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資深從業者圍坐共議開放金融路在何方?|「開放金融大會——廈門站」精華集錦

買賣虛擬貨幣

2020 年是產業區塊鏈嘗試更大規模實驗的一年,「新基建」的概念再一次使人們思考區塊鏈技術的用武之地。如何應用區塊鏈技術實現產業價值的塑造?區塊鏈又將如何協助實現產業生態的協同創新?在產業發展的路途中,區塊鏈的未來機遇究竟在何方?

得益於 2020 中國零售商大會在廈門舉辦的契機,2020 下半年中國區塊鏈行業焦點當屬廈門:9 月 16 日至 9 月 18 日,由福建省區塊鏈協會指導,熵鏈學派、廈門會展思爾福展覽有限公司主辦,鏈聞 ChainNews、Winkrypto 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廈門)國際區塊鏈+商業未來發展峰會》,將作為本次大會的的平行分論壇舉辦。

本文為 9 月 17 日「第三屆中國(廈門)國際區塊鏈+商業未來發展峰會」分會「開放金融大會——廈門站」的核心內容記錄。

全天活動包括 6 場主題演講和 7 場圓桌對話。在今日的日程中,Neo 創始人達鴻飛、NEAR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一龍、紅棗科技 CEO 何亦凡、火幣去中心化事業部運營負責人高潮、Nervos 基金會聯合創始人呂國寧以及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董事總經理曹寅等數十位等嘉賓針對當下最火熱的開放金融話題展開了深刻的探討及討論。

以下為今日精彩內容集錦,內容有所編輯。

主題演講|開放新金融正規化:現在與未來

演講嘉賓:Neo 創始人達鴻飛

在主題為「開放新金融正規化:現在與未來」的演講中,Neo 創始人達鴻飛表示,傳統的金融正規化的本質是跨時空和主體的資金調配。在對新正規化的定義上,其認為新正規化具備以下五個特徵:1、全新的資產型別;2、全新的交易匹配模式,從“點對點”到“點對池”;3、全新的市場公平機制:4、基於鏈上公開資訊以保證市場公平;5、全新的可組合性;全新的制衡模式:社羣治理。Neo 具備低磨損交易市場、較大的資產規模以及由社羣驅動的開放生態,將為開放金融的發展提供良好土壤。

此外達鴻飛指出,在目前的 DeFi 市場中,資產提供多樣性與規模性、市場提供流動性、資金則是計價單位。本次由 Neo Global Development 孵化的 Flamingo (flamingo.finance)是行業第一個實現低磨擦在多鏈環境下資產雙向流動的 DeFi 協議,旨在整合多鏈資產,並且保證無私募,無預挖,無團隊分配,同時提供超級流動性。據達鴻飛介紹,Flamingo 的挖礦神器 Flamincome 將於 9 月 21 日上線,Flamincome 使用複用先行收益器的成熟策略保證資產安全;其次可在以太坊和 Neo 上同時挖礦確保收益加倍;最後 Flamincome 可為其他公鏈提供新的跨鏈通道,提供了 DeFi 行業的跨鏈新正規化。Flamingo 的跨鏈資產鍛造通道 Wrapper 將於 9 月 23 日上線。9 月 25 日,隨著一站式資管中心 Vault 上線,為期 5 天的 Mint Rush 將正式開啟。

主題演講|從開放金融到開放網路

演講嘉賓:NEAR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 一龍

在主題為「從開放金融到開放網路」的演講中,NEAR Protocol 聯合創始人表示,開放網路參與者透過通證經濟和治理促進各種角色之間的自由互動,其中開發人員負責構建開源軟體、創作者負責創作新穎的媒體和商品、使用者使用產品,消費媒體、市場參與者提供流動性,金融工具和市場發現、企業家發現,開發產品並將其推向市場。

此外其還指出,ETH-NEAR 彩虹橋是一個跨鏈互操作性橋,旨在實現資產和應用在 Ethereum 和 NEAR 區塊鏈上的自由流動。同時具備無需信任、去中心化、快速且通用等特點。

圓桌討論|BSN 開放聯盟鏈

  • 主持人:劉鋒 鏈聞聯合創始人 & 總編輯
  • 嘉賓:
  • 紅棗科技 CEO 何亦凡
  • 火幣 去中心化事業部運營負責人 高潮
  • Nervos 基金會 聯合創始人 呂國寧
  • IRISnet 聯合創始人 曹恆
  • Neo 生態發展總監 王佳超
  • NEAR Protocol 亞太地區 BD 負責人 Breeze Liu

主持人(劉鋒):我們今天要討論是開放聯盟鏈新的概念,BSN 是一個專門做區塊鏈相關基礎設施的服務商,我首先想請何總,BSN 聯盟的理事,同時也是紅棗科技的 CEO,跟大家講講到底什麼東西是開放聯盟鏈?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一個聽上去好象有點衝突的概念?

何亦凡:首先我先說一下開放聯盟鏈不是一個新東西,一直以來實際上有一個開放許可鏈的概念。另外,在國內區塊電首先推出是螞蟻開放聯盟鏈,所以從監管機構相對已經比較認可的一套模式。首先從區塊鏈的角度來分,從許可權的機制上來講實際上大頭分為區塊鏈和公有鏈。但是這樣智慧合約的編寫執行的基本邏輯還是一個公鏈的邏輯。它實際上跟剛才說的許可鏈上的框架,傳統的聯盟鏈是每個應用有自己的記帳的節點,自己搭節點自己連成一個鏈,資料是完全自己的。開放聯盟鏈是所有人都可以看到、呼叫,資料基本上是融合在所有的大節點上。所以說,從技術體系來說,基本上是這麼一個技術體系。

但是為什麼在中國會有開放聯盟鏈的事情發生?首先,肯定是國內的監管機制,就是說在這種監管下公有鏈不管從資訊管控角度以及金融管控角度在短期之內不會放開,但是確實公有鏈的生態體系是全球性的生態體系,就是說中國不能脫離這個體系,不能說過了五年之後就完全脫離世界技術的進展,這個也是為什麼我們 BSN 是作為一個區塊鏈技術的大融合,包括我們在海外公鏈的整合,包括在國內聯盟鏈的推動,在 BSN 上是支援所有的技術。將來 BSN 上的開放聯盟鏈有幾十個專業團隊在中國推廣,因為是完全的聯盟鏈,很多政府、企業會去使用,企業在中國使用區塊鏈技術的時候有兩種選擇,一種對資料隱私要求不高就用開放聯盟鏈,如果企業必須要有自己的記帳節點,那還是要走傳統的區塊鏈的框架。所以說,基本上開放聯盟鏈在 BSN 體系又增加了一個形態,我們叫做傳統聯盟鏈、開放聯盟鏈以及公鏈,當然在 BSN 核心就是溝通,這樣的話,將來這三種型別實際上做到了完全互通,除了是給大家提供更多的產品,同時讓我們國內的開發者和生態不要完全脫離公有鏈,全世界在快速推進的技術體系和生態體系不要完全脫離。中國在區塊鏈行業至少不比別人差。這個是整個開放聯盟鏈的構思和基本邏輯。

主持人:火幣也是數字資產相關的集團,但是也成為 BSN 的聯盟商之一,為什麼要做這樣的選擇,怎麼看這個事情以及能不能提供更具體專案的路線圖?

高潮:我是曾經在圈內行業的創業人到現在在火幣做 DeFi 的事,盼了四年的時間終於可以在中國可以合規合法的使用公鏈技術,這是非常重磅的訊息。技術實際上是無國界的,以太坊的技術也證明在全球範圍內有極大的的應用,但是如何應用到企業裡,如何用到專案裡,如何在中國的各個場景落地,我也發現實際上以太坊也一直在做這件事情,以太坊本身也在做聯盟鏈。我們希望這件事情核心的價值和意義就在於能夠用一種合規的途徑,我們可以把所有現在可以看到在另外的一個世界裡構建的這種技術,構建的應用和美好的金融或者這些應用能夠在中國的範圍內用人民幣進行結算,並且能夠構建應用,這是非常偉大的事。而且能夠把這些建設的基礎設施搬到中國來,讓更多的人使用,這是非常有價值的事。

主持人:四位來自頭部公鏈上的企業,你們怎麼看 BSN 開放聯盟鏈這個新的專案,你們覺得機會在哪裡?

呂國寧:我們認為 BSN 不管在全球公鏈的節點計劃還是 BSN 開放開放聯盟計劃當中都做一件事,就是對開發者的開發體驗或者接入體驗做最佳化,這件事情其實是所有公鏈在技術推廣中非常看中的。如果我們透過 BSN 開放聯盟鏈的計劃,我們作為公鏈技術方想要做好一件事,因為我們知道 BSN 對開發者在做最佳化,我們只要對 BSN 做最佳化就相當於我們透過 BSN 也在對開發者做最佳化,這對我們想要服務廣大開發者群體來說是一個最大的好處,這是最底層的核心價值之一。其次,公鏈為了解決各自的問題和技術創新點,這些技術創新點在 BSN 開放聯盟鏈當中也能找到特別好的場景和機會,把這些技術的優勢和價值體現出來。第三,我們看到因為同時又這麼多家的公鏈都同時在 BSN 的開放聯盟鏈這樣的專案當中以開放聯盟鏈的方式運轉,我們就有更好的機會可以讓公鏈當中可以互聯互通,這種方式一定會創造出更多新的場景和更多新的服務形式,我們對這樣的一個可以在技術層面上交流互通和給未來的開發者和使用者帶來新的可能性抱有巨大的期待。所以這對我們來說是特別好的發展契機。

