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入局穩定幣, 大量穩定幣湧現的背後是泡沫還是未來?

買賣虛擬貨幣

“普華永道為穩定幣大軍再添磚加瓦”

昨日(10月8日),據bitcoin.com報道,四大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普華永道宣佈與數字貨幣借貸平臺Cred合作,將共同推出一個與美元掛鉤的穩定幣,為穩定幣大軍再添磚加瓦。

普華永道方面表示,面對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將目光投向與美元等穩定的法幣掛鉤的數字資產,普華永道將應用自身的經驗,為如何增強相關標準提供有價值的視角,促進更加透明化的產品的誕生。

同時,普華永道還將提供有關治理、安全、風險管控的寶貴見解,以幫助塑造生態系統和行業的未來。

這也是自上個月10號,紐約金融服務局(NYDFS)批准Gemini Dollar(GUSD)和Paxos Standard(PAX)兩種穩定幣,許多穩定幣在9月呈現爆發式湧現出來以來,穩定幣世界邁入10月後的又一重磅訊息。

據小蔥APP統計,在9月共有15家機構宣佈推出共13個穩定幣。

無獨有偶,據crypto.watch報道,日本GMO網路公司也在今日(10月9日)公佈,其將於2019年在亞洲地區發行與日元掛鉤的穩定幣“GMO Japanese YEN”(GJY)。

至此,國際上的主要流通貨幣,包括美元、日元、歐元、英鎊、離岸人民幣,都將有與之相應的穩定幣出現。

且根據Blockchain公司最新發布的一份研究穩定幣的發展報告中顯示,目前正在部署或已在執行的穩定幣高達57個。


“穩定幣到底是什麼?”

穩定幣即擁有穩定價值的數字貨幣。2014年,Tether公司推出USDT,被認為是首個穩定幣的誕生。2015年,USDT上線Poloniex和Bitfinex交易所。

據其白皮書介紹,USDT是一種與法幣掛鉤的數字貨幣,所有USDT都是透過Omni協議在比特幣區塊鏈上以通證的形式首次發行,每一個發行流通的USDT都與美元1:1掛鉤,相對應的美元總量儲存在香港Tether有限公司。

憑藉其相關服務條款,持有人可以將持有的USDT與等值法定貨幣贖回、兌換。

但隨著穩定幣受到市場青睞,以及USDT超發、中心化操作、不透明等問題的顯現,更多的機構把目光投向了發行更完善的穩定幣上來,錨定的資產也不再受限於美元,向其他法幣以及黃金傾斜。

目前,穩定幣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型別:法定貨幣抵押型、數字貨幣抵押型和演算法型。

法定資產抵押型是最常見的穩定幣型別。按其字面釋義,這類穩定幣的價值直接與某種法幣掛鉤,且在實際操作中,通常是以1:1的比例,代表的穩定幣有USDT、GUSD。這類穩定幣的問題是需要依賴於中心化的法幣,且法幣本身也存在價格上的波動。

數字貨幣抵押型的穩定幣錨定的資產是特定數字貨幣,其中的典型代表是MakerDAO的DAI。由於數字貨幣是去中心化的,這類穩定幣的去中心化程度更高,但由於數字貨幣價格波動性更大,其穩定性也更容易受到衝擊。

演算法型穩定幣不與任何資產掛鉤,系統可以透過演算法,增發或銷燬貨幣,來調節貨幣供應量,保持價值的衡定。其中典型的代表是BASIS。這種穩定幣的去中心化程度最高,但是當系統需求下降時,易受到大規模死亡螺旋的影響。

此外,就穩定幣的意義和作用而言,穩定幣的出現連線了法幣和數字貨幣,價格的穩定使得穩定幣成為投資者避險和價值儲備的工具。同時,穩定幣也可以充當支付媒介,為資產的跨國界轉移提供便利。


“概念炒作還是行業未來?”

穩定幣的出現,特別是經政府監管的穩定幣的出現,使很多行業內部的人看到了希望,不僅認為穩定幣會是下一波牛市的關鍵,甚至還認為穩定幣會超越比特幣,在未來成為全球流通貨幣。

但現實的資料可能並不那麼讓人樂觀,穩定幣也面臨著概念炒作的風險。

儘管正在部署或已在執行的穩定幣數量驚人,數字資產技術公司Blockchain Luxembourg SA在一份名為“穩定幣狀態”的報告中估計,穩定幣的每日交易總量中約有98%來自USDT,這相當於比特幣每日交易量的大約60%。

就市場價值而言,USDT約佔所有穩定幣市值的93%。目前,所有穩定幣的總市值約為30億美元,僅佔整體數字貨幣市值的1.5%左右。

這從側面說明了投資者對穩定幣的接受度仍很低。同時,雖然各種新的穩定幣熱度不小,但飽受詬病的老牌穩定幣USDT,無論在流通量上還是市值上,還是居於絕對主導地位,市場並沒有對這些更具有優勢的穩定幣敞開懷抱。

對於圈內資深從業人士對穩定幣看法,火幣創始人李林曾在朋友圈表示:

“行業逐漸意識到穩定幣/法定數字貨幣才是區塊鏈行業最重要的基礎設施,它的重要性與支付對網際網路的重要性一樣,沒有網際網路支付,電商、O2O等網際網路應用都無法落地。隨著穩定幣的發展,預計業內很快就會出現大量基於穩定幣/法定數字貨幣的區塊鏈應用,火幣近期也會孵化一個基於穩定幣(自己不發幣)的區塊鏈應用作為嘗試。”

而Dfund創始人趙東則在微博上透過美國經濟學家保羅·克魯格曼在1999年提出的“不可能三角理論”,得出所謂的“穩定幣”不可能同時滿足獨立自主、“穩定”和流動的需求,“去中心化的穩定幣”是偽命題的結論。


實際上,關於穩定幣未來的問題,究竟是泡沫、概率炒作,還是影響未來的革命性力量,就像比特幣一樣,眾說紛紜,即使是行業領袖、專家學者從不同的視角出發都有著不同的看法。

而在整個行業都處於發展早期的階段,對新事物的判定或許都還為時尚早,因為穩定幣除了技術本身,還涉及到貨幣理論、博弈論、銀行系統等一系列複雜的問題。但這些新事物最好的一面是——已讓我們看到了未來的多重可能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