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不適合傳統零售支付?央行發話了

買賣虛擬貨幣

在“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成為全民熱點後,2月21日,央行數字貨幣研究所區塊鏈課題組在《中國金融》,釋出題為《區塊鏈技術的發展與管理》的文章,指出不是所有專案都需要區塊鏈,不能為了區塊鏈而搞形象工程;區塊鏈以大量冗餘資料的同步儲存和共同計算為代價,犧牲了系統處理效能和客戶的部分隱私,尚不適合傳統零售支付等高併發場景。

文章提出區塊鏈技術當前存在的七點主要不足,包括:

1. 安全方面,區塊鏈缺乏體系化安全防護;

2. 儲存方面,全量備份的儲存機制容易遇到儲存瓶頸;

3. 互動方面,不同區塊鏈系統的互動性問題難以解決;

4. 運維方面,業務連續性的問題不容小覷;

5. 合規方面,區塊鏈無法保證結算最終性;

6. 職能方面,區塊鏈的去中心化特性與中央銀行的集中管理要求存在衝突。

在引導區塊鏈產業健康有序發展上,文章建議

1.去偽存真,“幣”和“鏈”不能混為一談。雖然區塊鏈發端於比特幣,但區塊鏈並不等同於比特幣。區塊鏈是密碼學、對等網路、共識機制等多種傳統技術的整合創新,要客觀理性對待。要對打著區塊鏈幌子進行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行為保持高壓態勢,加快市場的優勝劣汰和激濁揚清。

2.務實推進,不能為了區塊鏈而搞形象工程。對任何先進技術的作用,要相信但不迷信。正確認識區塊鏈技術的適用場景,不是所有的專案都需要區塊鏈,也不是所有的資料都需要上鍊。現階段,區塊鏈技術仍不成熟,面臨效能、安全、標準、合規等多方面挑戰,各方應冷靜思考、潛心探索,切實利用區塊鏈化解行業痛點,深度服務實體經濟。

3.立足長遠,認識到區塊鏈技術應用的系統性、長期性和複雜性特徵。目前,區塊鏈能否做到鏈上鍊下賬實相符、安全合規是行業關注的焦點。參與各方應綜合考慮市場發展、風險管控、法律合規等多個維度的要求,實現鏈上鍊下聯動、技術業務結合、創新與管理並重,以充分發揮“區塊鏈+”的數字賦能潛力。

4.標準先行,引導區塊鏈產業規範有序發展。充分借鑑網際網路金融風險專項整治中的經驗教訓,避免“先汙染後治理”,特別是要關注外部性風險可能對金融安全產生的影響。制定技術標準和業務規範,可提升我國在金融區塊鏈領域的國際話語權和規則制定權,有利於釐清區塊鏈的“是與非”和“真偽應用”,有利於維護市場秩序和金融穩定,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央行這番言論無疑進一步明晰了區塊鏈的應用發展方向。區塊鏈專案唯有化解行業痛點、服務實體經濟,才能真正發揮區塊鏈的優勢。致力於實現區塊鏈技術的真正價值的新一代區塊鏈公鏈平臺TT鏈(ThunderCore),先行實現了區塊鏈+政務、區塊鏈+民生的運用,合作搭建臺灣首個區塊鏈技術支援的網路意見調查及投票諮詢平臺i-Voter,將所有意見整合上鍊,保證資料公開透明、永不篡改,解決了投票系統的信任痛點。未來,期待會有更多的這樣務實的專案,共同賦能實體經濟,促進區塊鏈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