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 | 五年過去, 門頭溝事件將會怎樣結尾?

買賣虛擬貨幣

編者按:下月14日,Mt.Gox(中譯名:門頭溝)將向法院提交對債權人的償付計劃,並預計在年中執行。歷經5年的門頭溝事件,將在今年落下帷幕,其賬面留下的14萬個比特幣也將流回市場。數量如此龐大的比特幣或許會在今年再掀波瀾……

門頭溝交易所背景

門頭溝交易所由Jed McCaleb(也是Stellar及Ripple專案創始人)創立於2010年,域名Mt.Gox的本意是“Magic:the Gathering Online Exchange”,在早期被用來買賣名為《Magic》的卡牌;後來,聽說了比特幣的McCaleb將網站改為提供比特幣交易的平臺,並於同年7月18日正式上線。

2011年3月,無暇照顧網站的McCaleb將其轉手給域名託管公司Tibanne,該公司的老闆便是後來門頭溝事件的被告Mark Karpeles

當時,加密貨幣市場剛剛興起。由於幣種少,單價低等因素,門頭溝交易所憑藉起步較早的優勢獨佔全球80%的比特幣交易額。隨著大量比特幣愛好者湧入一家獨大的門頭溝,比特幣也從幾美元暴漲至兩位數,甚至三位數,在2013年迎來了第一個牛市。

門頭溝事件時間線還原

在Mark Karpeles接手交易所後,門頭溝平臺各種技術漏洞逐漸浮出水面,並多次受到外部攻擊:

2011年6月19日,駭客利用交易所訪問許可權將比特幣價格調至1美分一個,並轉走了大量比特幣;造成了約875萬美金的損失;

2011年10月,由於共識機制的漏洞,門頭溝的2609個比特幣被轉到無效地址,無法復原;

遺憾的是,這些攻擊並未引起Mark的重視;或者說,正迅速擴張其交易帝國的Mark根本無心處理網站漏洞。畢竟,與網站不斷湧入的使用者跟現金流相比,被盜的損失不值一提。時間進入2013年:

2013年3月,比特幣區塊短暫分叉,門頭溝暫停比特幣充值。當日凌晨2點開始,幣價迅速下跌至37美元;

2013年4月,超過70%的比特幣交易在門頭溝上完成。至5月中旬,門頭溝的比特幣日交易量達到15萬個,成為世界第一的比特幣交易所。比特幣價格也突破了100美金;

2013年5月,美國國土安全部(US Department of Homeland Security)向線上支付服務商Dwolla發出警告,稱門頭溝在美國境內的轉賬業務沒有獲得批准,要求其暫停向門頭溝提供服務,並凍結了門頭溝賬戶中的500多萬美元。這是門頭溝第一次因業務不合規受到監管部門的制裁,它不得不暫停了美元提現服務

2013年6月,門頭溝宣佈獲得了美國金融犯罪網路(FinCEN)頒發的轉賬及支付牌照(Money Services Business Licence)並在網站公告美元提現業務恢復。但直至9月,平臺上完成的提現業務寥寥無幾;

據美國Wired Magazine在2013年11月的報道,門頭溝使用者提現都有幾周到幾個月不等的延遲,懷疑門頭溝已因合規問題被美國銀行系統“雪藏”(forzen out of the U.S. banking system)。BitcoinTalk、Coindesk等論壇上對門頭溝上美元提現業務延遲的投訴越來越多,相關話題多達3300個。從這時起,經歷了短暫輝煌的門頭溝便開始走下坡路:

2013年11月4日,註冊在中國的比特幣交易網站——比特幣中國的日均交易量超過門頭溝,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的比特幣交易所;

2014年2月7日,門頭溝聲稱遇到“技術問題”,暫停了比特幣提現業務。比特幣價格在當日直接跌破800美元;

2014年2月10日下午1點,門頭溝釋出官方宣告,堅稱比特幣挖礦軟體和協議機制有根本性漏洞,導致駭客可以修改交易記錄,造成使用者交易延遲或故障;這份宣告被包括Coindesk在內的眾多媒體解讀為“無限期暫停提現”;

