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將成為領先於行業的“數字領軍者”?

買賣虛擬貨幣

導語

得益於龐大的使用者規模和完善的基礎設施,我國數字經濟將保持穩定增長,使得資料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各個行業領域的獨角獸企業不斷湧現。數字經濟在為轉型發展注入強勁活力的同時,也對傳統市場格局造成了衝擊,進而對市場規範和監管制度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當前,數字經濟正成為驅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動力引擎。研究表明,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將增長0.5%至0.62%。國家網際網路資訊辦公室釋出的《數字中國建設發展報告(2017年)》顯示,2017年我國數字經濟總量達到2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3%,佔GDP比重達到32.9%,網路零售、移動支付交易規模位居全球第一,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第二。從歷史經驗看,完善的網路基礎設施、龐大的使用者規模、寬鬆的政策管制是數字經濟能夠蓬勃發展的三大基礎。這三大基礎再加上活躍的創新創業環境,能夠大大促進數字經濟在國內的蓬勃發展,而且有極大可能形成具有世界原創的產業形態和商業模式。

資料成為新生產要素

隨著新經濟快速發展,海量資料不斷生成、沉澱,成為新型生產要素。如果說土地是農業時代的原材料,鋼鐵是工業時代的原材料,那麼資料就是資訊時代的原材料,資料已經成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關鍵要素,因此,英國《經濟學家》評論到:“對本世紀來說,資料就像上個世紀的石油一樣是增長和變革的動力。資料的流動創造新的基礎設施、新商業、新壟斷、新政治,以及更關鍵的新經濟”。可見,資料成為價值的重要來源,掌握和利用資料能力成為未來決定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因素。

資料要素大量積累

除了來自消費領域,資料要素還來自生產領域。

在消費領域,數字經濟的影響與作用已經得到較好體現,電子商務、網際網路金融、網路教育、遠端醫療、網約車、線上娛樂等已經使人們的生產生活發生了極大改變。移動支付、電子競技、網紅直播等成為數字經濟的主要創新業態。

在生產領域,製造業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廣泛的應用空間,以新一代資訊科技與製造技術深度融合為特徵的智慧製造模式,正在引發新一輪製造業變革,數字化、虛擬化、智慧化技術將貫穿產品的全生命週期,柔性化、網路化、個性化生產將成為製造模式的新趨勢,全球化、服務化、平臺化將成為產業組織的新方式。數字技術催生更多製造業新模式,例如服務型製造、大規模個性化定製、網路協同製造等。

因此,數字經濟包括兩大部分:一是數字產業化,也稱為數字經濟基礎部分,即資訊產業,包括電子資訊製造業、資訊通訊業、軟體服務業等;二是產業數字化,也稱為數字經濟融合部分,傳統產業由於應用數字技術,所帶來的生產數量和生產效率提升,其新增產出構成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資料刻畫更加精準

數字經濟企業的運營管理主要透過網路與大資料分析技術實現供需雙方的精準高效匹配,根據對資料的快速研究和需求預測,利用雲服務實現資料價值,從而降低碎片化交易的成本,提升交易效率。由於技術的制約,長期以來,資料很難產生價值,往往是生產活動的副產品,但資訊科技的發展使資料無用的狀態發生了根本改變。一方面,隨著智慧感測器、移動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技術的發展,資料的產生速度、產生規模出現了爆發式增長,資料低成本的生成、採集、傳輸、儲存成為可能;另一方面,區塊鏈、大資料、人工智慧等技術極大地提高了資料處理效率、降低了處理成本,使海量的、非結構化的資料清洗、分析、使用成為可能。

因此,如何從資料資產中挖掘出使用者需求洞察,就成為企業轉型的關鍵點。企業不但可以透過資料分析發現使用者需求、提高生產效率,更重要的是對資料處理的結果本身就可以作為產品/服務提供給使用者。資料成為資產是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徵,透過在價值挖掘過程中的資料共享和複用,從而產生了更多的資料、更大的價值。

資料塑造新經濟模式

資料技術應用於經濟領域,推動商業活動發生革命性改變。目前,數字經濟的商業模式開始進入成熟階段,今後還會出現超大規模的“數商”,更有企業將其未來發展定位在“資料公司”。同時,包括海爾、美的在內的一些傳統領域的龍頭企業也在加快數字化、智慧化轉型。依靠龐大的市場和使用者數量優勢,在大資料和人工智慧方面,我國企業有可能複製在消費網際網路領域的成功。

可以預見,資料作為繼勞動力、土地、資本之後出現的新型生產要素,將在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等前沿領域和新興產業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而資料管理則將成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因此,使用者資料成為商業模式創新的要素。傳統生產要素是土地、資源、資本和勞動力,現在區塊鏈、大資料、雲端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技術的發展為我們開啟了利用新資源的大門。

數字經濟的發展動力

釋放數字經濟的“創造效應”

現階段新經濟的“創造效應”及其輻射帶動作用仍有侷限性,其生成的新財富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於對傳統產業和傳統就業崗位的擠出和替代。如網際網路和電子商務帶動了線上消費及快遞等下游產業的繁榮,卻對傳統零售業、媒體業、銀行業、低端製造業造成了嚴重衝擊。實際上,類似的情況在歷次科技革命和工業革命爆發時都會出現。

