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FI創始人談DeFi治理與發幣:想激勵有創造力的聰明人加入社羣

買賣虛擬貨幣

編譯:Leo Young

著名加密貨幣研究者、Uncommon Core 主持人 Hasu 最近在部落格節目中採訪了 Yearn Finance 創始人 Andre Cronje,鏈聞之前發表了這個採訪的第一部分,討論了這個頗受矚目的 DeFi 專案的設計初衷和可能的未來 。

在 Yearn Finance 代幣價格超越比特幣歷史最高價格的今天,鏈聞特釋出該採訪的第二部分,討論 Yearn Finance 的治理及 DeFi 的普遍治理運作方式。

在 8 月初的採訪中,Andre Cronje 指出:他希望透過發幣讓有創造力聰明的人加入社羣,治理系統,管理策略,代幣有價值可以吸引到行業內最優秀的人才,但是,「價格飆升就會吸引不關心持續收益、不提供流動性和參與治理的使用者」。

Andre Cronje,Yearn Finance 創始人

他在採訪中發出警示:「我關注的是產品,人們談論我的產品時,他們實際在談 YFI代幣;他們不太怎麼討論 Yearn,他們覺得代幣本身就是產品;世上沒有隻漲不跌的,總會出現拐點;價格波動於我而言會危害產品長久發展。」

Hasu 授權鏈聞翻譯併發布該採訪的中文版本。以下為訪談摘要:

核心看點

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有內在美,不可篡性改意味著安全

治理智慧合約代理升級是傳統開發思維,理想狀態是決策後的方案寫入智慧合約不可篡改

目前機槍池風險很高

流動性提供者需要了解合約風險

加密資產的美妙之處在於你自己控制自己的錢,自己掌控價值資產,你可以看到資金流向。責任也伴隨其中,自己要負責資金託管安全

目前市場上對騙局和資金安全防範不足

市場狂熱期,大家都很高興,一切看上去都很好,但我覺得這是市場出問題的表現

希望代幣激勵機制能將代幣分發給關心持續收益、流行提供者和治理的使用者

按獎勵和交易費用,YFI 合理估值應該是 3 美元

世上沒有隻漲不跌的,總會出現拐點。我關注的是產品,人們談論我的產品時,他們實際在談 YFI 的代幣。

YFI 代幣設計是想激勵有創造力的聰明人加入社羣,治理系統,管理策略

理想是像中本聰一樣,讓協議脫離創始人實現完全自治

理解 Yearn 的治理構思與設計

Hasu:訪談第二部分,讓我們討論一下 Yearn 的社羣治理與 DeFi 專案的治理。我想說,所有 DeFi 協議中,開發者控制與使用者治理風險之間存在根本對立。首先,你是否同意這一點?其次,能否說說目前 Yearn 的治理方式?

Andre Cronje:可以。首先我得補充下,社羣有三方參與者。第一是開發者,第二是社羣治理者,第三是協議的流動性提供者 (LP) 或任何從協議中獲利方。我們從這三方面來講。

目前的治理是社會治理。論壇用於討論,說明提案目標,結果往往與鏈上投票相悖。所以我現在轉向鏈下解決方案,但討論會有所不同。所以現在是論壇提案、論壇投票,如果任何一方有足夠支援,那麼提交提案鏈上投票。

投票為期三天。如果達到指定人數,那就執行「同意」或「反對」,目前結果仍舊可以更改。我最初想過代幣架構寫入程式碼,系統引數寫入程式碼,目前還沒做到,還在商議中。我覺得這不是壞事。現在治理還處於早期,還有很多內容需要共議,所以一定需要有流程。現在投票透過後,我再將其寫入系統。理想上,提交提案的人來寫程式碼,但現在不是所有人參與討論的人都能寫程式碼。

所以我做最擅長的,寫程式碼。之後,再提交提案。如果提案達成一致,目前是多籤所有人來控制,我想會有更好的治理投票解決方案。之後提案就會加入生態中。就是大家決定模組內容後,再將模組加入系統。這一目標就是代幣持有者確定系統運作規則。要是想要一個代幣發放計劃,就需要設計模型,寫程式碼,再將其鎖入系統。要是想透過 DAO 三方管理,那就一方進行系統控制,一方管理財務,另一方管理其他什麼,我還不知道(具體怎麼做)。大概就是這樣,然後再逐一寫程式碼。但現在最好還是先鏈下治理,鏈下決議後再寫入系統,最後程式設計鏈上方案。

