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嘉明:區塊鏈成為澳門經濟轉型的技術手段,或形成新的產業形態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海倫

在港珠澳大橋開通,以及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發展的效應下,珠海和澳門的城市發展進入到一個里程碑式的協同新階段。尤其是擁有中央戰略定位加持的國家級新區“橫琴”,早已吹響創新發展的號角。

從政策檔案上可以看到,兩年以前,橫琴已經對區塊鏈產業化持有積極態度。2018年11月,廣東省珠海市橫琴新區正式釋出《橫琴新區區塊鏈產業發展扶持暫行辦法》,提出大力發展橫琴新區區塊鏈技術,搶佔粵港澳大灣區區塊鏈產業新高地。2019年8月,珠海橫琴新區金融服務局釋出《珠海-澳門“區塊鏈+特色金融”白皮書》。

去年,澳門特區政府換屆,也將區塊鏈產業化列入議事日程。

在這個背景下,澳門企業家和內地區塊鏈技術專家開始籌建「澳門產業區塊鏈協會」,7月17日在橫琴召開成立大會。珠海市橫琴新區黨委書記牛敬、澳門歸僑總會會長,澳門創始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藝良,經濟學家,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經濟學家黃江南等政、商、學界代表都將齊聚橫琴,共同探討區塊鏈技術在珠海-澳門的應用與發展。

值此之際,巴位元向朱嘉明先生髮出採訪邀約,希望瞭解他為何關注澳門區塊鏈產業發展的程序,以及他對於圈內討論度最高的3個話題:產業區塊鏈、DeFi以及Libra的最新看法。

1

關於產業區塊鏈

巴位元:您怎麼看產業區塊鏈的未來發展?

朱嘉明:簡單的說,產業區塊鏈包含著兩個概念。其一,將區塊鏈作為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技術手段或者基礎設施。例如,傳統實體經濟農業、加工業、一般性服務業,實現數字化改造,區塊鏈就已經成為必要的技術前提;其二,基於區塊鏈作基礎設施的新型業態,具有天然的區塊鏈基因。例如,以大資料為產業基礎的“拼多多”。這類產業與區塊鏈的結合與互動相對比較容易。這是兩個思路,前者是產業的區塊鏈化,後者是區塊鏈的產業化。

巴位元:在10.24講話之後,區塊鏈在中國被上升到國家戰略高度,這是一種歷史機遇嗎?

朱嘉明:區塊鏈技術具有很多特徵,其中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區塊鏈技術對產業改造和經濟轉型的具有重大意義;其二,區塊鏈對未來國家之間的競爭模式具有重大意義。

2019年10月24日之後,區塊鏈被上升到中國國家戰略的高度,這在世界上是領先的。之後,區塊鏈成為區域發展和產業改造的新熱點。中國大部分省市,都以區塊鏈產業化作為下一個階段的發展方向,列入下一個五年計劃的重要目標。因此,現在講區塊鏈的戰略意義,包括了三個層面:行業轉型層面,區域發展層面,國際競爭層面。

在國家競爭層面,發達工業國家的動態是值得注意的。例如,美國國防部在2020年3月20日釋出了關於區塊鏈的報告。在該報告中,首先討論的是區塊鏈對全球的影響問題,特別提到了中國和俄羅斯。

巴位元:澳門區塊鏈產業相較於其他城市,有什麼獨特性?

朱嘉明:澳門作為中國的兩個特別行政區之一,享受一國兩制的優勢條件。理解澳門經濟,需要關注澳門經濟發展的三個基本階段:第一個階段:1960年代至1980年代末,因為澳門與香港歷史和地理的關係,與歐洲的歷史紐帶,形成以加工工業為基礎,出口為導向的產業體系,成為亞洲四小龍經濟起飛組成部分。第二個階段:1980年代末期至2019年,澳門傳統產業轉移到內地,開始形成以博彩業為基本產業的產業形態。第三階段:自2019年,甚至更早一些年,澳門開始尋求產業多元化之路。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澳門選擇區塊鏈作為產業轉型中的主要的技術手段或者重要工具。

當然,目前區塊鏈在澳門的產業化和落地,尚處於相當早期的階段,應用範圍基本上是在較小的行業、中小企業,特別是傳統服務業。但是,澳門的區塊鏈發展有很大的前途,這是因為區塊鏈在澳門的應用,會集中在新型產業。特別是,區塊鏈為澳門和橫琴的經濟和金融合作,提供前所未有的技術前提,有助於澳門與橫琴的一體化。

推薦文章:1.《朱嘉明:2020年將是區塊鏈與產業結合的重要年份》2.《杭州區塊鏈國際周丨朱嘉明:迎接科技產業化和產業科技化新時代》

2

關於DeFi

巴位元:最近DeFi是行業的一個熱點,7月18日,數字資產研究院發起了“DeFi湧現”的研討會,您近日也為牛頓先生(賀寶輝)的一篇《中國創投集體踏空,DeFi開啟區塊鏈落地》的文章做了推薦,怎麼看DeFi的未來發展之路?

