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論劍“區塊鏈”

買賣虛擬貨幣

【喬家大院♦愛尚鏈】全文1700餘字,卻乾貨滿滿喲。

11月25日,全天參加清華經管學院主辦的《BAC 2018區塊鏈應用大會—從網際網路到互信網》,嘉賓大佬雲集,從各方面闡述自己“觀點”及掌握的行業動態,非常過癮。

大會發言嘉賓有張勤(中國科協原副主席、國際核能院院士)、高西慶(證監會原副主席、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原總經理)、楊凱生(中國工商銀行原行長)、朱巖(清華大學網際網路產業研究院院長)、陳鍾(北京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區塊鏈研究中心主任)、劉曉蕾(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金融系主任,區塊鏈實驗室主任)等,部分精彩觀點分享如下:

一.關於監管

1.區塊鏈是一次改變人類生產關係的創新,監管部門喜歡或不喜歡、擁抱或不擁抱、阻礙或不阻礙,它都會繼續發展,直到任何人不得不接受它。歷史上,凡是政府插手干預的事就發展緩慢,政府放手就激發巨大活力。

2.技術創新歷史裡,政府監管與市場有過無數次博弈,但總是以政府監管失敗而告終;特別是會產生巨大經濟利益的領域,市場生命力非常強,而監管之手卻總按奈不住,想無處不在,卻終將被拋棄。

3.中國在區塊鏈領域面臨巨大歷史機遇,無論人才、算力、資金方面都處於很好的位置,如果被監管“一刀切”、“一棍子打死”,很可能走歷史上晶片、資料庫的覆轍(與西方同一起點上出發,卻因為體制被遠遠甩到後面)。

4.建議監管部門,面對新事物,如果還搞不清它“是什麼”,就先從它“不是什麼”入手,把不能幹的範圍劃定好,而不是開始都不管、放任自流,一點出了事情、看到權力就都掙著去管。

二.關於無幣區塊鏈

1.虛擬幣監管之下,多談“無幣區塊鏈”本質上是為“保護區塊鏈”,是一種為區塊鏈長遠發展採取的緩和、中庸態度,用空間換時間,給區塊鏈成長創造良好氛圍。

2.“無幣區塊鏈”只是一個“管飽區塊鏈”,與聯盟鏈類似,需要行業牽頭者投入巨大財力,卻很難找到商業模式,也很難從這件事上掙到錢。投資機構對此持基本共識,熱情不高。

3.“有幣”或“無幣”只是區塊鏈的形式,如何對參與者“激勵正反饋”或者“懲罰負反饋”才是本質,如果沒有反饋機制,就難以吸引更多人參與進來,也就不具備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從“整體系統反饋”角度看“有幣”或“無幣”。

4.星河資本介紹投過的一個區塊鏈專案(至今沒有發幣),團隊踏踏實實做事,透過股權融資方式,專案估值已達到15億人民幣;而投的其他發幣專案,很多被資金託市壓力所累,反而已經死掉了一大批。

三.關於各類“騙局”

1.區塊鏈只是一個工具,工具不分好壞,被騙子利用搞“傳銷幣”並不能否定技術本身。如果區塊鏈行業被“騙子”整體打敗了,只能說明這個行業能力不行、人才吸引不夠,用技術創新和落地應用是對“騙局”最好的反擊。

2其實騙子更善於學習、更喜歡利用熱點。很多新技術都曾經是騙子的工具,如奈米技術、P2P等,一地雞毛更多是監管思維出了問題,到底該教育“投資者”還是“監管部門”,值得討論。

3.從金融發展史看,凡帶有金融屬性、涉及利益的工具,成長中常常伴隨著詐騙等負面現象;即便證券市場發展,發展初期,也有不少騙子透過成立空殼公司,發行空氣股票圈錢的事情。

4.如果作惡成本低,被發現、被懲處的概率低,監管部門法規有法不依、執法不嚴,只會導致劣幣驅逐良幣,對技術發展和市場形成了更大程度的破壞。美國證券行業作惡被發現懲處概率超過50%,而中國不足1%,才是問題的根源。

四.關於STO熱點現象

1.融資屬性不應該是區塊鏈創新的重點方向。對踏踏實實做事情的專案而言,傳統融資方式更安全、且夠用,任何企圖繞開監管的融資方式都存在很多風險和隱患,對區塊鏈行業發展未必是好事。

2.所謂STO熱,更多是“中國市場”的區域性現象。美國市場對STO更多是“有待觀察”態度,並沒有呈現“中國式”的極大熱情;無論是ICO還是STO,以及整個區塊鏈投資,中西方可謂“冰火兩重天”,華爾街機構始終“不溫不火”,中國掀起了非常大熱度。

透過嘉賓們發言和圓桌討論,對於區塊鏈的發展來,比較有普遍的共識還有:

1.區塊鏈發展肯定是不可阻擋的,但未來可能會有很多關鍵性修正,不再是原教主義區塊鏈

2.媒體過度解讀以及行業區塊鏈做噱頭博取眼球,對區塊鏈發展並無益處,還可能帶來更多負面影響。

3.區塊鏈會加速“現代金融”,而“現在金融”的既得利益者、也會是阻礙者,看淡“金”看重“融”對行業發展更好。

4.區塊鏈認識中的“不合時宜”都有時間節點,即便監管層內部也有不同聲音和認知,發展是主流,縫隙會一點點擴大。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