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起風,礦圈“涼涼”

買賣虛擬貨幣

“強化平臺企業金融活動監管,打擊比特幣挖礦和交易行為,堅決防範個體風險向社會領域傳遞……”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最新的金融領域重點工作部署,讓礦圈也抖了三抖。5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瞭解到,監管定調後,目前礦機商們面臨業務量驟減、資金短缺等多方考驗,不少礦場也開始加急往國外市場轉移,大部分去往中亞和北美。在監管圍剿打擊、幣價跌勢不止下,前幾日還熱火朝天的礦圈,“涼涼”之意乍現。

業務量驟減

一石激起千層浪,金融委晚定調,幣價開啟了“跌跌不休”模式,截至5月24日零點,比特幣跌破30000美元,為1月5日以來首次,24小時內跌超16%。

緊接著多家礦機商股價開始暴跌。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監管發聲當日,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機構是礦機生產商,包括嘉楠科技、億邦國際等上市公司股價跟隨幣價紛紛下挫,最新一日跌幅分別為9.23%、7.69%。

事實上,除了股價承壓,業務量驟減、資金短缺是對礦機商們更大的考驗。5月24日,一位礦圈從業人員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已經成功上市的嘉楠科技、億邦國際儘管股價大跌,但再不濟也可以靠二級市場獲得資金,而其他一直謀取上市但又未成的礦機商,其實早就出現了內部現金流緊缺的問題”。該人士還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有一家頭部礦機商,此前一直靠高價賣期貨緩解現金流問題,而此次監管令下,無疑將對其業務造成巨大沖擊。

針對股價及業務影響等多個問題,北京商報記者向嘉楠科技、億邦國際、位元大陸等多家頭部礦機商進行採訪,其中,億邦國際多次聯絡未果,截至記者發稿未收到位元大陸的進一步迴應,嘉楠科技則迴應稱,“目前不方便對政策發表評論,需要等具體政策細節出臺後,才會有更加明確的看法”。

觀望,代表了大部分礦機商的選擇和態度。5月24日,礦機生產、經銷商從業人員李明(化名)進一步向北京商報記者透露,目前該公司銷售使用者主要為國內人群,由於不知道政策是否會有進一步細節規定,該公司目前仍處觀望狀態,不過出於保守考慮,已經下架了部分關於比特幣、以太坊的礦機銷售渠道。

“監管對業務影響很大,使用者都不敢買礦機了,之前忙都忙不過來,但自從新一輪監管後,礦機銷售就很難簽單。”李明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由於該公司之前就已經備好硬碟、顯示卡還有晶片等,庫存積壓下,銷售急轉直下,一方面是業務量承壓,另一方面資金流壓力也很大。更難的是,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礦機銷售難度將會更大。

此外,也有交易所做出反應。5月24日,北京商報記者從火幣方面瞭解到,火幣商城決定暫停為中國大陸境內的使用者提供礦機售賣及衍生服務。對已購買BTC礦機產品(包括“礦機+託管”“一站式”“無憂挖礦”)的使用者暫停提供礦機託管服務,相關機器停電下架。火幣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礦機商城業務全球化發展步伐日益加快,此舉主要是為集中精力拓展海外業務,礦機商城決定暫停為中國大陸境內的使用者提供相關服務。老使用者所持有礦機的解決方案隨後會通知客戶”。

針對OKEx、幣安等交易所最新舉措,北京商報記者同樣進行了採訪,其中,OKEx迴應稱,“目前還沒有收到相關單位的通知,但會積極響應配合監管單位的工作”。而截至發稿,記者未收到幣安的迴應。

仍有頂風挖礦者

監管圍剿打擊、幣價跌勢不止,幾日前還熱火朝天的礦圈,“涼涼”之意乍現。有人不解,為啥礦圈說涼就涼了?後續還有轉機嗎?

