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引導下,“區塊鏈+”持續升溫,區塊鏈+大資料將引發什麼勢能效應

買賣虛擬貨幣

被稱之為“前沿科技”的區塊鏈技術,只從10月24日的“區塊鏈講話”後,全國上下掀起了一股“區塊鏈學習”熱潮,大街小巷逢人便議區塊鏈……如此全民規模的探討國家戰略層技術並非首次,早在幾年前“網際網路+”經國家高層倡議後,便掀起了一系列的“網際網路+”。三

比如網際網路+外賣,誕生了美團;網際網路+旅遊,誕生了攜程;網際網路+交通出行,誕生了滴滴打車……那麼,同樣是被上升到國家戰略地位的區塊鏈,能否也使用“區塊鏈+”為實體產業賦能呢?

答案是肯定的,即便當前的底層架構技術仍尚有不足,但全行業都在探討和推動,區塊鏈賦能於實體產業,只是時間問題。

此前有訊息稱,政策引導下的區塊鏈,合法合規是必然。結果,沒過多久,政策出臺了,對一些藉著“區塊鏈”幌子進行非法融資的專案,官媒開始曝光整治。在CCTV的焦點訪談節目中,直接把相關非法集資專案進行曝光。上海和北京更作為政策落地的先覺城市,掃除行業中的毒瘤和障礙,肅清不正之風,為正規軍的入場提供更良好的行業環境。

這或許只是“區塊鏈+”大規模爆發前的第一步。在政策引導下,第二步可能是正規軍的入場。

相對而言,正規軍是合法合規、具有一定規模且要在區塊鏈行業上有所規劃的機構或企業。毫無疑問,按照當前的國內的商業環境來看,十之八九這類企業都是網際網路巨頭。

由於這類企業承諾不涉足發幣的區塊鏈專案,只做“無幣區塊鏈”,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聯盟鏈。行業風氣扭轉,環境淨化後,勢必會有不少正規軍會接二連三在這個領域有所突破。

比如上海電子口岸區塊鏈聯盟的成立,將助力跨境融資、供應鏈溯源以及海關智慧監控等領域的發展。

比如微眾銀行早已經利用區塊鏈技術打造出國內最大的開源聯盟鏈社羣,高效實現機構間的對賬業務。其區塊鏈專利申請數高達217件,登上了全球第五的席位。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百度、騰訊、京東、蘇寧、小米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在聯盟鏈上佈局探索。據東方財富網的報道,螞蟻金服迄今為止已經落地了40多個應用場景,範圍涉及公益專案、跨境匯款、商品溯源、租賃房源溯源以及小微企業融資等等領域。

區塊鏈行業中,公鏈和聯盟鏈之爭,一直是引起行業討論的話題。如今,公鏈之爭已經過去,不少公鏈專案如泥牛入海,杳無音信。聯盟鏈雖然進展緩慢,但穩步落地有望。

自2018年8月深圳稅務局開出第一張區塊鏈發票開始至今,僅一年時間,就已經在騰訊、萬科、平安以及深圳地鐵等企業中進行試點運用,極大地節省了企業的時間成本和人力成本,大大縮減了財務管理的流程和時間,這也是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的一個成功的落地應用。

那麼,當區塊鏈遇到大資料,也就是“區塊鏈+大資料”,將引發什麼勢能效應呢?

早在2014年,馬雲就公開說過:“人類正從IT時代走向DT時代。”幾年來,在多個場合他也都多次提到DT時代,這裡的“DT”指的是Data technology,也就是大資料時代。

提到大資料,不得不說到2015年4月14人,由中國成立的全球第一家大資料交易所——貴陽大資料交易所。該大資料交易所的創辦,旨在促進資料的有效流通的同時,規範資料交易行為,維護資料交易市場秩序,在網際網路即將進入DT時代之際搶佔資料交易最高地。

隨著網際網路的深度發展,資料資訊量日益龐大,資料儲存的效率問題以及安全性則成為重中之重。此前甚至有媒體稱:資料將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資料的安全性則上升至主權高度。

資料的供給方和需求方需要藉助完整的資料交易、安全保障、資料資產管理和融資等綜合配套服務,保護資料交易方的合法權益。其中資料清洗可以理解為從後設資料中採集所需的關鍵詞數進行篩選。資料採集、篩選後,還需要對其進行儲存。

在這一過程中,資料的安全性顯得尤為重要。尤其是一些具有一定數量級規模使用者的資料資訊一旦洩露,則往往會引發社會群體事件,產生的不良社會反應是深遠的。

大資料是海量資料的儲存和分析,而區塊鏈是去中心化的分散式賬本,具有不可篡改的分散式儲存特性,兩者相結合,讓資料的儲存上鍊,勢必會讓資料更加安全可控。

基於此,區塊鏈的價值必會因為一系列的落地應用的產生而愈發凸顯。同時,也會扭轉民眾心中一種根深蒂固的“區塊鏈就是比特幣”的錯誤觀念。在政策的引導下,區塊鏈的未來,讓我們共同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