朱嘉明:儘管DeFi並不是一個新的課題和新技術,現在處於觀察和研究的階段,還不具備做全方位評估的歷史條件。但是,有四個方面需要關注和探討:第一,如何理解為什麼DeFi經過相對低落的階段之後,如今呈現出全面湧現的狀態?第二,如何評價DeFi解決方案的技術基礎,以及這些技術基礎是否具有導致金融制度的某種創新的張力?包括相關的開源軟體的潛力評估。第三,如何評估和預測DeFi的未來應用場景,特別是與傳統金融產業的關係。第四,政府將如何處理對處於發展狀態的DeFi的監管模式?

不久前,賀寶輝的有一篇關於DeFi 的文章,提出了一個嚴肅事實: 過去一段時間時間,DeFi在海外的發展速度遠快於國內。如果DeFi真的具有金融制度創新的潛力,我們如何避免被動局面。賀寶輝的這個問題,其實是值得人們關注的。

所以,此次關於DeFi的研討會,還是以探討為主,深入到技術層次,涉及案例分析,希望能夠形成某種共識。

巴位元:我追問一下,您怎麼看DeFi和CeFi之間的關係?或者,現階段我們是否需要去思考這個問題?

朱嘉明:現階段, 並不存在需要特別關注DeFi和CeFi之間的關係。因為,從廣義上來說,傳統金融的理念和CeFi 所傾向的集中式金融沒有衝突。但是,DeFi則更有挑戰性。最近,孟巖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提出了一個“技術制度”的概念,很值得人們思考。過去人們講制度,都是“軟”制度,包括經濟制度、市場制度、社會制度。現在,任何制度都需要科技介入,甚至支撐。現在討論和關注DeFi,就是因為DeFi的可能具有推動金融新技術制度的可能性。或者說,DeFi是否有可能建立起基於技術的新型金融機制。如果存在這種可能性,加之DeFi在全球範圍的進展,特別是技術方案的推進,當然需要儘早研究。

推薦文章:1.《朱嘉明推薦 | 中國創投集體踏空,DeFi開啟區塊鏈落地》2.《孟巖 | 從DeFi內卷式發展看數字資產的意義》

3

關於Libra

巴位元:此前,您非常關注Libra的發展,如今Libra2.0向監管做出了很多妥協,您依然看好它的後續發展嗎?

朱嘉明:自Libra 2.0之後,目前沒有看到太多的新資料。Libra的無非是三種可能性。第一種可能性,Libra團隊在1.0,2.0的基礎上,繼續推動和完善這個專案,最終有可能形成一個落地的3.0文字,在今年第四季度完成試驗性的落地。現在沒有證據可以評判這樣的可能性有多大。第二種可能性,有限時間內的推遲。Libra的影響很大,需要向各個方面有所交待。第三種可能性,沒有明確時間表的推遲,甚至最終不能落地。造成第三種可能性的主要原因,很可能是在監管和法律上,特別是在跨國境監管上,沒有辦法進行實質性的突破。

但是,Libra的1.0到2.0白皮書,其中包含的一些思想和技術,為區塊鏈、數字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對建立普惠金融所提出的新思路,以及數字貨幣與監管部門博弈的模式,還是有歷史性貢獻的。所以,無論Libra 最終能否落地,已經不那麼重要。

如果Libra 最終能夠落地,那麼這個過程中,Libra團隊在框架設計和技術基礎上還能做哪些工作?這是值得所有關注Libra的個人和機構思考的。Libra 2.0釋出之後,證明很多人對於Libra從1.0到2.0的轉變,缺少預見性。如果有3.0版呢?

4

關於數字資產研究院

巴位元:可以和我們透露下數字資產研究院最近在關注什麼嗎?

朱嘉明:主要關注三個方向。第一,國際範圍內的區塊鏈、數字經濟與數字資產的思想前沿;第二,該領域的硬科技的發展,包括量子計算、智慧計算,甚至晶片領域的進展;第三,區塊鏈在產業部門和區域發展中的應用。澳門和橫琴就是我們關注和希望做些力所能及貢獻的地區。

不過,今天講思想前沿、硬科技前沿和應用前沿,僅僅具有相對意義。因為科技高速發展,推動人們思想改變,已經難以存在穩定的“前沿”。我們作為一個小小的研究團體,並沒有握全方位的前沿的資源和能力,所以需要向各方學習,參與更多的合作與協作專案。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