Hasu:我覺得相比 Compound 需要鏈上進行的正式治理投票,可以把這種方式稱為鏈下治理。先投票,透過後再寫智慧合約加入系統。

Andre Cronje:是的,Compound 是很好的例子。我的確覺得 Compound 是目前鏈上治理最好的協議之一。即使在投票之前,也可以投票更改合約,這一點我覺得很酷。不是投票再寫程式碼流程,而是「我寫好程式碼了,大家覺得怎麼樣」。從開發者角度,我喜歡這一設計。我不喜歡代理升級 (proxy upgradable)。但我確實喜歡制定好規則合約執行前可以鏈上更改。

我以前這樣做。經過三次投票後,結果不是我原先設想的那樣,我就停了,因為浪費很多時間,寫的東西目前用不到。讓社羣治理自己發展,完全沒有限制,這就是 YFI 目前的狀態。有很多嚴格規則設定變更。我想達到一種狀態,不是可代理更改,而是規則設定後,系統完全不可篡改,就像 Yearn V1 那樣。過去三個月我對這方面的態度變化也很有趣。

我做 V1 初版時不想合約可以升級,後來就想做些改動,所以就部署了 V2 版。我想讓大家用流動資產投票,也就是如果想要 V2 版升級,就取出 V1 解決方案中的流動資產,存入 V2 解決方案中。我個人很喜歡這種流動資產投票概念。之後我就進行鏈下非正式社會性治理解決方案,然後寫入解決方案規則,然後會有大型系統升級。我想升級後變為新系統,你可以用流動資產投票選擇。這只是個人觀點,目前我對治理沒有太多話語權。我很好奇後面的發展,而且我覺得這種「非正式治理」是很好的方式。

Tarun Chitra:或許這有點偏技術性了,我認為合約完全代理升級這種情況很快就會變化。你覺得「鑽石儲存」(diamond storage) 等其他升級解決方案怎麼樣?下版 Yearn 是否會利用新方法,無需迫使對合約進行大幅重寫,而只需要讓大家做微小改動?關於治理,你認為技術方面是否需要先設定規則,你覺得哪些可靠?另外你是否可以給聽眾解釋下,什麼是「代理升級合約」和相關內容?

先解釋一下,「鑽石儲存」是很新的東西(鏈聞注:具體資訊可以參閱「EIP-2535」https://eips.ethereum.org/EIPS/eip-2535),非加密資產開發者使用與作業系統接近的語言做了很多開發,Rust、C++ 語言會像普通程式一樣識別這類內容。Solidity 比較麻煩的就是,你想升級合約的時候,代理程式升級方法中一個合約兩種合約架構。使用者使用的主要端點,指向另一個合約,使用者可更新主要端點。所以這個想法就是,每次重新部署 Compound 治理時,就要有新的 comptroller,然後指向代理合約,使用者使用 Compound 應用時就是代理合約

治理升級時,合約端點指向新合約。治理運作方式就是,參與者想要做出提案,如果有 1% COMP,就可以自己寫新的 comptroller,可以設定所有編輯和變更功能,之後再在以太坊主網部署,最後啟動治理投票。投票就是要決議是否遷移控制器的上一個端點,從之前的遷移到新的。問題就是,你得替換全部東西,治理就是投票地址變更,這就會變得不可控。

我覺得 Andre 擔心的可能就是失控,對嗎?沒有安全保障,因為有可能指向任何部署的合約。現在有很多低階瘋狂的合約漏洞,更別說其他。但也有很多例如 Solidity 6.4 等新功能,看著像普通程式語言,可以選擇某些函式,分配記憶體和空間。就像治理合約理論上只會影響本地函式而不會影響整個合約部署。我想知道你覺得這麼多程式語言更新,會讓你更容易實現完全程式碼化治理嗎?

