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速遞 | 年終回顧:誰在佈道區塊鏈?

買賣虛擬貨幣

原標題:風起雲湧,誰能稱雄區塊鏈?

一, 一輪由區塊鏈院士助力的風向

戴著眼鏡、手拿講稿、深色休閒西服,花白頭髮,在中央政治局關於區塊鏈主題集體學習結束後第六天(也即10月31日),陳純院士出現在浙江大學杭州玉泉校區,如媒體所願,與大家見面。

陳純是中國工程院院士、計算機應用專家,作為一位在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方面術業有專攻的科學家,此前並不為輿論廣泛注意。

陳純是誰、為什麼是他去中南海講課、為什麼講的是區塊鏈、區塊鏈為什麼會成為國家關心和聚焦的戰略重點、接下來還將發生什麼……

一次最高規格的集體學習,引發一連串問號,媒體試圖從陳純那裡獲得某些資訊解答。

在由浙江大學宣傳部組織的這次區塊鏈研究集體採訪會上,網易科技《後廠村7號》也是獲邀參加採訪的媒體之一。記者注意到,眼含笑意、侃侃而談,語速不疾不徐,陳純用三分之二的時間介紹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的情況,隨後,回答了媒體幾個問題即快步離席,不做停留。

陳純本人和他的副手、浙江大學區塊鏈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蔡亮共同出席了這次採訪會,發言更多是從工程技術應用層面講解了區塊鏈的原理是什麼,以及可能的應用場景,沒有涉及其他話題。一個小時的見面會,整個過程嚴謹、專業得可謂滴水不漏。

陳純,浙江寧波人,1974年上山下鄉熱潮中的一名知識青年,他當年的夢想是立志“當好新一代農民”。1977年國家恢復高考,在“科學的春天來了”的時代背景下,考進大學,開始由數學到計算機專業的學習歷程。

研究生畢業後,陳純一直在浙江大學工作。“軟體強國”、“開發自主可控的軟體系統”,這是陳純一直就有的科研追求。他此後走的也基本上是一條產學研結合的路徑,一邊搞科研,一邊做產業。(據都市快報)

2018年4月,浙江大學計算機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成立,陳純擔任主任,資料稱,由他領銜的這個中心匯聚了諸多海內外著名專家學者,目標是“致力於打造區塊鏈領域乃至全球聞名的高水平產學研基地。”

他們的主攻方向分為兩塊,一塊是要攻克區塊鏈的底層技術難關,有效推動中國自主、安全、可控區塊鏈技術的快速發展和產業化推廣。 在此基礎上,另一塊就是以此底層技術有效支撐上層各個行業應用的區塊鏈改造,“從而撬動萬億級的下一代網際網路應用市場。”

隨著政治局學習的觸發,《後廠村7號》記者採訪梳理後發現,陳純並不是中國唯一從事區塊鏈研究和實務的院士,業內人士介紹,還有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副校長鄭志明和湖南工商大學校長陳曉紅,也是研究區塊鏈比較透的兩位院士。而國際知名的密碼學家,以其研究促進了雜湊函式標準(區塊鏈核心技術)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王小云,在區塊鏈領域也有相應的話語權。

從公開資訊看,幾位院士的浮出水面,與區塊鏈進入輿論熱潮節點基本上是前後同期的事情,尤其是在2018年,幾位院士在各自露面的場合,均有對於區塊鏈的言論和建議,這顯然不是一種巧合,而更可能代表的是一種風向。對於中國的區塊鏈技術發展而言,2018年不啻是一個特別的年份。

“我曾兩次有幸在現場聆聽了總書記有關區塊鏈的講話,更早的一次是在2018年5月兩院院士會議上。” 10月31日,在《後廠村7號》參與的浙大媒體見面會現場,陳純院士如是回憶, “對我來說,這是第一次聽到中央把區塊鏈提到這樣的高度,和人工智慧、物聯網一起提出。”