曹恆:在過去這麼多年,公鏈技術從比特幣第一代技術開始進行了非常快速的迭代,在現代許多第三代區塊鏈其實已經具備了能夠支援複雜分散式應用的計算基礎。但是如果支援高價值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分散式應用一定需要做到合規的,是需要知道服務的物件是誰,也需要做到金融合規。那麼在以前,公鏈系統是沒有辦法完成合規的要求,所以當時就搭一個聯盟鏈,聯盟當中自己來維護這個張本,然後進行張本共識的驗證,這個對於應用搭建實際上是有比較高的門檻。現在我們有了這樣開放聯盟鏈其實是在 BSN 提供了合規的框架,讓這些複雜分散式商業系統他們甚至能夠利用公鏈高效的計算基礎,享受底層的信任的服務。但是能夠非常專注的在自己的業務層進行實踐,所以可以大大加快應用的實際落地。同時我也認為透過開放聯盟鏈這個形式也可以讓公鏈支援更多以前沒有辦法支援的全新的豐富的應用場景。

王佳超:合規這件事情可能不僅僅是在中國大家需要面對的事情。包括在歐洲、日本、韓國其實大家都需要符合當地的監管。那如何和當地的政企進行合作,如何和當地的專案進行合作,我們需要明確的框架才可以走進去,所以現在基於 BSN 做的開放聯盟鏈的概念,幫助包括像 Neo 這樣的公鏈來講的話其實是給了我們一個方向告訴我們說我們未來如何去和中國本土的企業或者中國本土的開發者更好的做一些融合。Neo 本身對於兩件事情是非常在意,第一件我們希望在未來可以支援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第二件是非常希望把我們的開發者社羣做的更大,因此在之前不論在日本還是歐洲我們其實跟很多大的企業已經有過很多的合作了,當然是在符合當地監管的前提下,現在透過 BSN 的開放聯盟鏈的方式,在未來其實對於如何讓 Neo 擁抱中國的市場以及中國的開發者其實是一個非常好的大門。透過這扇大門,我覺得對於加入開放聯盟鏈的公鏈來講的話他們其實都可以分享到在中國這些開發者的資源以及去進行一個更加合規和有效的創新。

Breeze Liu:現在傳統企業對於區塊鏈的應用還是處於比較初期的階段甚至連區塊鏈前提可能 5% 都沒有釋放出來。聯盟鏈有一些問題可能就是沒有辦法互相之間進行通訊,所以開放聯盟鏈這個概念特別好,可以讓聯盟鏈從獨立分開的狀態下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通訊,這個其實和我們的私有分片的概念是非常相似的。所以我們對於 BSN 的執行能力也認可,所以希望在未來能夠把私有化分片作為一個基礎設施融合到 BSN 的開放聯盟鏈當中,然後再進行更多的合作。

圓桌討論|數字資產合規的全球視角

  • 主持人:孔維國 PROPS 中國社羣負責人
  • 嘉賓:
  • ZING - 首席合規官 王漪嘉
  • CyberX - COO Harry
  • Magic Circle - 曲明
  • 匯管車 - 張文東
  • Republic - 亞太合夥人 曹真

主持人(孔維國):數字資產合規的全球化視角,現在合規一個全球化的趨勢,每個國家也會有不同的政策,這個問題想問一下大家你們是如何看待專案合規和全球化監管之間的關係以及合規未來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王漪嘉:從我個人角度來說全球合規是特別巨集大的問題,中間涉及到每個地方的監管政策不一樣,所以從我的角度,只能說從美國的合規給大家一些意見和建議。我認為從美國財政部來管轄整個數字貨幣相關合規,是分省管轄,是一個牌照,你要做相應的業務,比如做數字貨幣相應的業務要獲得相應的牌照,對於持有這張牌照是有非常嚴格的要求,比如對外公開資訊,必須要每一筆做相應的收集,對接第三方的開發機構等等。當你變成一個正規軍或者合規化了之後會在業務上給你更大的優待,有更多大額的支付和轉帳和結算的能力等等。這是美國對數字貨幣監管上的思路。反觀到中國,中國沒有所謂的合規,沒有相應的立法,或者告訴你如何實現合規。但是從美國的路徑上來看,我認為正規軍或者牌照會是未來監管的趨勢,因為很難在有生之年對於數字貨幣在中國形成一套完整的立法,這個是很難的。但是,我覺得從實操的角度來說,過去有各種金融等等,其實在每個行業往前走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相對混沌的時間,從牌照來實現國內的合規可能是未來的一個趨勢。

Harry:從交易所和券商的角度來講現在更多面臨的情況還是在亞洲來講更多是野蠻成長的環境。說幾個資料,如果我們從 2013 年到現在來看,2013 年到現在從數字貨幣的數量到現在將近有 8 千多種數字貨幣,交易所也將近有 1300 多家。所以整個行業發展的速度遠遠超過監管的發展速度,相當於在一個非常野蠻生長的階段。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從一個純合規的角度上來講,成熟的合規市場體量非常少,整個行業在這三年裡面,外來的資金、新入場的資金相當有限。因為我們成長的空間和速度和行業成長的空間和速度是相關的,所以更多還是一個行業本身的成長在倒逼整個監管的體制包括政府機構的升級。比如說可以看到在美國有比較完善牌照的制度,也是源於整個區塊鏈在美國成長遠遠領先於其他國家,有很多案例的借鑑,同時在金融市場也產生很大的影響。在亞洲還有一個比較領先的國家是日本,在日本接受時間也比較早,透過這些具有非常大影響力的事件倒逼日本政府在 2017 年就出臺了日本交易所牌照,到目前為止發了 20 家交易所的牌照。如果一旦是像比較技術革新的技術的行業的話往往會倒逼政策的改變,所以我們是非常期待看到政策的落地,特別是有一些指引,這樣的話整個行業才可以嫁接資金的入場。

曲明: 其實合規不復雜,主要關注三個部分,第一發行人的合發行主體要很明確。第二,發行的產品,發行一個什麼樣從金融可以定義的產品,不是說對一個產品要很複雜才可以完成合規。第三個合規交易和發行交易行為的合規。如果這個方面不加以規範的話,我們任何一個好的專案或者說在一個傳統的商業,這種環境下,都是沒有辦法健康的生長出來的。所以作為合規的第三步就是發行要遵循一整套發行流程,同時交易要在持牌機構做,所以在日本這些主要的金融中心有正規的金融機構申請牌照幫助交易。這是我們做的一個合規基本三個部分。更重要的一點合規到底是合當下的規還是未來的規。發行人、交易者對合規性的一些瞭解和認同,同時監管者對於合規和合規進一步的寬容以及創新這兩方面的結合就會給市場激發很大的活力。

張文東:我們是一家專注於建構一個以幫助運輸行業更快的數字化轉型的產業網際網路公司。這個產業是幫助建設一個產業網際網路,幫助貨物的託運車隊、個體卡車司機以及卡車後市場的產品的供應者比如加油站、輪胎這些廠商,最後一個是為整個生態提供公鏈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怎麼樣在這樣的生態裡能夠快速的進行數字化的運營。這個過程中,整個物流運輸行業一年德交易大概有一萬億美金,我們大概要從當中收取大概接近兩千億美金的稅收。所以怎麼樣合規也是我們一直在幫助做的事情,整個傳統行業非常需要金融支援,這個金融支援如果不合規,根本是玩不下去。所以,整個這麼大的行業,這個行業卡車司機就有三千多萬人,其他大概將近一千萬人在這個行業裡面工作,他們是沒有能力去簡單生成像數字化升級的,所以希望我們產業網際網路、產業區塊鏈幫他們升級,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必須保證他們在升級當中是合規合法的。

曹真:作為一個合規的融資,需要走兩個渠道,一個是進行證券的資產註冊,這個是比較煩瑣的,要去申報很多財務上。另外一個是滿足相應的獲免權,其實是為了降低投資人進的門檻。這是為什麼在 2017 年的時候大家為什麼要參與區塊鏈,因為降低了投資人的門檻,有了一個經濟的正迴圈。我剛才提到平臺的初衷確實是為了降低投資人的門檻,我們也知道像美國的 ICAC,不管是從合規的門檻,在降低的方面還是從申報人申報的這些證券發行方,這些專案方融資的門檻也會從一百萬美金提高到 500 萬美金,這樣的話一些優質的 B 輪就可以融資,之前是侷限在天使輪、A 輪,這樣門檻降低,讓更大的資金量進來,提供更加公平的資本市場。所以我們現在是一個平臺的形式來把門檻降低。

主題演講|CCFOX:DeFi 發展對中心化交易所的挑戰與機遇

嘉賓:CCFOX 聯合創始人 Vic Ma

CCFOX 是一家專注於衍生品的金融平臺,主要是做衍生品業務,團隊來自於傳統金融和貨幣公司。今天講的主題是 DeFi 發展對中心化加以所的挑戰與機遇。

在我們看來,最近最流行的 DeFi 這個詞就是去中心化金融,我們自己的理解,自己掌握私鑰,以數字貨幣為主體的金融業務。在我們看來,我們有一個更大的概念就是開放金融的概念,DeFi 是屬於開放金融的這一部分,開放金融是基於分散式的金融,有如下幾個特點:第一核心業務是在鏈上完成,包括登記、結算、交割等,當然這不完全是數字層面,還包括其他的一些傳統金融上的資產。第二就是業務的統一的無縫連線,第三就是開發,包括數字貨幣、證券和一些另類資產。這個是我們 CCFOX 對於去中心化金融的理解,我們認為是開放金融的一部分,開放金融包含中心化金融和去中心化金融。我們認為開放金融應該資料的可信度,讓金融更加好的開發,同時成本更低,效益更高。

現在 DeFi 很熱,大家自己都在挖礦,做一些事情。我們認為使用者視角的 DeFi 有兩個好處,一個是私鑰自己保管,自己對自己的安全負責。另外就是我們現在市場紅利下的超額收益。當然 DeFi 對於普通使用者來講的話還是有一些痛點,這些痛點包括門檻非常高。第二就是專案眾多,安全性,包括審計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第三是需要極大的精力蒐集資訊,甚至需要專門的團隊或者研究小組一起探討。第四就是鏈上面抵押的資產不能交易,這是大家的垢病。

