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kerDAO基金兩年後解散,新社羣透露哪些資訊?

買賣虛擬貨幣

該建議草案於4月6日正式釋出,之後社羣可以對進行投票並提出新的建議、或是提出其他替代流程。

作者|Yilun Cheng  譯者:Shark  編輯:宋宋

來源|The Block

Maker基金會已經透露他們計劃在未來兩年內將其管理權移交給社羣,並且在本週一(4月6日)釋出了最新的、基於社羣治理正規化的初稿。

在4月2日召開的“治理與風險”會議上,MakerDAO創始人盧恩·克里斯滕森(Rune Christensen)概述了一個可自我維持的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的設想框架。

根據盧恩·克里斯滕森的說法,從長遠來看,Maker生態系統目前對基金會的依賴是不可持續的。

3月12日“黑色星期四”當天,ETH價格在24小時內30%的急劇下跌和燃料費激增導致的網路擁堵,給Maker協議、社羣、基金會以及整個以太坊DeFi系統帶來了巨大考驗,結果導致部分看護機以0Dai的價格拍得了多批50ETH的抵押品(共計450萬美金)。

  • 鏈得得注:看護機是Maker系統關鍵的一部分,一般為自動的清算軟體或者人工做市商,維護Dai系統的健康和穩定,Maker基金會希望並鼓勵更多的看護機在近期參與抵押品拍賣。

在ETH價格下跌期間,以太坊網路擁堵導致Maker預言機喂價發生延遲,雖然這是預期之外的延遲,但在客觀上給了很多使用者時間補充抵押不足資產和償還債務的時間,避免了清算。最終Maker基金會將赤字轉換為Maker協議的系統債務,並啟動了債務拍賣。

正是因為這件事,讓盧恩·克里斯滕森認為Maker基金會必須要加快解散,並將風險管理能力轉移給社羣。

目前,擬議的自治DAO框架包含三個關鍵元素:

1、當選付費貢獻者和域團隊;

2、Maker改進提案(Maker Improvement Proposals);

3、投票代表。

為了啟動放權過程,Maker基金會已經起草了一套初步建議,其中對核心治理結構和附帶相關流程進行概述,該建議草案於4月6日正式釋出,之後社羣可以對進行投票並提出新的建議、或是提出其他替代流程。

盧恩·克里斯滕森表示,Maker基金會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才能完全解散,而在此之前,該基金會將促進並監督相關治理設計和知識轉移過程,確保最終放權後不會對系統效能產生負面影響。

1、當選付費貢獻者將確保系統穩定執行

MakerDAO最新的、基於社羣的治理系統,將支援當選付費貢獻者(EPC)和域團隊(domain teams),他們將充當這個Maker生態系統的“公共服務員”(public servants)——當然我們也可以稱之為“公務員”,這些“公務員”會為社羣提供從安全維護到協議長期開發等專業知識,有一個專門的協議會用於付費貢獻者選舉,併為他們提供報酬。

域團隊其實是當選付費貢獻者的一個子集,他們將根據自己的專業對某些流程擁有特殊許可權。舉個例子,風險域團隊會對風險管理流程擁有許可權,而且會在社羣對提案進行表決之前對相關提案進行健全性檢查。

按照盧恩·克里斯滕森的說法,風險管理是Maker生態系統中最關鍵的工作,另外一些其他工作其實可以委託給當選付費貢獻者,這些工作包括市場營銷、人力資源和法律研究等,但是在正式委託工作之前,社羣必須透過正式提案來決定當選付費貢獻者的具體結構和工作職責。

盧恩·克里斯滕森特別強調了一點,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即在Maker基金會完全解散之前,他們會先將基金會的技術知識轉讓給當選付費貢獻者。

2、Maker改進提案和政治化問題

在設計了許多其他去中心化社羣之後,Maker基金會提議使用Maker改進提案(MIP)作為決定和修訂系統治理正規化的正式流程,Maker改進提案將會為系統的日常運轉提供支援,包括總體治理設計、工程設計等。

