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與區塊鏈:你對區塊鏈到底有什麼誤解?

買賣虛擬貨幣
《失控》,全名為《失控:機器、社會與經濟的新生物學》(Out of Control: The New Biology of Machines, Social Systems, and theEconomic World。這本書出版於1994年,作者是凱文凱利,一直都很有影響力。尤其是在微信的發明人張小龍對這本書大力推薦之後,在中國前兩年開始大火,書火了,人也火了。連papi醬和得到app的創始人羅振宇合作拍個商業照片都需要拿本凱文凱利的書。《失控》這本書的厲害之處在於,在1994年,也就是馬雲都還沒有見過網際網路的時候,就開始預言未來。預言遙遠的未來是容易的,因為不用付任何責任,一千年以後的地球是否存在和繁榮,不是一個預言家所能說準的他的預言也就沒有太大意義,科幻創作除外;但是,預言近期的未來就需要非常謹慎,雖然看似正常的發展到未來,可是人類總是給自己驚喜,一不小心都錯了,預言還是需要勇氣和智慧,凱文凱利(簡稱KK)在《失控》中也就是在1994年預言了社會組織的變革、網際網路的到來、網路社羣、網路經濟、雲端計算、物聯網等等,十分準確而誇張地預言,彷彿這個是穿越回來的人。但是,《失控》真正預言的或許不是網際網路的現階段形態,而是下一個階段。這本書從小蜜蜂小東西一個一個簡單的個體說起,然後到他們組成高效龐大的組織,有條不紊的工作,從生物學現象說到未來的趨勢。工業化要求的是流程化、標準化、和可控制。而KK書中所說的新生物學,生物進化就是相對工業化的機械進化提出的對應觀點,簡而言之:去中心、分散式、自組織。這就是KK所看到的的未來。
KK書中講解了分散式網路的特點:1,  沒有強大的強制性的中心化機構;2,  組織內成員(或者叫次級單位)有自治的傾向性和自治的組織方式;3,  點對點網路,非線性關係;這些說的內容翻譯翻譯就是去中心、社羣自治、點對點價值傳遞,這正是區塊鏈技術的初衷和效用。也即是說《失控》這場革命還在繼續,最終進化的形態將因為區塊鏈而完善,或者說網際網路是進化的初級形態,區塊鏈是更高階的形態——這些只是大膽假設。我本人並未這麼無限度的樂觀,因為大家對區塊鏈本身可能還有很多誤解,我現在就是專門說一說這些誤解。第一,  數字貨幣是數字資產,數字資產不只是數字貨幣。數字貨幣只是區塊鏈行業一塊業務,甚至在未來只是一小塊業務。數字資產或者加密資產包含了數字貨幣(比特幣、以太坊等等)也包含了區塊鏈上的證券登記、房產登記、專利確權等等。後者在未來的空間會更大。也就是說現實世界的很多事物都要搬遷到數字世界(虛擬世界),我們在未來都可能是這個時代的第一批移民。
第二,  如果有人說“程式碼即法律”,他要麼對程式碼有誤解,要麼對法律有誤解。這個詞經常出現在智慧合約之類的地方,說是隻要有個程式碼,下一步就可以執行了,因為計算機程式不會騙人,有強制性、不可篡改、自動執行。我想有點常識的人就知道,如果真的可以這樣,這世界就沒有那麼多糾紛了。實際是做不到的,欠債不還,有時候要賴賬,有時候是確實沒有,如果確實沒有錢,你還怎麼執行程式,劃卡警報沒有錢,然後再自動去搜別人的各種資產,發現都是負數,直接無限迴圈宕機了。烏托邦性質的“程式碼即法律”是不能在現實世界裡實現的,司法程式永遠存在,程式碼可以幫助司法機構進行仲裁。第三,  區塊鏈的技術很不成熟。此處沒有那麼客氣,是非常不成熟,大規模商業落地應用,現在這個技術就不要想了,現在的技術確實可以撐起來一個應用,即使不發展也能撐起來這個應用,就是發數字貨幣,進行金融投資或投機。這一點上,“幣圈”是成熟技術的產物,所以很多幣圈的人不太關心區塊鏈技術、密碼學的東西,也正常,幣圈本質是金融,產融結合主要是在產業能夠變現創造現金流和利潤的時候。平時,金融只是關注下產業而已,不到出手的時候。“鏈圈”(正統的技術開發性團隊)在未來會有大發展,是主流勢力,因為他們關注的是區塊鏈技術,如果一秒七次的交易速度,那啥都幹不了,連開著房車賣冰棒賣漢堡的移動小店都嫌棄這個交易速度慢;如果所有賬戶全部公開出來,也不行,銀行需要匿名演算法。加密演算法和底層架構都不完善,可程式設計性也就那回事,都還太弱,某些專案跨鏈要搞互操作性,上線跑了半年還沒跑穩,跨是不好跨的,說是可以說的,畢竟說著容易,做著難,融資容易,創業難。鏈圈的朋友加油!第四,  區塊鏈的核心是分散式,而不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要的難道是一盤散沙?中國古訓“擒賊先擒王”,意識就是攻擊高度控制下的中心化組織,只要摧毀這個中心也就是“王”,就容易擊潰整個組織。現在可好,別人沒摧毀你中心,你自己要去中心。去中心不是目的,只是一個方法,只是一個過程,一種讓組織更加強大的方法。新的中心去代替舊的中心,多中心去代替舊中心。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私有鏈才有價值,一般意義上會覺得公鏈才有價值,私有鏈沒有什麼價值,其實私有鏈(聯盟鏈嚴格來是也是私有鏈,聯盟之間的私有鏈)是有價值的,原先的一箇中心,現在在系統內部出現多個節點,互相印證,而且能夠保持高效運轉,這本身就是分散式的更高效的可以追溯的一種進化。公平和效率問題已經要上升到哲學問題了,人性需要公平,生存需要效率,所以一個組織危亡或變革之際,總是希望,當然也會出現一位強有力的領導者。強大的中心化,中心到一個人身上,把決策效率提高到最高階別(比如拿破崙等)。區塊鏈也不可能解決公平和效率問題,因為這兩者大多數時候是一個矛盾體,注意,我是說大多數時候,未來不一定,這個問題一定是可以解決的,因為暫時和區塊鏈無關,所以此處不講。區塊鏈的分散式,是能部分解決這個問題,讓公平和效率更加平衡一些,所以去中心化不是目的,去中心化之後會有多箇中心湧現出來,這沒有錯。

