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是深思熟慮後的果斷:幣圈曾經號稱在5釐加倉key的人去哪裡了?

買賣虛擬貨幣

在比特幣在1萬以上的時候,阿韭看到很多人說再也看不到1萬以下的比特幣了,還自信滿滿地說,只要比特幣重回1萬以下,我就滿倉幹。


在當時的場景下,在to the moon的情緒下,很多人遺憾沒有在一萬以下上車。


現在,比特幣打折了,那些人還是否按照當時的計劃在車上了。


類似的,在key還在一分以上的時候,有人說只要key再次回到5釐,就買一個億的key,只是,在key穩定在5釐的時候,最近場外買key還有交易所的買盤其實不算大。


這時候,當時號稱要買的人出來解釋說條件變化了,所以沒法買了。


問題是:


只有條件變化了,價格才會有變化,拿key來說,條件不變化,不可能到5釐。


這裡的條件包括大環境的變化(比特幣剛剛經歷過了一輪暴跌),還有小環境的變化(演算法的調整對鎖倉激勵的變化)。


不然,別人貪婪時恐懼和別人恐懼時貪婪就不存在成立的前提。


所以,只能說,知行合一在投資中,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


就像幣乎某位整天號稱key要歸零的朋友,竟然在大量建倉(也可能是烏龍造成的被動建倉)。


投資中,決策是件複雜的過程,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舉個例子,阿韭目前的計劃是在比特幣跌到6000美元,就滿倉買入。


現在想象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比特幣真的跌到了6000美元,那天我按計劃滿倉買入了,一年之後,比特幣漲到12000美元,翻了一倍,皆大歡喜。


另一種情況是,比特幣跌到6000美元那天,我正好有事出去了,沒有來得及買入。


等我回來一看,比特幣已經漲到了6500美元,而且後面就沒有再跌到6000美元的位置,我就沒有再買入。


不久之後阿韭的朋友透過分析買了bsv,結果一年之後,反而還虧了錢。


上面這樣的情況是現實投資中經常發生的,我們做的每一個決策,都跟上一個決策有關,它們之間不是獨立的。


獨立決策意味著,今天我做了一個決策,要買比特幣,那麼不管我此前持有的是什麼,都不影響我今天的決策,以及買入比特幣的行為。也就是說,哪怕我錯過了6000美元的價格,也應該果斷在6500美元買入比特幣。


很顯然,獨立決策的過程,結果會更加穩定。


而連續決策的過程,是一連串函式的疊加,受到起點的干擾很大,可能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結果很不穩定。


在這個例子中,是因為我們設定的買入條件,是一個點的觸發條件,而不是一個狀態觸發條件。


價格跌到6000美元,是時空中一個精確的點,一旦錯過了這個點,買入條件就消失了,導致買入的必然性沒有了。


如果我們在做交易計劃的時候換一個條件,是價格跌破6000美元之後,重新回到6000美元上方就執行買入。


你發現沒有,這個條件就不是一個點,而是一個可以長期持續的狀態。那麼,即使我們錯過了一個時點,依然可以在晚一點執行買入。


這個例子告訴我們,要想投資決策獨立化,儘量不要設買入的精確點,而要設定買入狀態。賣出也是同樣的道理。


按狀態來交易,而不是按點交易。


而要達到這種狀態,我們就必須要做到堅定,比如阿韭堅定要在6000美金滿倉買入btc,就一定會在這個契機買進,如果錯過了6000美金,那麼6100美金也要買進。


每一個決策其實是獨立的,它只取決於當前市場的情況,而不取決於當前我的主觀感受,如果我每次投資前都猶豫不決,交易紀律受到影響,那麼我永遠也賺不到錢!


btc


btc中期空頭趨勢並未解除,日線上面需要一波放量上漲才有機會出現有效的突破,不然還是調整後回落為主,日間執行會是先揚後抑。


eth


eth2小時週期,價格通道支撐有效,早上價格小幅度回撥二次試探壓力線突破是否有效,短期重點關注回撥是否二次試探下方低點155-153區間。


elf


eth走勢跟隨大盤,短線目前逢高走低。現貨逢低買入。行情不在於大小,抓住即可,利潤不在於多少,積累便是。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