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約戰事風雲

買賣虛擬貨幣

期貨合約愈發成為交易所們的兵家必爭之地,從14-15年國內的火幣BitVC、OKCoin、796等少數交易所教育與開拓合約市場,到如今一二線交易所競相入場、百家爭鳴,合約戰場上演了許多不為人知的故事與變化。

如果說IEO是加密貨幣交易所上半年最重要的競爭焦點,那麼隨著市場的深刻變化,期貨合約將很可能會成為各大主流交易所下半年最重要的戰事。

在整個八月,交易所輿論場幾乎都充斥著火幣與OKEx針對合約問題的激烈爭吵,以及對幣安、Bakkt、BHEX等合約市場新玩家的討論與展望,而這可能僅僅是合約市場愈加複雜化的開端。

其中,火幣與OKEx這對老冤家的故事大概是合約市場最值得觀察的樣本,如今他們圍繞著風險分攤機制特別是爆倉係數的設定爭論不休,其中優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有助於行業各玩家更深入地檢視自身的風險防禦機制。

不過火幣與OK在合約市場的爭奪事實上在14年就已經開始,兩者當時的針鋒相對甚至不亞於此時,但在火幣方面有意低調處理之下,這段故事如今已鮮為人知。

當前版本的火幣合約上線於18年12月,但火幣其實早在14年9月就曾上線過一款名為BitVC的期貨合約產品,彼時火幣已經透過免手續費政策在現貨交易方面獲取大量使用者,這些使用者基數使得BitVC很快超過此前合約交易量第一的796交易所,成為國內交易量最高的合約交易平臺,一時間氣勢如虹。

怎奈好景不長,14年11月的比特幣價格的一次大幅震盪改變了BitVC的命運。就在11月初,比特幣價格從2100元附近快速上漲到3000元左右,然後又迅速下跌到2400元左右,不僅導致許多使用者合約倉位發生爆倉強平,BitVC、796等多家合約交易所平臺亦因為許多使用者強平單未能及時成交而造成自身大量損失。

按照行業通用規則,各大合約平臺會將自身損失按照一定比例攤牌給當期合約所有盈利使用者,即所謂分攤。網路資料顯示,在這次事件中OKCoin的BTC合約的分攤率為3.3%,796的分攤率為25%,而火幣的分攤率達到45%,這意味著火幣當期BTC合約盈利使用者原本利潤的近一半都將由使用者分攤平臺損失,這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大批火幣合約使用者的聲討

火幣BitVC對前述分攤事件的公告資訊

儘管火幣事後承認其產品策略存在問題並採取了彌補措施,將參與分攤的3207個BTC以等值手續費的形式回饋給分攤使用者,但該事件仍不可避免地造成火幣合約使用者大量流失。

在經過本次分攤機制的重創後,火幣認為分攤機制自身存在重大問題需要改進,繼而提出了一種「對手盤減倉制度」,即在使用者的合約倉位面臨爆倉風險時,提前將其預爆倉單與對手盤減倉單進行成交,減少使用者倉位從而提高了使用者保證金率,以儘可能避免爆倉的發生。

這種策略相當於使用者今天有10個倉位,放哪裡一直沒操作,但改天看可能就只剩8個倉位了,很多使用者更加會覺得不公平,特別是很多礦工是拿合約來對沖現貨風險的,如果倉位被強制減掉後就沒法對沖並且賠錢了,所以火幣這麼弄後又走了一堆使用者當年一位知情人士告訴鏈捕手。

經歷前述動盪後,BitVC使用者量迅速萎縮,至17年火幣幾乎已經放棄更多投入,並在17年九四事件後宣佈停止運營,火幣與OK的合約戰事也由此暫時告一段落。

不過相當巧合的是,這兩大交易所合約產品的多位負責人在17年也相繼出走,例如火幣BitVC負責人王懷強離職於17年3月成立衍生品交易所Bitstar,OKCoin合約產品負責人吳昊以及兩位聯合創始人陳欣、王輝離職後於18年1月成立衍生品交易所JEX,但由於缺乏差異化等種種原因發展都不盡人意,最終也都走向被收購的命運。