我們在 6 個方面,擁抱開放金融,這是我們的態度與決心。另外開放金融我們會做下面這幾件事情,除了傳統衍生品和雲服務這個業務之外,目前很快會首發標準礦機現貨與衍生品產品,另外今天已經在做了,很多媒體都會出來一個資訊,就是我們做了 CCFOX Finance 這樣的金融產品,還有 PB 業務。這個是我們的首發標準礦機現貨與衍生產品的交易介面,大家可以看一下。這兩天我們全力的推廣 Finance 這個業務,我們講一下我們中心化提供的服務特點,我們主要是三個特點,一個就是去發行這個相當於基金份額,然後共同在精選的專案會共同的挖礦,另外可以將類資產去抵押,然後進行交易,這樣就可以解決目前資產被鏈上鎖定之後不能交易的痛點。另外我們還會根據大家持有的數量帶進行排比,解決了市場上大家對交易需求和 DeFi 所應用的特點,包括增強收益結構性最佳化的事情。我們會降低准入門檻,使用更方面的獲得 DeFi 的收益,獲得一些平臺 TOken 的收益曲線,另外抵押 CIF 來獲得交易。

圓桌討論|走出以太坊:開放金融的全新可能

  • 主持人:潘致雄 鏈聞研究總監
  • 嘉賓:
  • ETC 亞太 - 社羣經理 Christian Xu
  • Neo - 生態發展總監 王佳超
  • Wing 專案發起人- Nick Zhang

主持人(潘致雄):以太坊上現在已經變成非常昂貴的金融結算層,現在也變成很多開發者或者使用者在上面進行各種金融實驗最大的場所,所以我們今天也邀請了 ETC、Neo 和 Wing 來分享在以太坊可以捕捉更多的使用者,可以觸及原本使用者碰不到的地方。以太坊的成功很大一個因素是因為它是第一個圖靈完備的專案,有去中心化的程度,它的社羣、開發者以及相關的基礎設施,請問一下各個專案方和公鏈,你們認為 ETC、Neo 已經做好相關的準備了嗎?各位的公鏈會和以太坊哪些程度做差異化的考慮?

Christian Xu:潘老師已經把以太坊發揮的作用總結的非常清楚了,第一個就是從技術層面上來說以太坊是第一個圖靈完備的支援智慧合約的區塊鏈,然後在以太坊有非常豐富的便於開發者能夠使用的一個區塊鏈開發的工具,再接下來在以太坊上有非常豐富的資產,能夠支援它去達成 DeFi 完整的生態。最後就是以太坊的社羣非常的完善,有非常多的開源社羣的程式碼貢獻者和各種各樣的愛好者和投資者。其實從 ETC 區塊鏈來說,第一從技術層面,我覺得 ETC 和以太坊比較好作,因為 ETC 和以太坊本來就是同源的,ETC 現在和以太坊從技術底層和能夠達成的功能性上是完全一模一樣,從開發者工具上來說,現在 ETC 的開發工具和以太坊的開發工具第一是能互相使用,第二也是各有千秋。比如以太坊上有非常好用的開發工具,ETC 上也有一套非常好用的開發套件,可以跨語言的支援區塊鏈的標準協議開發。但是跟以太坊社羣想法,現在 ETC 需要提高的一個問題,就是 ETC 區塊鏈上的資產不是什麼豐富,應該說所有其他的公鏈和以太坊相比,鏈上資產都是沒有以太坊那麼豐富。ETC 現在鏈上差不多有 60 多個代幣,但是 ETC 目前也有一個方法是可以和以太坊互相交流的,現在 ETC 和以太坊現在有各種各樣的資產巢,包括還有可以跨鏈的資產橋,能夠把以太坊和 ETC 融合在一起。這樣的話能夠實現可以在 ETC 抵押 ETC 的代幣在以太坊得到跨鏈的資產,另外可以讓以太坊上各種各樣的代幣透過智慧合約鎖定到 ETC 這塊內容上,從另外一個角度豐富了 ETC 區塊鏈上的資產。另外在社羣方面,其實 ETC 的社羣起步比較晚,ETC 真正開始運營開發者是從 2018 年開始,但是也可以看到兩年多的時間 ETC 的社羣有一個茁壯的成長性,包括現在沒有那種穩定酬勞的開原始碼的開發者,也是有一個非常大的增長,包括社羣裡的愛好者,包括投資者也是比之前有了非常大的飛躍,包括 ETC 現在一個信念,就是和不同區塊鏈專案進行合作,進行社羣的運營。

王佳超:總的來說,這一波 DeFi 看下來即使是在去年,像 2019 年的時候比較火,我們看資料以態坊的生態是最健康,當時它的 DeFi 活躍度已經佔到全網的活躍度一半以上,不像其他鏈條上面也很活躍,但更多的是一些博採類的遊戲撐起來的,以態坊是一致非常健康,且有大量開發者的生態。對其他來講,是否還有機會,或者相對優勢是什麼,我們反過來看,你看的是以態坊相對的劣勢是什麼,一切事物都是雙刃劍,大家會說以態坊上面很活躍,以態坊的速度慢,交易最高,這個是大家普遍講的事情。我個人覺得,它只是因為活躍,所以產生了這樣一個問題,並不能代表其他鏈上不存在這個問題,我們單純講 TPS 等,我們並不可以直接說是某鏈上的優勢。有一個核心的是,以態坊的資產在整個區塊鏈資產裡面,它並不是佔了 100%,或者沒有佔到 90% 以上,在未來各個鏈上的資產在整個世界裡面佔比還是非常高,去掉 BTC,可能也還有 20% 到 30% 的資產,未來這一部分也不會永遠消失掉。對其他供應鏈的機會,要做到不同鏈上的資產進行互通互聯,這個是非常關鍵,這個也是我們目前在做的事情。首先以態坊在未來會有一個溢位效應,這個溢位效應哪些供應鏈能否更好地去承接這些溢位的流量,以及像因為地域性的差異,比如大家去韓國,大家用的可能是當地的某一個供應鏈,可能在中國,中國也有自己這邊比較流行的供應鏈的技術,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低於性質幸得差異,因此,基於每一條供應鏈地域性的優勢或者是社群的優勢,我覺得從這一點上,如果能把資產之間的互通互聯做好,我覺得是未來的方向。

NICK:剛才幾位講以態坊的劣勢比較多,我偏向於從本體的角度出發講一下,DeFi 的熱潮讓以態坊的一些問題暴露得非常明顯,本體作為一個老牌供應鏈的代表有非常強大的技術支撐,我們有包括去中心化和基於區塊鏈資料的身份等,這些都是我們本體的技術優勢,同時可以運用到 DeFi 的生態中來 VING 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們已經開發應對比較高頻的交易,這些都是本體所為 DeFi 生態所能搭建的非常堅實的基礎設施。從資產角度來講,基於本體,我們跨鏈技術也已經完成,包括以態坊在主流資產的對映,從 DeFi 這個分析來說可以實現生態和資產的同步引流,WING 這個專案同時支援挖礦,也可以主持主流資產包括以態等主流資產進行挖礦。從開發角度來講,懂技術的朋友已經發現了,WING 這個專案是基於本體開發的,這是一個在技術方向比較大膽的嘗試,確實在開發過程中,我們這個技術團隊也發發現了類似的問題,比如精度,外部以來庫等本身的問題,但是與此同時我們也發現虛擬機器在處理智慧合約業務方面有非常大的優勢,我們也希望透過之後長期的技術創新來為開發者提供更好用的開發工具。從社羣角度裡講,目前有 29 個語種的社羣,同步在進行拓展。上個月本體激勵計劃從 1.0 升級到 2.0,這個是重點激勵一些 DeFi 開發者,相信大家也最近了解到不少開發的 DeFi 專案,我們未來希望有更多的開發者能夠到本體鏈上進行嘗試。同時對優質的專案也提供包括技術、市場、商務等多方面的支援。

圓桌討論|探索波卡 DeFi 新機遇

  • 主持人:曹寅 數字文藝復興基金會 董事總經理
  • 嘉賓:
  • Acala Polkawallet CEO Acala 全球社羣核心貢獻者姜富耀
  • Darwinia CMO Bree
  • ChainX CMO Kristen
  • Bifrost Co-founder & CEO Lurpis
  • Zenlink 中國區負責人 郭濤

主持人(曹寅):如果大家關注以太坊,以太現在這個網路非常堵,同時發現以太有很多新的問題,比如以太 2.0 11 月份上線,上線也僅僅是主網上線,並不代表 2.0 全面上線。大家都是波卡的開發者,你們怎麼看待在未來以太坊的 2.0 升級過程中波卡和以太坊上的 DeFi 資產或者你們在做的波卡 DeFi 和以太 DeFi 之間的關係以及整個大波卡和整個大以太兩條公鏈主網之間的合作關係。

姜富耀:我之前一直是關注波卡生態的,所以我說一下波卡生態為什麼在針對波卡生態有特別大的深耕。第一方面是從 2017 年的時候就已經全部從無論是精力上或者是物質上全部都關注波卡這個生態。到後來對整個波卡生態的團隊方面以及願景和發展的方向的肯定,到後來我深入參與它的社羣,在 2018 年的時候深度參與它的社羣,我就會發現它經常會在推特上發一些任務,我就幫他做各種各樣的任務,感覺這個社羣是相當好的社羣。後來,在遇到了各種開發的問題,我不斷去問開發貢獻者,都會得到一個快速的回答,所以說他們的技術支援也是相當到位,所以我才會不斷的在波卡生態當中進行深耕。波卡生態對 DeFi 有什麼好處呢?其實在開發的過程當中有幾點特別適合創新的點,第一,以太坊堵塞之後重要的系統級的數都傳不到系統當中內,再比如說,傳統的以太坊需要交手續費,我們的手續費就採用一個價值更穩定而且更靈活。怎麼做,透過修改底層的機制,直接在交易所當中進行轉化,向平臺幣進行更靈活的收取手續費心所以它的底層機制可以做更多的修改,特別特別的靈活。這也是我們為什麼要選擇這個以及對以太坊生態的擴充。