Andre Cronje:我得宣告這是個人看法,情況有可能會隨著治理不同而有很大變化。我覺得不可篡改性很美。我最開始使用 Solidity 開發其實最不喜歡這一點,要是想做些改動,就得不停重新部署合約。要做其他開發,升級或補丁是最容易的。突然,我開發智慧合約遇到最大的障礙就是我沒法更新系統。但我繼續下去就真的喜歡上不可篡改性。

做出來,就不能再改。我很想達到這種狀態。實際上,代理升級此類有很多優點,有些像記憶體設計,也可以做代理,在不同合約儲存資訊,之後實際執行不同。所以你可以切換,指向不同合約。我不喜歡現在這種解決方案,一年以後會有很大不同。我個人不推崇代理升級,所以,我覺得「治理」這種說法可能有點不準確。

我最初設想的是,參與治理的成員可稱為「解決方案架構師」,他們會在論壇討論,建立架構,決定採用什麼解決方案。做出決策後,就得不可篡改,無需繼續討論。沒有升級,沒有變動。也許仍舊需要控制一些小方面,例如手續費或策略變更,但理想上,我想實現完全不可篡改。現在這是開發重點,就像開始一個新專案,我很興奮,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很多想法討論。

隨著產品成型,就會更穩固,變成流水線運作,你就不斷做維護,之後系統持續運作。我個人支援討論決策後就最終確定不可更改。我當然也理解代理升級方案的價值,但我覺得那是傳統開發思維。(區塊鏈)這個領域最吸引我的就是不可篡改性,這是我最想利用好的特性。因為不可篡改意味著安全。

Hasu:這一點我完全同意。我和 Tarun 都是不可篡改性的支持者。應該減少治理數量,因為我們都覺得治理是應該儘量減少的攻擊因素。

Tarun Chitra:完全同意。這方面我還有問題。我注意到很多合約開發者開始做治理方面的內容。我想知道你做的範圍有哪些。

機槍池很誘人,但風險也很高

Hasu:之前我們實際討論了 Yearn 所有涉及的範圍。一方面有系統不可篡改部分和 Yearn V1,但也有對立的一面就是機槍池 (vault)。你能不能自己講一下這方面以及我所說的風險問題?

Andre Cronje:首先解釋下風險因素。風險就是我掌握私鑰。我作為控制人有權升級策略到任意合約,策略就是控制人分配資金到機槍池的方法。所以機槍池有資金,機槍池透過代理告訴控制人,控制人升級策略,治理新增策略。要是控制人指向新策略,能做的就是告訴機槍池,「有個好策略,可以把錢放這兒」。同時,我掌握著地址,錢都到了我這裡,我就能拿著錢消失。

這是很大風險。這時大家會談論信任問題。這不止是信任我的問題,而是攻擊向量的問題。我拿的私鑰也有因為操作失誤洩露風險,或者有人拿槍對著我讓我交出來。或者我可能死了,就沒法再更新。因為有很多意外事件,所以 V1 我就儘量掌握私鑰,來新增新借貸者。例如,開始推出 USDT,沒有 cUSDT,我知道會推出,我就掌握私鑰這樣就可以升級。Compound 也在更新計劃中。我更新後,就銷燬私鑰,這樣系統就安全了。有人攻擊我也無所謂,他們也對這些資金做不了什麼。我的錢在那就放心了。要是我能獲取這些資金,我的私鑰就有洩露風險,那樣我就沒法彌補。

Hasu:打斷一下,幫聽眾提問,你怎麼證明你銷燬了私鑰?

Andre Cronje:私鑰並不是我銷燬的。是這個地址就設定為銷燬地址。以太坊上 0x0 地址,當然,也有可能獲得這個地址的私鑰,但即使存在破解概率,機率也很小。要是你能得到那個私鑰,就不用操心利用整個網路。我說「銷燬」就是設定在這個地址。社羣決定在那個地址執行,意味著有人獲得私鑰控制賬戶的概率極低。這就是「銷燬」的意思。

要是有人掌握了私鑰,就沒法真正銷燬。你可以說刪除了副本,這個沒法證明。就像我透過多簽傳送代幣,多籤持有人要證明我掌握金鑰,但我沒法證明我沒有哪個金鑰。就是「未經驗證,不可信任」。這是這個系統繁榮的根本。這又回到最開始談到的不可篡改性。