2018年在北京召開的兩院院士大會上,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報告中將區塊鏈與人工智慧、量子資訊、行動通訊、物聯網並置,認為這是新一代資訊科技加速突破應用的代表領域,此後有媒體稱,報告中的這個表述是將區塊鏈“作為五個待突破的新一代資訊科技之一。區塊鏈技術在構建下一代價值網際網路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中國科學報)

但這還不是國家層面最早提到區塊鏈一詞,在2016年國務院印發的《“十三五”國家資訊化規劃》中,就提到全球資訊化發展正面臨深刻變化,規劃文字將區塊鏈和量子通訊、未來網路、類腦計算、人工智慧、全息顯示、基因編輯等新技術基礎研發和前沿佈局,列為十三五資訊化發展的“重大任務和重點工程“,提出要構築新賽場先發主導優勢。

二,Libra來了,很多發展中國家非常焦慮

究竟發生了什麼,促使區塊鏈在2019年幾乎是一夜之間再次成為焦點,沸騰程度升級?

接受《後廠村7號》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指向了Facebook計劃推出的虛擬加密貨幣Libra(又稱“天秤幣”),認為這是直接誘因之一。

Facebook今年6月宣佈將於2020年釋出的天秤幣,據資料註明這是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以主權貨幣或債券作為抵押的數字貨幣,如果問世,這將是全球最大的數字貨幣專案,本質上,它和支付寶、微信支付是一樣的,只不過支付寶和微信支付直接與人民幣掛鉤,一塊錢的人民幣對應著微信和支付寶裡的一塊錢,天秤幣的幣值則是和一攬子貨幣掛鉤。

天秤幣由Facebook資助的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的天秤幣協會管理。業內質疑天秤幣具有獨立貨幣的身份,因為它不與任何一國的主權貨幣一一對應,可能將發展成為重要的非主權貨幣。雖然今年10月扎克伯格在美國眾議院專門的聽證會上宣稱天秤幣首先是一個全球支付系統,他們無意試圖建立全新的主權貨幣,但扎克伯格也明確強調,他們建立天秤幣,同樣是基於穩固國家金融主權的意圖。如果美國不進行創新,金融領導地位將沒有保證,而且中國有一部分基礎設施比美國要先進得多,美國必須要在現有基礎上建立更現代化的支付基礎設施。(據澎湃新聞等)

“因為Facebook他本身是有26億多使用者,也就意味著他的使用者數量是接近1/3到一半的全球的人口,如果他的Libra這個穩定幣發行的話,其實能夠跨越國際,他覆蓋的人群太廣了。” DFund基金管理合夥人楊林苑對《後廠村7號》記者說。他原來是聯想創投的投資總監,從傳統VC創投到加密貨幣再到區塊鏈投資,進行了多個轉場,今年剛剛投資了數字貨幣綜合金融服務的兩家平臺。身為從業者的楊林苑覺得,Libra的推出,意味著一場貨幣戰爭的打響,“以前可能大家意識不到這種風險和危機,但其實以區塊鏈技術為代表的加密貨幣,其實真的是一個趨勢。”

“很多的發展中國家非常地焦慮,他們很擔心libra推出以後,喪失自己的貨幣主權和金融主權。這是我們能感受到的,”知名數字貨幣交易平臺火幣集團創始人李林對《後廠村7號》記者說,受天秤幣即將推出的潛在威脅心理影響,“很多的國家都是以不同的方式採取行動,希望能夠應對這個危機。”

李林於2013年建立的火幣網,是國際上三大比特幣交易所之一。在這個平臺上,比特幣日交易量一度超過35萬枚,單日交易額超過15億人民幣 ,首次創下了世界最高的現貨交易紀錄。李林因此戰績而在業界名聲赫赫。

火幣從成立之初就進行全球化業務佈局。據李林介紹,他們不僅在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或地區是持牌機構,還和很多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路一帶沿線國家有業務合作,透過“火幣公鏈”這一可以快速部署的金融基礎設施,為相關國家提供諸如穩定幣、養老金、支付系統等各種區塊鏈化的服務。