Bree:以太坊如此擁堵但是又很貴的情況下為什麼還有具有如此不可撼動的地位有三點原因,第一是資產好的流動性以及樂高的組合遊戲。第二以太坊上非常豐富的 DeFi 生態,這個行業最頂尖、最優秀的創新者都願意在以太坊這個平臺進行深耕和創新。第三,一個平臺對於生態專案的支援,波卡在這個三點上的表現怎麼樣。第一,以太坊雖然具有高流動性和組合性,但是缺少像波卡這樣可得擴充套件性。Darwinia 希望可以把以太坊以及其他更具拓展性的公鏈之間的橋樑搭好,比如說波卡,延續以太坊的 DeFi 專案在一個更具拓展性的公鏈上神話的延續。第二,關於強大 DeFi 生態,曹老師已經提到 DeFi 已經進入到尋找新底層的階段,波卡作為這樣一個 DeFi 新底層最強有力的競爭者,比如一鍵發鏈的開發框架可以快速吸引一批行業最頂尖創新者的核心設施,所以我信心波卡生態上的 DeFi 生態也會越來越反肉。第三,關於對於生態專案的支援,Darwinia 一路走來,大家相互支援,有了今天各自特別好的發展,所以波卡生態無論從哪個方面,對於開發者支援上面等等都是非常到位的。所以在這一點我們也是非常看好波卡。

Kristen:大家喜歡把波卡和以太坊橫向對比,我是持不同的觀點,為什麼我們選擇波卡不選擇以太坊,這個沒有辦法回答,我認為可以從三點分析,我總是講一句話,波卡是以太坊的下一個時代,主要是總三個方面來講,第一是願景,其實在以太坊時代,包括我們 Chain X 沒有接入以太坊之前充其量只是一個區域網,但是波卡起點就不一樣,要把區域網連線起來,這就高一個級別。第二如果我們使用波卡的技術的話,我們會搶佔先機,為什麼可以搶佔先機,在波卡出現之前其實跨鏈也一直在研究,以太坊之前是在研究幣和幣之間的跨鏈,以太坊出現就研究怎麼樣智慧合約開始跨鏈。但是研究來研究去發現一個問題,每條鏈為什麼沒有跨,大家並沒有把跨鏈這個事情考慮進去。所以,波卡考慮到這個問題,波卡就說你們相互之間都用我的語言,用我的程式碼來寫,框架都是一樣,所以我們 Chain X 就選用了波卡的技術,這樣交流起來就非常方便。但是波卡又不止於波卡生態,波卡請了一個翻譯官,在生態內叫“橋”我們可以透過 Darwinia 的橋,也可以進行連線,所以現在選擇技術的話,我們連線到波卡生態以後,我們可以幫其他公鏈連線起來,比如說很優秀的國內國產公鏈都可以連線。第三技術,波卡的技術是從它的可拓展性、可治理性各方面都是優於現在市面上很多的公鏈。他們的技術疊加在一起也許可以和波卡媲美一下,這就是我們為什麼選擇波卡。

Lurpis:我這邊從兩個方面做一些補充,第一我們為什麼從技術層面現在在波卡生態做開發。首先一點是得益於框架,有三個特點,第一個特點是可以越過跨鏈,第二是可以升級,第三可以隨時迭代的框架。所以從這三個特點來說是我們主要選擇來開發平行鏈的功能。我剛才說的三個特性是可以無縫的繼承下來,所以對於整個波卡生態來說所有上鍊都具備無分差升級的特點,也具備可以從底層做異構跨鏈的特點。所以這些特點構成的整個波卡生態專案的護城河,其他的生態如果想進來,其實是需要很長的時間來桅杆一套技術框架。第二個方面是從 DeFi 整個生態上來說,目前來說,現在整個 DeFi 的鎖倉量從今年 2 月份大概兩億多美金一直飆升到現在 90 億美金,將近由 40 倍的增長。為什麼這麼錢存進來?並不是因為的技術來實現飛速的增長,實際上因為區塊鏈提供了無需信任的機器,讓市場上的錢億做一些去中心化金融的玩法,所以那麼多中間才可進來的。但是以太坊是基於智慧合約做的這些事情,作為技術的底層來說,目前來說用度的情況已經非常嚴重了。所以,認為可能是更適合於接下來繼承 DeFi 的技術框架。像以太坊生態上優秀的開發者目前也是急需找一些替代性的技術,把目前一些承載的業務沒有辦法在以太坊上很好體驗的情況下可以遷移到套技術框架來。框架對於開發者只是選擇的過程,核心點是技術的迭代,所以從 DeFi 的生態來說並不侷限於技術,而而是發現它的真正價值技術的時候,所以以太坊的智慧合約只是一個智慧合約的模組,一個智慧合約和一個完全自主可以定位的一條鏈來說成功還是龐大的。包括 DeFi 繼續火熱下去的更好的原因。

郭濤:我從幾個方面來說,第一,以太坊的現狀,就是現在 DeFi 的現狀,昨天晚上我大概轉了四筆賬,前面轉了兩次失敗,有一個原因因為網路的原因,還有一個是裡面的價格沒有實時調整過來。後面兩筆轉帳全部失敗了。就是說現在 DeFi 的現狀是普通的轉帳手續費高。是屬於一個富人的遊戲,普通的窮人很難參與進去。我們用現在收益率最高的一個 DeFi 產品去,它的成本最起碼要投入 8 千美金進去。可能這個還有一個維度,其實沒有說 8 千美金放進去要多久。隨著 DeFi 泡沫短期的破滅,這個成本會越來越高。第二點,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就是一個從以太來到波卡生態的一個人,現在可能是對外這一塊,但是其實我對以太的瞭解比較熟悉,我是 2017 年加入 TOken,所以對以太的瞭解比較深刻。現在加入了波卡又是因為我們之前在以太裡面做的很多事最後發現以太最大的問題就是頂層開發層面的推進速度過慢,這是和現在波卡一個最根本的區別。因為這個過慢所以導致在他上開放的層面,看起來基礎設施很完善,但是本質上的問題沒有解決。這兩個誰更有一個潛力?我更希望從另外一個維度看,區塊鏈的未來和這兩者這更加接近的角度。以前我參加任何類似的會議很難靜下心來聽,大家昨天 BSN 何總在講的時候非常認真的聽,那個 PPT 只有 15 頁,雖然說只有 15 頁但是他講了很多東西都是乾貨,這些乾貨體現在從他的角度,從 BSN 的角度或者主流社會對未來區塊鏈展望的一個框架。所以未來一定是多鏈的,萬物互聯。其實區塊鏈在落地的過程一定是整個現在文明世界裡的各種具體的業務會進行一個整合,在整合的過程當中會發現其實不是以太坊這樣的架構,一定是波卡這樣的架構。比如現實生活中我們的很多部門可以說是相互孤立,比如公安部的業務資訊一定是孤立,然後以一定的許可權給到內部使用。比如交通網這也是一個非常獨立的東西,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就是每一條獨立的鏈。這樣一個模型或者說這樣一個概念出來之後就發現它和波卡最吻合而不是現在的以太坊。以上講的是為什麼選擇波卡的法。再額外補充一點,我們現在會提到以太坊 2.0,2.0 的概念其實在 2018 年底還是 2019 年初就已經準備測試,但是真正測試網的上線是 2020 年的 8 月份,只是做一個簡單的節點測試一下。從技術角度來講這兩種架構是完全不在一個層面,而且從未來對世界的耦合來講的話,以太坊會變成非常專一的鏈,可能是它的天花板。第四點,我們有些會把以太坊和波卡搞的競爭關係,但是以太坊完成了他的使命,後面就是波卡來承載價值。

主題演講|ETC:突破創新 合作共贏

嘉賓:ETC 亞太首席戰略官 如初

在我看來區塊鏈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生態,我認為任何一個生態都是是創始人和背後的人對整個社會非常大的貢獻。剛才提到建設快與慢的問題,我認為沒有快慢,只是每個階段的目標不太一樣,背後一定有經濟平衡的問題。最後的經濟其實是來源於對這個市場,也就是對每個人遇到的問題的服務。我今天所帶來的這個主題就是突破創新、社羣共贏,其實核心還是圍繞著人,用兩個字總結一下,就是突圍。

其實在 ETC 前段時間遇到了一些問題,每個朋友問我你們最近還好嗎?我說很好。今天我會簡單從四個方面給大家介紹一下以太坊經典,重心放在近期比較關注的問題。

從 2015 年建立了智慧合約平臺以太坊之後,2016 年 ETC 誕生,從今年到今年完成了三次硬分叉,真正實現了和以太坊的全部相容以及互操作性。說到和以太坊的生態用四個字概括一下 ETC,很多人問我說,其實 ETC 最近沒有什麼聲音,那 ETC 和以太坊區別是什麼?所以我想說,我們的目標或者說我們從來不是說和以太坊對比或者說對著幹,但是我們有自己非常堅定的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目標。

首先是求同存異。同,我們從去年到今年完成的三次硬分叉,都是為了提升相容性和互操作性,為以太坊上的生態遷移到 ETC 上可以說是成本最低,效率最高。其次,不同點,除了以太坊即將轉為 2.0,可能共識機制有很大的不同以外,我們也看一些開發成果。我們說了相同點和不同點和以太坊生態的發展,我們最終做了那麼多的基層架構是為了什麼?都是希望 DeFi 上的生態的一些專案能夠以最高效、最低的成本加入到 ETC 生態當中。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也已經完成了所有的佈置,下一步來說,我們也會非常積極的扶持生態非常多的 DeFi 專案。關於生態,我們關於和波卡和 IPFS 的合作,關於波卡,其實以太坊和波卡之間也正在積極的建“橋”,相信我們會以更加開放的態度來做我們的生態融合。

