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計劃加強數字貨幣監控,以避免數字鴻溝出現

買賣虛擬貨幣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週四釋出的一篇論文,該組織計劃“加強”對數字貨幣的監控。文章稱,IMF必須增加資源,以尋求“監控、建議和幫助管理這一影響深遠且複雜的數字貨幣轉型”。

論文分析了數字貨幣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成員的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首先新的貨幣形式必須保持可信性,它們必須保護消費者,安全並紮根於健全的法律框架,並支援金融的完整性。 其次國內經濟和金融穩定必須透過精心設計的公私夥伴關係、銀行角色的平穩過渡和公平競爭來保護。而數字貨幣的設計應支援氣候的可持續性和高效的財政政策。 第三,國際貨幣體系(IMS)應保持穩定和高效。數字貨幣的設計、監管和提供必須使各國保持對貨幣政策、金融條件、資本賬戶開放和外匯制度的控制。支付系統必須越來越一體化,而不是零散化,並且必須為所有國家服務,以避免數字鴻溝的出現。此外儲備貨幣的配置和備份必須順利發展。

論文中提到數字貨幣有許多不同的形式,並將繼續快速發展。公開發行的貨幣包括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私人發行的貨幣包括電子貨幣、移動貨幣(在東非增長迅速)、穩定幣、代幣化銀行存款、可在流動市場上無縫交易的代幣化金融資產,甚至還有加密資產(其波動性太大,在技術上不能被稱為貨幣,但被接受用於支付)。事實上,重點是支付方式,並非所有的支付方式都是廣泛的記賬單位、交換媒介和價值儲存,但所有的支付方式都有潛在的巨集觀關鍵影響。顯然,這份清單是不完整的,公開發行的數字貨幣和私人發行的數字貨幣在本質上是不同的,而且鑑於技術和產品的快速創新,今天的清單在不久的將來就會過時。數字貨幣這個詞在設計上是寬鬆的,以涵蓋廣泛的潛在貨幣形式。不斷的變化和有規律的離散跳躍,以及需要政策來適應和提供指導,這些是數字時代的決定性特徵。在支付領域尤其如此,強大的網路效應會導致產品、服務、市場結構、終端使用者習慣的突然變化,以及相關的政策挑戰。

在經濟和金融穩定領域,數字貨幣(無論是公共還是私人)的迅速採用在三個領域提出了新的政策問題、挑戰、機遇和權衡:IMS、廣泛的國內問題和與數字貨幣形式直接相關的狹義國內問題。採用數字貨幣會因國家而異,儘管可能會透過外溢效應影響更多的國家,各國有不同的能力來應對或利用數字貨幣。例如一些國家將從CBDC的引入中獲得更大的外溢效應,而一些國家將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受到貨幣替代的影響。

“快速的技術創新正在迎來一個公共和私人數字貨幣的新時代,”報告中寫道,並強調了數字資產的好處。“支付將變得更容易、更快、更便宜、更容易獲得,並將迅速跨越國界。這些改進可以促進效率和包容性,為所有人帶來重大利益。”

然而,只有當IMF能夠“跟上政策挑戰的步伐”時,這種實施才會發生,這需要更深入地研究數字經濟的前景。該基金計劃與“符合其職責”的機構合作,如中央銀行、監管機構和世界銀行,同時擴大自己的數字貨幣研究。

正如2021年4月的一篇論文所披露的那樣,IMF計劃增加五組專家以妥善開展研究。他們的職務包括律師、數字風險專家、金融部門專家、財政經濟學家和資料專家。該論文稱,這套技能應該徹底涵蓋對數字貨幣行業的研究。

該基金將針對中央銀行數字貨幣、穩定幣、加密資產等。它將研究這些資產如何代表財務獨立性、如何充當儲備貨幣,以及它們如何取代當前的支付系統。

本週早些時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薩爾瓦多最近的比特幣法律釋出了警告。雖然它沒有直接提到這個國家,但警告指出,“授予加密資產法定貨幣地位”可能會威脅到當地經濟,更不用說公民“選擇持有哪筆錢”的耗時過程。相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本月早些時候公開聲稱CBDC可以為全球金融體系提供“清白歷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