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經濟崛起有什麼機遇與挑戰?

買賣虛擬貨幣

2001年TrustCommerce首次提出“代幣化”的概念,旨在用唯一的識別符號(代幣)來代替持卡人資料。過去20年,隨著區塊鏈技術和代幣經濟的興起,這個單一的用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目前區塊鏈應用幾乎遍及每個行業,代幣化和區塊鏈技術的概念也將大大改變全球經濟。

之前,我們探討過了大規模採用區塊鏈技術的潛在途徑,因為區塊鏈技術與去中心化金融(DeFi)更具相關性。本文,我們打算深入探討代幣化經濟,並反思其應用的當前狀態,和怎樣才能使代幣化在我們的金融系統中發揮關鍵作用等問題,尤其是在涉及資本市場和投資的時候。

接下來我們將探討,大規模代幣化的道路上將會遇到哪些巨大挑戰。

代幣化的概述

代幣化是將基礎資產數字化並記錄在區塊鏈上的過程,和分散式賬本技術的本質一樣,是去信任化、不可篡改、完全透明的,這個過程反映了區塊鏈網路的特性。在對資產代幣化之後,可進行交易且不會產生P2P摩擦,每個交易都記錄在不可篡改的分散式本中,並且不會有任何的人為影響(假設該代幣是在未許可的網路上建立的)。

2015年,世界經濟論壇釋出了《技術臨界點》報告。該報告對全球約800位CEO進行了調查,要求他們估計21項重大技術變革,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的採用就是重大技術之一。結果令人震驚,據預測,到2027年全球GDP的10%將被記錄並儲存在區塊鏈中。此外,58%的受訪者回應說,這一數值將在2025年之前實現,現在離2025年只有5年時間了。

按絕對值計算,這意味著目前區塊鏈上被數字化的總資產約為8.6萬億美元,比目前的3000億美元的加密市值增長了300倍。所以,我們需要花時間瞭解代幣化的優勢和存在的挑戰,這樣才能使這種指數型增長成為可能。優勢和存在的挑戰如下:

代幣化的優勢

毫無疑問,代幣化過程可帶來一些優點,儘管這些都是區塊鏈技術的固有優點,且這些優點尚未在機構規模上得到證明。

去中介化:如前所述,當資產被代幣化時,會被記錄在區塊鏈分散式賬本上,這是一個完全不篡改、可審計、透明和去中心化的交易記錄。不需要中央權威機構驗證交易,這就消除了人為和機器干預的風險(錯誤、欺詐和偏見)。

進一步民主化的投資:透過代幣化可以擁有部分所有權,而且很少會規定最低投資額和所需的持有期。換句話說,傳統的證券化過程可能會限制某些投資者的參與,但代幣化不會,它是一種民主產品。

市場效率:與現有全球交易所的股票和債券不同,代幣可以7天24小時(隨時隨地)交易,可以想象未來二級市場將晝夜不停地運作著。這意味著時差和地理位置,以及當地特定市場的時間約束,將不再決定著全球交易動態。反過來,理論上全球交易視窗將擴大3倍左右,資本市場和資產管理領域將需要徹底重新設計,當前的交易執行和交易平臺動態是圍繞傳統的基礎資產(即股票和債券)設計的。

更快、更便宜的交易:如前所述,區塊鏈上的交易是透過智慧合約執行的。這意味著沒有管理負擔,也沒有透過代幣交換產生的管理費用,也不需要租金,即交易快捷,幾乎沒有成本。較低的運營成本和非中介化,肯定會帶來更便宜的訪問成本(即較低的交易費用),這對買方是有利的。但是,要實現這些好處,確實需要解決區塊鏈技術目前面臨的一些問題,比如可擴充套件性問題(高昂的交易費用和網路堵塞問題)。

提高透明度:和區塊鏈技術的性質一樣,所有發生的交易都被記錄在分散式賬本中,並儲存在區塊鏈上。這意味著這個過程是完全透明的,各方都可來審查,所以跟蹤資產的歷史資料變得更加可行和可靠了。

儘管有以上列出的這麼多的優點,但仍然有許多挑戰需要去克服。在這些障礙消除之前,我們不太可能看到全球經濟向代幣化的模式轉變。

存在的挑戰

監管和合規性:與更廣泛的證券市場一樣,針對證券型代幣的監管限制在不同司法管轄區之間也存在很大差異。不僅如此,某些情況下(美國是最好的例子),在提供合規的證券型代幣方面幾乎沒有先例可循。直到最近,透過Blockstack發行了Reg A+代幣,美國才有了先例。在瑞士和馬耳他等其他國家,同樣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政策方針更為明確。這裡的問題不僅涉及最初代幣的建立和銷售(ICO等),還涉及在二級市場上進行代幣交易的過程。

