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襲來——數字貨幣的大發展契機

買賣虛擬貨幣

近幾天,關於DCEP的討論熱度正在下降,相對應的Libra被提及次數也明顯減少,輿論並未就此進行熱炒,行情走勢也較為平穩,說明市場發展更加成熟,也更加理性。但這並不代表業內對央行數字貨幣的關注力度也同步降低。

目前央行準備推出的數字法幣,從形式上看與現行紙幣的本質區別就是有形和無形之分:數字法幣只能寄託於網路而存在,雖然是純數字化的東西,但它卻同樣有面額以及數量。從使用方式來看,與現在流行的微信、支付寶一致,都屬於移動支付的範疇,區別僅在於數字法幣可以脫網支付,這是其他線上支付方式都無法實現的。並且數字法幣與紙幣具有同等的法償性,也就是說只要在法定範圍內,使用流通不受任何限制。

而要說起數字貨幣就不得不提比特幣,因為這是所有數字貨幣的鼻祖,其後的以太坊、萊特幣,甚至DCEP和Libra等等都是基於區塊鏈技術上的仿製品。至於中本聰設計比特幣的原始初衷,比較主流的說法是:他在08年金融危機期間看到了世界經濟發展的另一種形勢,由此來透過計算機的演算法實現虛擬貨幣的誕生,改變了唯實體貨幣佔據主導交易地位的世界支付形勢。

由於數字貨幣是由計算機演算法生成的,在這個演算法中擁有諸多節點以保證流通中的資料記錄,使每一筆交易必須透過區塊上的所有節點確認,然後再透過密碼的方式來保證整個流動過程沒有人為參與和舞弊行為。所以要想改變數字貨幣的價值定義,只有“收買”所有“人”才可能成功。因此數字貨幣程式的無法更改是得到全球公認的,這就保證了它的支付有效性、私密性和安全性,同時支付方式也更加便捷,可用範圍也遠比紙幣要更加廣泛。所以僅就支付角度而言,數字貨幣或許比紙幣要更有優勢。

隨著人們安全意識以及防範意識的提高,使用數字貨幣支付是否會洩露個人身份資訊,就是個很嚴肅的問題,畢竟央行數字法幣在銀行間流通時,必然無法達到比特幣那種隱蔽程度。不過DCEP也是完全的點對點交易模式,並且數字錢包具有權威獨立性,以及理論上的雙離線支付,綜合來看,至少比微信、支付寶的私密性要高的多,畢竟它不需要額外的身份認證和銀行卡繫結。

但這樣一來,銀行和儲戶之間的儲存關係如何定義?數字錢包中的資金狀態又該如何界定?這些都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但由於數字法幣與紙幣1:1永久錨定,且替代的又是流通中的現金,因此它不會像比特幣那樣,需要承受市場的價格波動,這也是它與通常意義上的數字貨幣一大根本性區別。

任何事物都存在正方兩面,數字貨幣也不例外。曾經的幣圈造就了一個又一個千萬級富翁,最高價格更是一度逼近2萬美元,而現在的情況,卻更像是狂歡後“一地雞毛”的凌亂景象,以及那些被深套在山巔的投資者無奈的哀嚎。

因此巴菲特自比特幣誕生之日起就從未停止過diss它,並堅定的認為數字貨幣不具有投資價值。因為其他所有的交易金融資產都是跟實體掛鉤的,而以比特幣為首的數字貨幣交易,非但沒有跟價值扯上絲毫關係,甚至還被披上了“欺詐”的外衣。由於數字貨幣發行上限的固化,在這種單一因素的影響下,數字貨幣的波動性非常大,並不適合大部分投資者,畢竟動輒百分之幾十的波動幅度,一旦方向錯誤就是萬劫不復的深淵,基本不存在挽回的可能。這也是幣圈爆倉率始終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事物的兩面性,讓央行在支付層面看到是利大於弊;巴菲特在投資層面卻認為是弊大於利。這兩者不存在非對即錯的單一性質,其對錯優劣最終還是要落在“人”上,也只有“人”的行為才能決定它是值得信賴的,還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但不管如何,既然央行已經開啟了數字法幣業務,那對於整個數字貨幣市場而言,都是一個利好,而隨著Libra等越來越多官方數字貨幣的誕生,幣圈將在春風沐浴下快速發展,茁壯成長!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