我要說一下 Hasu 的那文章(鏈聞注:指 Hasu 之前發表的一篇文章,指出 YFI V1 版本在 7 月 25 日到 8 月 6 日存在由 Andre Cronje 一個人控制的單點風險:https://insights.deribit.com/market-research/is-yearn-finance-safe-to-use/),我開始就和 Hasu 說過,文章觀點非常對立,因為沒有提到 V1 系統不可篡改,沒有私鑰或者我提交的部分。系統內有很多合約,很多互動,我有時會失誤。所以就需要有人來研究,從上到下審閱。一旦發現問題,做出警告,就從上到下執行。這是很安全的方式。但一般討論之後才能指出有風險的地方。所以,現在機槍池風險很高。

接下來說另一個方面,也很重要。私鑰一方面可以用來更新,另一方面就是規定私鑰可以更新的時間段。例如 Compound 一般需要兩天以上進行更新,這樣很好,因為 LP 這段時間就把資金放入系統。問題是需要放夠多久。要是 COMP 代幣受到攻擊,大家決定投票升級代理,這就有足夠時間讓社羣警覺,讓大家轉移資金。這一點很重要。

另外就是 Hasu 指出的機槍池問題,指出很好,目前不會對控制人做變動。主要原因就是一旦出現問題,我可以快速更新。例如我部署的第一個機槍池使用 BPT 策略。BPT 策略價格預言機能透過閃電貸操控。Samszsun 大概半小時就發現這個問題。因為情況緊急,我可以立即切換策略,將資金返還到機槍池,保護好解決方案。

即使是現在,如果需要更改,我就可以快速調整系統。但要是說風險因素,例如我受到威脅,金鑰洩露諸如此類,那就會非常危險,要是出現問題,就沒法補救。

這就是我發推說過的,安全就是做出巨大取捨。Yearn V1 我覺得就是安全方案,因為沒法升級、沒法做更改,但系統會被破壞。在系統本身的安全和機槍池風險間做出取捨。我有更改許可權,就有很大風險,這就是為什麼代幣管理交由「時間鎖定」治理。代幣鎖倉至少需要三天,而且只能轉到不同合約,執行前也有時間鎖定。如果發生什麼事情,至少需要六天才能生效,這段時間足夠讓使用者知曉。我對這一解決方案很滿意,不需要很快更新。要是 Samczsun 發現漏洞,我就有三天時間更新,來保護使用者資產,這是另外一回事。

要是我能更新,至少我可以通知使用者,希望使用者都可以在出現問題前提出資金。所以在執行時間上也有取捨。這樣我能保證系統執行,能快速開發,可以更快部署新策略,我可以修補問題。這就是我在 V1 版做的,直到出現爭議。只要可以更改策略,我就可以設定「時間鎖定」,我偏向這個解決方案。確定沒有問題後,就可以寫入程式碼進行治理。

這又回到不可篡改的討論,我希望這是終極方案。任何工程師或開發者都會告訴你,他們釋出的第一版產品原型不是最終解決方案。經過幾次迭代後,就可以得到滿意產品,這是開發者的必經之路。我們討論這個時,LP 需要了解這些風險。

說到這些變成 meme,我就有點生氣。我說「我測試了產品,沒有看合約就不要用機槍池,無法承受損失不要存入資金」,我是想尋求其他可以檢查這些解決方案的人的幫助。

另一方面我也非常喜歡大家積極參與測試網,承擔審計的責任,以我目前的財務狀況無法做到。所以啟動總有限制。

另一方面,就像 Hasu 提到的,為什麼解決方案中不加以限制?為什麼不設定存入金額限制,這樣資金就不會超過金額 Y。沒有這樣設定有兩個原因,主要原因是 gas 費。

比較 ERC20 代幣和 Aave 代幣轉賬。以前手續費都是 20 美分,現在 ERC20 代幣需要 30 到 50 美元,Aave 代幣轉賬手續費更高。另一個原因可能說出來不太好,就是風險越高大家越謹慎。就是我部署一個方案,只有幾千塊,沒人會仔細檢查潛在漏洞。要是開源的,大家知道資金有風險。這時候很快就會有人檢查。我發現有很多更快的方式找到問題,來確定這個方案是否安全,是否能用。

我覺得情況在變化,我支援撥款系統基金支付審計。我希望可以社羣投票決議,這樣審計不會再那麼隨意。在有大量託管資金 (AUM) 和鎖倉資金 (TVL) 之前,這可能是好方式。但大家應該注意不同方面的風險。

