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小滿釋出DeFi白皮書,他們眼中的DeFi是什麼樣的?

買賣虛擬貨幣

12月25日,度小滿區塊鏈實驗室聯合北京大學管理學院釋出《度小滿分散式金融技術白皮書(2019年)》(以下簡稱“白皮書”)。點選下載:《度小滿分散式金融技術白皮書(2019年)》

白皮書專注於DeFi(Decentralized Finance,分散式金融),從DeFi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當前DeFi行業的機遇和挑戰,並創新性地提出了區塊鏈行業首個面向分散式金融的行業標準架構解決方案DOTA(DeFi-Oriented Technical Architecture),以期對DeFi的應用和落地發揮指導作用。

DeFi的基本概念、機遇和挑戰

DeFi是2019年區塊鏈技術在應用領域的最大亮點之一,並促進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的應用探索。白皮書對DeFi的定義是去中心化技術(Decentralized Technology)去探索一些金融應用和場景。包括:

傳統的分散式金融,是指採用分散式網路技術、分散式叢集技術、分散式計算儲存等技術來支援傳統金融業務,或者對金融業務進行分散式技術改造。

狹義的DeFi,是指基於數字貨幣或者Token進行的金融行為和服務。例如基於token的借貸服務、交易所、支付、保險、投資甚至理財等服務。其中,基於以太坊的DeFi服務和產品在當前階段最為繁榮。

廣義的DeFi,是指圍繞去中心化技術為基礎來構建的金融業務和服務,包括業務和服務完全基於去中心化技術進行構建(例如基於區塊鏈去中心化技術和智慧合約的抵押、交易、貸款),和服務本身不是去中心化的技術的,但是服務的物件,是基於去中心化技術的數字資產等物件(例如數字貨幣交易所)。

DeFi由於其去中心化的底層技術以及其倡導的開放包容的技術理念,在透明公開、審查、以及一些場景下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方面,相比傳統模式有鮮明的優勢。

白皮書認為,DeFi在未來的有兩個方面的機遇,

一是對已有金融業務或服務的分散式化改進和升級。利用區塊鏈技術的共建信任、透明公開、不可篡改等特性,對一些現有金融服務和業務會催生出升級和改造需求,

二是成為新興的金融場景和需求下的分散式基礎支撐。區塊鏈技術具備天然契合數字化場景的優勢,基於區塊鏈技術的DeFi完全有能力成為數字化和物聯網時代底層的金融基礎設施。

同時,還存在諸多挑戰:技術上的根本性制約、業務上較大的約束和轉變成本、整體區塊鏈行業的協同推進問題以及無法忽視的的監管等。

面向DeFi的技術架構方案DOTA

為了更加深入地進行面向未來“數字化、資產化與新金融”的應用探索。白皮書提出了面向DeFi的技術架構方案--DOTA(Defi-Oriented Technical Architecture)。如下圖,

白皮書強調,DOTA並不是一個軟體或工具,是提出的一套面向分散式金融場景和應用的技術架構,同時也是一套針對DeFi應用和場景構建的規範與標準。

在此參考架構下,度小滿區塊鏈團隊設計和實現了Dota-Core核心框架,一個完整且可擴充套件的分散式協議(Decentralized Protocol)的實現。架構圖如下,

白皮書還提到了DOTA架構下的一種金融DID的實現,即Dota-Passport。DID是更加適合於數字世界和數字金融場景的新型身份系統。DID的實現是基於Dota-Core完成的,因此DID資訊本身host在一個初始的DID Universe。如同其他業務域,DID資料同樣透過去中心化協議和交易、共識等來保證資料的可信。

另外,在DOTA的潛在應用場景部分,白皮書針對統一分散式金融身份(e-DID)、數字化資產管理(DAM)和IoT分散式結算網路(DDPN)分別進行了介紹。

最後,白皮書對未來區塊鏈技術和分散式金融做出了以下幾點預測

1.真正大規模應用到人們生活的首個區塊鏈應用,很可能發生在“金融+ +數字化+物聯網”方向。

2.底層的去中心技術的需要實際場景來驅動,才能產生質的進步,而這些場景可能是金融、數字化、物聯網的交叉領域。

3.在純虛擬化的數字金融場景,或出現雖未大規模應用、但是廣泛認可的標杆應用。

4. to G(面向政府)的各類案例(包括金融相關案例)遍地開花,但效果層次不齊。

李豐:始終專注於“區塊鏈+金融”的探索和落地

在巴位元記者看來,《度小滿分散式金融技術白皮書(2019年)》是今年內容最精彩的區塊鏈白皮書之一。白皮書創新性地提出了DOTA技術架構,並對其應用進行了探索和分析。從白皮書的文字表達上,我們也能感受到作者對區塊鏈技術、DeFi的熱情和務實態度。

今日下午,圍繞該白皮書,巴位元記者對度小滿區塊鏈負責人李豐進行了簡單的採訪。

巴位元記者:如果一句話來概括白皮書的內容,你會怎麼說?

李豐:分散式金融基礎設施研究與創新。

巴位元記者:白皮書的撰寫用了多長時間?

李豐:年初就有規劃,今年除了做一些跟金融業務的區塊鏈落地專案外,剩下的時間大部分是在進行分散式金融方案的研究和實現,白皮書的攥寫也就間斷的2個月時間。如同2018年的白皮書一樣 ,我們定位是做一份有價值、對行業推動有益的工作,因此裡面每一小節都是我們經過討論和有深入理解後形成的,整個攥寫過程中更是不斷反覆修改,非常痛苦。但是好在我們堅持下來了,並且對我們工作的闡述還算滿意。

巴位元記者:DOTA是一種全新的技術架構,還是其他技術架構的組合?

李豐:我們一直都專注於“區塊鏈+金融”的探索和落地,但是我們觀察到,當前的DeFi的發展方向有些不對,有些過於狹隘以及狹窄了,我們認為這對行業後續的發展不利。因此,結合我們對“區塊鏈+金融”的理解,以及對未來金融模式演進的推演,我們提出如何針對廣義DeFi進行技術和場景的探索。而這些探索的前提是,需要有完備的基礎設施,這在當前是一個空白。因此我們花了大量時間進行研究,因此總結出DOTA技術參考架構。可以說它是一個全新的框架或落地指導方針,希望讓行業能夠更加廣闊又有所支援的進行“區塊鏈+金融”方面的探索。

巴位元記者:DOTA的實際應用進展如何?

李豐:裡面的討論的3個場景,都是我們推演非常有價值的場景:體現分散式技術的價值,同時帶來業務的價值。我們目前是進行e-DID方面的落地工作,DAM也在研究合適的進行切入。而DDPN目前主要是探討階段,他依賴於物聯網技術的成熟。

巴位元記者:過去一年,區塊鏈應用落地並不樂觀。你們是怎麼在這種環境下保持熱情,並堅持下來的?

李豐:引用一句俗話: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我們目前的區塊鏈探索,商業化或盈利不是我們的首要目的。就如同前言所說,我們是認可”數字化+資產化+新金融“未來巨大的前景,所以一直不懈的進行技術和應用場景的探索。這個未來的到來,可能沒那麼快,但是我們相信一定會到來,並且到時候帶來的改變或者機會,是現在的我們無法想象的。這是我們不論在高峰還是低谷,持續堅持的源動力。當然,公司強大的技術基因,以及對金融科技、特別是前沿技術探索的強有力支援,也是我們進行探索的堅強後盾。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