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元股BTS: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鼻祖

買賣虛擬貨幣

談到交易平臺,很多人會想到去中心化交易平臺(DEX),畢竟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概念最近也很火熱:基於EOS的去中心化平臺,數量和使用者體驗已經非常可觀了,位元派的文浩甚至稱讚EOS生態不需要中心化交易平臺。此外,幣安已經上線了幣安去中心化交易平臺Binance DEX的測試網,Bitfinex、OK、火幣等之前也宣佈了公鏈計劃和基於公鏈計劃之上的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然而,很多人卻對第一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現在還在穩定執行且區塊活躍度一直名列前茅的位元股(Bitshares,BTS)知之甚少。

位元股的背景

2010年7月,那時候BM(Daniel Larimer,現在的EOS創始人)剛剛接觸比特幣不久,中本聰還沒有隱退。BM發現比特幣的確認交易時間需要約十分鐘,他認為這太長了,希望能改變PoW機制。

於是,他在Bitcointalk上發帖子,跟中本聰討論這個問題,沒想到中本聰霸氣回覆:“如果你不相信我或是看不懂(就算了),我沒時間來嘗試說服你,抱歉。”

被中本聰“懟”後,BM“另起爐灶”,打著“Beyond Bitcoin(超越比特幣)”的口號,於2014年推出了位元股(Bitshares,BTS )。

什麼是位元股

正如“一起個讀者眼裡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什麼是“位元股”,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

位元股網站將自己定位為“工業級去中心化平臺”;創始人BM則將位元股概括為“一個擁有錢包、賬本、交易平臺、貨幣系統、社群於一身的產品。”

普通使用者或許會把位元股視為一個全球化的交易平臺:任何使用者/機構,不必授權,就可以自由地進行轉賬、借貸、交易、發行Token等。 更高階別的使用者,或許會把它視為一個開發平臺:基於位元股,可以快速搭建出去中心化、低成本、高效能的交易平臺、承兌閘道器、資產管理平臺(眾籌)等等。

位元股:去中心化交易平臺的鼻祖

位元股也是DPoS共識機制的鼻祖,採用了石墨烯的底層技術,擁有高併發處理能力。相比於比特幣每秒只能處理約7筆交易,位元股目前的處理速度約每秒3300筆,理論上可以到十多萬甚至擴充套件到上百萬筆每秒。

在眾多身份標籤中,位元股最被人熟知的標籤,是“第一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目前,很多標榜自己是“去中心化”的交易平臺,往往採取鏈下撮合的模式,但在位元股系統中,所有的交易撮合都發生在鏈上。

那麼,位元股是如何實現的呢?我們需要先了解以下2個概念。

1、承兌商:提供法定貨幣與位元股系統內的穩定幣(BitCNY、BitUSD等)兌換服務的商家。這些商家需要抵押BTS(位元股系統發行的Token)給位元股系統,換取穩定幣,供普通使用者兌換。

2、閘道器:可以簡單理解為各種加密貨幣的“承兌所”。比如,你充值了一個BTC到某個閘道器地址,該閘道器就會給你一個它在位元股系統中發行的“BTC”,供你在系統裡使用(類似於Du場發行的籌碼)。

在位元股系統裡,只能流通位元股系統發行的BTS以及基於位元股發行的Token,這點類似於以太坊系統中只能流通以太幣和基於以太坊的ERC-20代幣。位元股承兌商和閘道器的作用,就是提供現實中的Token(比如BTC、ETH、EOS等)與基於位元股發行的Token相互承兌。

小結

雖然位元股是第一個去中心化交易平臺,且穩定執行多年,但因為學習門檻高、使用者體驗差、交易深度不足等缺點,無論是使用者量還是交易量,在頭部中心化交易平臺面前都不足掛齒。

隨著中心化交易平臺(如幣安、火幣、OK、Bitfinex等)“革自己的命”,開始佈局去中心化交易平臺(DEX),DEX的相關概念也再次火熱起來。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