盧恩·克里斯滕森透露,由於Maker社羣需要對所有流程的初始設計達成共識,因此在短期內Maker改進提案將會顯得特別重要。以風險管理為例,首先需要將相關的Maker改進提案放置到位,然後再由負責的域團隊介入並建立風險結構。

在初始階段,Maker基金會將釋出13個Maker改進提案,並且會將其提供給社羣進行審查。據鏈得得了解,這些Maker改進提案已經發布,內容覆蓋了整個核心治理框架、以及附帶工作流程等,具體如下:

MIP0是其中的首個提案,規定了MIP的框架;MIP1至MIP5關注核心治理,定義了關鍵的治理結構、長期治理的流程以及如何組織執行投票;MIP6至MIP12與抵押品引入流程相關,基於獨立的由社羣建立的抵押品引入文件,這些提案提供了一個端到端的框架以規模化抵押品引入流程。

此外,Maker基金會將會在21天后發起一個特殊的治理投票,屆時MakerDAO的使用者可以選擇批准第13個MIP,或將MIP13推遲一個月,以便進一步改進。

對於MakerDAO而言,這裡有一個“前車之鑑”需要關注,就是以太坊,因為以太坊社羣因為ProgPoW演算法引發了嚴重的社羣政治化問題。此前,以太坊社羣一些成員提出ProgPoW共識演算法,旨在透過最大限度降低ASIC晶片優勢抵抗ASIC礦機挖礦。

2019年3月,ProgPoW提案被暫時同意並進入審查階段,但之後卻“銷聲匿跡”了。2020年2月,多位以太坊社羣成員簽署請願書,反對投產ProgPoW,他們認為實施這個演算法將會干擾以太坊2.0擴容,因為以太坊2.0將從基於挖礦的工作量證明(PoW)演算法遷移到摒棄挖礦的權益證明(PoS)演算法。至此,以太坊社羣政治化矛盾激化。

對於潛在的社羣政治化問題,盧恩·克里斯滕森辯稱,這個問題是不可避免的,Maker社羣必須使用系統“制衡機制”避免出現類似以太坊的兩極分化極端情況,他解釋說:

“如果Maker成為全球參與者,將不可避免地會發生許多公眾人物相互爭奪社羣資源的政治勢力,甚至引發政治代理戰爭(political proxy wars)。事實上,這種情況可能會經常發生,所以我們需要有一個足夠彈性的系統來處理這些非最佳行為。”

盧恩·克里斯滕森認為,Maker改進提案與其他類似的區塊鏈提案——比如以太坊改進提案(EIP)和比特幣改進提案(BIP)有所不同,他們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Maker改進提案對於組織和結構更加重視,而以太坊改進提案(EIP)和比特幣改進提案(BIP)幾乎完全專注於技術實施。

不僅如此,Maker改進提案更是把提案重心放在了治理流程標準化上。盧恩·克里斯滕森強調說,早期階段關注治理可以更好地緩解後續可能出現的政治化問題,並且也能從一開始就給社羣注入重視組織和結構的思想,引導他們建立一個建設性的政治氣氛。

盧恩·克里斯滕森解釋說:

“對於以太坊改進提案來說,政治化的確是整個社羣需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因為以太坊從一開始並沒有考慮社羣治理方面的問題。但Maker不一樣,我們從一開始就對社羣治理給出了定義性概念。”

3、投票代表就像Maker新治理制度下的“政客”

如果說當選付費貢獻者是Maker生態系統的“公務員”,那麼投票代表(vote delegates)就像是Maker新治理制度下的“政客”,社羣成員會把自己的MKR授權給投票代表,然後由他們代表社羣成員作出決定。

投票代表可以自我確定,也可以由選民獨立投票選出。

盧恩·克里斯滕森認為,投票代表的角色對於確保社羣有效控制Maker改進提案和當選付費貢獻者至關重要,他最後總結說:“投票代表充當了投票與公眾討論之間的橋樑,最終使治理進入一個健康狀態。在這種狀態下,每一個決策都是根據公共參與、並理性做出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