今年12月初,火幣作為一家民間機構,參與承辦了“海南自貿港數字經濟和區塊鏈國際合作論壇”,這也是全球首個區塊鏈全球部長級會議,包括俄羅斯、巴林、印度尼西亞等十幾個國家的部長級代表齊聚,展開對話。《後廠村7號》也是本次會議現場的參會媒體之一。

李林眼見的景象是,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發區塊鏈技術,以便能在下一輪科技競爭中脫穎而出。火幣在去年9月份成立了專注於區塊鏈產業服務應用的“火幣中國”。李林親口對《後廠村7號》講,在政治局集體學習之後,火幣中國區塊鏈方面的業務需求量增加了“很多倍”。

火幣方面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2月14日,火幣中國的《區塊鏈教育工程·名師大講堂》完成了100場巡講培訓,覆蓋多達16000餘人次。

尚未問世的天枰幣在國際上弄成山雨欲來之勢,這促使李林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探索一個新的方向:能夠做一些什麼事情來幫助這些國家?

他告訴《後廠村7號》,火幣已經確立了新的目標:2020年將重點發力火幣雲與火幣公鏈兩大業務。火幣雲是火幣集團旗下,提供基於區塊鏈的數字貨幣發行與支付、數字資產金融市場整體解決方案,目前火幣雲正在與“一帶一路”多個國家的國會、財政部/經濟部、央行等機構洽談,共同構建數字金融體系;火幣公鏈是開源自主的公鏈,並在設計之初加入了監管節點的設計,瞄準的是傳統金融行業和國家級應用,意在透過區塊鏈技術服務全球市場。

李林期望利用區塊鏈技術,使火幣成為未來全球新的金融基礎設施的構建者和領導者,參與可能拉開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全球經濟和金融話語權爭奪。

“可能,真正意義上遍及全球新的數字金融網路、平行於過去傳統銀行體系的數字金融體系,在加速建立。Libra什麼時候能推出,能不能推出,這其實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即使沒有Libra也會有類似的事情”,在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看來,原來在美元體系之下,中國在全球金融基礎設施方面話語權一直比較弱,而在區塊鏈技術助推下,中國終於遇到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基礎設施升級和更迭機會,必須要抓住,“我覺得如果放棄區塊鏈就放棄未來的主動,放棄未來的金融,對我們未來兩個一百年的建設目標來說是會有非常不利的影響的。”

早在2012年,於佳寧就開始關注區塊鏈領域。去年9月之前,他的身份還是工業和資訊化部資訊中心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層級是政府體系內的處級幹部, 先於去年全國兩院院士大會召開之前的2018年5月份,在相關領導的要求下,於佳寧帶隊走訪調研了100多個與區塊鏈相關的專案,領銜編寫了一本《2018年區塊鏈產業白皮書》。

白皮書稱,全球九成政府正在規劃區塊鏈投資,美國是區塊鏈技術的前沿陣地,美國國會成立了“區塊鏈決策委員會”。 歐盟則努力要打造全球發展和投資區塊鏈的領先地區,他們的“區塊鏈觀測站及機制”已經建立,並且在加快區塊鏈國際標準研究的同時,又大量為區塊鏈專案提供資金扶持。而亞洲的韓國,在區塊鏈發展上也有相應的國家級動作。

這份出自官方的報告,將區塊鏈技術描述成為將會帶動經濟產業格局重大調整,是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在國際分工中佔據有力地位的重大轉折機遇。

報告較為系統地梳理了中國在區塊鏈技術、產業應用方面的水平,認為中國在一些技術上處於領先地位,具備了較好的區塊鏈產業發展基礎。

在主導完成這個報告之後,於佳寧從工信部辭職,加盟了李林的火幣,負責主持籌建火幣大學。儘管辭官下海在當今已非偶發事件,但他這種走出體制匯流區塊鏈領域的跳槽舉動,當時還是引起媒體關注。