這也是我經常談到的,加密資產的美妙之處在於你自己控制自己的錢,自己掌控價值資產,你可以看到資金流向。責任也伴隨其中,自己要負責資金託管安全。同樣,無論錢在哪我都應該知道走向。如果錢在銀行你不知道錢的去向。現在對待加密資產也有這種思維模式,大家不太關心這種權力和責任。大家就一股腦把錢放在什麼地方,我一看就覺得很危險。

我記得一月二月時候我稱某些人是「加密警察」,說他們現在呼喊防騙太早了,但現在來看他們都是經歷過 2017 年市場詐騙,我覺得這種情況合情合理。現在我們又到了沒人在意、沒人呼喊風險、沒人防範這樣的危險時刻。我又有點離題,但這個問題無法迴避,這也就是你們說的風險因素。

如何看待社交紅人對 YFI

從側目到「真香」?

Tarun Chitra:下面這個問題與治理不相關,但我覺得這也反映出目前治理代幣以及「收益耕種」與 2017 年不同。一些自稱 Bitcoiner 的人現在開始轉而推廣 YFI 分叉,你怎麼看?有些人以前傳遞安全資訊,讓大家覺得自己真的掌握自己的錢,現在突然就大轉向宣傳 1,000% APR。我想你知道我在說誰,你怎麼看這種現象?

Andre Cronje:不用擔心,過去幾周我私下和幾位密友就說過,一、二月大喊對 DeFi 小心的「加密警察」現在在推廣一些我覺得不是很安全的東西。一個恰當的比喻就是,「你要麼死而為英雄,要麼活得夠久變成惡棍」(鏈聞注:電影《黑暗騎士》中雙面人的一句臺詞)。我們現在的情況就是這樣。我不想下定論,只想說,兩年多來,經歷過熊市,很多人已經離開,但一直在不斷建設、創新的屈指可數。

過去三個月,很多當初離開的人現在又回來,秘密開發專案,準備上線……我覺得他們可能過去幾年經歷太多掙扎。現在市場終於進入狂熱期,大家都很高興,一切看上去都很好,但我覺得這是市場出問題的表現。他們沉浸在狂熱之中,他們追隨的是不同投資文化。

我想說,你曾經提醒安全問題,我不知道我是否應該說這個問題,因為我的話有點刺耳。我覺得有些社交紅人的態度跟隨大眾喜好搖擺。你有很多粉絲,大家都聽你的話。現在你說什麼,總會受到「抵制文化」(cancel culture) 的影響。我看到過有人說你不負責任,但現在類似的情況就是出現事故都欣然接受。我得再說一下雙面人哈維 · 登特這句話「你要麼死而為英雄,要麼活得夠久變成惡棍」很恰當,能說明很多問題。但現在我對社羣目前的態度就是,儘量不給大家掃興,但是我真的很擔心。

Hasu:說到社羣控制狂熱行為的背景,我們可以把 YFI 代幣發行也算在內。我想你談談發幣過程。你創造代幣背後的想法是什麼,如何發行,對於後來的發展有沒有哪些地方後悔的?

Andre Cronje:先說說發幣過程,再說後悔的方面。對「流動性挖礦」或「收益耕種」大家有所抱怨,因為這純粹是分發過程。這就是為什麼我對代幣經濟沒有任何考慮。我希望可以透過「社會構建」,來幫助構建最終不可篡改解決方案,來解決目前市場資金低效的問題。我得讓代幣分發到我這種人手中,激勵使用 Yearn 系統的人,因為這些人關心可持續收益、LP 和治理。我想讓持幣人具備這三方面素質,他們需要理解如何成為 LP,如何使用 Yearn。

我需要得到可持續收益和 APR 激勵,使用者也需要成為治理參與者。其實很簡單,就是針對這些人的分配機制。我最初覺得可能沒人會抵押這些代幣,因為代幣價值為零。這並不是 meme 文化,這是我堅持的態度,因為代幣只是創造解決方案。現在代幣發行出現了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就是價格與 Yearn 系統相關,因為這樣會引來不適合的使用者群。沒有不尊重別人的意思,我兩年前就寫文章說過這個問題。

