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萬億新基建沒錢,280億美元加密稅來湊數?

買賣虛擬貨幣

本期摘要:目前該法案仍在辯論階段,美國國會將於8月9日之前進行最後表決。

編輯|歐科雲鏈研究員

出品|歐科雲鏈集團

儘管世界各國對加密貨幣的看法不一,加密貨幣稅收政策制定方面也存在差異,但近來,“加密徵稅潮”再度襲來,其中,尤以美國為代表。

280億美元加密稅,助力美國新基建?

上週,美國國會兩黨的基礎設施法案(數字資產市場結構和投資者保護法案)中提到,將計劃透過加密貨幣徵稅籌集280億美元。

其目的也非常明確,一方面是對加密貨幣投資者實施更嚴格的規則,以徵收更多稅款,另一方面旨在為後續規模高達5500億美元的運輸和電力系統投資案提供部分資金支援。

其實,美國政府盯上了加密貨幣這塊大蛋糕,欲對加密徵稅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

2014年3月,美國國稅局(IRS)就釋出宣告,認定比特幣屬於財產(property),與其它有價商品類同。此外,使用虛擬貨幣來支付和使用其它財產來支付,均需要上報同等程度的資訊(以作為報稅參考)。

據瞭解,當時加密貨幣總市值不過才60億美元左右。

自此,諸多國家稅務機構開始對加密貨幣徵稅。目前大概有這三種:免徵加密稅、部分徵收加密稅、全部徵稅加密稅。但美國的徵稅態度倒是一直很堅決。

(圖片來源於網路)

自去年以來,拜登政府多次表示,要對加密資產市場進行徵稅,並打擊比特幣的非法用途。2020年,IRS還在個人納稅申報表中新增了關於加密貨幣的內容。

誰才是符合條件的加密納稅人?

為了籌集到這280億美元的基建資金,該法案的一項條款指出,具體做法包括更新了券商對加密交易的申報規定,並要求企業披露1萬美元以上的加密交易。

此外,該法案早期版本試圖透過提高資訊報告要求並擴大“經紀人”的定義來實現稅收目的,以包括可能與加密貨幣互動的任何一方,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或其他非託管服務提供商。

一石激起千層浪!加密行業一時人心惶惶。

美國區塊鏈協會的執行董事Kristin Smith表示:

“草案的內容可能意味著一些與加密貨幣互動的個人可能不得不開始報告他們的交易。這意味著軟體錢包開發商、硬體錢包製造商、多重簽名服務提供商、流動性提供商、DAO代幣持有人,甚至可能是礦工。”

不過,另據CoinDesk報道,目前該法案的更新版規定,只有提供數字資產轉移的人才能被視為“經紀人”。換言之,該法案現在沒有明確包括去中心化交易所,但也沒有明確排除礦工、節點運營商、軟體開發商或類似方。

法案飽受爭議,透過為時尚早

提出該法案的眾議員Don Beyer表示,該法案規定了一個框架,旨在清理加密立法中存在的許多灰色地帶。

(Don Beyer圖片來源於網路)

可外界並不買單,尤其是這兩點:

不在公鏈上記錄的數字資產轉賬在24小時內向註冊的數字資產交易儲存庫報告;

要求穩定幣的發行向美國財長申請。

稍微對加密行業有了解的人都知道,第一條更適用於中心化機構的內部數字資產轉賬,超出該範圍的可能就沒那麼容易實現。而第二條的提出無異於是將監管職能給了美國財政部,雖然風險一定程度可以把控,但這顯然也不是外界願意看到的。

加密稅務公司CoinTracker策略主管Shehan指出:

“立法者試圖將股票和證券領域的做法照搬在加密貨幣領域是不科學的,因為加密行業裡不少人都採取自我託管(硬體錢包)。而且一些交易所並不收集使用者的身份資訊。”

不僅如此,Compound法律總監 Jack Chervinsky在推特上也展開論戰,並羅列出21條,認為該法案關於KYC的極大強化,甚至將扼殺北美的加密貨幣產業與礦業。此外,他還建議美國行業應該如何抗爭。

目前,該法案以 66 票贊成、28 票反對透過啟動辯論。參議員們還在繼續修改擬議中的法案,美國國會可能會於8 月 9 日休會之前進行最後表決。若透過,該法案最早要到2023年才能生效。

歐科雲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對此表示:

“在過去的幾個月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不同國家的監管機構正試圖擴大其對加密行業的管轄權,而且趨勢十分明顯。美國在該領域經常處於領先地位,一旦該法案透過,可能標誌著許多政府很快將對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行業採取監管行動。”

8月3日,美國SEC新掌門Gary Gensler 公開表示,正考慮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其核心是為那些在其投資組合中持有加密貨幣的數百萬投資者建立保障措施。

的確,從長遠來看,如果加密貨幣要繼續走向主流,進而被採用,增強加密貨幣監管、出臺更加明確的規則是必不可少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