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真的可媲美黃金嗎?

買賣虛擬貨幣

黃金恆久遠,一克永流傳~

一直以來,比特幣由於其特性被吹捧為“數字黃金”,廣大投資者更是期待比特幣在未來能夠和黃金一樣擁有避險功能的儲備資產。

那麼,比特幣真的可以媲美黃金嗎?對此小編持懷疑態度。

原因一:未被主流社會認可

從古代起,世界各地的人們都視黃金為出遠門的最佳盤纏,截止2020年,黃金仍然是世界通行的貨幣。只要手中擁有真正的黃金,在世界各地的銀行,首飾商,金商都能夠把黃金兌換為當地的貨幣,黃金可以全世界通行無阻,它的貨幣地位比美元還要穩固,所有國家的人們對黃金的貴重價值都有共識,是全世界都認可的資產。

而比特幣誕生於2008年金融風暴之後,而更多以暴漲暴富的姿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且時間遠遠無法同黃金相比,且由於其技術性,普及度較低,更多流行於程式設計相關的IT圈和投資投機的金融圈,共識門檻相對較高

共識和其他意識形態一樣,不但依賴於時間的長短,還需要政策、文化、歷史、藝術、宗教等多方面潛移默化的輸入,黃金作為能保持千年高價值的霸主地位,其價值已深入人心,難以輕易被取代。

原因二:不同的價值基礎

黃金作為一種實物貨幣,國家級戰略儲備避險資產,其穩定性與保值性具有社會共識,是有內在價值的,其價值不因是否使用而改變,供給受市場因素影響,比如其收益率和挖礦技術等。

人們對於黃金的需求是同時受到其內在價值和未來交易價值共同影響的。

而比特幣本身沒有內在價值,其價值是以使用價值為基礎,能獲得經濟上的成功是因為比特幣在使用上具有便利性,並且能在跨國等交易中大大降低成本,增加了金融服務的普適性。

比特幣的供給理論上是外生給定的,由編訂的程式演算法得出,完全由經濟系統外部確定並輸入系統的變數,它只對系統產生影響而不受系統的影響。

原因三:避險性待商榷

當出現新冠病毒或金融市場恐慌時,投資者通常會退出諸如股票和比特幣之類波動大的資產,尋求更為穩健的強流動性的避險資產策略。

金價與通貨膨脹主要存在正相關關係;與美元指數,重要股票指數(美國道瓊斯指數,S&P 500等)主要呈現負相關關係,因此在經濟市場價格波動大時,黃金具有避險保值屬性。

作為避險工具,比特幣的穩定性不可與黃金對比,且發展仍需等待主流社會價值認可。風險性不可忽視,但短時避險工具屬性與公眾情緒偏向性呈現明朗趨勢。

雖然比特幣呈現類似黃金的避險性統計結論,即與主流股票市場指標弱,逆相關。但在今年3月全球冠狀病毒爆發和股市暴跌之際,投資者尋求避風港,但並沒有轉向比特幣。此外,比特幣和黃金的走勢截然相反。除了價格走勢之外,芝商所的比特幣期貨市場資料還表明機構投資者正在迴避比特幣。

中國人民大學金融科技研究所高階研究員蔡凱龍指出,影響比特幣漲跌的因素越發複雜。但未來所有人都會認識到它並非數字黃金,而是“風險的放大器”。其價值無法錨定,與其他資產價格受成本、價格影響不同,比特幣沒有正常市場價值範圍,截至目前它尚未有任何讓人信服的估值基礎,更像一葉風雨飄搖的小船。沒有錨定物的情況下,其價值波動巨大,減半行情、供需關係對它的影響遠不如心理因素來得重要。

前中國銀行副行長王永利發文稱,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比特幣等“數字幣”價格大跌,一週之內價格大跌三分之二。人們應充分認識到,它們不可能成為“數字黃金”,也不可能成為強勢貨幣或避險資產,應從對各類“數字貨幣”的幻想中徹底擺脫出來,對貨幣有個清醒和準確的認知。比特幣儘管高度模仿黃金的機理,但它卻根本不是真正的黃金,只能是數字化的“虛擬黃金”或“虛擬資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