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盟鏈真的那麼香嗎?要麼消失,要麼成為公鏈“附庸”

買賣虛擬貨幣
不知道你注意到沒有,目前整個市場期待的大風向,似乎只有“比特幣減半”一個。不再有人關心分片或是能夠所謂提升TPS的各種新共識機制,也很少有人去關心新的技術,新的專案,從機構,到媒體,直至普通投資者,似乎只剩下減半礦幣這一個值得關注的熱點。除了減半之外,勉強稱得上熱點的,則是一直看似很火,實則暫時找不到太多真實使用者的DeFi,作為救命稻草般的存在,一個區塊鏈專案要是不跟Defi搭上點邊,你都不好意思說你是搞區塊鏈的。而在另一邊,無幣聯盟鏈,卻像是迎來了春天一樣,迎來一波熱潮。18年2月,菜鳥與天貓國際開始啟用區塊鏈技術跟蹤、上傳、查證跨境進口商品的物流全鏈路資訊;8月,騰訊聯手深圳市國家稅務局開出全國首張“區塊鏈電子發票”;2019年,迅雷聯合廣州市政府共同推出了地方金融區塊鏈徵信共享平臺,20年第一季度,落地接近40個場景的螞蟻金服聯盟鏈,TPS已然過萬,將會正式上線。白話區塊鏈前段時間也發過文,《大多數公鏈停留在“空氣”階段,聯盟鏈是落地應用大殺器嗎?》,列舉了無幣聯盟鏈的一些應用場景。
然而,長遠來看,事實是否真的如此?

1. 所謂優勢,往往是把雙刃劍

眾所周知,聯盟鏈相比於現階段的公鏈,有著許多顯而易見的優勢。

效能上來看,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在抽掉去中心化之後,聯盟鏈可以盡情的在可擴充套件性(效能)上突飛猛進,在公鏈只有幾百最多上千TPS的階段,螞蟻金服已然達到了10萬TPS的級別。

安全性方面,而因為其授權准入的機制,木桶理論的短板得到極大提高,聯盟鏈的安全性可以說也是遠高於絕大多數公有鏈。

而拋開技術,單就應用場景,聯盟鏈已然半隻腳踏入“落地應用”的階段,電子發票,物流溯源,徵信平臺等一種應用已然初具規模,反觀公鏈這邊,似乎只有DeFi勉強拿得出手。

政策層面,更是不用說,至少在國內,做聯盟鏈是有各種政策支援的。

然而天底下不能好事兒都讓你一個人佔盡了,這些特性,在給與聯盟鏈優勢的同時,也給了他幾乎不可修復的隱患與缺陷。

不少讀者應該都知道,金庸《笑傲江湖》裡令狐沖所在的華山派分為劍宗與氣宗,書中華山掌門嶽不群講過這麼一段話:”劍宗功夫易於速成,見效極快。大家都練十年,定是劍宗佔上風;各練二十年,那是各擅勝場,難分上下;要到二十年之後,練氣宗功夫才漸漸的越來越強;到了三十年時,練劍宗功夫的便再也不能望氣宗之項背了。”

區塊鏈十年之際,“劍宗”聯盟鏈壓過“氣宗”公鏈不是什麼稀奇事情,再過10年20年,聯盟鏈的短板也許便暴露無疑,屆時隨時可能被公鏈一騎絕塵,遠遠甩在身後。

那麼,究竟是哪些劣勢,讓筆者做出如此判斷?

2. 聯盟鏈的劣勢

1.技術上的可替代性 - 特殊的資料庫

曾經跟懂技術的人做過討論,一個聯盟鏈,是否能用一套特殊設計的分散式資料庫替代?答案是,不能完全替代,但可以做到一定程度上的近似替代。

傳統的分散式資料庫,各個節點是可信的,黑掉一個,基本上系統就崩掉了。

而聯盟鏈,無論有Token與否,畢竟還是有區塊,有鏈,資料打包進區塊,生成雜湊,且每一個區塊還儲存著前一個區塊的雜湊值。這樣雜湊成鏈,任意位置任何微小的更改,都會導致整個鏈條雜湊值的徹底變化,這也是區塊鏈“不可篡改”核心要素的技術實現手段。

分散式資料庫是否可以做到類似屬性呢?理論上來說,如果所有使用者只有“可讀”與“新增”許可權,而沒有“刪除”,或是修改許可權,那麼一個分散式資料庫從本質上來說,聯盟鏈能幹的事情,在應用層模擬一下,它應該都能幹。

當然,現實裡不會有如此設計的資料庫,無論如何,總會有一個最終的超級管理員許可權賬戶,可以對資料庫執行一切操作,而但凡只要存在這樣一個賬號,便存在洩露,或是被黑的風險。

所以,從純技術的角度來講,聯盟鏈僅僅比分散式資料庫多了“雜湊成鏈,不可篡改”這樣一個重要特性,而其餘方面,相對已經使用了幾十年的資料庫系統來講要不成熟很多,所以孰優孰劣,尚未可知。

2.技術進步的跟隨者,而非引領者

現代社會,是個節奏越來越快的時代!