供應和需求:2017年底ICO熱潮和STOs之後,代幣供應不再短缺。儘管這些專案是可行的,但其中許多專案提供的交易基本上是不合格的。無論哪種情況,實現供需平衡仍是一個挑戰。對於擁有較大資本的參與者來說,更是如此,除非供應方面的規模和質量更為成熟,否則大資本是不會參與。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尤其是在大規模採用去中心化金融(DeFi)之前,與傳統證券交易所相比,代幣化市場依然是蒼白無力的,而且也難以準確匹配合格的供求。

投資者保護:這最終將由為監管機構設計的立法框架決定。如前所述,投資者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是不合格的交易發起來源。從理論上講,代幣化允許任何人將資產數字化並出售。正如在ICO繁榮時期所看到的那樣,一些投資者的全部或部分資金都流向了欺詐性組織和專案。相比之下,沒有人可以輕鬆的進行IPO,設立受監管的投資基金或將資產證券化並出售。除了成本方面的考慮外,這些傳統操作門檻讓大多數人望而卻步,監管框架也禁止有不良行為記錄的人參與這個系統,這將有助於保護投資者。

機構資金:機構投資者的認知度仍然非常低,儘管大約20%的金融機構聲稱對加密資產有一定程度的風險披露。除了本節所討論的為了讓機構投資者湧入而必須解決的挑戰之外,該行業還需要進行結構轉型,即,將部分資本市場基礎設施移至區塊鏈上。

區塊鏈技術:代幣化涉及的技術仍然非常不成熟,區塊鏈技術面臨的挑戰也會極大地影響資產支援型代幣的成功執行。這些挑戰包括可擴充套件性、互操作性、隱私問題、51%的攻擊和安全威脅等等。

與基礎資產的連線:資產證券化後,中央機構持有基礎資產。然而,由於區塊鏈技術的去中心化性質,理論上代幣和基礎資產之間的連線可能會在不通知任何人的情況下被切斷。以房地產為例,假設房產被代幣化並出售。當進行代幣化時,每個房屋代幣價值5000美元(假設它是價值50萬美元的財產,分發了100個代幣)。代幣是在二級市場上出售,因為該房產位於一個理想的區域(或只是由於流動性溢價),所以房屋代幣最終以溢價交易。如果房屋被燒燬,誰又能說房屋代幣會失去價值呢?尤其是由於基礎資產和二級市場在地理上的分離,所有這些都沒有中央權力來監督這一過程。

結論

在對1980年資產支援型證券(ABS)引發的資本市場革命的分析中,可以找到代幣化的痕跡。資產支援型證券出現於上世紀80年代中期,當時Sperry Lease金融創造了一種新型的證券化產品,這種證券化由計算機裝置租賃提供支援。

證券化是將類似的貸款集中起來,並將其現金流以證券的形式出售給第三方投資者的過程。簡而言之,就是將一籃子非流動性資產(如貸款或應收賬款)轉換成可交易證券,如債券或票據。ABS的優勢包括降低風險、增加流動性和提高經濟效率。代幣化希望成為自己的金融市場革命,也提供了許多相同的好處。

ABS市場為投資者提供了一種多樣化投資組合的途徑,投資者可以透過獲得在此之前無法獲得的資產,包括汽車貸款、信用卡債務、裝置租賃、學生貸款、債務抵押債券(CDO)和貸款抵押債券(CLO),來實現投資組合的多元化。在次貸危機爆發之前,ABS市場在2007年增長至約2萬億美元,市場逐漸恢復到今天的1.6萬億美元左右。對ABS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中所扮演角色的事後分析,可能會對我們瞭解代幣經濟的一些風險有所啟發,距離代幣給我們的經濟帶來系統性風險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證券化和代幣化似乎有一些相似的特點。事實上,許多共同點正是促使ABS成為主流資產類別的原因。但是,有兩點需要注意:
1)證券化是由機構力量推動的創新,這可以解釋由基礎DeFi運動推動資產支援代幣和代幣交易的增長速度較慢的原因;
2)證券化市場參與者(買房和賣方)不需要在與現有的股票和債券同樣的資本市場軌道上,進行技術轉變。為了使代幣化得到廣泛採用,機構投資者將不得不將他們的部分投資組合轉移到區塊鏈上。

雖然資產類別在過去十年中有了顯著的發展,但要使代幣化得到廣泛採用,仍有許多工作要做。

從長遠來看,大規模採用的途徑需要證明區塊鏈技術和代幣化可帶來出眾的交易效率,且比傳統的做法更便宜,有不中斷的擴充套件能力。特別是在代幣化方面,監管制度和投資者保護也是大規模採用的必經階段。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