我們非常注重慈善工作,我們已經和聯合國兒童慈善基金會和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已經完成了合作,主要在於什麼?首先我們拿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做一個解釋,我們會投資於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第二支援聯合國兒童慈善基金會下面的機構,無論是技術資源還是資金都會全面的支援他們,去解決整個世界兒童遇到的問題,相信其實每個生態都是創始人和團隊對全球的貢獻,我們也希望 ETC 可以這樣的方式關注世界的慈善工作,把區塊鏈技術帶到與人相關的問題當中去。

未來和近期關注的問題,其實比較著重是迴應一下 51% 攻擊的問題,很多人說的公關問題,51% 攻擊說明 ETC 核心團隊工作做的不好,說造成了一定的網路問題,但是實際上我並不把這個歸結為是網路問題,如果有感興趣的朋友們也可以去搜尋一下關於什麼是 51% 的攻擊,我個人定義為是一個經濟學問題,無非就是我發起這個攻擊我的成本和我的收益哪個更高的問題。所以說,我們無非是在一些底層上有一部分企圖違法犯罪的人覺得可以以極少的成本獲得非常高的酬勞,所以我們從很多方面解決,比如加強監測系統以及擴充研發人員,我們最後也和美國正規的律師事務所聯合發起了對一些平臺的追訴。

圓桌討論|流動性挖礦之後,流動性最優解往何處去

  • 主持人:Typto DAOSquare 發起人
  • 嘉賓:
  • GSR 亞太負責人 宋正鑫
  • 虎符科技 聯合創始人 王春華
  • BitWell CEO Jeff Young
  • DeepCoin 創始人 Eagle Huang
  • ViaBTC 創始人 &CEO 楊海坡

主持人(Typto):最近這一輪的 DeFi 市場崛起很大程度長可以認為是流動性挖礦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各位如何看流動性挖礦為 DeFi 生態帶來的價值,這個模式還能否持續發展?無論是可持續還是不可持續,理由是什麼?

宋正鑫:流動性挖礦給 DeFi 肯定是帶來了價值,這是不需要討論。可是給整個區塊鏈行業帶來什麼樣的價值需要打一個問號,給我們建立的價值就是給 DeFi 帶來了更大的注意力,告訴我們為什麼去中心化的交易所和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有一定的優勢,第一就是資料的真實性的問題,中心化交易所上面的交易量是不是真實的,是不是不健康的方式刷出來的,去中心化肯定是真實的資料。第二是安全性,沒有被跑路的風險。為什麼我們覺得不是一個革命的改革呢?就是還有一系列的問題沒有解決,其實有沒有解決流動性的問題也是一個問號,因為中心化平臺流動性在大的主流的幣上已經非常好了,激勵機制有沒有直接性是要看後面有沒有價值,這個有點像 2017 年泡沫一樣,這個需要時間才可以證明。所以我們還是在觀察和認真學習的階段。

王春華:流動性挖礦的熱度以及 DeFi 的熱度,我覺得問題太大了,也太多了,我們無數次接受教訓有一個結果,我們可以探討存在的合理性在哪裡,未來的發展方向在哪裡,而不是說存在是否有意義有價值。如果價值的情況下,我不是特別瞭解大家有沒有參與這次 DeFi 流動性挖礦的專案,去參與流動性挖礦,是否有收益。它的能夠帶動起這麼大的能量,然後在一夜之間創造出資金量那麼龐大的專案,我覺得本身就已經是它的存在的價值了。我們可以從多角度,然後站在自己的各種從業經驗,還是價值認知,我們去理性的分析一下高收益背後是否有高風險。大的資金量背後是否有監管,全部去中心化之後是否存在技術漏洞。這個才是我們應該更多的去探討的問題。

Jeff Young:關於流動性挖礦,透過挖礦的方式可能使用者參與到市場和平臺,提供一個流動性來獲取一些獎勵,但是現在比較早期,很多專案可能他們的資產沒有太多的使用價值,更多是進行一個盲目的炒作,在二級市場上把價格炒的很高,更多是熱錢追逐的遊戲,如果是這樣的專案比較不可持續,如果有部分團隊更加註重使用者的體驗和代幣資產的使用價值,同時沒有進行盲目的開採,沒有進行二級市場的炒作,這樣有價值的專案還是有可能會持續走下去的。

Eagle Huang: DeFi 流動性挖礦到底有沒有價值?我覺得其實挖礦這件事放在哪裡都成立?放在中心化交易所也可以做,放在哪裡專案都可以。只不過今天大家在 DeFi 裡面又一次見證到它的強大的促銷作用,至於說長期到底可不可持續?核心還是要看有沒有創造價值,比在做中心化的交易好在哪裡?這個場景能否持續的獲得增長,能否因為挖礦帶來大眾的認知和長期的接受,這個是需要經過一個相當長時間的考驗,而不只是看短期的幣價。有個資料,在 6 月份到現在,DeFi 以交易所為例的話,交易的人數和次數其實只有個別專案是在增長,剩下大部分如雷貫耳的 DeFi 專案他們的使用者數和次數其實是在下降的,雖然交易額在上升,雖然鎖倉量在上升,但是真正的需求還需要考驗。另外一個就是 DeFi 裡面的治理幣,很多沒有形成價值的閉環,大部分都是在不斷的挖出來但是沒有價值閉環的形成。這樣的體系來講,就會有很大的俄羅斯套娃的風險在裡面。所以長期是否可持續還是要回到價值,就是到底有沒有越來越多的人能夠有那個意願來滿足需求,讓它在 DeFi 做交易,這個才是真正是否可持續的關鍵。

楊海坡:講到流動性挖礦,我先分享結論,我認為是一個長期持續的模式。流動性挖礦要分開來看,一個是流動性,是 DeFi 協議最核心的業務場景。挖礦其實某種意義上跟傳統網際網路對使用者補貼的做法是一致的,只是說傳統的網際網路市場是透過去補貼給使用者,比如拼多多。在 DeFi 市場直接把股票獎勵給終端使用者,繞過了一些中介,並且是更直接、高效,這個是流動性挖礦的本質。第二,流動性挖礦有一些本質的存在,一開始的流動性非常小,價格容易被操控,這種情況下持續短時間的高收益率,同時也能夠獲得更多的鎖倉資金,然後更進一步刺激二級市場的操作,當然肯定會結束,一個是市場資金的參與進來,一個是未來的判斷,比如 sushi 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前面嘉賓也分享了,我們還是要看代幣最核心的本質是什麼,價值來源?其實流動性挖礦是有人買單,是二級市場投資者買單,他們為什麼這個代幣,他們要看很多因素,看產品、創新力等等,這個才是最關鍵的我們再去設計 Bitwell 的時候,應該核心聚焦於所謂的模式,而是聚焦在產品的本身。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主持人:在流動性挖礦之後,流動性的最優解在哪裡?有沒有更好的其他激勵方式?

宋正鑫:我們在 DeFi 平臺上做的時間比較長,獲取的是什麼,風險是什麼,都很清楚,你賺的就是價差,風險可能是交易所的技術層面的問題,所以都比較清楚。可以去中心化交易所提供流動性的不確定因素比較多,我們也開始運作,給客戶做一些流動性的池,然後獲取手續費,手續費較高,可能是前三左右,可是你的風險對應的也高。收益率的範圍也會很高。這個激勵其實要做好我也比較贊成楊總說的長期持續,不要對收益率的預期不要過度的高,你的底層收益做到幾個點,幾十個點已經是非常好了。所以,我們要做創新,這個東西用來做什麼,可以進行投票,可以支援的幣種是哪些,這些是有價值,只要生態的活躍度在,有點雞和蛋的問題,所以我覺得交易量慢慢的集中在幾個好的品牌上。激勵機制非常重要,怎麼真正的做創新,而不只是做複製。

主持人:大家認為在中心化交易所和去中心化交易所中間是否存在矛盾呢?如何看到中心化交易所在 DeFi 熱潮中的機遇,使用者究竟需要什麼樣的交易所呢?

楊海坡:第一,不管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最核心解決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資產,交易所不關注你的使用者體驗有多好,不關注你交易什麼資產,包括 Token、合約,作為交易所必須提供獨特的資產。第二就是流通性問題必須能夠讓使用者任何時間可以快速的買入或者賣出。那我們怎麼做?我們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構建非常強大的生態,大量的資產發行。如果放在其他鏈上是沒有意義的,但是更關鍵是無須許可的,這是真正最核心的點,這意味著沒有影響別人許可的情況下去看自己的代幣。這是顛覆了以前所有的模式,之前是資產的發言權,現在迴歸到了專案方自己手上了。這是第一點。第二點,流動性的問題,使用者會非常容易衡量自己的損失,這樣就擴大資金的流動性,這個是核心。最終是解決了本質的一個問題,解決流通性的問題。未來只有透過去中心化的方式來實現,這就是我想講的為什麼 DeFi 解決本質的問題和 DeFi 在過去幾個月快速火熱的問題。DeFi 解決什麼問題,解決的是成熟的資產去進行交易和流通的問題,還有一個很了問題就是跨鏈交易的問題真正的跨鏈是中心化的解決跨鏈的問題,另外一個是成熟的資產或者合約或者期權等等要求更高的資產。另外就是安全性,在我看來,他們解決的問題是不一樣的。他們面臨的使用者群體是不一樣,更多是一個互補的關係。

王春華:我個人認為 Cefi 和 DeFi 有重合部分,本質性都是一個專案,無論是說是中心化還是去中心化都是一行一行程式碼敲出來,最基礎的概念是在伺服器上,那伺服器屬於誰,修改很多問題我們可以不去深究但是如果深究的話會發現更有意思的事情出現。所以選專案的時候無論是在哪裡,作為一個參與者或者一個使用者來講他不在意,只想用第一時間用最快速的通道。只要能夠讓我以一百邁的速度過去就行了。其實虎符做交易所有一些時間,真正被大家所知道還是今年,虎符透過 DeFi 一波流動性挖礦走到現在,被大家廣泛所熟知。我們之所以做一個概念性的產品出來,首先解決第一個問題,怎麼樣以最快的時候走向你所有的財富密碼。另外一個方向是我們想透過去中心化的專案,我們想透過主鏈之間的流通性的挖礦,然後 DeFi 相互之間解鎖,這個才是更有意的事情。只要能做智慧合約的主鏈都想搞很多的專案出來等等都可以去做,大家可以關注一下我們後面的訊息,去創造更多有意思的事情出來,然後大家一起相互之間的驗證。

主持人:希望五位嘉賓給我們提供一個建議,就是在做 DeFi 的時候有沒有一些比較寶貴的經驗,我們如何做這樣的投資?

