來三到五年的時間來看,二位覺得基於區塊鏈創業的相關平臺,將如何破圈?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其實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怪公眾,應該怪我們區塊鏈從業者。任何一個好的產品和服務,應該是使用者不需要學習和接受教育就會使用的。如果說還需要公眾去做認知和教育的話,說明這個產品技術做得不夠好。從區塊鏈領域來說,關於數字資產怎麼使用,尤其是錢包需要管理金鑰,使用者其實是比較困惑的。對於公鑰、私鑰、雜湊值、演算法等名詞,一般的小白使用者完全是不懂的。

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就是要解決門檻問題,把公眾進入區塊鏈的門檻削平,變成零門檻,這個時候就從小眾變成大眾了。其實我們可以看一下,網際網路也是這麼走過來的。當時的網際網路也有同樣的問題,TCP/IP這種協議也是很專業很學術,一般人搞不懂玩不轉,就導致網際網路在長達25年的時間裡沒有商品化。如今的區塊鏈有11年沒有商業化,但其實網際網路的時間更長。

網際網路是在1969年發明的,一直到1994年,又發明了一個東西叫瀏覽器,才削平了公眾使用網際網路的門檻,從此公眾不需要學習TCP/IP,只需拿滑鼠點幾下就可以上網了。網際網路一下就蓬勃發展,從小眾變成了大眾,商業化大門被徹底開啟。所以關於如何破圈的問題,就是要降低門檻,最好把門檻削平變成零門檻,這個時候小眾就變成大眾了,網際網路是這麼走過來的,區塊鏈也一樣。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我和王總的看法相似,區塊鏈的破圈就是要降低門檻,包括降低區塊鏈的技術門檻、使用門檻和業務門檻。使用者體驗是關鍵,所以需要從最基本的層面解決,不讓這些晦澀難懂的區塊鏈技術和複雜的助記詞成為使用者進入區塊鏈行業的阻礙和門檻。其實現在區塊鏈之所以面臨這麼多的應用難以落地,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無法破圈。

應用場景的缺乏,首先是一個很尷尬的處境。許多行業的區塊鏈解決方案都像屠龍之術,可能沒法用,但是聽起來很美。很多公鏈為了落地或是為了募資,並沒有挖掘市場的真實需求,可能只是硬塞了一些解決方案,為了應用去尋找應用,而真正需要使用這些公鏈和技術的專案方或實體應用,其實是用不上這些技術的。由於生態底層沒有建立好完善的基礎設施,大規模的應用缺乏完善易用的底層的支援,所以區塊鏈技術以及區塊鏈的應用一直沒有走向主流。

阿得 | 主持人:說到公鏈的應用場景,我想加深一下這個問題。對於諸多基於公鏈打造的區塊鏈平臺來說,沒有應用場景是最尷尬且最棘手的問題。如何進一步改善目前的尷尬情況。兩位對此有什麼看法?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首先,應該讓這些公鏈降低門檻,不是製造需求,而是滿足需求。也就是說,區塊鏈技術真正在實體應用中要去解決什麼樣的問題,他們就構造什麼樣的技術,去解決這樣的問題。但構造這樣的技術也不要閉門造車,一定要用到跨鏈,要用到分層,要用到各種各樣的一些區塊鏈的技術,可能在這個階段,這些東西還用不上。

其次,構建傳統的應用生態。搭建網際網路實際應用與區塊鏈之間的橋樑,使區塊鏈這種去中心化、分散式儲存的技術,以及去中心化的治理機制和激勵機制,能夠更好的為實體所用。這樣做出來的公鏈就可能會有人使用,而一旦有人用了,這個生態就會擴大,良性迴圈也就起來了。在此情況下,再進一步的去提高公鏈的效能和技術架構等,就會顯得更有價值。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剛才任總說的非常好,我們應該面對已有的問題,或者說已有的應用場景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說先製造一個榔頭然後再去找釘子,這樣很容易失敗。關於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倘若整個商業閉環和流程是全部數字化的,可以直接上鍊,不需要經過鏈下的任何一個人或者是其他環節,在這種情況下,全程能控制比較適合於用區塊鏈進行處理。

而這種全程都是數字化的應用場景包括幾個行業:一是金融;二是遊戲;三是資料儲存;四是廣告。至少這四個行業的整個商業閉環全程都是數字化,都可以用程式碼去控制,還可以發揮區塊鏈去中心化的作用。