當時我在研究 ETH 或 BTC 生產成本與價格之間的關係。我研究了當時最常用的挖礦裝置、電力需求、集中度、所在國家、特定時期的電力成本等因素,我大致瞭解特定時期執行比特幣或以太坊網路需要多少電力,也就是生產成本。用成本除以所獲 ETH 或 BTC 量,就是單位生產成本,應該比實際成本高。熊市中這種模型實際上很有效。

我對這種產出很滿意,成本波動很準確。但有投機者進入,沒有把代幣用在該的地方。他們想讓代幣升值,就將代幣排除在流通之外。這樣的問題就是太多投機者進入市場,另外還有礦工和使用者。我這種以太坊使用者為執行運算支付 gas 費。但現在資產成本太貴,我不想支付。若資產價格低於電價,礦工就會放棄,我不想浪費錢。如果我是使用者,幣價價格高,我就不想用來支付,因為這沒法進入生態。

如果幣價位於生產成本和價差區間,那使用者就願意花費,礦工願意挖幣。現在有了投機者,他們將代幣流通量人為減少,致使價格上升。這時使用者就會因為價格高不願使用,只有礦工在產出。然後沒有體現價值,代幣流入投機者。我覺得投機者實際上帶來矛盾。

YFI 也是這樣。價格飆升就會吸引不具備以上三種素質(關心持續收益、LP 和治理)的使用者。看到推特上有人說「我不知道這個代幣有什麼用,就是因為暴漲才買的」,沒有再比這讓我失望的。這樣會破壞代幣用途。代幣是用來鼓勵具備這三方面素質的使用者幫助設計、架構自己想用的解決方案。

YFI 合理估值應是 3 美元

Hasu:打斷一下,我聽你說,YFI 代幣實際價值為零。零隻是起始價格,你不理解為什麼會有人拿錢買。

Andre Cronje:所以技術上講,我基於獎勵和交易費用對 YFI 代幣價值的估算是三美元。我沒和任何人討論過這個問題,因為不想有投機行為。YFI 代幣應該有實際用處。可惜系統首次分發代幣後,就和投機有了聯絡。我對後續的分發沒什麼不滿,只是覺得有點過頭。

Hasu:很有趣。所以你首次發行代幣後,就有了現金流價值。我首先要說,明顯任何治理都最終用特定協議內產生的現金流支付,而且會增加新的。所以會有實際很高的折現現金流價值。如果協議有「價值護城河」,那就會守護向使用者收取的租金。

Andre Cronje:是的,但當時沒有分享過這些。

Hasu:當然使用者知道他們可以將治理型代幣變為未來現金流。這些我想作為代幣開發者或任何人都無法向使用者隱瞞的。

Andre Cronje:我認可。

Hasu:所以你根據歷史現金流或預估現金流估算 YFI 代幣價值 3 美元。

Andre Cronje:對。

Hasu:那麼分發 YFI 為 Yearn 吸引那麼多注意力,存入那麼多現金,現金流攀升,這樣估價合理嗎?

Andre Cronje:百分之百合理。

Hasu:這很瘋狂。就以傳統股市為例,只是分發股本。獲得如此多注意力的公司上市,「自證預言」推動收益大增。我覺得代幣也一樣,20 倍、2000 倍,很瘋狂。按你的估算,太瘋狂了。

Andre Cronje:對,現在 6000倍吧?(鏈聞注:這是指 8 月中旬 Andre Cronje 接受採訪時 YFI 幣價的情況,截至該採訪中文版發表時,已經是一萬倍)我要說這麼高價格從沒高興過,那是在說謊。這麼酷的東西,大家又高興又興奮,多好啊。只是這樣招來很多不必要的人,而我對目前的分發方式還是很滿意,但確實有很有實力的「巨鯨」他們的投票能起很大作用,這讓我很擔心,散戶會放棄投票。他們會想,反正我的投票也不會影響結果,就不用投了。這是種「一票沒用」的思維。

這也會帶來新問題。再說一遍,我很喜歡挑戰、爭鬥、旁觀。以我在「幣圈」的經驗,最擔心的還是價格。世上沒有隻漲不跌的,總會出現拐點,例如出現新產品,或大家不再相信它了,或者遇到駭客攻擊……我也不知道會是什麼事情,但總會造成價值拐點。有可能價格會很快修復,但總會跌下來的,這是規律。我關注的是產品,人們談論我的產品時,他們實際在談 YFI 代幣。

你知道,他們不太怎麼討論 Yearn,他們覺得代幣本身就是產品。實際上不是。我不喜歡將兩者聯絡起來。大家信任 Yearn,只是因為 YFI 代幣價格上漲。要是像其他社羣和專案發生過的,價格下跌後,就突然說 Yearn 是垃圾,根本沒用,很愚蠢。為什麼還有人用?

