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分化對數字貨幣的影響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網上有個很火的討論:“313減半”中蒸發的那些錢就這樣莫名其妙的消失了嗎?他們究竟去哪了?

舉個例子:假設你持有1個比特幣,當價格是8000美元時,在你的財務計算上就有8000美元。當價格跌到4000美元,這時在財務計算上就只有4000美元。即便你什麼也沒幹,也依然持有1個比特幣,但賬面金額就是減少了。

這就是美元的“會計功能”和“交換媒介”兩個不同功能的作用。

前者用來量化比特幣的價值,以形成賬面價格,這個過程中沒有資金流轉,只存在數字變化;後者是完成不同人之間比特幣的交換,是真實的交易過程,需要資金的流轉以完成“錢和幣”的交割轉換。

這也就是說,前者是“值多少錢”,後者是“用了多少錢”。雖然兩者都是一個數字,但意義卻完全不同。

“值多少錢”這個數字,既可以蒸發也可以被吹出泡沫,這中間不存在交易,僅是賬面估值的減少或增加,同時變化。“用了多少錢”這個數字不會蒸發也沒有泡沫,資金的轉換過程也就是收割和被收割的過程。

所以比特幣大跌,錢並沒有蒸發,真正蒸發的是“值多少錢”這個數字,或者說市值。其實這次的資本市場崩盤,是有史以來,波及範圍最廣,資產蒸發最多的一次金融事件。

不過隨著比特幣一波大幅反彈突破6000點後,市場情緒分化明顯,大致可分為樂觀派、猶豫派、懷疑派三類。

樂觀者認為數字貨幣已經企穩,後市將出現連續反彈或震盪反彈行情;

猶豫者認為現在的突破形勢並不明朗,同時全球金融環境也不樂觀,並不足以支撐幣圈走出獨立反彈行情;

懷疑者則認為反彈是未來的事情,只是受疫情影響,導致經濟體系陷入混亂,所以比特幣並未真正觸及長期底部,在開始穩步上升之前,還會進一步下跌。

嚴格來說,全球股市長達10年的牛市,基本都是在各國央行大放水、不斷推出寬鬆貨幣政策催化下實現的,目前歐洲央行、日本央行都早已是零利率甚至負利率,美國也在短短2周內將利率下調150個基點,最新基準利率接近零,可即使這樣也未能阻擋美股崩盤。

但在此期間,數字貨幣市場整體卻相當平穩,在經過連續的低位震盪後逐步走高,實質上已經走出了獨立行情的雛形。

如果獨立行情形態在後市得到進一步強化,那數字貨幣市場將與傳統市場完成脫鉤,這從長期來看,對於整個幣圈都是非常積極的訊號。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