然而,由於市場和政府尚未共同為新經濟樹規立矩,監管缺位和制度建設滯後使得平臺企業可以免費使用部分公共資源,其中一些新型業務及其盈利模式則遊離於市場規範、商業法律和稅收體系的之外。這雖然在特定時期內有助於數字經濟落地生根快速繁榮,鞏固提升數字經濟拉動轉型升級的作用,但也會延長數字經濟的“替代效應”,甚至會加重新財富積累的“灰度”和“原罪”,跨境電商、網際網路金融、共享經濟、移動支付等新模式新業態已經在不同程度上出現了這種問題。

實現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發展

當前,僅有少數受訪中國製造業企業成功地將在數字技術領域的投入轉化為業務成果,成為領先於行業的數字領軍者。根據埃森哲與國家工業資訊保安發展研究中心和中國兩化融合服務聯盟2017年釋出的《發現新動能:中國製造業如何制勝數字經濟》研究報告,僅有4%的企業成為“數字領軍者”,即成功地將數字化投入轉化為了出色的經營績效。

有19%的企業被歸類為“數字實踐者”,這些企業已經開始打造數字能力,但經營上未見明顯提升。此外,19%的企業被稱為“傳統商業領袖”,他們尚未重視數字能力,依靠過往積累維持經營優勢。而大部分(58%)的企業在數字化投入和經營業績方面都表現欠佳。

傳統企業只有成為“數字領軍者”能夠成功地在企業內部和生態系統中創造並獲取更大的價值。這些企業不僅利用數字技術和戰略來改善核心業務,還能創造由數字技術驅動的新業務或新商業模式。透過核心業務轉型和新業務增長,“數字領軍者”能夠順利完成新舊動能的切換,獲得了新的市場機會,實現持續的卓越績效。尤其智慧製造已經成為培育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支撐智慧製造的基礎設施將是雲平臺、標準庫、資訊保安等,決策的中樞是人工智慧,指揮系統就是執行在工業網際網路中的大資料,一切感知、判斷、處理、決策、反饋都是依靠大資料,未來智慧製造軟體、智慧系統將成為智慧製造的大腦和核心。

預防形成新的市場壟斷力量

在網路效應和輕資產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數字經濟極易出現“贏者通吃”的市場格局,產生嚴重的資料壟斷。當前,幾乎所有的網際網路公司都正在以相當“野蠻”的方式,進行資料資源的“跑馬圈地”。平臺型企業成為資料的掠奪者,伴隨著其業務邊界的拓展,當產業鏈試圖相互打通或實現資料共享時,勢必遭遇行業巨頭憑藉技術和策略壁壘開展的阻擊,由此帶來的利益糾葛不可避免。

數字經濟的發展帶來大量問題,主要的批評包括不正當競爭、缺乏許可證的非法經營、眾多的網路欺詐行為、潛在的公共安全風險等。對於新問題,不能採用老辦法。數字經濟的監管也要時常經濟環境、行業環境、消費習慣的改變,探索適應性的監管方法。立法和監管往往遲滯於現實的發展,這給創新者以大量的靈活度。隨著市場的成熟,政府和企業透過立法和監管,在塑造更健康的發展環境方面都表現出了更為積極的態度。

來,一起做區塊鏈人!

往期熱門推薦(點選標題即可閱讀):

協會新聞 | 定了!雙方將共建大灣區鏈改試驗區!

協會新聞 |《資料要素講堂》即將開講(內附影片)

熱烈歡迎王家海教授加入協會專家導師團!

深圳市數字人才春季招聘會正式啟動啦!快到我們碗裡來!

協會新聞 | 深圳市數字人才專委會正式成立,助力各行各業加快數字化轉型!

“區塊鏈+產業應用”系列研討會啟動 首場“大健康產業篇”順利舉行

政策解讀 | 重磅!《深圳市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實施方案(2021—2023年)》

深圳經濟特區資料暫行條例草案提請審議,收集處理個人隱私資料須得到明示同意!

協會新聞 | 鄭定向會長受聘為國家應用數學中心應用委員

深圳市資訊服務業區塊鏈協會

深圳市資訊服務業區塊鏈協會簡稱“深圳鏈協”,於2020年1月在前海揭牌成立。全國政協常委、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全國人大法律委副主任孫安民,中國部長將軍畫院秘書長、國家機關老幹部科學健康協作中心副主任譚文貴,中共深圳市委網信辦副主任王遠輝,深圳市社會組織黨委專職副書記郭建,深圳市工信局信軟處處長江雪明,央行深圳中心支行處長周贊文,深圳市公安局網警支隊調研員孔令泊,達沃斯中國區塊鏈代表團團長鄧迪,中國IT領袖峰會秘書長劉鉅波等為協會揭牌。

協會以服務會員為宗旨,堅持“開放、包容、務實、創新”的原則,團結深圳產學研用力量,整合社會資源,努力實現將深圳打造成為全球區塊鏈創新中心。

溝通·交流·合作·進步

深圳市資訊服務業區塊鏈協會

微信:SZBA01

電話:15989892737

網址:http://www.szba.xyz

點分享

點點贊

點在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