“全世界很多國家還是把區塊鏈當成一個概念,或者純粹把它當成簡單的侷限在數字貨幣領域的時候,中國在應用方面的探索實際上已經是非常的廣泛“,於佳寧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中國企業主體在一般人聽起來比較晦澀的BaaS系統、供應鏈金融、溯源系統等區塊鏈技術領域,已經有非常多的應用,也能夠解決產業中的一些實際問題。

據《後廠村7號》採訪中瞭解,中國當前已經出現了一批由BAT巨頭主導的區塊鏈專案,在表現上不無可圈可點之處,尤其在溯源領域和票據領域,各自有一些自成規模的應用,但還沒有實現普遍的社會應用,要達成這一目標,意味著他們需要將區塊鏈真正的價值與現實應用場景完全落實打通才行。

“它的挑戰是在商業落地上的,不是在技術上”。清華大學交叉資訊核心技術研究院首席金融科技顧問、鏈化未來創始合夥人李津告訴《後廠村7號》,幾年前他在一家國內網際網路巨頭區塊鏈公司供職,參與了他們的區塊鏈業務的戰略規劃,他看到他們已經部分解決了問題,但同時也還面臨巨大的挑戰,“現在市場足夠大,但也屬於早期階段,大家面臨的問題就是說,在什麼樣的場景下,能夠適合用區塊鏈,然後怎麼用得好,還是有很長的路要走”。

三,“生態也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區塊鏈是什麼?根據《後廠村7號》記者梳理,關於它的基本定義是:各參與方基於共識機制和智慧合約,建立數字信任的分散式共享賬本。在區塊鏈上面,資料難以被篡改,可以共享,可以認證,交易對手可以互選,並且是可以回溯和可以審計的。(據李禮輝、陳純等人的說法)

陳純院士10月31日在見記者時也打了一個通俗的比方:在一個村子裡,張三借給李四一百塊錢,透過廣播站向全村廣播了這樣一次借債行為,全體村民聽到廣播後,經過點對點的確認,分別在自己的賬本上記錄下這樣一次借款事件,結果就將出現沒人有敢賴賬、也不會有人賴賬的情況。

陳純說,“區塊鏈的一個思想,就是單點發起、全網廣播、交叉稽覈、共同記賬。”

區塊鏈的這種技術特點,不僅天然地適用於數字貨幣(金融),也已經有不少關於它可以與某些實體產業融合應用的討論,但這種技術究竟將帶來什麼樣的應用局面,業界人士也是說法不一。有人宣稱下一代網際網路基礎設施有可能建立在以區塊鏈為核心的基礎上,也有人看法謹慎,認為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能夠用區塊鏈重構,這個技術只適合某些特殊的場景和新商業構建。

然而不管是哪一種應用和構建,根據《後廠村7號》記者瞭解,區塊鏈要想取得進一步的發展遠景,都需要有堅實的基礎支撐,而這個基礎支撐,就是對於底層技術的掌控。

“各個國家均未實現區塊鏈技術的大規模應用。”中國網際網路金融協會區塊鏈工作組組長李禮輝12月22日在出席網易經濟學家年會時介紹,區塊鏈的資料庫、P2P對等網路、密碼學演算法等基礎元件技術雖然相對成熟,但必須進一步達到整合應用的新要求,其他共識機制、智慧合約等新技術也有待完善。據他提及,國際上的一種說法是,區塊鏈技術發展成熟還需要5-10年,而中國也在致力於突破區塊鏈技術規模化可靠應用的瓶頸。

從政府到業界,實際上都在關注區塊鏈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問題,結合此前相關採訪主體對《後廠村7號》記者的介紹,中國目前的區塊鏈發展還是基於國外的開源區塊鏈底層平臺,中國重新開發的開源系統,也都是在以太坊或者說超級賬本之上。