對此,零壹區塊鏈研究總監、數字資產研究院研究員蔣照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最新的監管動作,實則是對此前我國虛擬貨幣監管的延續和加強。一方面是由於此前一段時間幣圈的狂熱行情積攢了大量泡沫,大量傳統市場的投資者在所謂“造富神話”的影響下紛紛加入幣圈,使相關風險迅速蔓延,甚至可能危及經濟社會安全;另一方面,由於行情火熱,挖礦產業也隨之備受青睞,但這與我國制定的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相違背,所以引發了這一系列的監管動作。

在蔣照生看來,最新的監管會在很大程度上將礦池、礦場等專業化、集聚化的礦圈業務排除出中國大陸境內,因此,也將使此前立足中國市場的礦機廠商後續在中國難以開展業務。綜合來看,最新的監管聲音或將迫使礦圈市場自發完成“去中國化”的過程,以前中國挖礦算力的集聚現象可能會逐步消失。

不過,儘管整體“退潮”,但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目前仍有不少個人、商家沉迷於“挖礦事業”。

一部分是網咖經營者。有些網咖經營者利用配備有高效能顯示卡的電腦,一邊挖礦、一邊炒幣。其中有網咖經營者透露,他所經營的網咖一共有60臺電腦,截至5月21日,累計已經挖出20個以太坊,挖礦價值已遠遠超出網咖營業收入;一部分是經營顯示卡、硬碟生意的商家。5月24日,一位從事硬碟銷售的商家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監管打擊後,硬碟銷售生意受到影響,成交量已大不如前,於是他開始自己研究挖礦和炒幣,還在計劃等幣價進一步下跌後進行抄底操作。

“目前多地監管主要關注的是大批次叢集式的挖礦公司,由於體量小、隱匿性強,因此也給散戶找到了挖礦的生存空間,但這些業務同樣屬於違規。”一位業內資深分析人士說道。

蔣照生同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個人挖礦行為是否存在風險,主要取決於各相關部門和各地區監管部門在執行上所採取的具體措施。此前挖礦被打擊的原因更多在於偷電、非法集資等問題,個人挖礦本身並沒有被禁止,但不排除後續會有“一刀切”的全面禁止措施。

法律風險高懸

事實上,金融委最近的發聲與此前監管基調一脈相承。早在2018年1月,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出臺了檔案,要求各地方政府引導轄區挖礦企業有序退出。

2021年2月底,因為“高耗能”問題,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發文稱,計劃全面清理關停虛擬貨幣挖礦專案,4月底前全部退出,並嚴禁新建虛擬貨幣挖礦專案。5月18日,內蒙古自治區發改委再次釋出關於受理虛擬貨幣“挖礦”企業問題信訪舉報的公告,對為從事虛擬貨幣“挖礦”企業提供場地租賃等服務的企業進行打擊。

中國銀行法學研究會理事肖颯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在過去的司法實踐中,對於礦機買賣合同,法院就經常將礦機挖取的數字代幣,特別是非主流的虛擬貨幣認定為“違禁物”,進而拒絕保護當事人利益,甚至有的法院建議當事人報案處理。而“打擊比特幣挖礦行為”的訊號發出後,礦機更有可能被法院直接宣佈為違禁物而拒絕提供法律保護,礦機商的相關民事權益將不被中國法律保護。此外,若後續有領受會議精神的法律、行政法規出臺,明令禁止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礦機商還有可能直接涉嫌行政違法甚至非法經營罪。

在監管定調、地方打擊下,目前在國內大動作挖礦已是舉步維艱,有人選擇了出逃。其中一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尤其是在內蒙古,挖礦形勢很嚴峻,舉報的情況也很多,很多大的礦場有的選擇隱藏在新疆、青海、四川、貴州等地的一些深山老林,挖礦環境極為惡劣;也有部分礦場正在加急往國外轉移,大部分是去中亞和北美。

但轉移同樣面臨多方風險。前述業內人士說道,一是成本問題,大範圍遷移可能會導致裝置產生損壞;此外,託管到海外除了增高成本外,安全性也會較國內更低,存在礦機丟失以及斷網斷電的風險,整體來看不如國內來得穩定。

而把業務轉移到海外並不意味著就可高枕無憂。肖颯進一步指出,即使從業機構主體、業務轉移到外國,但只要其市場主體有中國人,且中國人的財產遭受損失,則我國就可以是“被害人使用的資訊網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或“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等,我國公安司法機關仍可對從業機構的犯罪行為進行管轄。

“繼續加密代幣的挖礦就會繼續與法律對立,不僅是在我國,各國對於數字代幣的謹慎態度會反映在各個方面,隨著虛擬幣對法幣和金融安全的侵蝕,各國法律和執法只會趨嚴。”肖颯說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