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賺錢效應”到“騙錢效應”再到“價值重構”,區塊鏈行業的監管洗禮

買賣虛擬貨幣

曾經在網上流傳著這一段話:90年代政策風向讓你下海經商,你說風險高,結果第一批先富起來的人沒有你;千禧年時政策風向讓你買房,你說房價太貴,結果房價連年暴漲,你只能望房興嘆;6年前政策風向讓你網際網路創業,你說那些都是虛的,結果財富自由又一次離你遠去……

千盼萬盼,終於等來了10月24日,隨著國家領導人發表對區塊鏈的講話,“區塊鏈”一詞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人們張口閉口是鏈,扯東扯西是鏈,無鏈不談,無鏈不歡。彷彿缺乏了鏈,就低人一等;似乎缺少了鏈,就落於人後。

於是,一些投機分子開始投機取巧,鋌而走險。2017年因為政策施壓而不得不選擇“出海”的專案,又乘勢捲土重來。搭上政策風的快車,打著“響應號召”的旗號,拉人頭、發展下線,過分包裝沒有落地支撐的專案,誇大專案價值,非法融資,謀取他人的錢物……

這個行業,的確有一些人憑藉著早期的敏銳嗅覺和眼光,賺了不少錢。投機分子則開始借用這些“成功案例”,大肆宣傳區塊鏈的“賺錢效應”。

“千載難逢的政策機遇,誰能抓住就能迅速積累一輩子都花不完的錢!”

“政策風向都出來了,你還等什麼?”

“身邊不少人都賺到大錢了,趕緊加入吧。”

……

這樣的言論,一夜之間在整個網際網路上瀰漫開了。“區塊鏈賺錢效應”的影響也越來越廣泛,比如一些沒有技術支撐的小交易所也打起了賺快錢的心思,與一些不良專案方相互勾結,當起了“聯合收割機”。

比如某茶交易所,某Ki交易所,更是為不少垃圾專案站臺背書,讓不少投資者蒙受巨大損失。“區塊鏈賺錢效應”瞬間搖身一變成為了“區塊鏈騙錢效應”。官媒甚至直接點名批評某Ki交易所,指出其毫無底線,瘋狂上空氣專案。

實際上,自從2017年9月4日以後監管層早就多次強調:堅決打擊炒幣。為了防止部分專案“死灰復燃”,打早打小,提前防範金融系統性風險,多地監管部門聯合出擊,展開了地毯式摸排整治專項行動。

幾乎與此同時,一些專案嗅到了死亡的氣息。於是連夜“管網維護”、錢包關閉,辦公大樓已經人去樓空,APP無法登陸,宣佈解散……無疑宣告專案破產。近期跑路專案中名氣比較大的,比如9月份和10月份剛剛在深圳火了一把的“牛頓交易所”宣佈解散,再如知名公鏈專案芯鏈宣佈專案破產,專案交給社羣團隊,與宣告破產無異。

從“賺錢效應”到“騙錢效應”,進一步表明了這個行業此前缺乏監管下的亂象。即便是央行的數字貨幣DCEP居然也被人冒用,為非作歹之徒,可謂膽大包天。

如今,監管趨嚴,“賺錢效應”和“騙錢效應”的現象都已經得到有效整頓。它們會逐漸退出行業視線,整個行業也會逐漸從浮躁歸於理性。一開始的“浮誇盛行”得到遏制,取而代之的,是“價值重構”。政策引導下的行業,正呈現出勃勃生機。各種規模的行業研討會議,各種規格的產業生態園,各種行業組織的誕生……

經歷了監管洗禮後的區塊鏈行業,正在合規的路上邁步前進。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