阿得 | 主持人:Ystar致力於讓每個人都擁有數字主權,這是網際網路使用者接入區塊鏈世界的正確姿勢。首先王總給大家介紹一下Ystar吧,我相信還有很多人對Ystar不瞭解。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首先,Ystar利用一套金鑰管理系統,讓使用者在沒有感知的情況下,就能夠管理好自己的金鑰,從而削平了使用者進入區塊鏈的門檻。簡單來說,就是使用者可以在沒有任何門檻,不需要學習的情況下,就能夠使用自己的去中心化錢包,從此不需要再去關心什麼叫金鑰和叫助記詞等,而且保證了安全,不會被盜或者丟失。

我們幫使用者把金鑰管好之後,其實起的作用不僅僅是錢包,因為未來很多的資產和權益都會用金鑰的方式來體現,比如說很多的帳號密碼,甚至家門、車門等。我們提供給了使用者自己管理自己所有資產和權益的一個技術手段,而且這個技術手段是去中心化的。打個比方,它就像你的“風火輪”、“金箍棒”一樣,是屬於使用者的,不像超級平臺控制使用者,而是倒過來,工具歸使用者,使用者是主人。

我們本身的商業模式透過廣告流量來實現。在解決了使用者進入區塊鏈的門檻之後,我們用通證經濟的方法吸引大量使用者過來,從網際網路世界往區塊鏈倒流,然後把使用者流量用廣告的方式賣出去。

當然,作為一個區塊鏈專案,我們賣的方法跟傳統廣告也是不一樣的。我們將廣告費都分給了使用者,也就是說,我們平臺方基本上是不截留這個廣告費的。我們透過通證經濟模型的方法獲得價值,token的總數是有限的,但是我的使用者越來越多,活躍程度越來越大,平臺上承載的廣告生態的價值越來越大時,每個token的價值自然會增長,因此,我們是透過規模的增長來帶動token價值的增長。

利用區塊鏈的通證經濟模型之後,我們就不需要去截留這個廣告費了,因為這些價值是使用者用自己的時間和注意力創造的,所以我們將這個價值迴歸到使用者。再換句話說,過去這些資產都被網際網路超級平臺掠奪了,使用者成為超級平臺上的一個“螻蟻”,而我們把這種關係正過來了,使用者成為自己時間價值的主人。

阿得 | 主持人:從目前來看,普通使用者對於區塊鏈世界的認識是普遍陌生的,其中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使用者門檻高、安全性考慮。Ystar是如何解決這些顧慮的?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關於使用者的門檻問題,就是利用我們的黑科技,使得使用者在沒有感知的情況下,就能夠管好自己的這種金鑰等。舉例來說,我過去做過一個叫電子印章的應用,並摸索出一條成功的路,讓不懂技術的人也能使用電子簽名。今天我用同樣的方法,讓這些不懂技術的人,在不需要學習什麼叫金鑰的情況下,就能夠去使用和解決這個問題。

而要保證安全性,就要做到零信任,不信任任何人,包括我們自己,只有做到這一點,我們才能有安全可言。

阿得 | 主持人:區塊鏈創業專案質量參差不齊,任總可否來具體談一下是如何發現Ystar,並決定以領投的身份參與到Ystar的發展中去?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共識實驗室本身就是Yattachain早期的投資方,也是Yattachain目前的一個主超級節點,所以我們其實很早期的時候就發現和接觸到了Ystar這個專案。

共識實驗室作為一個在一級市場比較活躍的投資機構,一直以來都重點關注和投資區塊鏈相關的技術平臺和基礎設施。Yottachain作為分散式儲存的一個專案,而且是在區塊鏈行業中實際落地會比較早的這種應用場景的儲存類的專案在很早就受到我們的關注,所以我們是早期的投資方。同時Ystar這個新專案,它秉承的數字身份、隱私保護,以及區塊鏈的流量入口等概念,實際上也是我們重點投資的基礎設施的一個方向,所以共識實驗室參與到了這樣的投資。

當然,我們本身也認可Yotta和Ystar更加貼近實驗,去做一些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事情,所以我們是以領投的身份參與到Ystar的發展中。

阿得 | 主持人:“使用者資產主權”是區塊鏈的特點之一,在這條賽道上誕生出諸多解決方案。基於區塊鏈,可以讓使用者透過金鑰管理好數字資產。任總是如何看待目前使用者資產主權的迫切性,以及是否看好Ystar在這個領域的發展前景和勢頭?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首先迫切性是毋庸置疑的,商業社會共識的根基在於個人資產的神聖不可侵犯,比特幣等數字貨幣也是資產,我們也形成了這樣的共識。

