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是資訊化數字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出現的一種反邏輯反常識的技術體系結構

買賣虛擬貨幣

文:高承實

區塊鏈技術作為繼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後又一顛覆性技術創新,極大地改變了人類記載資訊的方式,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對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諸多方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18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創新發展。此後,區塊鏈正式被納入新型基礎設施範疇,引發了一連串的“區塊鏈熱”效應,各地紛紛發力區塊鏈建設,區塊鏈應用如雨後春筍般迅速增加。

日前,國務院印發《中國(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和《中國(浙江)自由貿易試驗區擴充套件區域方案》,表示將大力發展區塊鏈的技術應用,進一步強化了區塊鏈在我國現有經濟轉型中的重要地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作為一種新技術,現如今對區塊鏈的誤解與中傷言論仍不勝列舉,大眾對其本質與路徑發展還處於探索階段,對其在新基建中所發揮的作用仍有疑慮。實際上,區塊鏈作為數字新基建並非空穴來風,從本質上看,區塊鏈有著獨特且豐富的內涵與外延。

1、區塊鏈是資訊化數字化發展到一定階段之後出現的一種反邏輯反常識的技術體系結構。傳統的資訊化數字化,都在追求高效率、低損耗。這種高效率低損耗的系統由於單純追求更高的效率和更低的損耗,因此自然會出現各種資訊不真實、系統不穩固的現象。而區塊鏈是以極大的損耗和極低的效率,換來了系統的可靠和資料的可信。

2、傳統的網際網路,配合感測器、大資料、雲端計算,可以實現更廣泛的連線。這種連線包括人與人的連線、人與物的連線、人與組織的連線、物與物的連線、組織與組織的連線、組織與物的連線。再輔以各種形態的人工智慧,可以衍生出更多智慧化的應用,拓展出更多新的業務形態。但這種連線並不是絕對可靠的。當然,大資料本身也並不追求資料的絕對可靠,但大資料可以透過海量資料的廣泛連線,部分實現對錯誤資料的自我校正。

3、區塊鏈透過資料所有者對鏈上資料簽名,鏈上資料在全網範圍內的一致性傳輸和儲存,其他節點對鏈上資料的全網分散式獨立驗證,以極高的系統資源損耗和極低的效率,確保了鏈上資料的真實、可靠、可信和難以篡改。從資源利用效率來講,區塊鏈的鏈上資料一定是小資料、關鍵資料和高價值資料,而不可能是大資料、非必要資料和低價值資料。

4、如果把資訊系統類比為建築物,那麼傳統的網際網路,配合感測器、大資料、雲端計算,可以砌一堵牆、搭一個豬圈、蓋幾間平房,甚至建成三五層高的小樓房,但難以建成幾十層甚至上百層的高樓大廈。幾十層或者上百層的高樓大廈,一定不是依靠已有技術的簡單堆砌,必然有其內在的特有的結構。區塊鏈以其極高的系統資源損耗和極低的效率,確保了資料連線和物理連線的可靠,成為幾十層甚至上百層高樓大廈內部的骨架結構。

5、大資料和區塊鏈資料,是兩種截然相反的資料的存在形式。大資料表現為海量、多型別、低價值密度、快速流轉,而區塊鏈資料則表現為核心資料、單一型別、高價值、永久儲存。大資料表徵了被數字化的生活在時間流中的快速變化和紛繁複雜,而區塊鏈資料則代表了被數字化的時代在時間流中的不變和沉澱因素。

6、雲端計算、邊緣計算,從系統外部看是中心化結構,以統一介面對外提供各種服務,但其內部也是分散式系統,只不過這種分散式是分散式協同。區塊鏈從外部看是一個完整系統,其內部也是分散式結構,但這種分散式是分佈性一致,即內部所有部件元件在功能、定位、職能上是相同的。分散式協同,是由分佈在各處的各種部件元件,協同完成一個統一的對外任務。而分佈性一致,則是分佈在各處的各種部件元件,在同一個任務中都保持一致的內容和狀態,這些內容和狀態,更多是對內,而非對外。

7、網際網路、區塊鏈、大資料,連同物聯網、雲端計算、邊緣計算、分散式儲存IPFS、人工智慧、5G,從根本目的上來講是一體的,都是對這個紛繁複雜的世界的數字化表達。缺少任何一個元素,這種表達就不是完整和有效的。在由各種資料構築起來的數字化高樓大廈中,各種技術元素各司其職,共同為數字孿生和數字化轉型,在資料底層提供基礎和支撐。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