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中美貨幣戰爭可能是比特幣BTC的生死存亡時刻

買賣虛擬貨幣

全球經濟面臨11年來最大的危機。從理論上講,這應該是比特幣閃耀的時刻,有機會證明自己是一種不受政治風險影響的不相關資產。最終,結果可能會結束。但是前面還有一條崎嶇不平的道路, 對於比特幣和nocoiners來說都是如此,在我們進行比特幣上漲或下跌之前,讓我們深入瞭解為什麼全球金融的現狀如此令人不安。

背景

這一切都始於上週一,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至人民幣7.0元以下。

幾乎同一時間,美國財政部表示將中國列為 “匯率操縱國”,這一舉動理論上將給特朗普政府提供法律保護,對中國實施懲罰性制裁。 市場對中美貿易摩擦感到不安,這是針對匯率貶值的針鋒相對的反饋迴圈,助長了貿易和增長的破壞性下行螺旋。

現在,這種恐懼可能永遠不會發生。

週四,中國人民銀行幫助緩解了投資者的擔憂。在購買更多人民幣以穩定其價值時,它暗示目前不打算用匯率作為貿易武器。

此外,美國的宣告毫無意義。

根據財政部自己的定義,操縱需要對市場進行持續的,片面的干預以削弱本國貨幣。但人民幣的下跌是因為中國人民銀行短暫地削減了之前支援 它的干預措施 。

如果有的話,中國在過去五年中一直與市場操縱相反,支援人民幣升值,希望降低市場操縱率,這一切都是為了重新調整國家經濟增長模式,使其遠離對外國出口的依賴。

在此基礎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世界貿易組織絕不會支援特朗普政府的案例,即中國是匯率操縱國,如果單方面以此為基礎對中國進行報復,美國就容易受到非常有害的國際制裁。

連鎖反應

問題在於,全球政治經濟環境並沒有讓人們相信政客們會理性行事。在西方主要國家紛紛退出上世紀90年代和80年代的新自由主義規範的時代,事實和多邊機構的觀點不再那麼重要。因此,如果在不久的將來,市場因匯率戰風險而出現更極端的動盪,也不要感到驚訝。

任何升級都將導致全球局勢螺旋式上升。人民幣走弱意味著,所有與中國有貿易往來的國家都處於不利地位。因此,他們也會感到有必要壓低本幣匯率,這意味著他們的貿易伙伴反過來也會感到有壓力。

任何名義上擁有自由浮動貨幣的國家都不會透過干預或直接貶值來實現這一點;相反,他們將使用降息,這將降低對本國貨幣的需求,從而產生類似的效果。各國央行甚至不需要證明這種貨幣削減是合理的;他們只會指出,一場全球貿易戰正在破壞國內經濟前景。

紐西蘭、印度和泰國已經宣佈降息,以應對人民幣貶值。與此同時,債券市場也在表達投資者最大的擔憂: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目前幾乎低於3個月期美國國債收益率,不祥地接近“反向收益率曲線”。傳統上,反向收益率曲線預示著即將到來的衰退和美聯儲(fed)貨幣政策的大幅走軟。

這種低利率環境正在侵蝕銀行成本。這就是瑞士聯合銀行(UBS)現在向大儲戶收取存款手續費的原因——負利率政策激怒了儲戶。

這裡最可怕的景象不是大額儲戶的反抗,也不是1997年至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市場劇烈動盪的重演,也不是2008年至2009年更為極端的虧損。

問題在於,如果美國有意挑起匯率戰爭,那麼這場戰爭將更像上世紀30年代。

那時,金本位制的終結和美國《斯姆特-霍利關稅法》(Smoot-Hawley tariff law)的出臺,共同刺激了全球貨幣貶值週期,從而延長並擴大了大蕭條(Great Depression)。隨之而來的國際緊張局勢助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火。

當然,現在不是上世紀30年代。我們有一個更加全球化的經濟,我們有網際網路。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經常認為,這種更大的互聯性將迫使人們、企業和政界人士抵制衝突,無論是經濟衝突還是其他方面的衝突。

但我們現在也知道,互聯互通(至少以目前的“Web 2.0”)格式對一個過去支援全球化、支援自由貿易政策的政治體制造成了極大的破壞。

谷歌和Facebook集中的資料探勘演算法,造就了一批對多巴胺上癮的KOL。這些KOL,連同虛假資訊機器人和“假新聞”,削弱了主流媒體的影響力。

“購買比特幣”的觀點

上世紀30年代,人們曾擔心貨幣貶值、種族衝突或戰爭會破壞他們的福祉,如今他們往往將黃金作為避風港。黃金代表著一種古老的、被廣泛認可的價值儲藏手段,其財產,包括其供應,都不受動盪不安的國際環境所影響。

但現在,一個尋求對沖此類威脅的人有了一個數字替代品,一個更適合網際網路時代的替代品,一個對抗銀行和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等中心化機制的重要堡壘。

另一種選擇是比特幣,它的數字屬性類似於黃金等“硬通貨”的屬性:很難開採,代表了稀缺的、可替代的和可轉讓的。更妙的是,就像比特幣多頭喜歡指出的那樣,比特幣供應量即將減半,這將使比特幣的流通率高於黃金。(不過,我不認為這是現在買進的理由,就其本身而言)。

為什麼是比特幣而不是更近期、技術上更先進的altcoin(山寨幣)?

因為,與黃金作為安全避風港的地位超過白銀一樣,比特幣擁有迄今為止最大的信徒群體,他們相信比特幣有能力保護持有者的財富不受政治侵犯。正是這種共同的信念賦予了比特幣強大的力量,而那些錯誤地認為分叉破壞了比特幣的數字稀缺性的人,對這一點卻知之甚少。

這就是當前“購買比特幣”的理由:不管你自己的信仰如何,現在有足夠多的人相信,比特幣是對沖全球金融體系政治經濟動盪的最佳方式。

在週一的貨幣市場新聞釋出後,人們很容易說這種心態幫助推高了比特幣的價格。但要將比特幣的日常走勢與現實世界的走勢聯絡起來一直很困難。

更重要的是,比特幣不像其他資產近幾個月處在拋售壓力下,即全球金融市場恐慌首先引發拋售,而比特幣將表現出自己更好的避險屬性。或許,許多在2017年的新手投機者已經離開,讓市場落入了更頑固的、更相信密碼的“holders”手中。

不過,如果認為從這裡開始的道路是筆直向上的,那就太愚蠢了。這一觀點面臨的一個主要風險是,監管機構可能會產生更加嚴厲的監管措施,從而進入尼克卡特(Nic Carter)所稱的“全面監管”階段。

其想法是,看到金融動盪帶來的投資外流,各國政府將擔心比特幣會導致資本外逃,因此尋求禁止比特幣,或至少對交易所實施限制,使其很難使用上下坡道。

當然,全球監管反彈並不能扼殺抵制審查的“金錢蜜獾”,從長遠來看,這類情況確實為擁有它提供了強有力的理由,但就目前而言,最好的預測是市場波動將持續下去。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