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筱靜觀察》| 區塊鏈的前世、今生和未來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技術在2018年跌宕起伏,因此2019年筱靜觀察節目開篇主題是“區塊鏈的過去、現在和未來”。這一期請到三位重量級嘉賓: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清華經管學院教授朱巖;中國技術經濟學會秘書長黃檢良;北京芯際科技聯合創始人、深圳同學村投資公司總經理潘友林。

嘉賓各抒己見、暢所欲言,觀點高屋建瓴、洞悉未來。

(左 朱巖 葉筱靜 黃檢良 潘友林)
01. 從技術開談區塊鏈技術的前世
區塊鏈有多種用途,其中之一是做數字貨幣,比特幣就是成功的首例。比特幣採用的是基於網際網路的點對點(P2P:peer-to-peer)的分散式架構系統,是按照P2P協議執行的一系列節點的集合。P2P網路是指位於同一網路中的每臺計算機都彼此對等,各個節點共同提供網路服務,不存在任何“特殊”節點,每個網路節點以扁平(flat)的拓撲結構相互連通。相比中心化網路模型來說,在P2P網路中不存在任何服務端(server)中央化的服務。P2P網路的節點之間互動連線、協同,每個節點在對外提供服務的同時也使用網路中其他節點所提供的服務,每個節點即是服務端又是客戶端。朱巖認為,P2P網路的形態實際上不僅僅是技術實現的方式,也是社會治理方式的轉變,即從中心化治理轉向分散式組織治理。區塊鏈要真正的實現價值:一是要透過點對點的網路結構實現公平;二是要透過點對點的價值傳輸解決安全問題。網際網路時代實現的是資料資訊的傳輸,資訊是可以任意複製的也是缺乏監督的,因此會出現所謂重複支出的“雙花”問題。區塊鏈技術實現的是去中介化的價值傳輸,它透過該機制能夠建立起更加可信的價值網路,從而提升社會生產和治理的效率。回顧區塊鏈技術過去發展的十年時間,其基本邏輯就是使用點對點網路作為區塊鏈網路層的通訊協議,點對點的傳播機制和驗證機制構成了區塊鏈網路層的基石。無論是比特幣、以太坊還是超級賬本的系統,它們的協議核心都是透過點對點網路的所有節點共同承擔了點對點網路服務,從而實現相應的網路服務。從技術視角來說,區塊鏈採用P2P網路擁有以下優點:去中心化、可擴充套件性、健壯性、隱私保護以及負債均衡。正是透過這種分散式的方式,能夠使得網路可以用一種高價效比的方式搭建起安全、高效和有價值的新型網路。

(嘉賓朱巖)
02. 區塊鏈的理念與實踐談區塊鏈技術所衍生出來的社會學以及哲學以及各自在這個領域的實踐工作。潘友林:區塊鏈目前展現五種用途——製造加密數字貨幣、分散式計算加重型密碼的聯盟鏈、建構可信網際網路、打通大資料、為網際網路使用者提供可以匿名的自主的網路生命保護系統,未來會進入芯際社會。所謂去中心的核心是去掉中心的控制,實現超級計算中心和每個終端使用者之間平等的交易和交流,形成節點自誠互信的互信價值網。因此,他聯合投資參與創辦北京芯際科技公司,為設想中的“芯際社會”開發基礎設施Thinkey。朱巖說:“從技術角度來說,區塊鏈作為去中心化的賬本技術,其應用範疇涵蓋可程式設計的貨幣系統、可信任的公證系統、基於物聯網的商品追蹤溯源等。這些應用系統的核心技術是形成一個不可篡改的、對所有參與者資料一致的資料庫。”在中國電子政務領域,區塊鏈技術的可信的價值已經體現出來了。目前,國內已經上線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證照共享平臺,由政府職能部門共同組成的電子證照區塊鏈網路,建立起政府部門之間點對點的可信網路。在共享賬本中儲存公民資訊和資料歸集記錄,基於智慧合約技術實現資料目錄規則和資料隱私管理規則,解決了權責不分的問題以及資料被篡改的可能,提高政務工作效率。黃檢良認為,任何一種技術的應用和開拓都需要時間週期,關鍵在於它的價值核心是否不可替代,而區塊鏈技術提供了一種其它技術無法替代的加密分散式資料庫的解決方案。朱巖認為區塊鏈並不代表社會將完全的去中心化,中心化的優勢是管理方便效率高,成本較高效率較低的去中心化的機制會帶來比較沉重的計算負擔。未來可能是二者並存。區塊鏈技術對於網際網路的發展來說可能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十年之後,現有的TCP/IP這樣一個以DNS域名伺服器為主的這樣一種網際網路中心化的運作機制可能會被一種分散式的區塊鏈網際網路來去取代掉。區塊鏈技術可能會體現習總書記所講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未來十年裡區塊鏈會在社會治理或者叫全球治理上發揮很大的作用,這會極大地倒推區塊鏈社會的到來。
三位嘉賓對技術的理解概念不完全一樣,但都認為區塊鏈技術將很大程度上改變傳統領域。目前已經拉開以區塊鏈技術升級傳統行業的序幕,傳統大型企業、機構的信任與區塊鏈的信任相結合,構建透明、平等、自由的市場、政府、社會體系。未來不再依靠規模、道德、法律等工具的約束構建可信第三方,從而削弱壟斷性行業和機構相對於個人、小型機構的優勢。未來大型企業不再完全掌握使用者的資料,他們只有在被許可的情況下才能擁有相應資料的使用權。對於金融、能源、零售、不動產等行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可能改變其執行模式,直接將供應者和需求者聯絡到一起。對於創業者和企業家來說,既要關注技術趨勢,也需要把握它帶來的商業內在邏輯的變化。

