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坊網路擁堵的四個原因和兩個解決方向

買賣虛擬貨幣

最近,一位小白使用者向我求助:“我的ETH轉了2天都沒成功,是不是錢太少,交易所不收?”好奇之下,我點開了他的轉賬詳情,很快便發現了問題。不是轉賬金額太少,而是礦工費太低,礦工不願意「接單」,交易始終處於「未打包」狀態。

(轉賬詳情)

上圖可見,Gas費用僅0.000021ETH,本來就已經低於正常Gas 水平;更何況目前以太坊網路擁堵狀況愈發嚴重,更不會有礦工進行打包。

舉個更形象的例子,在高峰期叫滴滴原來要100塊錢,你不僅不加價,還只願意出 50塊錢,司機接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透過這件事,我也意識到,很多人對以太坊網路目前的執行情況並不瞭解,就連最基本的Gas設定也一頭霧水。

下面,我將透過一篇文章,幫助大家詳細瞭解以太坊網路的 Gas 費用及其計算方法。另外也將分析目前網路的擁堵情況及其成因。

一、90%的Gas費被交易所“劫走”

Gas,中文譯名「燃氣」,是以太坊網路執行的燃料。

目前,以太坊網路透過以太坊虛擬機器(EVM)執行,要想在 EVM 中執行指令——無論是轉賬、儲存或者是執行智慧合約,都需要消耗燃料,用 ETH 支付。

值得注意的是,這裡的命令操作,其實是透過執行節點的礦工來進行的,交易必須由礦工打包才能廣播到全網。因此 Gas 可以看作是給礦工的佣金,imToken 錢包這種工具也會直接將 Gas 費用標註為「礦工費」。

Gas 費用由兩部分組成:Gas limit * Gas Price。

Gas limit ,即使用者願意為執行某個操作或確認交易支付的最大 Gas 量,至於花費這些 Gas 量是否能完成工作是不確定的,一般預設情況最少 21000 。

Gas Price,指的是 Gwei 的數量,是指使用者願意花費於每個 Gas 單位的價錢;決定交易被打包的優先順序,一般根據自己的資料量和合約內容估計填寫。

聽到這裡,很多人一頭霧水,劃重點:Gas 費用=Gas limit * Gas Price;其中 Gas limit 預設 21000.Gas Price 主要決定了你的 Gas 費用和交易打包的優先順序。

通常,使用者轉賬設定的 Gas Price 一般在 10 -20 Gwei。比這一範圍小,礦工不會優先處理,交易始終處於「未打包」狀態(前述案例);超過這一範圍,礦工優先處理,短則幾分鐘即可完成轉賬。

既然 Gas 費可以明確算出來,那麼,平常轉賬中交易所的要收取的 Gas費用是否合理呢?下圖是我在某交易所轉賬詳情表:

透過上圖可以發現,交易所給我選擇了 Gas Price=32 gwei ,因此交易被優先打包,轉賬速度很快。

實際上,整個交易的Gas費只有0.000672ETH,但交易所收費是0.005ETH(有的是 0.01 ETH)。換句話說,接近90%的費用被交易所“劫走”,這也是目前業內常態。

舉這個案例,是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感受 Gas 費用,並試著自己獨立計算,少做冤大頭。

二、網路堵塞,所以Gas上漲

上個案例中的交易打包失敗,在近期很常見。

最近我在錢包中進行ETH轉賬時,也遭遇了類似的情況。當時系統還給出溫馨提示:Gas price太低了,最好大於17gwei 。於是我給了20gwei ,但依然沒有成功,最後只能加價到40 gwei 才轉賬成功。

而這種情況,在去年是很罕見的。整個2019年,Gas price基本維持在10-20gwei 。

但到了今年,根據etherscan資料,從年初開始,Gas price逐漸上升。特別是最近兩個月,Gas price始終居高不下,維持在30gwei 以上。

(過去一年 Gas price 變化)

ethgasstation.info 資料則顯示,過去 24 小時,超過 80% 的交易支付 Gas price 在 20-55 gwei之間。

正因如此,以太坊網路Gas費用也處於上升趨勢中。從年初至今,Gas 費用上漲近300%。其中,3月12日、3月13日大跌時,Gas price 一度達到 80 gwei 左右,Gas 費用也達到 5000 ETH。

(今年以太坊網路費用走勢)

造成 Gas 費用上漲的根本原因,是以太坊網路利用率不斷升高,處於嚴重的擁堵狀態。

Etherscan 資料顯示,以太坊網路利用率已經從年初的不到 60% 上升至 90% 以上;特別是近兩個月,始終維持在 95% 左右。

(以太坊網路利用率)

網路利用率的上升,也就意味著剩餘可利用空間的下降。在空間有限的情況下,對礦工而言,首先會選擇打包那些高 Gas 費用的交易,一些低 Gas 的交易就只能等待。過去三天,以太坊網路中未處理交易始終維持在 8-10 萬筆。

(以太坊網路未處理交易)