同日下午4點,世界最大的比特幣諮詢網站Coindesk將門頭溝從BPI(比特幣指數價格)中移除

2014年2月11日,比特幣挖礦軟體的開發者Jeff Garzik和Gavin Andresen迴應門頭溝宣告,指出門頭溝對軟體和協議漏洞的指責根本是無稽之談。此時,比特幣價格在600美金左右波動;

2014年2月17日,門頭溝再次釋出宣告,披露技術人員針對目前的“安全問題”已採取的措施。宣告中仍然沒有提到恢復提現的具體日期;

2014年2月20日,門頭溝的比特幣價格跌至135美元,低於其他平臺約20%,大部分使用者已對門頭溝喪失信心,兩名比特幣愛好者來到門頭溝東京總部辦公室進行抗議;

同日,門頭溝發表宣告:因為“安全”原因,將搬離東京的辦公室,回到澀谷辦公;

2014年2月23日,門頭溝CEO Mark從比特幣基金會董事會辭職。門頭溝官方推特(Twitter)的所有帖子被清空;

2014年2月24日門頭溝暫停全部交易,網站在幾小時後下線。之後,其他6家交易所釋出聯合宣告,譴責門頭溝,並指出“這只是一家公司的醜陋行為,不應影響比特幣的價值”;

2014年2月15日,一份名為“危機應對草案”(Crisis Stategy Drafy) 的門頭溝內部檔案從網上流出,指出門頭溝被盜744,408個比特幣;

同日下午,門頭溝釋出官方宣告,聲稱該檔案基本屬實,並正式關閉交易所。根據當天的訊息,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門頭溝已經破產;

2014年2月26日,門頭溝收到來自紐約法院的傳票。日本當局迫於壓力,開始進行調查;

2014年2月28日,門頭溝正式向日本法院遞交破產申請,申請了《民事再生法》的倒產流程。門頭溝的申請中稱平臺共丟失85萬比特幣,其中使用者的有75萬,其他屬於公司;申請免除65億日元(約6360萬美金)的債務。按照當天均價,門頭溝因比特幣被盜損失約4.75億美元;

2014年3月9日,門頭溝在美國申請破產;

2014年3月20日,門頭溝宣佈在公司的舊錢包中找到19萬9999個比特幣,丟失的比特幣降為65萬個。

至此,門頭溝事件暫時告一段落,但它給整個比特幣社羣帶來的影響卻遠遠沒有結束。曾經將比特幣價格推向頂峰的門頭溝,也使比特幣價格墜入深谷:2014年2月到3月,比特幣價格跌幅高達36%,比特幣市場進入寒冬期。這一寒冬期維持了整整兩年,在此期間,比特幣的交易量和價格都瘋狂縮水。同時,社羣使用者的信心也已崩塌,無數投資者在門頭溝辦公室外舉牌維權,曾經建立的“去中心化”的信任機制早已不復存在

門頭溝事件的疑點

疑點1:2013年,在門頭溝申請破產後,其官網、CEO Mark的個人部落格及Reddit賬戶被駭客攻破。駭客聲稱,門頭溝網站的資產表顯示該公司仍持有951,116個比特幣。即,破產申請中丟失的比特幣有可能仍然存在(持有方式和位置未知),並被Mark暗中操控。駭客還將讀取的資料公開在Mark的部落格中供人下載,但Mark是否監守自盜至今並沒有得到證實。

疑點22015年,Mark因涉嫌侵佔和挪用公司資產被日本警方拘捕,並被指控操縱他個人在門頭溝的賬戶。有訊息稱,在2013年9月至12月,Mark將屬於門頭溝使用者的3.4千萬日元(約316萬美元)轉入自己賬戶。但後來因為這項指控缺少有力證據,Mark於2016年7月被保釋出獄。在2018年的審判中,Mark的辯護團稱Mark當時的轉賬行為是公司的業務所需,並沒有侵佔公司財產,再一次否認了挪用公款的指控。