宋正鑫:如果看不懂就不要去玩,這個確實很複雜。現在體驗不太好,錢包怎麼用,流程和費用、時間各種問題,就是散戶很多也找我們,這個真的很難。第二就是你的風險是什麼要搞清楚。你做 DeFi 有點像做期權,因為波動率高,會有損失,你賺的是固定收益率的手續費,可是風險確實挺高的。所以要搞清楚。

王春華:第一,做價值投資不要做價格投機。第二,看清楚高收益背後的高風險,如果高收益背後沒有高風險那這個專案就是騙子。第三,如果說看不懂,看不明白,玩起來不是很方便,那直接來虎符就可以了。

Jeff Yong:資產具備使用價值,一個是盈利模式的專案,這個專案值得長期投資。

Eagle Huang:我可能比較直接,這個階段儘量不要到中心化專案去買 DeFi,因為到中心化交易所內部的時候已經不知道第幾手了。這是風險非常高。現在 DeFi 到底是一個交易所還是一個交易協議,我覺得這個地方是值得思考,在我看來更多是一個協議,這個協議來講其實和中心化交易所是可以互補,比如我們如果推出其他理財產品的話,連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上哪裡去選。

楊海坡:不要“梭哈”。資金管理最重要就是不要“梭哈”。

圓桌討論|如何講好 DeFi 的中國故事

  • 主持人:Putin HashKey Hub CSO
  • 嘉賓:
  • MCDEX CEO 劉傑
  • DerivaDEX 亞太負責人 Lin
  • ForTube 聯合創始人 許超
  • DeFiner 德凡 Founder & CEO Jason Wu
  • DODO 創始人 代世超

主持人(Putin):非常多的 DeFi 的專案非常火,但是在鏈上去查的時候會發現大部分的 DeFi 專案可能就 5000 個地址,甚至是非常熱門的專案可能也就在一萬。所以我想了解一下大家對 DeFi 這個市場怎麼看?DeFi 真的是火了?還是說 DeFi 就是全球幾千個人的皇冠?

劉傑:從幾十到幾千是一個巨大的飛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肯定是火了。

Lin:2017 年在火幣討論過 DeFi,其實那個時候的資料比現在還要慘,那個時候大家統一的反映就是能不能火下去,這麼對比的話,現在 DeFi 已經進入到了從 0 到 1 的階段,已經到 1 了,能夠活下去的模式已經驗證,後面的發展要看行業的發展,而且我認為 DeFi 本質上是公鏈上的開放金融協議,做一個公鏈需要花很長的時間,做一個鏈上的開放金融協議是一樣,有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所以現在是發展過程中必經的階段。從人數和地址數來看,我們要講一下不是全球 5 千個人可能是全球 5 千個中到大戶來玩的遊戲,這樣就不愁有其他更多的個人使用者隨著區塊鏈基礎設施的完善,比如說交易成本降低來吸引更多使用者來玩開放協議。這個是我的觀點。

許超:其實 DeFi 是少數人的狂歡還是大眾的參與,他不重要,本身是給願意參與這個專案的人帶來價值,任何一個商業都是這樣,不見得需要非常多的人來參與。2018 年的時候我們當時就想只要有十個真實的使用者可以在全球排到前十,所以時至今日,從今年年初可以明顯感受到在我們身邊使用的人已經變得非常多了,比如北京找一百個真正使用過,現在很容易找得到了。

Jason Wu:一個機構背後可能代表一百個使用者或者一千個使用者,所以這個不能代表說是一個準確的數字,中國沒有幾個銀行有 14 億人在用,所以不能準確說只有這幾千人在用,但是可以看到它的增長是毫無疑問的,而且從另一個方面來看問題,比如說現在微信大家都在用,你投資它基本上已經沒有一個增長的空間和潛力了,或者說這個曲線增長的空間非常大,我覺得看待問題和機會主要看變數而不是看現在的情況。所以這個領域一直在持續發展,是存在即合理,要不然的話沒有必要有這個領域了。這個領域 DeFi 兩年多了,我一直見證它成長起來的,還有地址數也是慢慢的增長起來的。所以說我主要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

代世超:第一點,趨勢都是緩慢增長,在相當長的時間段依舊保持緩慢增長,短期來看看不到特別能破圈的爆發點,但是就是因為緩慢增長,我們才可以抓到一些機會。

主持人:既然大家一直都看好 DeFi 的發展方向,那在市場上其實還有另外一種聲音,DeFi 分為兩個維度,一個是全球的 DeFi,一個是中國的 DeFi,那中國的 DeFi 專案可能一直沒有去引領浪潮,而一直是以一種程式碼的方式來參與,這點各位嘉賓有怎樣的想法和見解?

劉傑:我個人非常崇尚創新,現在大家講所謂的中國 DeFi 和國外的 DeFi,不是打中國的標籤而是這個專案是否真的有自己的思路、創新、見解。如果後面的專案更多做自己的原創和做自己的想法,才可以真正融入到這個圈子裡,我相信慢慢以後不會有中國標籤的事情。

Lin:這個問題是一個偽命題,因為真正好的專案是不分國界,比如比特幣能分什麼國家的專案,很難給這樣的專案下定義,所以說一個好的專案的共識一定是全球的普適的,或者說世界是中國的,中國也就是世界的。第二點,我認為最重要是看這個團隊的實力和有沒有基礎的創新以及更加重要的是我們這個專案給使用者和行業提供了什麼樣的價值,最後使用者會用腳投票。

許超:我覺得這個事情大家可能有些誤解,可能西方那邊參與的比較早一點,他們的專案或者說他們的創始團隊開始的時間比較早一點,但是不能說我們開始晚就落後了。另外區塊鏈是開放的社羣,彼此之間的可組合性是非常強,大家一定是一個生態、整體,每個專案做自己特有的創新,在他特有的領域做到跟別人不一樣。

Jason Wu:創新都是存在的,為什麼 DeFi 這波我們國內是稍微落後一點呢?是因為以太坊這個公鏈最開始也是源於海外,所以它從開發人員、資方、生態的積累上本來就是一個海外有優勢的事情。而且 2018 年那波過後海外傳統的基金,就是矽谷的那些風投還是持續在佈局這個事情。所以說海外的專案才有資金和能力持續的去開發。我覺得這個不僅僅是從事這個行業裡的人的問題,而是整個生態有沒有,包括公鏈的生態,包括國內和國外投資的環境也是不一樣的,它的風險偏好也是不一樣的。綜合種種原因,才會導致現在這麼一個問題,因為這就是國情,尤其是資方,現在一看到這個有落地空間,有很快的投資收益的場景在,比如代幣之後這個行業才活起來,又看到了短期可以變現的場景出來,錢就進來了,有錢的話專案方面採用可以好好的幹活,然後再把創新做起來,創新是沒有問題,更大程度上反而是外部環境,我是這樣看的。

代世超:首先第一點,這個概念創業的時候是中性化,所以不要覺得自己不行。第二點,都是開源精神,我覺得也沒有必要把這個帶到這個社羣。另外一點為什麼我們的起步比較晚或者說為什麼現在頭部的專案主要是西方市場出來的,這個是我們要反思的,因為 2018 年下半年一直到 2019 年比較熊市的時候,西方 VC 還願意投錢支援,這些方面是本土市場要反思的。不過我覺得現在情況正在起變化,因為現在有效應了,所以會吸引越來越多的人才到社羣來,我們的產品也是完全創新,也因為這點引起了國外社羣和國外 VC 的關注,目前裡看我們的產品兩邊市場發展很均衡。所以一個 DeFi 的專案也應該更權衡全球性的發展自己的社羣,建立一個全球性的社羣文化,同時對不動的市場滿足當地市場的需求,這是一個比較好的做法。

主持人:大家進行一個 DeFi 專案的時候,覺得對公鏈需求是怎樣的,而且這一塊國產的公鏈什麼商機或者突破點,是否能抗衡或者彎道超車,超過以太坊,大家對國產公鏈有沒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

劉傑:第一,我覺得最重要就是你的速度,現在以太坊的交易速度比較高,所以現在公鏈也要解決這個問題。第二就是你的生態,對於 DeFi 生態並不重要,但是資產很重要,你得有豐富的資產,這樣子別人才可以在上面做各種應用,對於衍生品好一點,衍生資產作為抵押物來做,但是對於其他的借貸產品來講的話需要衍生品豐富的資產,這個對於傳統金融來講也是如此。這個是很重要的。第三,你的開發環境是不是友好,我考察過幾乎所有能用的公鏈,我給他們尋找下一個可以部署的平臺,包括以太坊 2.0,我發現很多人技術做的非常好,也符合剛才說的這些點,但是它的供需鏈做的很差,沒有站在開發者的角度看,在上面開發新的產品的難度一千倍,這樣就沒有人來用你的東西。第四,你有沒有使用者,肯定是希望開發者應用之後才有使用者,如果說你已經有了比較好的社羣,那對於開發者而言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吸引力。