以前懂點技能就可以幹一輩子,現在出了學校即面臨失業,找到工作也被逼著終身學習。

以前一個車型可以10年不變樣,現在三年就得一小改,5年一大改,沒辦法,你不改,別人改了,你的就賣不出去。

以前一個軟體可以用好久,可能一年升級一個版本,現在幾天一個補丁,用著用著就得更新。

區塊鏈最初幾年全都是對比特幣的拙劣模仿,現在智慧合約,Layer 2,分片,跨鏈,DeFi……新概念新技術一個接一個,要是脫離圈子幾個月,再回來可能都聽不懂大家在談論什麼。

而你會發現一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所有你能想到的這些概念,無論是POW,POS等共識機制,還是剛才提到的技術概念,使用場景等等,都是源自公鏈。

換句話說,公鏈,才是驅動“區塊鏈”技術與場景不斷向前推進的迭代的引領者。

作為聯盟鏈,註定只能跟在公鏈後面“吃灰”。“哎?聽說你們又發明了一個新技術?那我等等,好用的話我看看哪兒能不能用上……”

這種跟隨模式,在初期也許可行,待行業技術逐漸成熟,創新如井噴之勢發展,或是出現大量需要代幣才能實現的應用場景之時,無幣聯盟鏈,是否還能維持今時今日的地位,都很難說。

不然,長期以來一直善於學習和模仿西方技術的發展中國家,為什麼越來越重視自主研發創新的能力?為什麼把剛起步不久的區塊鏈看做是彎道超車的籌碼之一?因為我們知道,做一個Follower(跟隨者)是沒有前途的,要自強,只能做Leader(領導者)。

3.安全性的天花板

區塊鏈並非絕對的不可篡改,只是通常來講,篡改的成本太高,代價太大,51%攻擊對於像BTC這樣的公鏈,幾乎是不太可能的事。

但在另一邊,51%攻擊對於很多市值很低的新鏈來講,卻是非常容易的事。

換句話說,公鏈的 “不可篡改”,本質上是基於經濟學上的博弈,而非技術。

聯盟鏈這邊,由於不存在市值以及節點木桶理論的限制,其安全性要遠高於大多數公鏈,以及分散式資料庫,看起來,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然而,這個安全性有個天花板,換句話說,聯盟鏈的安全性,永遠不可能超過頭部公鏈。

比特幣在過去的十年之中,累計投入的 “挖礦” 裝置價值達到上百億美金,再加上這十年裡累計投入的電費,比特幣總賬的所謂 “不可篡改”,是由迄今為止數百億美金的投入 “盡力” 保障的,而且隨著區塊鏈的發展,這種安全性會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和放大,你覺得,哪條聯盟鏈敢說,自己的安全性會比這拿真金白銀對出來的比特幣更高?

所以最終,聯盟鏈的使用場景,只能是那些,“要求比較安全,又沒有要求絕對安全”的場景,那些場景,只會選擇比特幣,或是其他久經歷史考驗,安全性得到了歷史與金錢加固的公鏈。

3. 區塊鏈的本質 信任、生產關係、量變與質變……

區塊鏈的本質,有許多說法:

有人說,區塊鏈的本質是,一個不可篡改的資料庫。
有人說,區塊鏈的本質是,一臺去信任的機器。
有人說,區塊鏈的本質是,對一種新的人類生產關係。

聯盟鏈,看起來,資料很難篡改,信任得到了加強,然而,這種量變,似乎離真正的質變,又少了點東西,這最後的一點,卻往往決定了其長遠的生命力。

要知道中本聰之前,已經有過數字貨幣的很多嘗試,但最後都止步於雙花問題。而中本聰想出來的方法,就是給延長最長鏈的人(認為是誠實的人)一點獎勵,這就是比特幣。比特幣之後,才有了區塊鏈。

當年紅極一時的上網本

當年,筆記本在螢幕尺寸,輕薄便攜與效能之間無法兼顧,於是,誕生了一批重量輕,效能不高,螢幕不大的上網本,受到了市場的追捧。

然而沒有幾年,隨著技術的提高,主流筆記本在兼顧效能和螢幕尺寸的情況下,重量越來越輕,終於,慢慢把上網本擠出了市場。

試想,有一天,以太坊或是某個主流公鏈TPS過萬,安全性足夠高,當你可以選擇這樣的公鏈來實現你的業務之時,你還有什麼理由去選擇聯盟鏈?你也許會說那靈活性與定製化呢?也許屆時,當使用Cosmos或是Polkadot去迅速搭建一條自定義的,基於跨鏈公鏈的專有聯盟鏈,遠比自己獨立開發成本更低,安全性更好的時候,你還會選擇使用所謂的聯盟鏈麼?

也許,聯盟鏈會和公鏈並存一段時間之後,如上網本一般,逐步消失於人們的視野之中。

也許,聯盟鏈會和公鏈並存一段時間之後,依附於頭部公鏈之上,成為其“附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