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和數字經濟如何結合?

買賣虛擬貨幣

文丨互鏈脈搏編輯部

【互鏈脈搏按】2019年下半年,央行數字貨幣研發步伐加快,區塊鏈技術也被看做是和大資料、LoT、AI等多種高新技術融合發展的突破口,區塊鏈正深入到經濟活動中。過往,數字經濟意指人們透過使用大資料實現的一種經濟形態。而現在,基於多種技術的融合,區塊鏈和數字經濟也在互相作用,二者的結合或將迸發新的經濟活力。但其結合方式還有待商榷。為此,互鏈脈搏特邀請中國政法大學朱曉武探討區塊鏈與數字經濟結合的方式,以期為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帶來一定指引。

朱曉武:現任中國政法大學全球價值鏈與票據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管理現代化研究會決策模擬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專家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數字業務戰略、金融科技創新與沙盒虛擬模擬監管。曾任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副院長、資本金融系主任,發表多篇有較大影響力金融科技研究的學術論文(SCI和CSSCI),撰寫多個金融科技教學案例獲得“中國政法大學專業學位優秀教學案例”,其中兩篇被評為“全國百篇優秀管理案例”。

以下為正文部分:

當下,區塊鏈技術被高度關注,區塊鏈為企業的IT能力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援,由此也引起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商業模式的變革。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式自治組織的交易成本低,與傳統企業組織相比,具有規模擴張的優勢,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組織模式。

那麼,區塊鏈和數字經濟如何結合?

筆者認為二者的連結點就在於商業模式創新。基於此,筆者提出一個以區塊鏈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並構建其理論框架。

區塊鏈技術驅動的商業模式理論框架

此框架由企業的戰略意圖、商業模式設計的驅動因素、IT驅動商業模式的實現、產出四大模組組成。

企業戰略意圖從五個方面影響商業模式設計的驅動因素:

提高供應鏈效率,如降低供應鏈不確定性、減少庫存和交易費用等,這要求商業模式設計中要考慮與合作伙伴共享供應鏈資訊、協同生產、靈活安排供應鏈交易物件;增強市場反應能力,要求商業模式設計能收集、彙總和分享實時需求和供給訊號,共同適應合作伙伴的供應鏈計劃和例外,在單邊和多邊合作中能靈活切換;設計、開發和/或商業化創新產品,則商業模式設計能組合知識型資源和能力,縮短概念產品到客戶的週期,因此需要整合市場集體智慧、顧客需求和跨行業知識,對知識密集型合作進行數字化管理;開發市場和客戶關係,商業模式設計需要能分享產品開發、市場和個性化,使其與顧客經驗、預期相吻合,同時要保護顧客和供應商的隱私資訊;產生互補,商業模式設計能共享產品介面,支援共同的IT標準,保護企業和合作夥伴的智慧財產權。

商業模式設計的驅動因素包括如下6個:

與合作伙伴交易的內容(或產品、資訊);資訊、資源或產品的監管,包括交易的合規形式和參與交易的動機;參與交易的各方及其產品或者流程的連線結構;行業型別,參與交易的各方所屬的行業;地域,參與交易各方的地域;科技水平,參與交易各方的科技水平。

在IT驅動的商業模式實現環節,區塊鏈技術和現有的IT能力共同驅動商業模式實現。傳統的IT能力是網路IT標準化(network IT standardization),確保一些標準化的資料交換、大批次合作伙伴關係建立,透過不同型別的合作伙伴獲取、調動、利用資源,從而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獲得規模經濟。

區塊鏈技術對應的是雙邊IT定製(dyadic IT customization),這是一種對偶機制,透過建立企業間智慧合約,發行企業間的通證(token),確保雙方能共享資訊,並深度參與合作,合作雙方可以透過區塊鏈實現非貨幣化的“輕結算”。

根據商業模式側重的主題不同,可以分為價值創造機制和價值獲取機制兩大類。新穎、效率和互補屬於價值創造機制,捆綁、鎖定和模仿壁壘是價值獲取機制。

新穎是透過建立各方新的連線、新的交易機制所產生的價值。效率是透過技術最佳化交易流程、提高協作產生的價值。互補是企業整合多方合作伙伴的資源,產生直接或者間接的網路效應。

捆綁是將兩種產品捆綁起來銷售的銷售和定價方式,捆綁銷售的兩種商品協調和相互促進,達到“1+1>2”的效果。鎖定是防止客戶和合作夥伴流失到競爭對手那裡。模仿壁壘是企業透過更強的智慧財產權保護等多種方式防止被競爭對手模仿。

雙邊IT定製和網路IT標準化兩類能力是互補性的,它們共同影響商業模式的價值創造和獲取。

產出主要依據市場績效而定,市場績效是市場對企業的商業模式效果評價,具有反饋作用。透過反饋,使企業在兩個層面調整:實施匹配,透過IT驅動商業模式的實現;戰略意圖匹配,企業進一步審視戰略意圖,調整商業模式的驅動因素。透過反饋,商業模式實現不斷最佳化和升級。

上述商業模式的理論模型,是解構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礎。“內容”是與合作伙伴交易的內容(或產品、資訊);行業類別分為第一產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企業可以結合自身的行業特點,審視區塊鏈技術是否可以實現價值創造機制(新穎、效率和互補)和價值獲取機制(如鎖定、捆綁和模仿壁壘),透過市場績效評估戰略意圖匹配和商業模式實現的匹配,實現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商業模式的創新。

在具體的分析中,目前真正成功實現數字化轉型的企業並不多。基於相關案例資料的可獲取性,筆者從“內容”和“行業類別”兩個驅動因素展開分析(參看筆者近期的著作:《區塊鏈與實體產業:重新定義數字經濟》,人民郵電出版社,2019年11月),關於監管、交易結構、地域環境和科技水平等將在下一步的案例研究中予以考慮,後續將針對具體企業案例展開深度分析。

區塊鏈技術被高度關注,與其自身的技術特點密切相關。區塊鏈為企業的IT能力提供了新的技術支援,由此也引起數字經濟時代企業商業模式的變革。

區塊鏈在應用場景落地方面的探討,是近年來學術界和實踐者關注的焦點。區塊鏈技術支援的智慧合約可以緩解資訊不對稱,降低交易成本,為利益相關者傳遞價值,創造了一種分散式自治型組織的新機制。而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分散式自治組織的交易成本低,與傳統企業組織相比,具有規模擴張的優勢,是數字經濟時代的新型組織模式。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