(嘉賓黃檢良)
03. 區塊鏈的未來三位嘉賓談得興起,集中討論區塊鏈的未來趨勢。朱巖認為,未來必將越來越公平越來越正義。在技術的推動下。社會越來越進步。尤其是區塊鏈技術會給社會和經濟帶來新的機會和變數。當然,區塊鏈技術還處在初級階段,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例如由於區塊鏈還是基於資料庫和計算機系統來運作的,只不過是分散式的而已。由於區塊鏈是為了完成特定的任務去設計的,只能侷限於完成計算任務去設計IT系統,因此必定存在邏輯不全的缺陷,從而難以應對人為利用缺陷進行攻擊。目前業界討論的可信計算,也就是透過雲端計算和防護並存的主動免疫的新計算模式來提升安全,可能是未來區塊鏈技術發展的方向之一。
潘友林認為,芯際社會是人與人之間、人與人工智慧之間、人工智慧彼此之間用數字資產點對點公平交易的的誠信社會。區塊鏈正是芯際社會的工具,是提純網際網路建立互信網的新技術。人類走向芯際社會的過程將催生萬億級的新型公司。百業造假,急需誠信主義。網界性本惡,區塊鏈是惡靈的結界。區塊鏈重新切割世界,形成互信網。事實上,關於可信網路的討論是目前業界對未來區塊鏈發展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區塊鏈的核心特點就在於透過集體維護的加密分散式網路,實現不可篡改以及可信網路的建設。它依靠工作量證明機制選取節點作為資料記錄節點,而非依託傳統的中心節點管理技術資料,在區塊鏈中所有的安全性和結論都是依靠演算法,而不是依靠中心機構的信任。除此之外,由於區塊鏈上交易的隱私資料被加密,其他資料都可以共享,基於此特點,區塊鏈目前被認為是推動網際網路由不可信到可信、由傳遞資料到傳遞價值的基石。我們通常認為的不可篡改的特性,就是因為區塊鏈中的資料在每一個節點中有一個完整的備份,透過這種結構,修改其中的任何一個資料都將導致塊鏈無法使用,因而不可篡改。黃檢良介紹道,中國技術經濟學會是中國科協一級學會,於1978年成立,首任院長為中國社科院于光遠研究員,主要的任務是研究科學技術如何轉化為生產力。現已經籌建區塊鏈分會來推動相關工作。新興的區塊鏈行業也需要這樣的專業組織來幫助,比如區塊鏈技術標準的制定和落地、區塊鏈企業實踐領域的研究以及如何透過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興技術的結合推動區塊鏈發展等。
(嘉賓潘友林)
本期節目中談論區塊鏈的前世今生和未來,未來《筱靜觀察》將基於技術經濟學會區塊鏈分會的平臺持續探索播報深度新聞,歡迎有識之士一起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