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郵Outlook匯款外掛 :融合電子郵件與數字貨幣匯款的應用

買賣虛擬貨幣
長期以來,電子郵件以其時效性、安全性與跨平臺性在資訊網際網路中廣泛使用,已成為網際網路基礎服務之一。與此同時,以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為代表的價值網路的興起,使跨平臺全網匯款成為可能。儘管電子郵件與數字貨幣具有天然相似性,例如匿名、低延遲、無障礙跨平臺傳輸、傳送後不可撤回等特點,但目前並沒有兩者結合的服務。我們透過電子郵件與數字貨幣的結合,首次使資訊與價值的同步跨平臺傳輸成為可能,進而有助於現在資訊網路與新興價值網路的融合與發展。
從歷史角度看,郵政與匯款有著天然結合點,兩者的區別僅在於傳遞物是資訊還是價值。早期人們以郵政票匯為主要匯款途徑。隨著銀行業的發展,匯款逐漸轉向電報方式,其典型代表為SWIFT,至今仍廣泛用於跨國匯款。此後郵局與銀行業逐漸整合,出現郵政銀行等機構。隨著通訊方式的進一步發展,匯款路徑逐漸轉向電信與網際網路,其典型代表為電話銀行與網上銀行。受限於傳統的紙質賬號形式,銀行的網際網路化並不徹底,匯款時人們仍需採用複雜的賬號、收款人與清算號等,其區別僅為將手寫形式轉為電子形式。銀行卡的出現使支付匯款的過程簡捷且迅速,但基於銀行賬號的特性使其仍介於紙質與網路形式之間,並非徹底的網際網路形式。由於資訊網際網路先行出現,相關產業發展至今仍以資訊為主,從而造成資訊與價值傳輸的分離。作為完全由網際網路承載的資訊傳輸方式,電子郵件可徹底脫離實物進行全網傳輸,而當前流行的最接近網際網路形式的第三方支付卻仍需依託銀行卡等基於傳統紙質賬號的銀行系統。換言之,第三方支付僅僅將價值作了資訊化表達,而非真正意義上的網路儲存和價值傳輸,由此造成資訊與價值傳輸能力的脫節。就產業而言,在資訊網路上,繼電子郵件之後,電子商務、線上支付、即時通訊和雲端計算等業務迅猛發展,使社會絕大部分實體資源實現了虛擬化和資訊化表達,繼而使大資料成為業務中樞。但在價值網路上,目前仍依靠銀行體系完成低效的區域性扶持,難以獲得類似資訊網路的即時性與全網輻射性。換個角度,儘管在資訊網路上可以實現“網際網路思維”,但在價值網路上目前仍只有“實物思維”。作為不同維度的事物,網路的效率與帶來的活力遠大於後者,就如同飛機與汽車的區別:藉助三維世界中的高度所實現的遠距離飛行傳輸能力遠高於只在地面、或者說只在二維世界中執行的汽車的傳輸能力。
如果說資訊網路相當於人的神經系統,那麼大資料與雲端計算等則類似人的大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與此同時,網路層面上的血液系統卻仍“儲存”於實體形式的銀行,使作為整體的網路生態難以平衡發展。換言之,一個高度發達的神經系統卻需依賴疲弱的血液系統提供養份,很難想象這樣的系統能正常執行。比特幣等數字貨幣的出現,使基於網路的“血液迴圈系統”成為可能。作為價值網路的基石,數字貨幣與電子郵件有著相似特性,主要不同在於所傳輸的是價值,還是資訊。在這個意義上,數字貨幣與電子郵件相當於郵政匯款的網路版,且前者完全不依賴於後者。數字貨幣將銀行的紙質系統提升為網路系統,並將第三方支付系統的單通道或少量通道提升為大量互備的匯款通道,類似於將直線升維成平面。相較電子郵件的發展,可以期待類似的數字貨幣發展路徑。作為數字貨幣底層的區塊鏈技術,儘管其不可篡改等特性適用於多個領域,例如法律確權與來源追溯等,但其核心價值仍在於數字貨幣。確權等用途,就根本上來說屬於資訊網路範疇,在此基礎上的區塊鏈技術仍屬於資料庫技術的分支。換言之,即使不用區塊鏈,仍可透過其它方式實現類似效果,即區塊鏈並無太大技術或成本優勢。但在數字貨幣領域,區塊鏈的用途屬於構造全新的價值網路,具有其它技術無法比擬的效果,其意義遠超資料庫技術。在此基礎上,大部分數字貨幣的總量限制,並非因某種經濟政策,而僅僅為使其稀有而產生價值。當前全球對數字貨幣的監管問題,某種意義上是低維事物難以、或無法監管高維事物的問題,或者說傳統理論難以接受新興事物的問題。網路層面的監管,理想狀態下至少應在同一維度的網路層面進行,例如網際網路管理委員會和/或域名管理委員會。而現有的基於實體的銀行體系除非能作高維度擴充套件,否則難以勝任相關任務,就如同試圖透過郵政局去監管電子郵件服務。儘管短期而言,人們也會嘗試透過降低高維事物的維度實現一定程度的監管,但長期如此,難免削足適履,錯過歷史發展期。因此我們嘗試在資訊網路與價值網路的整合上邁出第一小步,即風郵Outlook匯款外掛。相信隨著技術的發展與監管的成熟,相關應用會為社會與商業帶來日益明顯的價值,併成為更多領域探索的基石。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