除了前述兩個案例,其實如今諸多合約市場玩家的創始人都來自於火幣或者OKCoin,其中有OKCoin聯創雷臻創辦的BiBox、OKCoin前技術總監趙長鵬創辦的幣安,也有火幣前CTO巨建華創辦的BHEX、火幣前技術副總裁張健創辦的FCoin,後三者也都是下半年合約市場上最受矚目的幾個新玩家。從這個意義上來看,火幣與OKCoin的確為國內加密貨幣合約行業做出了許多不可磨滅、影響深遠的貢獻。

部分合約功能已上線或上線中的交易平臺與創始人資訊

如今合約交易產品越來越多,但任何產品都需要面對如何處理爆倉與風險分攤的問題,這是所有合約產品的立身之本。

經過一系列經驗教訓後,如今多數合約產品在風險控制機制方面的思路都比較一致,為了在行情劇烈波動時防止強制平倉過晚、繼而產生平臺虧損與分攤,通常會設定一個調整係數或者爆倉係數,在使用者保證金率沒有達到0、低於調整係數時,即強制平掉使用者所有倉位。

不過,火幣前CTO、BHEX創始人巨建華提出了不同的思路,「任何合約產品很大部分的爆倉風險都是由高風險偏好的大戶投資者產生的,但這些風險產生的爆倉、減倉等損失要低風險偏好投資者都要與高風險偏好投資者平均承受,這樣的規則對低風險偏好的投資者不太公平,也不利於整個行業的發展。巨建華認為。

因此,巨建華在設計BHEX相關機制時就面向不同風險偏好人群制定了不同的風控政策。一方面,BHEX採用階梯保證金率,強制使用者在下單前選擇一個風險限額登記,風險限額越高,使用者所繳納的維持保證金比例越高,從而降低使用者爆倉風險,以免個別持有巨大倉位使用者爆倉,進而對所有使用者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方面,BHEX採用了強制自動減倉機制,假如行情劇烈動盪後那麼選擇高風險限額的使用者達到爆倉條件,系統開始強制清倉但仍有許多強平單未能及時成交,產生額外的損失且超出平臺風險準備金的額度,BHEX系統會優先將槓桿率高、倉位重的使用者倉位進行減倉,透過自動去槓桿來降低爆倉與分攤風險,也維護了那些風險偏好較低的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市場能在多大程度接受BHEX方面的理念仍值得觀察,但不得不承認的是,BHEX所提出的風險控制理念仍然是對合約行業的有益補充,只有越來越多風控理念的碰撞才能真正促進行業的發展。

另外,逐倉保證金模式的模式正在被越來越多合約產品採納,如BitMEX、OKEx、BHEX都支援該模式。相比此前使用者單個合約所有持倉的保證金和收益合併計算的全倉保證金模式,該模式使得使用者每個合約持倉將獨立計算其保證金和收益,使用者風險亦能得到縮小。

相比晦澀的風險控制機制,多數新興合約產品更願意將如何制定冷啟動營銷策略、吸引更多流量視為戰略重心,畢竟既有合約產品的競爭已經相當激烈,並形成較好的流動性與深度。如果新興合約產品們難以聚集足夠使用者與資金,那麼流動性與深度就無從談起,合約產品也失去其存在價值。

發起高額獎勵的模擬合約大賽是最常見的方法,如今幾乎所有合約產品冷啟動時都會採用,但當一個策略被所有競爭者都使用後,這個策略也就沒有什麼相對優勢可言。

更具體來看,財大氣粗的幣安打出了免手續費的宣傳口號,投資者在幣安合約上線前3個月享交易手續費5折優惠;FCoin則繼續了一年前的交易挖礦策略,為其合約產品FMex發行新通證,使用者可以透過合約交易獲得並享受合約交易分紅,試圖以此再現當年FT挖礦盛況。