資料顯示,以太坊是一個開源的有智慧合約功能的全球性公共區塊鏈平臺,由號稱“V神”的俄羅斯籍駭客傑弗裡?維爾克等人建立,而超級賬本則由芬蘭籍電腦程式設計師林納斯·本納第克特·託瓦茲創立的Linux基金會主導發起。

作為金融界的權威人士,曾擔任過海南省分管經濟工作的副省長和中國銀行行長的李禮輝也披露,中國在區塊鏈底層技術上缺乏自主產權,對國外開源程式的廣泛應用可能導致技術的依賴風險,而且必須遵守開源平臺註冊地的司法管轄和法律約束,潛藏地緣性政治風險。

李禮輝以2019年10月美國和日本簽署的《數字貿易協定》為例,援引了其中的“禁止要求企業公開計算機原始碼、(人工智慧)演算法”條文來佐證自己的看法。

此前有媒體直接點明,美日的這個貿易協定指向了全球數字貿易規則制定的主導權(據中國新聞社)。

“區塊鏈實際上是各個技術的整合,目前在這個領域還有很多工作可以做,(需要更多)新的專利與想法,這是一片新的天地,別人還沒有把它佔領。” 挪威工程院院士、國際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IEEE)聯合主席容淳銘在海南出席全球區塊鏈部長級會議時這樣告訴《後廠村7號》。容淳銘的另一個身份,是歐洲地區性資訊和通訊技術(ICT)標準化組織標準顧問,他認為,在區塊鏈技術發展上中國可以和歐盟合作。

容淳銘出生於中國廣東,他是國際區塊鏈研究領域代表性的科學家之一,在中國不少會議活動場合,他的名字經常與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並置。

今年春天,陳純擔任主任的浙大區塊鏈研究中心正式創辦英文學術期刊《區塊鏈研究》,邀請陳純擔任主編,而容淳銘則是該刊的共同主編。媒體報道說,浙大區塊鏈研究中心將融合國內外學術資源和產業資源,把《區塊鏈研究》打造成面向全球的、有國際影響力的、釋出一流區塊鏈領域最新研究成果的學術期刊。(據新財經雜誌)

此外,容淳銘還擔任了去年5月成立的中國計算機學會區塊鏈專委會顧問,他的團隊也有專案在中國落地,與中方圍繞網路強國戰略進行數字經濟、可信網路建設等方面的技術合作(據青島日報等)。

在過去一年多時間,歐盟和歐盟相關的成員國先後建立了區塊鏈聯盟及共同宣言、“蓋亞-X專案”、地中海七國組織、人工智慧與區塊鏈技術專項投資基金等各類組織或專案。媒體披露的資訊稱,歐盟委員會從2013年開始就一直為區塊鏈專案提供資金,預計到2020年,用以資助利用區塊鏈技術專案的金額將高達3.4億歐元(據第一財經等媒體訊息)。

“如果重要的技術都是基於別人的基礎上發展,那麼以後也可能類似安卓系統一樣,從生態系統上被管制”,容淳銘說,“生態也要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僅僅是開源。”

根據陳純的說法,在區塊鏈方面,中國與西方國家的發展路徑各有不同,西方國家集中在以公有鏈為驅動的金融創新,中國則在以聯盟鏈為基礎的底層平臺建設上有優勢。但聯盟鏈的底層研究仍然是以美國為首的國家佔有優勢。“我們的優勢是集中於聯盟平臺上”。

陳純更看好聯盟鏈在中國的發展,認為其效能優於公有鏈,“中國區塊鏈技術發展重點是自主可控的聯盟鏈。” (據李禮輝介紹:區塊鏈可分公有鏈、私有鏈和聯盟鏈,目前實驗性商業應用大多采用了聯盟鏈技術架構,這是一種分散式、多中心、有中介的架構,中國區塊鏈金融研發大多采用多中心聯盟的分散式共享賬本架構)。

