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經濟 —— 一個反烏托邦的噩夢

買賣虛擬貨幣
題記:去中心化將徹底顛覆資料經濟,允許消費者掌控自己的資料或將其出售給出價最高的人。

智慧裝置已經成為了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只需簡單的幾句,我們就能命令一臺裝置回答我們的問題。像訂購紙尿褲,詢問天氣預報這樣的簡單行為,都會被我們拋諸腦後,和其他無關緊要的記憶放在一旁。當然,你可以毫不費力得回憶起這些事情。因為,我們的裝置不會遺忘,而且那些生產裝置並收集我們所有互動資料的公司也是如此。

資料就就好比是一種新的油。它是一種我們看不見、摸不著的商品。我們不能用它來製造食物,也不能用它來為汽車引擎蓋下的引擎提供燃料。但它大量存在。它是可再生的,因為消費者們透過與數字世界的日常互動一直持續滿足著這臺機器。

我們是怎麼走到這一步的?

我們應該感謝智慧裝置的無處不在,它們效仿了社交媒體平臺,而且有著相對較低的網路運營成本。這是一個完美的系統,隨著時間的推移,收集資料將變得越來越便宜,而擁有資料的價值則會呈現出指數級增長。

收集和儲存資料並不是一種邪惡的行為。它被用來為智慧城市提供動力,訓練人工智慧,甚至推動基於公眾情緒的政策變化。視這種行為為邪惡的是目光短淺的,相反,這恰恰是一種解決籠罩在灰色陰影中的問題的黑白分明的方法。

但是,部分問題就出在治理上。

對於資料收集而言,有一些重要的問題需要得到審視,只是很少有監管機構願意作出迴應。很少有人知道這些資料收集方法的範圍,也沒有人知道幕後的市場有多大,在那裡資料就像是食物一樣被拿來買賣。除了有針對性的廣告,我們幾乎不知道這些資料是如何被使用的,也不知道它在現在和將來對我們的生活方式有什麼危害。

可怕的資料濫用

就以病史為例吧,醫療專業人員和保險公司因為有法律和職業誓言的約束,所以會為這些資訊保密的。然而,谷歌,蘋果和亞馬遜則不是這樣的。即使沒有從你的醫生或藥劑師那裡獲得的直接第一手資訊,這些公司獲得的訊息也足以為你描繪出一幅非常詳細的生命體徵圖。記住,這些公司可以訪問你的電子郵件、你的搜尋歷史、你的位置資料、你的購物習慣,而且還有你的照片。谷歌可以閱讀你的線上電子表格及處方用量說明,也可以透過谷歌醫生找到你登入時分享給心理健康專業人員的抑鬱症發作列表。就連我們說話的時候,關於術後護理的PDF檔案也被用於訓練人工智慧。

然而這只是冰山一角。如今的亞馬遜和谷歌已經在你的房子裡擺滿了一直開啟且用於收聽的裝置。智慧電視可以收集資料並將其賣給任何願意購買的人,有時甚至還會用內建攝像頭和麥克風來記錄你的行為。

此外還有Facebook。縱觀歷史,Facebook不僅不重視保護使用者資料不被濫用,而且它還在進行著一些實驗以積極操縱使用者以非常具體的方式行事。

但是,如果這些都還不足以讓你擔心,你也願意為了繼續使用你最喜歡的免費服務而付出代價,那麼你應該開始考慮考慮未來了。

也許Facebook、谷歌、亞馬遜以及其他一些公司會辯稱,他們沒有出售這些資料,並安撫不安的隱私倡導者。不管這是不是真的,畢竟每個人都會說一套做一套,大家還是想象一下未來資料洩露或濫用的可能性吧。想象一下,信任那些以營利為目的的公司來保護我們的資訊,和信任我們最先進的“三個字母”為名的政府機構有區別嗎。再想象一下,大多數人對這種形勢的冷漠態度把。

我們該怎麼辦呢?

那這就要從教育開始了,就像消費者行為的大多數轉變一樣。我們應該要教育公眾,所謂的“免費”並不是真的免費,如果他們重視隱私,就更適合於為服務付費,或者選擇其他能夠接受的商業模式。

問問你自己,為了在Facebook上分享政帖和表情包,你願意放棄什麼。你願意為了略優於其競爭對手的搜尋結果,而讓谷歌無時無刻地跟蹤你嗎?你知道那個東西在亞馬遜上算是便宜的嗎?還是你已經完全放棄了比價購物?知情的消費者不僅可以,也應該尋找主流服務的其他替代品。

從客戶服務到商業機會,我們的日常生活和網際網路帶來的便利,換來的幾乎都是無法否認的信任和隱私的喪失。而這便可能會引起人們對去中心化的數字身份協議熱情,以滿足人們急需的安全感。

只是目前而言,我們還沒達到那一步。所以,我們每個人都需要做出選擇。如果你正在尋找對隱私友好的替代品的話,它們其實是不短缺的。

但話說回來,決定權仍然在你。你可以繼續像以前一樣使用網際網路,又或者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自己不受那些收集資料並將其武器化的公司的傷害。

如果你在尋求立法上的改變,那麼你最好不要指望它,因為很少有政客能在有意義的層面上理解我們正在討論的事情的範圍。而正真起作用的則是去適應,去接受那些符合我們意識形態的新產品和新技術。因為我們就是改變的催化劑。

原文作者:DOMINIK SCHIENER,IOTA基金會的聯合創始人

原文連結: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the-data-economy-is-a-dystopian-nightmare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