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靜觀察2019第8期|區塊鏈的技術創新才是王道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開啟了數字經濟的新時代,也開啟了移動網際網路之後新的創業浪潮。2019年,區塊鏈行業不斷湧現出具有實際應用場景的創業專案,有區塊鏈基礎設施的方向,也有應用場景的創新方向,本期請到了三位來自清華大學的創業者,他們分別師從清華姚期智院士以及著名密碼學專家王小云院士。一位是Everchain創始人兼CEO賈永政,一位是Ulam創始人吳彥冰,一位是Conflux創始成員李辰星。這三位來自於清華大學的博士高材生都在基於區塊鏈技術進行相關的創業,且他們的專案受到了行業很大的關注。本期就結合他們的分享內容,為大家介紹下區塊鏈創業浪潮中的“高材生”的創業思路以及他們對區塊鏈的理解,希望各位讀者能夠從中有所啟發。

 (左  吳彥冰 葉筱靜 賈永政 李辰星)
1. 區塊鏈基礎設施創新:Conflux的明星創業之路2018年12月,圖靈獎得主、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姚期智參與創立的區塊鏈專案 Conflux 宣佈融資 3500 萬美元, IMO Ventures,峰瑞資本,順為資本,MetaStable,Fundamental Labs 和紅衫中國等多家知名投資機構參與投資。該專案由多倫多大學電腦科學教授龍凡等科學家發起,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院長、2000 年圖靈獎得主姚期智擔任首席科學家,交叉資訊研究院助理教授徐葳擔任顧問,旨在解決當前區塊鏈技術無法大規模應用的難題,本期嘉賓李辰星就是這個專案的演算法研究員,同時也是清華大學交叉資訊研究院博士二年級的研究生。李辰星介紹了自己對專案的理解,“這是一個基礎的公鏈專案,Conflux的目標就是要打造一個兼顧效率和安全的公鏈。在談到效率的時候,一方面指的是在區塊鏈領域常常被提到的TPS,另一方便指的是交易的確認速度,就是一筆交易多久以後能夠被確認。在安全形度,我們認為基於工作量證明的設計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證區塊鏈的安全性。我們理解的安全還有另一層要求,就是設計一個區塊鏈的時候,要能夠從理論上保證面對各種攻擊時的安全性。很隨意地提出一個沒有經過嚴格論證的方案是不可以的。以上就是我們這個專案的目標和願景。”
事實上,我們看到這個專案之所以受到關注,不僅僅是由於其創業的豪華團隊,還來自於清華在技術領域的創新優勢,也就是將學術和創業深度的結合起來。李辰星介紹了自己為何選擇區塊鏈作為自己的研究方向,又如何加入了這個專案組,“本科四年級的時候,我所在的交叉資訊研究院和螞蟻金服建立了一個聯合實驗室,這個實驗室組建了一個區塊鏈課題小組。當時我覺得,從區塊鏈應用的角度來看,它需要學術界去設計一個足夠堅實的理論基礎,來為各種上層應用打下一個良好的地基;另一方面,區塊鏈領域的研究是一片藍海,其中有很多研究問題與機會,所以我加入了這個課題小組。後來我碰見了 Conflux 的一位創始人龍凡,他提供了一個很有趣的區塊鏈研究問題。當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取得了一些初步的成果後,我們帶著成果找到了姚老師。姚老師對我們的研究非常讚賞,願意帶領我們把它做起來。後來,就有了大家看到的 Conflux 專案。”根據公開資料,2018年8月2日,來自清華大學、卡內基梅隆大學以及多倫多大學的多位作者在 arxiv.org 署名發表《將中本聰協議擴充套件至每秒數千次交易》論文,提出Conflux 共識機制,姚期智為作者之一。論文提到,該機制及實驗資料在比特幣原始碼框架下實現,可以與其他公式演算法擴充套件或結合。論文稱,該共識機制吞吐量可達到 5.76GB/h, 確認時間 4.5-7.4 分鐘,交易吞吐率達到每秒 6000 次,是 GHOST 或比特幣的 11.62 倍。正如Conflux專案創始人龍凡所說,“Conflux 的核心思想是如何使得整個區塊鏈變得可擴充套件,我們已經改變了區塊鏈的結構,因此具體來說,它不再是一條鏈,而是根據母區塊的指令記錄每個區塊。”我們可以看到Conflux在保證速度的同時不影響其去中心化的特點,可以看到在堅實的學術基礎上發展出來的創業專案,擁有其它專案不具備的實力。李辰星還提到,Conflux 在近期將會公開新版本的學術論文,其中會涉及一些重要的技術突破。

