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利”的遊戲:區塊鏈+數字版權

買賣虛擬貨幣

數字版權,一直是區塊鏈落地的“香餑餑”。它有著天然的優勢:原生就線上上,不存線上上線下自有閉環。

版權的定義,也是在進入數字化時代後有了更多的擴充。除了傳統的複製權、發行權、資訊網路傳播權,數字版權還增加了包括未經作者允許其他人不得隨意接觸作品的接觸權,集傳播權、放映權、資訊網路傳播權於一體的公共傳播權,以及包括改編、翻譯、註釋行為在內的演繹權。而構成數字版權未來和侷限所在的,依然在於“保護”和“交易”。

不像金融領域與區塊鏈之間已經有眾多結合,數字版權在區塊鏈技術上的想象空間仍然很大,其中的深度和廣度還未有人探得全部虛實。

今年三月份,阿里音樂就與Merlin(獨立音樂數字版權代理機構)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阿里音樂公開宣佈:希望透過AI和區塊鏈技術,為獨立音樂公司、音樂人及音樂作品的合法權益提供全方位保護。

在這六個月時間裡,阿里音樂沒有再公開區塊鏈方面的進展。直到前幾日的“雲棲大會”,阿里音樂才攜手TASchain創始人吳軼群,在公開場合談論區塊鏈+數字版權。

“數字版權+區塊鏈”的肉是香,但狼也不止一隻。

在海外,英特爾已經提交基於區塊鏈的數字版權專利申請,Spotify(全球最大的音樂流媒體服務商)也在去年4月收購Mediachain,後者是一家利用區塊鏈提供資料解決方案的公司。轉眼國內,除了利用私鑰保護版權的華為,百度也在賠償東方IC圖片版權21萬後,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圖片版權服務平臺。

一邊是網路時代開放共享的思想裹脅,另一邊是版權保護的現況不容忽視,數字版權能否適應轉型,多利益主體分配是否公平,很多人將寫答案的筆交給了“區塊鏈技術”。

對症版權痛點

網際網路、P2P以及數字化的發展,使得內容複製、分發變得更為方便,進而導致非授權使用和複製、傳播的成本更低。在現有的數字版權中,保護領域存在登記確權、調查取證手段匱乏等問題。而在交易領域,數字音樂也沒有因為數字化、網路化而變得更透明、更公平。傳統的數字版權管理(DRM),是出版者利用一系列資訊科技,保護版權內容數字化和網路資訊化服務供應的同時,控制數字內容、裝置在被銷售之後的使用過程。核心思想在於透過使用者許可證等方式控制使用者對檔案的訪問、變更、共享、複製、列印和儲存等操作,進而保障內容供應商(版權主)的權益。

值得注意的是,DRM技術多為各出版商自主研發,技術互不相容,易形成多個版權中心。喬布斯曾在200726日釋出公開信,信中稱DRM仍不能保證從大公司購買的歌曲不被盜版,且使用DRM技術的使用者更容易發生隱私資訊等的洩露。

而區塊鏈技術讓數字版權注意到了其創新在信任度上的重大影響。作為全新的顛覆技術,區塊鏈整合了分散式記賬、不可篡改、智慧合約等多項基礎技術,以一種更促進陌生人建立信任的機制出現。

對於版權保護,國內外已經有成熟的探索,也有越來越多的公司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到自身領域中。作為正版流媒體音樂服務平臺,瑞典的Spotify 就利用區塊鏈技術追蹤版稅支付,保證創作者和版權所有者能夠得到相應的回報。這背後可以看到的是,“平臺並不知道應該把創作費用付給誰”。

這個問題也在前不久結束的“雲棲大會·阿里音樂專場”中被提到。與阿里音樂一起參與“音樂產業中區塊鏈”討論的TASchain吳軼群,就曾提到現在的版權市場並不是特別健康。

那些大的版權商,在一層一層的分銷中,他們是利益的最大頭。而藝人他們拿不到很多的收益,他們更多還是要靠商演拿到收益。提到在數字音樂中,區塊鏈跟數字版權的結合,吳軼群提到這是最初做蝦米就開始考慮到的事情。

大家如果說去網上搜的話,也可以找到,最早做蝦米我們申請了一個專利。當時我們是想,現在小工作室、獨立廠牌越來越多,有沒有可能說讓這些獨立廠牌和粉絲去共同運維一個節點網路。這樣的話,平臺可能更多隻是去做一個內容的分發跟聚合。

如果用區塊鏈來搭建這套體系,那麼可能中心化服務承載的功能會弱一些。這樣的好處在於小工作室、藝人會願意進來玩這個遊戲。他們會看到,自己的那些歌曲被聽多少次,被下載多少次。也就是說,他們可以確認某一首歌曲版權就是自己的。而這樣一套體系才是公平的,不是說某一個平臺說了算。