價格波動於我而言會危害產品長久發展。再強調一下,這只是個人觀點。也許實際上不是這樣。我這樣推論是基於以往行業內發生的事情。

這就是我不想讓代幣和產品產生聯絡的原因。說白了,要不是很多人挖礦,我可能就是最大礦工。我拿到幣,過幾天就會再以同樣方式分發出去……如此下去,直到資本流入達到我滿意的程度,我的份額不再那麼重,不需要我再貢獻。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發展。要能吸引有影響力、更有經驗、知識更豐富的使用者群體就好了。

我覺得當初 Substreight 或 Andrew 的提案,現在的 Gauntlet 和 Delphi 還有做貢獻的人,就都很優秀。還有 Framework Venture 的 Vance 做的策略方面事情等等。所以,也有積極方面。我不想只說負面的。有很多正面的。整體來看確實不錯。至於你說後悔的事情,我也不知道該怎麼做。

理想狀態是「流動性提供者」

和「治理參與者」為共同利益體

Hasu:你簡單談了比特幣挖礦。我們可以做個有意思的類比。我之前寫過文章,模擬比特幣如何達到安全性。我們發現安全主要取決於礦工的加入,礦工投入大小。比特幣本身就是鑄幣分發給礦工來保證網路安全。這個意義上,比特幣價值越高,越多礦工加入,越多礦工比特幣網路越安全。因為比特幣使用者非常珍視安全性,因此而獲得應用。我想知道你是不是也持有類似觀點。YFI 價格越高,越多人參與治理,難道這樣不是鼓勵使用者做出最佳決策嗎?

Andre Cronje:我沒法準確評論這個。我同意你做的比較。我想的是,讓有創造力聰明的人加入社羣,治理系統,管理策略。代幣有價值可以吸引到行業內最優秀的人才。如你所說,價值促進讓他們更多參與進來,要是 YFI 價格與我估算的一樣,那大公司、大玩家可能不會感興趣,對他們來說這點投資瞧不上。現在價格這麼高,可能會佔投資組合中一大部分,Yearn 成功也符合他們的利益。就像是比特幣的「安全預算」,我覺得也可以稱作「智力預算」(intellectual budget)。

Hasu:和 Tarun 一樣,我認為治理是系統中需要解決的攻擊向量。我的意思是,治理者可以為管理協議而收費。要是治理者沒有得到足夠激勵,就可能做出不符合協議最大利益的事情。我覺得「安全預算」或「治理預算」同樣適合 DeFi 專案,就像比特幣或以太坊一樣。

Andre Cronje:同意。預算會激勵使用者,我會觀察以後的發展。我想提到的是,為 Yearn 做最佳決策代幣持有者和為 YFI 做出最佳決策的代幣持有者是不同兩類。YFI 持有者也許想要交易費,例如投票贊成獲得 50% 交易費,這樣會有更多收益更多分紅。那樣就會對 LP 不利。50% 交易費可能會造成管理資產減少。

對這點我很好奇,我很想看看怎麼發展。最初提案鑄造更多 YFI,但有人不願意,因為稀缺性會增值。當時我不喜歡這些爭論,因為這隻關注代幣,不關注協議。很多大玩家投了反對票。為了加深理解,他們得做出更好的決策。另一方面他們投反對票的特別酷的原因是,我同意代幣內在價值對系統有益。不僅吸引有創意和才智的人,也會增強安全。由於操作成本高,賄選就會變得很困難。我承認這點確實很酷。

Tarun Chitra:最後我想談談傳統市場投機,尤其是價格對價格發現,保證使用者參與投資很重要。即使難以計算現金流,參與者也會表達觀點。我知道你最初說,希望沒有投機,主要是使用者參與。我們已經談到投機如何為協議吸引了好創意、競爭者和複製者。複製是最好的恭維。我認為所有產品最終都需要平衡真實使用者、LP、投機者、代幣持有者。投機者參與去中心化對沖基金 / 互助基金的投資產品,你怎麼看?長期來看社羣會如何平衡?你覺得 YFI 代幣持有者會掌握更多話語權嗎?還是流動性提供者和 YFI 代幣持有者會成為共同利益體?