在各國群起競逐的過程中,誰能成為全球區塊鏈最強國,暫時還無有定論,但中國業界一些主體對於前景抱有信心,清華大學資訊科技研究院副院長邢春曉就抱持這樣的看法。

在國內區塊鏈研究中,北有清華,南有浙大,媒體分別用“清華系”和“浙大系”並稱當前兩大區塊鏈科研的頭部陣營。據瞭解,早在2016年,清華大學就是國內較早舉辦區塊鏈大賽和高峰論壇的機構之一。

到了2017年,清華又推出了國內高校最早的研究生區塊鏈相關課程,包括王小云院士在內的學者參與了授課。(據《互聯脈搏》)。

而12月初在海南參加區塊鏈全球部長級會議的邢春曉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2016年他在清華大學校務會上做了區塊鏈技術和比特幣應用的彙報,當時幾位校領導聽得也是模模糊糊,不過在他的講解下,最終他們還是基本聽明白了區塊鏈和比特幣是怎麼一回事。

邢春曉看好中國在區塊鏈方面的發展。他認為,近百年來資訊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特別是起源於美國的網際網路,已經發展超過了半世紀,中國則只用了25年就走了別人近半世紀的路程。據此,在區塊鏈這個賽道上,邢春曉也相信中國實現“彎道超車”將是大勢所趨。當然,不可或缺的前提有三:一是政府的監管和引導;二是要有核心技術積累的過程;三是產業模態的創新。而在此過程中,學者身份的邢春曉也提出,作為科研工作者,則需要坐下來,甘於寂寞,真正做好區塊鏈核心原創研究。

四,“賺快錢的時代結束了,賺大錢的時候到來了”

“你看看現在全球最主要的網際網路公司,他們都是在2000年前後成立的,那個時候的網際網路技術有成熟嗎?也不成熟。如果你要等到網際網路技術成熟了再進入這個行業,那這個世界就不屬於你了。”

坐在位於上海浦東新區陸家嘴的萬向大廈裡,《後廠村七號》記者面前的肖風,條理清晰,旁徵博引,不無學者型企業家的特點。談及區塊鏈,他如數家珍,不像是在談一項業務,更像是在談一項愛好,激情難掩。

現年58歲的肖風,在資本市場中是一位成功的弄潮兒。1998年開始,他一手建立和管理了博時基金13年,將博時由一隻20億的封閉式基金髮展成20只近兩千億總規模的基金產品矩陣。他現在的身份是中國萬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兼執行董事,上海萬向區塊鏈股份公司的董事長,萬向控股隸屬於著名企業家魯冠球創立的萬向集團。

2014年,肖風和相關媒體合作,在海南三亞組織了一次數字貨幣論壇,邀請時任全國人大常委、央行原副行長吳曉靈和中國銀行資深研究員王永利與會,當時比特幣價格巨幅波動,作為一名資產管理從業者,他很關注這個動向,因而牽頭組了這個局。

肖風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他最初的一個判斷為,比特幣或許是不靠譜的,但其中的區塊鏈技術卻可以拿來用。他當時組織的這個論壇主題就叫“數字貨幣——從資訊網路到價值網路”。事後他注意到來自網上的評價:這大概是央行官員第一次在公開場合談論數字貨幣。

第二年,萬向控股成立了國內第一個區塊鏈研究機構,即 “萬向區塊鏈實驗室”,該機構從區塊鏈技術研發、商業應用、產業戰略上進行探索,他們邀請了以太坊創始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擔任首席科學家。同一年,肖風又組織了第一屆區塊鏈全球峰會,令他滿意的是此舉不無領風氣之先的意味,“這可能是第一次有人在中國正式推廣區塊鏈的概念。“

肖風並不是那種坐而論道的業內人士,他已經真正挽起褲腿“下地”實踐。實驗室成立當年,萬向控股就發起了一支5000萬美金的基金,專門投資有商業前景的區塊鏈技術和應用專案(分散式資本)。2016年,萬向又公開宣佈將與IBM、微軟、以太坊等機構共同在杭州蕭山區開發8.42平方公里的萬向創新聚能城,投資2000億,這是能容納7-9萬人的一座用區塊鏈技術為驅動的智慧城市。官方訊息稱,這個專案在2019年3月正式開工。

