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商購物的那些憂愁,區塊鏈能緩解多少?

買賣虛擬貨幣

近幾年電商購物節的銷量屢創新高,優惠券、打折促銷已經成為電商平臺的主流玩法,但很多商家都是先提價再促銷,消費者在瘋狂購物過後,往往也會帶來一波退貨潮。中消協釋出的《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線上調查報告》顯示:“擔心商品質量沒有保障”成為消費者最大的顧慮,佔比60.5%。同時,37.3%的受訪消費者坦承在購物中遇到過消費問題,但僅有13.6%的人進行投訴。

另一方面,針對電商平臺商家的調查問卷顯示,57%的商家的“賣家秀”圖片經常被盜用,但真正完成維權的佔比僅23%。不論是消費投訴無門還是盜圖維權困難,大多是因為不便的舉證流程,或高額的證據保全開支。與此同時,為確保網路交易主體權利義務清晰,電子合同成為了網路交易中備受青睞的締約方式,然而在給企業帶來明顯降本增效價值的同時,電子合同本身的資料安全和合規風控能力也成為一大難題。

那麼,該怎麼解決呢?

在區塊鏈出現前,電商一直採用傳統的中心式溯源認證技術,溯源過程易受人為因素控制,消費者並不接受、認可和使用。區塊鏈是一種有效的創新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目前電商存在的安全隱患、信任危機等問題。

對此,電商平臺開始推出了區塊鏈防盜圖工具,商家只需要在後臺上傳自己的原創圖片,圖片版權資訊即可登記在鏈,確權存證。如果再被盜圖,就可以透過法律手段維權。而在越來越多資料開始共享的過程中,保護資料安全的技術研發,顯得尤為重要。

區塊鏈進入電商領域,消費者、商家、平臺都受益。

區塊鏈帶來的信任機制:合作型信任

信任是商業社會的基礎,目前電商最大的問題是沒有信任重構機制。使用者不瞭解商家,很難建立信任感。像張大奕等網紅,從2013、2014年就開始在淘寶賣衣服,透過四、五年的運營推廣,慢慢積累粉絲,得到使用者的信任,才成為網紅,頭部網紅屈指可數。

信任機制也隨著時代發展在不斷演變。

農業時代,人們基於血緣或熟人產生信任。到工業時代,發展了合同制信任,也叫契約信任,經濟活動透過各方簽署合同才能進行。

而區塊鏈技術帶來的信任機制,屬於合作型信任。像服裝網紅、微商、粉絲經濟,是基於一群人對某個人或者事物感興趣,建立相關的社群,區塊鏈能夠解決利益分配的問題。

如果說谷歌是資訊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區塊鏈就是價值網際網路的搜尋引擎,承載的是價值、資產和信用。

區塊鏈在電商領域的應用分為三種模式:

第一種,天貓京東等中心化電商平臺用區塊鏈做商品溯源、物流等。平臺本身性質沒變,只是運用區塊鏈輔助其在物流環節降本增效,提高使用者對商品真實性的信任。

第二種,電商平臺+Token模型,運用區塊鏈和Token經濟模型打造各方共享的社羣,實現互利共贏。

第三種,區塊鏈電商平臺,去中介化,點對點交易。

當前區塊鏈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的不同應用領域中,並在使用過程中初步表現出了一些不可替代的優勢,電商對於區塊鏈的投入也由來已久,主要是利用聯盟鏈來做商品的溯源。根據某些平臺的介紹,商品從生產到運輸流通的各個環節都可以上鍊溯源,並引入多方監管,讓消費者更放心。因為消費者並不能參與其中,區塊鏈對C端使用者來說,還是很難感知的,區塊鏈目前的價值更多體現在To B,在機構對機構、商戶對商戶之間的協作產生的價值。

另一方面,不同平臺的標準不同,也會為企業間的資料參考造成困擾,資料安全管理和合規風控能力怎麼提升?怎麼去解決平臺之間的差異化,破除企業之間的信任鴻溝?此外在聯盟鏈的一些應用場景中,傳統的技術方案也非常成熟,這就需要和傳統方案一決高下了,若聯盟鏈花費了高昂的成本,效果卻不高於傳統方案,不僅容易被替代,還很難被大範圍採用。

以電子存證應用來說,目前法院對區塊鏈上的電子資料證據和傳統證據一視同仁,一份電子證據不管它在不在鏈上,首先必須得從公證處獲得公證書或者是能透過第三方司法鑑定獲得證書。如果能夠成為大型公共事業聯盟鏈,法院才會直接承認和採信鏈上存證。

所以,能夠打通司法存證、降低存證成本、實現資料安全流通的區塊鏈企業,才是好的區塊鏈企業。

利用如今的區塊鏈技術,能保證消費者產生的這條資訊記錄不被篡改,大大解決了電商交易的誠信問題,區塊鏈電商解決信任問題之後,不需要中心化平臺參與,基於區塊鏈拓展全球客戶併產生交易。未來的交易場景也會發生變化。在一個電商App上,你想買某件商品,可以透過區塊鏈瀏覽器查詢到這件商品的全部交易記錄,購買數量,退換貨比例,評價等,最終選擇下單,實現真正的沒有中間商賺差價。

還有一種形式是拼多多的F to C模式,工廠生產的商品直接透過電商平臺賣給消費者,工廠實現薄利多銷。

在電商領域,區塊鏈應該承載與資產、信用相關的信用資產,方便追溯。

當前,區塊鏈在電商領域的應用還處於萌芽期,剛開始起步。最重要的是設計出合理的經濟模型,利用區塊鏈技術真正做商業落地,解決行業痛點,吸引足夠多的使用者加入社羣,打造生態閉環。

本文僅代表授權作者觀點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