Ystar在這個行業裡面還是佔據了一定優勢的,因為首先這個行業的競爭者並不多,而數字身份這個賽道實際上是區塊鏈裡非常重要的賽道。

Ystar在使用者資產主權以及數字身份這個賽道上的優勢,一方面我覺得還是它的易用性。這個專案從一開始就特別關注的點,就是為微生態使用者提供比如一鍵登陸,或者是簡單的金鑰管理,幫助使用者能夠進行資產管理,也避免使用者因為遺忘等原因丟失了個人資產,這樣的方式是非常適合網際網路小白的。

另外一方面是安全性。Ystar之所以敢去設計成這種易用性的原因也是因為它有比較強的安全性,有一整套的安全密碼學的方案,透過分散式的加密儲存,從本質上、從平臺的角度去解決中心化平臺集中儲存密碼可能導致的資產安全問題,比如密碼洩露等。

阿得 | 主持人:請問王總,Ystar在技術儲備上做了哪些努力,同時取得了哪些成績?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首先是金鑰管理系統,這在原來屬於一個非常冷門且偏僻的技術分支,但是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使其迅速成為了一個非常重要且關鍵的核心技術。我們知道像比特幣等區塊鏈都是基於密碼學技術構建的,或者說是一種資料安全技術,而資料安全技術主要就是兩大塊:一是加密,二是金鑰管理。在今天整個區塊鏈市場來說,其實對於金鑰管理這塊一直是比較缺乏的。

從專利來說,我本人總共大概兩百多個專利,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跟安全相關的,還包括很多金鑰管理等方面的專利,大概有一百項。

此外,我們也有長時間儲備的一些技術,以及對整個行業的認知。因為身份認證是金鑰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所以在這塊我們也有多年的實踐經驗。

在使用者體驗方面,我們也有非常豐富的經驗,因為我們以前這個團隊做過網際網路的產品,並取得一定的成就。作為一個懂得C端使用者,又專長做這種密碼學技術,尤其是做這種整個資料安全體系的設計和金鑰管理系統,這方面就是我們強大的儲備。

阿得 | 主持人:在我看來,目前市面上做身份管理的平臺並不在少數,而且大多數是與地方政府開展合作,在政務方面落地,但其中遇到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即如何獲客以及如何合規落地。請問Ystar在這方面如何思考的?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我們做的是數字身份的管理,並不是線下實體身份的管理,所以我們構建的是在數字世界裡面的數字身份,包括數字資產和行為等價值的體現,所以我們不太需要跟地方政府合作。很多平臺跟地方政府合作是因為地方政府有采購的需求。但他們採購的是實體身份,而我們做的是數字身份。從這點來說,我們也就不涉及什麼合規的問題,因為我認為,數字身份並不需要跟實體身份掛鉤。雖然我們這裡面也有一些實名認證,但那是為了防止別人薅羊毛用的。其實從長遠的體系設計來說,我們認為數字身份是獨立於這種物理世界而存在的,甚至可以說,數字身份是無中生有創造出來的,一個數字身份只有被賦於了一定的資產後才有意義。

在這種情況下,並沒有任何地方強調合規性的問題,也不需要任何的牌照,只是把自己的資產放到一個數字身份上,所以我們完全可以在數字世界裡以非常小的摩擦係數去發展壯大。

阿得 | 主持人:任總如何理解“數字身份”在區塊鏈世界中的基礎身份和它的重要性?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數字身份在區塊鏈世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話題,因為區塊鏈世界是和現實世界平行的一個數字世界,個人對映在區塊鏈世界的身份就是數字身份。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數字身份的重要性也會快速上升,因為它所扮演的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結器的角色。

其實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數字身份的溯源,數字身份並不是一個新鮮概念,一開始的時候,它也是由一箇中心化的身份系統去處理的。它實際上還是由中央集權的權威機構掌握的身份資料,圍繞資料進行的認證授權等都是由中心化的機構來決定的,身份是不由使用者自己控制的,每個中心化的網站都有自己的身份ID,之間也不能互通。

這樣其實我們就發現了,中心化身份主要的問題,一是個人並不真正意義上擁有自己數字的、中心化的身份;二是身份之間也沒法互通,比如說阿里的就不能用騰訊的,騰訊的也不能用頭條的,後來逐步就開始解決這個問題,就有了比如說第三方登陸的這樣一些方案,逐漸我們就會發現,身份系統實際上就開始走向去中心化了。

所以很有意思的一點就是真正的區塊鏈的去中心化,居然在數字身份這個領域和網際網路開始接壤了,開始掛鉤了。所以就有像這種去中心化的身份DID,剛剛也提到,這在區塊鏈行業是個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但是目前專案確實比較少,而且一般是特別大的公司在做,因為它涉及到的領域很多,比如說密碼學的領域等,微軟、IBM在做,以太坊和基於以太坊的一些專案也在做,總的來說不是特別多。Ystar如果做去中心化的數字身份,就有一定的先發優勢。