Lin:對於開發者和 DeFi 的專案方來說其實選擇越多越好,但是我們團隊是非常重視產品和技術的團隊,團隊成員主要是開發者,我們沒有發現其他公鏈有特別成熟的解決方案,至少目前為止是這樣。其次,這個問題可以拆解為兩個層面,中國的公鏈是不是可以在全球市場上發展很成熟,獲得全球的共識和應用,另外一點公鏈在中國市場上的成熟壯大,這點有兩個想法,第一從全球化的發展角度來講,技術上效能是基礎屬性,但不是壁壘,公鏈最大的壁壘還是生態,以太坊的技術問題已經吐槽到現在了,所有的以太坊殺手都還沒有實現到以太坊的生態的壁壘。實現這壁壘我認為公鏈創始人的格局和認知非常重要,本質需要創始人有點類似於教主一樣的人格魅力和思考,這點目前所有的公鏈相對而言還是非常少的。其次,如果在中國市場發展垂直市場的話,我認為國內現在的產業區塊鏈和聯盟鏈方面發展非常好,甚至領先於海外,之前跟海外的一些同事聊天過程,美國的一個發展方向是在交易方面的合規做的特別多,但是對於產業區塊鏈的發展是不重視,重要現在非常重視產業區塊鏈的發展,這個對於以技術和工程擅長的區塊鏈來說是非常好的機會和紅利。

許超:效能、安全都是基本的要求,核心是資產。講到公鏈的生態問題,我們認為區塊鏈本身包括 DeFi 本身是開源社羣的事情,我們國內做開源社羣還並不是很好。核心點是能否打造一個比較受到全球使用者不管是開發者還是使用者能夠喜歡的生態,這個是非常重要,這個是以太坊能夠成功最重要的原因,這也是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使用者,包括開發者,包括一些專案方選擇在以太坊,這些東西促成了以太坊的成功。

Jason Wu:其實很多公鏈也不知道什麼叫區塊鏈,因為區塊鏈這個概念誕生很長時間,但是我是深刻體會到有些公鏈真不知道什麼是區塊鏈,從現在來看,區塊鏈做一個金融底層,金融市場最重要是信任,對於以程式碼的信任肯定是越去中心化越好。我們最開始為什麼選擇以太坊,就是因為去中心化。公鏈我覺得有可能就是為了提高效能,一個節點的效能最高,也沒有必要去搞。所以我覺得區塊鏈還是比特幣最重要還是去中心化,越社羣化越好,只有把這個基礎做好,才可以討論如何增加它的寸土量和效能,如果是催生了去中心化然後去做,我不覺得是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公鏈。

代世超:首先公鏈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東西,所以第一點公鏈可以從兩個角度看,一個是密碼層面有沒有創新,如果沒有的話那隻能是功能上的創新。所以如果密碼學有創新的話,看是不是有新的可能性,如果只是功能上的創新沒有什麼區別,這幾個方案都是犧牲安全換取更高的效率。在第二個選擇上,專案方犧牲了安全,你用什麼來彌補呢?所以現在來看比較直接的方式就是短期用哪些方案,這個是目前來說最現實的解決方案。

圓桌討論|如何捕獲下個 DeFi 價值投資風口

  • 主持人:Leo HashQuark CEO
  • 嘉賓:
  • Hashkey Capital Managing Director 鄧超
  • SNZ 創始人 施海華
  • IOSG 創始合夥人 Jocy
  • Chain Capital CEO 李翔敏
  • SevenX 合夥人 李榮彬

主持人(Leo):我們知道 DeFi 這個概念已經產生很久了,為什麼到今年突然一下子爆發,能不能從投資的角度講解一下你們理解今年促進 DeFi 突然爆發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李榮彬:我先分享一個我們在去年的失誤,我們從去年年中開發看專案,當時有一個非常不靠譜的判斷,就是認為以太坊會完蛋,當時有幾個專案是想做衍生品相關,更不想在以太坊做了,但是事實證明打臉了,當時最主要的幾個原因,第一我們忽視了所謂的社羣對這件事情的引領。今年火的原因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在去年和前年都可以看到標杆在以太坊立起來,但是今年以後越來越多的其他專案開始加入了這個行業,讓這個樂高積木搭起來,所以我覺得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這是第一。第二,大家可能會提到流動性挖礦的問題,昨天看到被五成套完了,極大的釋放貨幣,向這個市場,如果你早期參與的話,在每個專案上都可以拿到不少的利潤。這個造成的效應非常明顯,會引來很多場外的人。今年在深圳待的時間多一點,深圳大家都知道有一些另外一圈的投資人,他們不知道 DeFi 是什麼,但是知道賺錢,他們會寫 18 頁的 PPT 和影片到各個群進行傳播,讓新的人群和新的資金進入到這個行業的過程。

李翔敏:我覺得核心也是兩個點,第一個是財富效應,任何一個熱點從冷啟動到後面火熱的話,財富效應是非常重要的出發點,DeFi 能火起來,可能從美國這邊極客的團隊透過社羣慢慢進行擴散,但是我們還在傳統的主流幣,所以這些新韭菜們願意嘗試新的東西,也許未來會進一步的擴圈,這樣的傳遞主要是前面最早參與那波人動作流動性挖礦得到回報,然後觸發更多人進入這個領域。第二,包括更多資本和專案進入,整個熱度就一下子提升上來。第二個點也是非常核心,從底層的協議之外,有做一些組合式的創新,包括把流動性挖礦等有機組合在一起,這樣變成新的 idea,這在以前的專案裡,非 DeFi 專案裡是比較少見的。現在因為基於 DeFi 的成熟,很容易快速引爆市場。另外這些組合式創新對財富效應也是加槓桿,因為層層的套娃之後,底層資產就那麼多,可能從最原始的抵押出來,然後一層層套,這樣資產的泡沫快速的膨脹,也導致說整個收益急劇的上升,當然風險也是市場下行的時候也是連環的。所以這是今年火的因素。

Jacy:我簡單分享三個點,一個是週期,一個是社羣,一個是商業價值。每個週期到來的時候,整個行業的人都在瘋狂,我 2012 年、2013 年買比特幣,來回的波動。2015 年、2016 年為整個智慧合約而瘋狂。市場好不容易少數到一個爆發點,我記得 2019 年 4 月份參加一個開發者大會,十個演講嘉賓有 60% 用的標題是跟 DeFi 相關的,我們可以看到當時在隨著早期參與到以太坊生態建設的那波人已經非常著重在建設這個生態,所以哪些人引領了整個行業發展的趨勢。2019 年都很兇,那個時候我們還在看 DeFi 專案,它的整個創新門檻非常低,一個人兩個人就可以做 DeFi 協議,我們就看到這個行業的生命力是非常頑強的,所以經歷這種熊或牛的週期仍然在這個行業延伸,我們 2019 年加入兩個 DeFi 相關的 DAO,我們發現非常優秀的人,比如 WIFI 的創始人在過去一年活的非常的痛苦,他今年三四月份在社交媒體發了一個推特說覺得整個區塊鏈社羣非常糟糕,讓我非常受傷,當時還在社羣號召大家說以後想要離開社羣,但是六七月份做了新產品,然後 WIFI 一炮而紅。2017 年、2018 年美國監管非常的嚴,但是 WIFI 很有特點,是一個三無產品,沒有投資人、沒有經濟價值,沒有預挖,沒有任何證券屬性的代幣,因為不會被接受監管,因此他自己開始的時候說自己是完全歸屬於社羣的代幣,這樣型別的代幣可能會是比特幣,以這種方式,社羣的號角吹響了,我覺得整個行業在快速的迭代。這個行業的迭代的方向開始有轉變,就是免費的流量越來越珍貴,跟網際網路一模一樣,就是拿著免費的流量獲取免費的 TOken,免費的 TOken 才有更多人炒作和玩。第三,我們畫了 DeFi 的地圖,有兩個方向,我認為產業的週期都是有上中下游,我們當時說以太坊是整個商業的中流砥柱,以貸為首,構建衍生品、開發等各種各樣的協議,然後在構建協議的中間層再往上又有人開發面向使用者的入口,不用交易手續費的錢包,有人推出社交交易的工具,各種各樣的應用在上面蓬勃發展。所以誰是 TOken 是從下往上流動,以太坊帶著它流動。同時前面兩位嘉賓都提到協議的流動性,我們看到協議與協議之間的組合性非常好玩,你可能在玩一個傳統的金融產品都不知道里面是什麼,就拿來即用,DeFi 也是拿來即用的體驗,讓整個行業更快的迭代,可能過去一百年或者幾十年的金融歷史發展長河在 DeFi 裡面只用了幾個月或者半年就把所有的東西組合在一起。之間所有的 DeFi 創新產品跟傳統金融比是有優勢,不需要任何監管和牌照,長所有使用者無需許可,即可准入。這是一個創新。同時也面臨很多問題,但是今年它能夠爆發是有原因的,這些原因其實認為社羣的人能夠回答。

施海華:接下來只代表我個人觀點,不代表機構觀點。我觀察下來其實這次的 DeFi 的爆發源於一個事件就是挖礦的方式分配它的治理的 TOken。這樣的方式其實會發現有一個巨大的話題跟網路效應,而這樣的網路效應讓很多的專案,不僅僅是新專案,包括很多的老專案,發現說流動性挖礦的方式可以讓他們的專案實現冷啟動,而同時實現一定程度的社羣治理。那麼,在這樣的情況下,為什麼是今年,為什麼是在以太坊?其實大家如果有印象的話,在 2017 年到 2018 年那波航行情是以太坊資產發行的功能。今年的以太坊跟以前的以太坊是有很大的不同,不管是應用還是質量包括在周邊的這些應用的整合度,類似於錢包這樣子都比幾年前要好很多倍,所以以太坊具備爆發的潛質。從我們觀察來看 DeFi 需要兩個必備要素,一個是穩定幣資產的體量到一定的高度,另外一個是協議的可操作性、互通性也需要到一定的維度上,這兩點恰恰是以太坊獨佔鰲頭的一些地方。與其說是今年有這麼一個偶然的機會還不如說以太坊早已經準備好了,只不過正好借了疫情影響的全球量化寬鬆的東風,一點就來了。這是我個人的一些觀察。