現實也是如此。在音樂界,作為第一個投入產出的“內容生產者”(作詞人、作曲家、製作人),卻也是最後一個獲得收益的人。他們不知道自己版稅收入的計算方式,也沒有渠道可以瞭解受眾聽音樂的方式,包括“怎麼聽”、“聽了多少”、“我能拿多少”。

“去中心化”維護數字版權

在區塊鏈“去中心化”的技術特徵裡,其節點分散、開放而又對等,這保證了任何區塊上所產生的資料都會由該節點同步廣播至其他節點進行驗證,並將驗證結果同步儲存在所有節點上。

與中心化的版權確權相比,區塊鏈鏈上的版權確權受到了所有節點的共同監督和保護。對於數字版權的篡改、變更,需要得到全網所有節點的同意。這就使得數字版權的侵權行為成本極高,也引出了區塊鏈“不可篡改、可驗證”的特性。

在可驗證裡,區塊鏈經常用到的是“真隨機數”。目前為止大部分的真隨機數都是採集大氣噪音,國外依然有一些網站在賣大氣噪音的隨機數。這些公司宣稱自己賣的都是真隨機數,不是透過天線大氣噪音採集到的隨機數。對於這樣一串010101的隨機數,使用者沒有辦法驗證這是否是真的隨機數,只能信任這家公司不會作惡。TASchain創始人吳軼群在“雲棲大會”上也強調,到今天為止,產生一個真隨機數,最少要兩臺機器三個步驟,這已經不可能再最佳化了。

而放到區塊鏈上,經常提到的就是“雜湊值”。雜湊值是可驗證的隨機數,如果提供最初生成的雜湊值明文,其他人就可以立刻驗證這個雜湊的可靠性。

透過這些特性,區塊鏈技術就可以解決陌生人的信任問題。面對現在數字版權廣為詬病的“非公平、不透明”,區塊鏈可以讓更多人,包括音樂生產者瞭解到作品的權利擁有、變更情況等。而區塊鏈的鏈上確權成本低,可以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運營成本。同時其廣播至所有節點的效率高,幾乎瞬時,進一步簡化了線下版權確認的流程。

“智慧合約式”的版權交易

在完成數字版權的確權後,最終要走向的依然是版權的交易。在區塊鏈中,透過置入一系列智慧合約,使用者可以購買自己需要的版權作品,智慧合約將其設定為直接向版權所有人自動支付。而一旦有使用者將內容分享給其他人,這種分享行為產生的付費收益,也會有相應的智慧合約進行利益分配。透過智慧合約,版權交易可以形成良好的閉環,規避了第三方參與可能存在的各項弊端,在保證數字版權交易的公平透明同時,改變了內容生產者以往弱勢的“被割”局面。

實際上這種局面的混亂是市場造成的,版權商、網路音樂服務平臺很難確保版稅能夠以合適的數額被支付給正確的物件。傳統的版權交易,一個作品往往被分散地賣出,交易時間與平臺也不盡相同。透過區塊鏈技術,在買賣版權時產生的交易資訊會被打包到新的區塊,同時交易資料會被廣播到同級的所有區塊中。

目前在網路文學圈,“調色盤”普遍用來判定寫手是否抄襲。所謂“調色盤”,即對存在抄襲嫌疑的文字進行比對,並用相同底色標註雷同內容。而在區塊鏈,由於一開始就有效記錄內容生產者從最初,到完成作品的所有過程資訊。一旦發生侵權,能夠第一時間、最低成本進行追蹤,降低版權維權的投入產出比,保護原創者和權利人的基本權益。

同樣關於維權的話題,TASchain創始人吳軼群在與“雲棲大會·阿里音樂專場”上也提到,

真正的程式碼可能只有30%的程式碼在處理正常流程,其餘70%的程式碼在處理異常流程。逆流程的成本非常高。用區塊鏈的方式,把整個一套流程或者合約體系,一開始就用電子化的方式固化在區塊鏈系統裡面。那任何一方違約,只要提供足夠多的證據,最後按流程自動執行。這樣的話,逆流程的成本大幅度降低。

一方面保障內容生產者版權的所有,另一方面使得網路音樂服務平臺與版權方的交易更加公平透明。目前看來,區塊鏈與數字版權的聯姻,依然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無獨有偶,區塊鏈主導下的內容創作分享變革也一樣備受重視。網際網路是對人類物質世界的革命,而區塊鏈技術則是對網際網路世界的再一次革命。面對人類精神世界裡最為重要的內容創作及分享,基於區塊鏈自由透明的本質特點創造來豆自主個性化創作系統,營造優質內容創作分享社羣,幫助個人使用者實現流量變現,見證人類精神財富視覺化升值。使用者下載之後,就可以0成本挖礦,看新聞寫原創都可以獲得更多積分哦!零花錢滾滾來哦!

區塊鏈技術匿名性、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等特點,讓其備受企業的青睞,其對人類精神的內容傳播將帶來怎樣的改變。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