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跌之下,加密市場何時才能擺脫羊群效應

買賣虛擬貨幣

動盪、暴跌,是最近一週籠罩整個加密市場的噩夢。

在石油價格戰、新冠病毒和美股狂跌的多重夾擊之下,短短5天時間,BTC市值從1380億跌到895億美元,縮水約30%,創2013以年最大跌幅,價格更是一度跌破4000美元,成為自2019年4月以來最低價。ETH和EOS最低時甚至重回17年價格。

在減半行情的大好預期之下,整個市場卻呈現斷崖式下跌,這注定是將載入幣圈史冊的一週。以至於人們甚至開始討論,加密市場是否也需要引入熔斷機制。

然而即便在如此劇烈動盪之下,仍然有不少人堅定不移地貫徹著“波動便是機遇”——你割肉清倉,我排隊抄底。

穩定幣也不再穩定,USDT場外報價一度超過8元,嚴重溢價超10%,創歷史新高。tether連夜增發6000萬枚USDT,投資者頂著超高溢價進行抄底,部分交易所甚至擁堵到無法正常交易。

但是底部到底在哪裡,恐怕沒人能說得清楚。

合約市場再一次滿地狼藉,哀鴻遍野。

全網24小時合計爆倉20億美元,爆倉使用者近90000,僅BTC就爆倉約36萬枚,價值超16億。而其中,大半虧損來自自以為找到抄底良機的多頭使用者。


幣價低迷之下,不少礦工“賠本賺吆喝”,有的礦機甚至已經跌破關機價——減產之前,幣價先減半。

市場在眨眼之間由貪婪轉向恐慌,“羊群效應”再一次證明了加密市場有多麼非理性,讓人們不得不再一次思考那些看起來理所當然的判斷。

從什麼時候開始,“減產即爆拉”成為了幾乎所有人的共識?

加密貨幣市場過去相較於傳統金融市場的獨立行情,到底多大程度上是因為比特幣的通縮避險屬性?

在規模有限、資訊缺失的加密市場,靠技術分析和“內幕訊息”得出的投資決策,是人們的理性判斷,還是所謂大戶們的心理遊戲?

千億美元級的加密市場,是真正有內在價值和實際價值託底,亦或者只是由“高槓杆”和資本催生出來的虛假繁榮?

最最重要的一點,從08年比特幣白皮書釋出到這場載入史冊的“黑天鵝”,10多年時間,加密貨幣到底為這個世界創造了什麼?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