大量的未處理交易堆積在前,後來者要不然提高 Gas 費用獲得優先打包權,要不然就乖乖排隊。

對於投資者而言,為了不錯過時機,一般選擇提高 Gas 費插隊。但這也“坑”了在以太坊進行開發的團隊,不斷增長的 Gas 費用和擁堵的網路,提高了他們的研發成本。

三、交易量上漲,所以網路堵塞

為什麼以太坊網路會如此擁擠?因為以太坊交易量在不斷上漲。

Etherscan 資料顯示,從今年年初至今,以太坊日交易量不斷走高,漲幅接近一倍。如下所示:

(以太坊網路交易量)

而促成交易量不斷上漲的推手,則來自四個方面。

1. 看漲買幣,交易活躍

今年對以太坊而言,有一個重大的利好:Eth2.0 階段零信標鏈即將正式上線。

按照開發團隊年初的預期,今年第二季度有望問世。雖然按照以太坊一貫的調性,能否如期上線仍是一個未知數,但這並不妨礙投資者對以太坊的看好情緒。

特別是隨著 Eth 2.0 多客戶端測試網「Witti」成功上線以及階段 1 等工作取得進展,這種看漲情緒更是被轉化成實實在在的購買力。

今年以來,ETH/USDT 累計上漲接近 90%,ETH/BTC 累計上漲接近 40%。

Glassnode 的鏈上資料顯示,目前有 4000 萬個地址擁有 ETH,而今年初只有只有不到 3000 萬個,漲幅超過 30%;過去兩年,ETH 非零地址數量更是以近乎直線的趨勢上漲。

(非零ETH地址數量激增)

隨著 ETH2.0 的問世,更多的投資者試圖囤積 ETH 參與其 POS 挖礦(需質押 32 個ETH)。我所在的以太坊社群,就有不少人買幣之後轉到自己的錢包,靜待即將到來的 ETH2.0.

2. USDT 滿足了最多的支付需求

很多人戲稱,USDT 是目前以太坊網路最大的應用,事實也確實如此。

ethgasstation.info  資料顯示,過去 25 天,USDT 是以太坊網路上 GAS 費用的最大貢獻者,累計花費超過 1 萬個 ETH,遠超其他應用。

只不過,相比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的 USDT 活躍度更高,背後的根源在於套利需求。

Odaily星球日報此前也有報道,國外買家在第二季度開始囤幣(BTC),這也導致 BTC/USD 先漲,USDT 與 USD 之間存在正溢價,套利盤進入購買 USDT,於是 USDT 增發。

僅僅過去兩個月,USDT 增發了 33  億美元,單月(四月)最大增發 18 億美元,創下新的歷史記錄。其中,有 15 億美元的 USDT 是在以太坊上發行的。不斷增發的 USDT ,在市場中進行套利交易,也帶動以太坊網路走向擁堵。

3. 旁氏騙局的興盛

5 月 23 日,The Block 曾發表分析文章稱,龐氏騙局和金字塔計劃是現在以太坊交易費用的最大耗費者之一。

(Gas 消耗情況)

ethgasstation.info 資料顯示,MMM、SmartWay Forsage、Million Money 2.0、Easy Club 四個專案對 Gas 費的貢獻緊跟 USDT。雖然消耗量遠不及 USDT,但也是一筆不小的數字。

而上述幾個專案,或多或少都有旁氏騙局的影子,基本套路一致:玩家入金成為會員,邀請其他人入金提升自己的等級和分紅,形成金字塔一樣的格局。一旦沒有新鮮血液進入,遊戲即宣告終結,組織者再換個牌子重新割韭菜。

目前市場復甦,此類專案也源源不斷的湧現,在此 Odaily星球日報提醒各位讀者注意風險。

4. DeFi交易

除了 USDT 以及旁氏騙局,DeFi(去中心化金融)也是交易量上漲的一個重要來源。

3 月 12 日,ETH 價格下跌導致 DeFi 清算激增,曾一度導致網路擁堵。

DeFiPluse 資料顯示,312 大跌之後,DeFi 市場活躍度開始回升,鏈上抵押價值不斷上漲,從 5  億美元上漲至 10 億美元,漲幅接近超過 100%。

ethgasstation.info 資料顯示,IDEX、Kyber 以及 dYdX 位列 Gas 費用的貢獻榜前十。

四、說了這麼多,以太坊能怎麼辦?

解決以太坊網路擁堵難題,實現擴容,也是開發者一直努力的方向。

對於擴容,也有兩種不同的研究方向。

一種是 Layer1(第一層),強調單個節點不必並行處理每個操作,這也是分片(sharding)背後的理念,由以太坊V神和其他科研人員所提出。所謂分片,即一個區塊鏈被分成許多不同的“片”,每個“片”都可以獨立處理交易。分片一般是指layer1的擴容方案,因為它是在以太坊的基層協議上實現的。ETH2.0 就在階段一將引入分片。

另外一種是 Layer2(第二層),即減少鏈上主網交易,將一些其他操作擴充套件到鏈外,讓鏈外互動成為可能,這些互動在需要的時候仍然可以返回到主鏈。相關設計包括 狀態通道(state channels)、Plasma 和 Truebit。

關於 Layer 1 以及 Layer 2 的詳細瞭解,推薦閱讀《還在糾結Layer1、Layer2?》。

雖然方向不一樣,但最終殊途同歸。特別是近期,V 神也公開表示,Layer 2 擴充套件初步部署“基本”成功,剩下的是細化完善和部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