同時,還有許多新興合約平臺試圖在合約品種方面大做文章,在BitMEX、火幣等合約平臺長期只有八九個合約品種的情況下,推出BNB、ALGO、XLM等相對非主流的合約品種,進而吸引更多感興趣的使用者。

不過從效果來看該路徑難言成功,畢竟這些合約品種所錨定資產在現貨市場價格波動極大,即便對那些鍾情於合約的高風險偏好使用者而言,其爆倉風險亦大大超出其承受範圍。

BHEX的思路則更加特殊,由於其使用者流量池難以與幣安等交易所相比,該交易所則將其合約交易產品升級為期貨合約雲交易系統,即將其合約產品底層技術與架構開放給第三方使用,共享深度與流動性。

「而且我們的系統採用了樂高模組式的設計思路,先將最基礎的模組做紮實,開發容納了市面上大部分合約型別、訂單型別、槓桿倍數、交易品種、結算方式等,第三方客戶可以輕鬆配置個性化的合約產品,而且所有系統都是同一套底層程式碼,後續升級也會很方便。」巨建華告訴鏈捕手,「我們已經談下幾十家客戶,接下來幾個月就會陸續上線。

交易所行業雖然此前出現過許多現貨雲交易系統,但期貨雲交易系統此番還是第一次出現。這意味著許多具有流量運營能力、但技術開發能力不足的第三方可以低門檻地獲取合約交易系統,同時其合約產品的流動性、深度會與BHEX雲交易系統下所有合約產品共享,這也就為BHEX解決了早期流動性獲取問題以及避免了過多的市場營銷壓力。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類雲交易系統的誕生在降低合約產品開發的時間與資金門檻後,勢必會引發越來越多的合約產品誕生,進一步加劇合約市場的競爭。

而在中小投資者之外,機構投資者其實是多數合約產品最主要的流動性提供方,因此如何為機構投資者交易提供效能足夠好、安全性高的API介面也成為各合約產品的競爭焦點。

就在去年,幣安就曾發生兩次API使用者被釣魚事件,致使許多API使用者的資產被駭客用於炒作冷門幣種,最終造成幣安使用者近萬個BTC的損失。

同時,火幣、幣安等合約產品的API在市場劇烈動盪時仍然會出現卡頓情況,許多機構投資者曾公開抱怨,這也為具有足夠技術實力的合約產品留下了一定市場空間

「幾乎所有合約交易所都只能為API使用者提供每秒幾十單的下單能力,但我們的合約產品架構是基於分片技術搭建的,相當於能為主要的機構方單獨分配獨享的資源空間去執行交易業務,例如每秒兩千單的交易能力我們就可以實現,這其實相當於不限速的API介面。」巨建華說。

面對越來越多合約平臺的競爭,老牌交易所們其實也都在加快出臺應對措施。例如火幣推出「他所VIP即我所VIP」計劃爭奪他所大客戶,同時上線BTC合約實時結算功能,使用者可隨時提取已實現盈利部分,從產品層面最佳化使用者體驗、提升使用者好感度;OKEx更是宣佈「他所提前爆倉,我所給予補償」,營銷意味濃厚。

毋庸置疑的是,如今加密貨幣合約市場仍然以BitMEX、火幣、OKEx三家獨大,幣安、Bakkt等新興合約平臺雖然造勢已久但遲遲未能上線,消耗了大量使用者的耐心,但即便如此顯然誰也不能低估這些新興平臺的實力與影響力,合約市場的三強格局勢必會迎來改寫。

同時,這些平臺的競爭加劇也不一定意味著此消彼長,對照傳統金融行業來看,整個加密貨幣期貨合約行業仍然有數十倍乃至數百倍的增長空間,這也是如此多玩家競相進入合約市場的根本原因

可以預見的是,合約戰事將愈演愈烈,上演更多精彩紛呈的故事。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