2. 區塊鏈應用場景創新:Everchain

不同於Conflux是在底層的創新,嘉賓賈永政的Everchain是一個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的社交網路開放平臺。賈永政是清華大學電腦科學實驗班(姚班)2009級本科,也是交叉資訊研究院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線上約會與線上教育,並將人工智慧和區塊鏈技術應用到百萬級使用者的產品中。近年來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博弈論等多領域頂尖會議/期刊(如WWW、IEEE/ACM Transactions on Networking、JSAC、ICSE、ICDCS等)發表多篇學術論文。

為什麼選擇社交網路作為切入區塊鏈應用場景?賈永政談到很多社交的推薦演算法都是中心化的,使用者把資料貢獻給平臺,但使用者卻沒有享受到全部的服務。他希望透過區塊鏈來打造人與人之間去中心化的一個信任平臺,而不再基於傳統的中心化社交網路。簡而言之無論是透過底層技術,還是在整個生態建設、商業模式探索,都能有一些創新。

賈永政說,“網際網路從去中心化逐漸變成了中心化,無論是整個的網際網路協議、技術解決方案,還有資料的中心化,現在已經變成了幾個巨頭壟斷了幾乎全世界所有網民的資料。現在這個階段,所有一切的信任、交易、資料,都是在這些中心化的大巨頭手裡,這個時候一定是需要自由的空氣,需要更多的服務,需要這些服務來去推翻這種門檻。因為這個時候只要把服務做好,建立起一道圍牆把使用者圈起來,想怎麼收費就怎麼收費,是對使用者的權益的剝奪。改變這個現狀,這是我做Everchain的初心,因為我覺得無論是網際網路世界還是區塊鏈世界,它不應該是某些特定組織的資料,這樣人們的資料權益都是被中心化操作的,它需要新的一種去中心化信任的一個機制。”

當然,僅僅依靠區塊鏈去解決隱私和安全問題是不足夠的,賈永政也談到,隱私保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問題,需要不同的領域相結合來解決,這其中不僅包括區塊鏈和密碼學的手段,還需要經濟學和人工智慧等方面的技術支撐,因此區塊鏈技術的創業創新需要一種不同於網際網路時代的思維方式。

3. 區塊鏈與數學之道:Ulam專案

不同於其它兩個來自清華的創業者,Ulam創始人吳彥冰本科是四川大學的資訊保安專業,師從是清華大學著名的密碼學大師王小云。他在區塊鏈領域有兩篇相關論文和兩個相關專利,幫助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設計了既是匿名又便於監管的數字貨幣系統。做過相關的專案包括信貸工廠平臺、基於智慧合約的可搜尋對稱加密系統設計與實現、基於區塊鏈的信貸工廠平臺、以太坊側鏈開發等。他詳細介紹了Ulam專案的取名和主要方向,該專案被命名為Ulam(一名數學家),其特點是基於使用者的持幣數量和時間獲得更多的隨機數,從而更高概率的獲得“挖礦”機會;其次,創新的交易驗證演算法NITCV可以使TPS超過1萬;第三,基於隨機數的挖礦不會導致中心化,保證了“挖礦”的公平。簡而言之,Ulam是非POW共識,不需要進行雜湊計算競賽,可以允許低功耗的手機、智慧手錶、路由器等參與“挖礦”。Ulam挖礦方式不再有物流管理的損耗和高昂的電力成本,每個手機使用者都可以參與“挖礦”,從而有潛力讓每個智慧手機使用者參與“挖礦”達到廣泛的共識。

最後,幾位來自清華的創業者也談到了清華大學的創業與其它創業者的差異,以及對區塊鏈技術未來發展的看法。他們認為清華的創業者更加學術化和務實,願意真正的提出問題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過度營銷包裝,更加註重的是技術創新真正帶給行業的價值。而對於區塊鏈行業,他們認為區塊鏈創業需要開放的心態去爭取合作共贏,而且區塊鏈世界和網際網路世界並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內在互動和深刻關聯的。對於區塊鏈的技術創新者來說,透過不斷的創新推動區塊鏈達到另外一個層次,產生可用的大規模商業化的應用場景,這才是真正的價值。

以上就是本期節目的評述,本期的幾位嘉賓都是來自於清華大學的博士生,分別在基礎設施和應用場景上做著不同的探索和嘗試,非常注重學術成果與產業創新的結合。區塊鏈的創業和創新正在早期的發展階段,需要這些受過專業訓練、和對技術方向有深刻洞察的學院派創業者的主動參與和賦能。希望越來越多的來自於高等院校的團隊和不同領域的研究者加入區塊鏈行業的創業和創新浪潮之中,真正的推動區塊鏈行業進入下一代網際網路的新航道。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