阿得 | 主持人:請問王總,如何在風險極高的加密資產市場,讓使用者建立起對YStar平臺的信任?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剛剛提到透過零信任的方法建立一個密碼安全體系,而要實現這點,就需要對這一套技術方案從頭到尾,它的整個資料流的生命週期都全程處於安全體系的管控之中,而且中間是無縫銜接的。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我們整套系統中所有跟金鑰相關的都只出現在使用者這端,絕對不超出使用者裝置範圍。我們透過這樣一系列的方法,使得Ystar成為使用者可以信任的平臺。另外從Ystar的哲學來說,我們是成為使用者的工具,準確說使用者是真正的主人,而不是使用者依附在我們平臺上面。

阿得 | 主持人:隨著Ystar平臺的發展和生態的逐漸擴大,執行在Yottachain上的使用者資料將會呈指數級增長。你們是否做好了足夠的資料加密傳輸、加密儲存和遠端的私鑰控制?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我們設計金鑰管理專案的時候,就是衝著海量的使用者和資料。我們過去有一箇中等規模的雲盤系統,裡面大概就已經有幾十億把金鑰了,所以我們現在是衝著幾萬億把金鑰這種數量來設計的。

作為一個IT系統行業二十幾年的老兵,我們也做過很多大資料量、高併發的應用,對於應付這種海量的資料和使用者本身還是比較有經驗的。

阿得 | 主持人:既然Ystar在一開始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您如何看待Ystar與傳統聯盟鏈平臺的競爭優勢?尤其是在關於使用者主權保護和資料的分散式儲存上。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其實Ystar跟聯盟鏈本身並沒有直接競爭,因為Ystar是用通證經濟方法改造廣告流量行業,把原來被顛覆的關係正過來。

關於使用者的主權保護,其實更多是整個Ystar系統的設計去實現的。就像剛剛講的,我們提供讓使用者能夠管理自己金鑰的能力,然後又把他的這些資產和權益等各種資料都用金鑰的方式管理,然後金鑰自己又具備了管理能力,具備了管理自己資料主權以及資產主權的能力。本身跟區塊鏈的技術是有相似之處,但並不是直接用了區塊鏈技術,跟傳統的聯盟鏈,本身也沒有太多競爭的地方。

在資料的分散式儲存上,主要藉助的是Yottachain的能力。Yottachain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的儲存,把資料直接存到使用者的帳號裡面。我們需要像阿里、騰訊等提供高度可靠的儲存平臺,來使這些資料不會丟失,但是Yottachain讓使用者自己就能夠具備這種高度可靠、安全的儲存能力,而且可靠性、安全性甚至遠遠超過阿里、騰訊等,所以使用者自己就有了自己能掌控的儲存空間,不再需要依託於中心化的平臺。

阿得 | 主持人:任總,您所期待的Ystar的未來,以及您認為共識實驗室和Ystar的結合點會產生哪些化學反應?

任錚 | 共識實驗室合夥人:剛剛也提到很多Ystar的這種特徵和定位,我們覺得區塊鏈行業還是需要流量的入口,就是透過流量池來獲得行業的增量,能夠真正的改變我們現在這個行業目前存在的這種零和博奕的現狀。

從共識的角度來說,我們也會發揮在區塊鏈行業的資源優勢,從賦能生態發展,豐富業務場景等方面,跟Ystar去進行合作,比如我們去幫助Ystar與區塊鏈行業的眾多的應用專案去做連線。與行業各個生態機構,比如說礦場、公鏈、節點,錢包、交易所、媒體做連線,幫助Ystar能夠打造一個區塊鏈流量池,讓Ystar成為連結傳統世界和加密世界的這個橋樑。

阿得 | 主持人:王總有一個重要的身份是“密碼學科學家”。區塊鏈網路以非對稱性加密的特性為大家所熟知。您選擇入局這個行業是出於哪些主要考慮?

王東臨 | Ystar創始人:密碼學是區塊鏈的一個根基,其實不僅僅是非對稱加密,包括雜湊這些都是屬於區塊鏈中所能應用到的密碼學技術。

關於密碼學技術,尤其是密碼學應用這塊,得有應用場景,得知道區塊鏈在整個商業閉環中哪個環節能發揮作用,能夠撬動整個行業做才有意義。

區塊鏈從技術、商業、經濟模型以及治理方面都是非常考驗人的,我剛好過去在各個方面都做的還比較深入,所以當風水輪流轉,轉到這個地方的時候,我要不去做反而奇怪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