而在萬向區塊鏈,據說已經上生產的、概念化已經做完的和處於證明設計中的,已有十幾種應用在運轉著。他們有兩百人的團隊在做區塊鏈應用。他們的官方說法是,萬向區塊鏈生態在全球投資的優質區塊鏈專案已近200個。

“我們成功地洗脫了‘騙子’的嫌疑。”肖風不無幽默地對《後廠村7號》記者說,今年的高層訊號對他們而言是一陣“東風”。之前走到外面說區塊鏈,起碼有一半人看他們的眼神是“異樣”的。但肖風也坦言,關於區塊鏈,現在他們還沒有能力想像出一個完整和準確的未來,他無法說出突破點在哪裡。

肖風只初步覺察到一點:區塊鏈如果能夠廣泛應用,一定是它真正能夠帶來網際網路不能帶來的價值,雖然還不能更明晰這些價值點,但他確信,這肯定不是現在的資金盤、炒幣這些東西。

幾乎是一夕之間的反轉,在外人的莫名其妙和業內的揚眉吐氣之間,在網路上流傳著“世界上最聰明的人都在做區塊鏈”的聲音中,在區塊鏈這一仍屬初期發展的(陳純語)、還沒有一項行業標準可讓不同框架互通的領域,像肖風這樣一直堅持卻還沒有清晰方向的業內人士不乏其人。

“從業的感受就像是在拓荒。”剛剛畢業兩年多,在某網際網路巨頭做區塊鏈運營工作的洪聲如是說,他的談吐並沒有一般人想象中的那種亢奮,“區塊鏈本身要和更多先進技術疊加才能夠發揮價值,關鍵要為產業解決問題,所以你需要很瞭解一個垂直產業,到底存在什麼問題,區塊鏈能夠怎樣解決”。

說這話的時候,他所供職的這家總部位於中國的網際網路巨頭已經開展了為時4年的區塊鏈研發和應用推進工作。據說,目前他們已經進行或在跟蹤中的線索超過90個。

中國政府一方面釋放著鼓勵區塊鏈自主創新的訊號,一方面依然在加強整肅炒幣等借本次區塊鏈東風復甦的違禁行為。11月22日,上海、深圳市等地針對虛擬貨幣交易相繼發起了排查工作。多家央媒也連續發文警告公眾,防止借區塊鏈概念炒幣、撈錢等現象。

“千奇百怪的、很荒唐的,只要貼上‘區塊鏈’標籤,好像它就能雞犬升天一樣。”身為投資人的楊林苑自從入局區塊鏈以來,親眼目睹了不少打著區塊鏈幌子的偽創業者。他用“癲狂”來形容這種情形,“大家對這個新事物有了過高的預期,認為它能改變一切,能顛覆一切,改變世界。”現實是,基礎設施不健全等原因導致入場後大家並沒有得到預期的價值,幻想隨之破滅,“整個行業就面臨巨大的信心崩潰。”

雖然今年下半年的高層風向提振了大家的信心,但楊林苑也提出,不要把區塊鏈當成萬能膏藥,政策向好的時候,還是要警惕披著區塊鏈外衣的騙子和區塊鏈“硬用”,而從業者也必須在短期投機、中期套利和長期取勝這三種定位中慎重取捨,“任何的投資機構必須要界定清楚自己的能力模型,需要找對自己的位置。”

有業內人士也告訴《後廠村7號》記者,對於更多專注區塊鏈應用的創業創新主體,明確不能觸碰的底線,才能劃定一條清晰公平的起跑線,這也對區塊鏈行業發展有益。

“用區塊鏈賺快錢的時代結束了,用區塊鏈賺大錢的時候到來了”,火幣大學校長於佳寧在採訪中這麼說,他認為,當前已經開啟了真正意義上的憑本事賺錢、憑深遠認知賺錢的時代。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