第五,  分散式賬本不一定是區塊鏈。有個觀點是區塊鏈是分散式的資料庫。但是如果一個資料庫只是分散式的,效率如此低,這個技術是做不起來的,說區塊鏈是個分散式的資料庫,沒有錯,只是說出了一部分真相。區塊鏈是分散式的賬本,但是分散式賬本的範圍更廣一些。過去十年,比特幣作為區塊鏈的第一個應用,相當於做了一個社會試驗,這個試驗中證明了分散式網路的一些明顯的技術優勢。但是呢,有些組織機構尤其是金融機構對比特幣的結構只拿出了一部分進行應用(區塊鏈的模型結構未來會專門一篇文章講),比如把激勵層剔除了,也就是沒有代幣了。

不發幣的區塊鏈。市面上有人說不發幣的不是區塊鏈,這句話有一定道理,但是不正確。因為區塊鏈本身是不用發幣也能用的,只有公鏈領域必須要這種激勵機制存在,中心化的機構做區塊鏈是不需要發幣的,比如國金的區塊鏈,比如阿里巴巴的區塊鏈等等都不需要發幣。分散式賬本這個概念單獨拿出來去區分的其實就是公鏈,也因為區塊鏈這個概念對於一些機構來說有點敏感,所以單獨說“分散式賬本”。這些機構對比特幣這樣的區塊鏈進行改造,去掉數字貨幣。加入一些隱私保護、也多中心多節點的控制,就是分散式賬本了。“區塊鏈是分散式賬本,分散式賬本不一定是區塊鏈”由此而來。不過到了2019年的今天分散式賬本也不怎麼提了,就區塊鏈,公鏈、聯盟鏈、私有鏈而已,概念已經夠用了。

以上就是多數朋友對區塊鏈的理解偏差之處,《失控》中勾畫的只是一個籠統的未來,細緻的未來需要由業內同仁和各位讀者一同努力腳踏實地地勾畫出來。這些偏差之處或許隨著時間的推薦,不再是偏差,或許有一天程式碼真的就有了法律的效應,或許區塊鏈的技術短期(三五年以內)就可以得到很好的突破,這些昔日的問題都不再是問題,這一切的前提是當下的人們要正視問題直面困難。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