Andre Cronje:對投機平衡點,我也不知道。我希望流動性提供者和治理參與者是共同利益體,這是我的理想狀態。LP 與代幣持有者有共同利益。另一方面,我也在推特做過調查,評估利益平衡,大家一致偏向我的代理機槍池。需要有評估維護機槍池健康度的指標,不會造成清算。我問大家誰應該做決策,第一個選擇是「多個機槍池是否應該有不同健康指標?你決定流動性去向」。

第二個是「作為 LP,LP 代幣應該用作估值還是用作治理?」有三種解決方案結果大致。該為 LP 和治理設計哪個模型,我經常為此而煩惱,因為兩者完全不同。我可以說,要是他們是同一團體是最佳解決方案。要是分開,我確實會為設計誰來做決策而搖擺。如果 LP 有風險,我確實希望他們做決策。如果對代幣持有者有利,LP 不一定是持有者。為不對 LP 不利,我想讓他們都有決策權。這只是個人觀點,最終結果還要看治理。不過我確實很糾結這種兩難選擇。我也沒有答案,我需要更多資料。

Tarun Chitra:很多 Layer 1 網路在之前 8 到 10 年探索公鏈設計,我不知道是否有人找到滿意答案。我不知道 Hasu 是否同意。我覺得沒有簡單解決方案,嘗試新模式總是好的。

Andre Cronje:這方面,YFI 治理是透過集體智慧。憑我一己之力確實不行,我看到那麼多討論,確實很棒。我從沒想過會這樣。看到形成這樣的模式我很興奮。討論中會出現很多觀點,我們很可能發現從沒有過的解決方案。我得承認,治理方面我也是隻是參與者。我知道技術上需要什麼,沒有出現最終解決方案前我不想做決定。對於治理和決策選擇,我只是旁觀者。

Hasu:我想知道你對專案的發展計劃是什麼?你想過和其他開發者合作嗎?例如組成團隊。你計劃怎麼融資?有哪些選擇?

Andre Cronje:系統獎勵仍舊是最簡單的。我的擔心就是價格太高,市場太火,交易量這麼高,收益這麼高。回到 1 月到 3 月的話,可能資金都不夠團隊執行。我們要看未來發展。目前正在投票決定是否有上限資金用於運營。這是自治團隊要做的事情,中本聰這樣做很對。大家現在還會將 Yearn 看作是 Andre 的專案,只要協議還和我個人有聯絡,就還不能放任發展。

我想協議自治執行,而不是和我個人產生聯絡。我想把開發責任交給有能力的。但現在還是未知。我得看治理會做出哪些決定,向哪個方向發展,我會按照規則工作。也有開發者接觸我,說想幫助專案。這很好,我問他們能做什麼,他們問我怎麼付報酬。

我就說沒報酬。他們就不理我了。我們還是要看未來如何發展,我的理想就是讓專案完全脫離我。我偏向由開源軟體貢獻者參與。我覺得目前我的決定權太多。如果有資金,我確實會外包組成團隊。我以前也這麼做。但現在還是未知。

Hasu:問題到此為止。感謝你參加節目,發表看法,講解 Yearn Finance 的歷史,分享 DeFi 社羣治理的獨特見解。也感謝 Tarun 共同主持。

Tarun Chitra:感謝 Andre 分享個人哲學觀。以前我都不知道你的這些想法。其他播客中都沒聽到這些,能瞭解的開發設計和決策哲學,倍感榮幸。也感謝 Hasu 邀請。

讀懂 DeFi 新興賽道去中心化保險

精選好文請點選「閱讀原文」檢視

隨著 DeFi 生態積木不斷豐富壯大,安全問題一直是高懸在頭頂上的達摩克里斯之劍。作為 DeFi 守護者的去中心化保險逐漸進入人們視野,成為 DeFi 拼圖不可或缺的一環。本期鏈聞精選帶大家瞭解 DeFi 新興的去中心化保險賽道及熱門選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