疑點3:2017年,美國警方以涉嫌比特幣洗錢超過40億美金的罪名通緝俄國人Alexander Vinnik,而後他被希臘當局抓捕。據美國警方稱,Alexander Vinnik持有大量比特幣,其中一部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門頭溝事件。Alexander Vinnik也被日本比特幣安全公司WizSec認為是門頭溝事件的最大嫌疑人。但在希臘法院審理此案時,Alexander Vinnik否認了所有指控。

門頭溝事件依舊籠罩著層層疑雲,丟失的比特幣到底去了哪裡,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清楚。然而從目前形勢來看,控方並不打算輕饒Mark。儘管在日本法律中,非法挪用公司資產最高只會被判5年有期徒刑,但控方正在向法院申請以“挪用公款,篡改資料”等罪行判處Mark 10年監禁。今年3月15日,法院將會正式定罪,這個曾風光一時的比特幣大亨也將迎來遲到的判決。

門頭溝事件對監管的影響

毋庸置疑,比特幣是金融及科技史上的一次創舉。但在門頭溝事件發生的2014年,比特幣交易並沒有受到各個國家職能部門的監管和保護。區塊鏈技術去中心化的特質,也大大增加了追查損失的難度。

門頭溝事件後,相關監管部門的質疑也越來越多:美國參議院銀行委員會委員,民主黨參議員喬·曼欽 (Joe Manchin) 就在該事件後向聯邦立法機構和美聯儲主席耶倫寫信建議立法禁止比特幣繼續流通。

值得慶幸的是,大多數國家的立法部門沒有選擇完全禁止這一革新的發明,而是逐步完善現有的制度,以更好的管理加密貨幣市場和保護投資者的權益。

在2014年,該事件後,日本金融廳(FSA)開始擬定對加密貨幣的監管辦法併成立了針對“支付及處理的複雜性(sophistication of payment and settlement operations)”的研究小組。這個小組的研究報告中指出:

1. 需要設立加密貨幣交易所註冊系統;

2. 加密貨幣的交易或轉賬需要受到反洗錢條令的監管;

3. 需要建立保護加密貨幣投資者的系統。

這份報告在交到金融廳後,政府隨即向國會提交了修改現有支付法案的提案(Bill to amend the Payment Services Act);支付法案在2016年完成修改,2017年正式生效。

新的支付法案不僅詳細定義了加密貨幣的性質,更使得所有在日本成立或在日本運營的交易所可以在政府監管下更加合規的運作:除了向日本金融廳註冊並每年提交平臺財務資料和年報外,交易所也需要遵守反洗錢條例核實平臺使用者的身份,並及時向金融廳報告可疑交易。

日本政府開創了加密貨幣監管的先河,讓日本市場成為更多加密貨幣投資者的選擇。不可否認的是,門頭溝事件在行業的規範程序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門頭溝事件的後續

根據門頭溝受託人小林明信(Nobuaki Kobayashi)釋出在官網(mtgox.com)的報告顯示,他在2018年3月前共出售了價值5億美元的比特幣和比特幣現金以滿足早期債權人提出的索賠金額;在之後的3月至6月,小林明信再次出售了價值2.5億美元的代幣用於支付訴訟和附帶索賠的費用。截止2018年9月25日,門頭溝賬面共有約6.4億美元,14.16萬個比特幣以及14.28萬個比特幣現金。

按照破產時每位使用者的賬戶餘額(共計75萬個比特幣),當年損失的每個比特幣都可獲得約660美元以及0.18個比特幣的賠償。

門頭溝債權人的賠償申請已經於2018年10月22日截止。檢方將在2019年1月31日至2月7日受理所有申請,而門頭溝的賠償計劃也會在今年2月14日提交給法院並於年中執行。除去未提交申請的債權人,門頭溝事件中的1萬多名受害者終於將在5年後的2019年迎來曙光。

對於債權人來講,5年的強制持幣無疑帶來了頗豐的利潤;但當數量如此龐大的比特幣流回市場後,又會造成怎樣的影響呢?或許在2019年,門頭溝會再一次在加密貨幣市場中掀起波瀾。

參考資料:

1.《Report under Paragraph 1 of Article 125 of the Civil Rehabilitation Act》

2.https://www.mtgox.com/img/pdf/20180926_report.pdf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