鄧超:我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兩點,第一 DeFi 一直延續著比特幣的產生開放金融的趨勢,在這個大趨勢下的延展,在金融民主化、自由化這些大的理念下有意義的探索,這種方式和這種規模對所有社羣的人來說都是樂見的。但是我今天在廈門聽到,包括我們在場所有的嘉賓分享當中我聽到了一些關鍵詞,我覺得可能如果我們社羣也好,整個把區塊鏈發展成一個行業來說可能值得我們要謹慎一點。從社羣自己的角度,從 2016 年、2017 年開始到現在我們一直不停找新的方式突破,突破的方式、途徑就是不停的創造新的概念,這個概念有可能是創新的,也有可能是為了給社羣裡面造熱點而造熱點,基本上社羣裡面一個季度左右就會創造一個熱點,在 DeFi 沒有大熱之前,可能 DeFi 在過兩個季度,我不知道是不是過於悲觀了,下面新的熱點是什麼,但是每個熱點之後會有沉澱出一些東西出來,我們作為投資機構,社羣裡面也有去機構化的呼聲,這也是有合理性的。我們的出發點可能會更傾向於在每個熱點,每個泡沫的價值之後這個泡沫裡面的價值是真正,比如大家討論比較上層的挖礦、流動性挖礦這些,在挖礦的下面我們在協議層,在資料層是不是每個泡沫之後,每個觀點,每個熱點之後能留下一些東西,這些東西是我們想去追的熱點。另外還有一點現在追熱點的方式要考慮一下後面有可能產生的後果,說明白一點就是 2017 年的時候 ICO 的融資方式多好多好,但是過了兩年之後,開始找這些專案的問題了。現在 DeFi 確實不需要監管,因為在 ICO 之後大家的討論是怎麼繞過監管,現在我們也一樣,我們是“三無”,但是監管也是會進步,遲早會拉清單的,拉清單之後我們可以自圓其說,監管可不一定給你自圓其說的機會。所以我提醒大家理性。

主持人:各位覺得目前 DeFi 最大的風險在哪裡?以及大家是怎麼對一個專案進行估值的?

鄧超:最大的風險可能要考慮合規監管。第二個問題,我真不知道怎麼來估值,因為 Token 出來有價值,在二級市場,而且 DeFi 專案很多不給投資機構去投。

施海華:我個人覺得 DeFi 的專案確實是高風險,如果從投資人的角度要參與這樣的專案,覺得可以看三個指標,如果長期的參與 DeFi 專案第一可以看專案的時間是不是足夠長,第二平臺上鎖定的資產是不是足夠的多。第三它的程式碼的審計是不是足夠的完善。可以從這三個角度去客觀的做判斷。但是要根據自己的風險的承受能力做相應的資產配置,比如放一部分在相對穩健的產品上,一部分放在中風險上,少量的資產放在高風險的專案。

Jacy:估值是難題,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很難估值,但是對有流動性的 TOken 的經濟模型或者代幣分發的模型,你應該有一個合適的價值模型能夠支撐投資的理論,我們所有的投資可能都會被我們自己內部價值所驅動,如果一個專案我們不認同它的價值就沒有辦法投。說回來,在 DeFi 的專案裡我們分兩種,定性分析無外乎是否在合適的時間做一個合適的方向,同時還是一個合適的團隊,這三個方向都滿足,同時在業界是前兩名或者前三名,會有什麼樣的合適機會。另外,協議的交付是有數量,使用者的使用頻率是有統計,從定量的角度來說好或不好的協議資料是非常的明白,只是說我們看的所有的資料。另外一個趨勢,所有中心化交易所面臨一個提幣危機,很多中心化交易所每一天面臨很大的提現,提到 DeFi,甚至有使用者提到智慧合約被鎖住。所以從估值邏輯來說一定是從某個方向拿走別人的價值才能夠給他增加自己的價值。所以估值這一塊我認為從傳統的角度分析,你可以做出一個很高的估值模型,但是這種估值模型是時刻在變化,而且 DeFi 的變化湧動是非常快,有各種各樣的新玩法。

說一下 DeFi 的風險,我們機構已經不怎麼投 Token 的專案,我們在做 DeFi 股權方向的研究,在協議裡這一波下行有很多很難受,因為大家 SUSHI 一直漲又跌,很難受,但是對於一個好的投資品來說應該不在乎價格,你投他是可以很安心的睡覺。很多時候大家把錢鎖在 DeFi 協議裡還是處在一個非常不安穩的。其實很多 DeFi 的協議目前還是在沒有監管或者沒有審計的狀態。因此,3 月份被倒的三千份 DeFi 協議,這就說回來 DeFi 的根源性問題,目前整個 DeFi 仍然是高屋建瓴,是空中樓閣,很多應用方向並沒有實打實的落下來。所以我們重點看的是基於虛擬機器的形式化驗證工具,來提升整個 DeFi 的安全和審計。另外,跟傳統繫結的 DeFi 的方向,其實協議的安全是老生常談的問題,同時在應用這個方向上怎麼降低使用者門檻仍然是一個很麻煩,很困難的事情。目前,整體上來說為什麼我們在 TOken 這一塊已經到達一個非常狂熱的階段,其實可能在下一階段爆發的問題會讓很多狂熱、泡沫破散。在 DeFi 的基礎設施,包括中間層和應用的入口都是非常關鍵的方向,在這些方向上我們機構是做長期價值,不管價格漲和跌都是放心的。而且方向不是一年半年的方向,不是比誰的回報高,這並不是長遠的價值,而且對一個人來說可能損失本金,獲得 20 倍的回報,我認為這仍然是有風險。所以還是建議大家如果喜歡玩流動性的話可以參與到一些公開平臺審計而且團隊已經在市場被歷練了三年或者兩年之久的團隊。

李翔敏:先說風險,這個風險針對普通投資人來講的話,可能我們要參與不管是流動性挖礦還是各種 DeFi 專案,我覺得可能要先做好所有本金虧完的準備,你這個錢必須完全歸零,因為本身整個數字貨幣領域就是跟傳統投資比下來本身就是一個很高風險的行為,但是整個 DeFi 對普通投資者來講是指數級的風險,不管是程式碼、合約的風險,團隊也是一個風險,尤其是匿名團隊,所有的資訊你完全沒有,歸零之後你到人找人都不知道。很多詐騙犯或會這些程式碼的工程師可能在裡面發各種熱門的假幣,普通的小白買的都是假的,他們反而在這輪的空投裡面又繼續賺得盆滿缽滿。所以大家在參與的時候一定還是量力而行,不要盲目跟,還是在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之內進行。另外,這筆錢已經是可以承擔的風險之後可以進行適當的配置,相對低風險可以純優的得利息,中等風險是類似以太坊或者波卡,套保之後,相對的風險就能夠降低。第三類就是兩個幣值都是非穩定的幣,比如說可能某兩個基於前面協議的代幣,而且沒有任何的合約可以做任何套保,這個部分只能配置非常少。在三方面進行配置之後,儘量選擇各方面資料比較好,相對可以找到團隊以及程式碼經過審計的,這樣安全性比較好很多。但是可能還是得做好所有的資產歸零的可能性,因為程式碼經過審計後,因為是積木式的組合,組合沒有無縫連結的話還是會造成資產的損失。所以,我覺得這部分在做好配置的同時還是要做好非常高風險性的準備。

對機構來說估值確實是一個老的問題也是最難的問題,對每個區塊鏈投資機構來講,怎麼對加密數字資產進行傳統估值,有各種的定律或者各種的演算法,目前還是沒有很好的辦法去很精準,從我們來看,DeFi 相對來說類似平臺幣有一定價值的估值相對容易一些,但是我們發現和傳統券商的估值不一樣,是專案方自己監管,所以資訊沒有所謂的透明化或者叫做公開要求,整個有效應是很差的。比如平臺幣的數字基本面很高,但是幣價反而是跌的,所以這個就會導致所有的估值手段是相對失靈的,在這個領域裡。DeFi 最有效的方法,第一是看週期,對牛市熊市週期可以進行歷史的估值的比對,另外看專案是否是頭部的,尤其是國內專案或者某個生態上的專案,如果外部有一個比較好的頭部,它的價格在一段時間是相對穩定的話,你作為第二名或者第三名,你可以做一個相對估值,在一段時間內可能相對定性的分析是有效的。如果對於中長期的投資,可能還是要看團隊和長期資料。所以我們儘量還是選擇長期靠譜的專案。

李榮彬:先從估值講,DeFi 專案的估值不是科學的問題,是一個玄學的問題,可能有一些專案會有一些估值方法來估,零價值和無限價值都是非常有可能。比如大家熟悉的 YFII,這個專案無論用哪種估值方法估不出來大家值多少錢。我們從機構的角度來講,我們就是取一個估值法。從中心化資本,站在臺這幾位都是站在 DeFi 的對立面,我們控制風險的能力就是認識團隊的創始人,我們知道他未來要怎麼幹,這可能規避風險最好的方式。對於散戶來進就是手快,而且剛才各位大佬講了那麼多的風險,大家發現最近有巨型風險,比如說 SUSHI 的問題,就是合約再好、團隊再好,發現還是沒有用,還是巨型風險,所以對於普通人來講手快就完了。對於機構來的話肯定還是要從各自不同的方法來篩選。我覺得從另外一個角度我們起到的作用我們是根據之前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的經歷去傳遞一些經驗和教訓,一些所謂分析和我們對這個事情的認知和看法不斷的持續幫助專案。這個才是真正 VC 在未來的價值,如果這點價值都還沒有的話,就真的該解散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