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數字貨幣穩步推進,助力我國經濟體系日臻完善

買賣虛擬貨幣

本報實習生 魏薇報道

8月3日,央行召開2020年下半年工作電視會議。央行行長易綱作工作報告,黨委書記郭樹清主持會議並作總結。

會議要求,下一步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切實抓好已出臺穩企業、保就業各項政策落實見效。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引導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明顯高於去年;同時注意把握好節奏,最佳化結構,促進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大幅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央行此次特別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法定數字貨幣研發。

業內專家認為,此次會議再次強調數字貨幣在推動金融體系完善程序中擔當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時,也推動著我國區塊鏈領域的發展,更對我國經濟、金融甚至國際地位企穩與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援。

數字貨幣發行在即

針對央行此次強調推動數字貨幣研發工作,武漢大學客座研究員唐大傑告訴筆者,中國人民銀行即將試點發行的數字貨幣,全稱是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簡稱DCEP,也就是數字貨幣與電子支付的意思。央行發行的電子貨幣是人民幣的電子版,可以理解為全國都能接受的“一卡通”。這個電子貨幣是M0的替代,也就是以往發給各金融機構的現鈔變為電子貨幣;以往現鈔透過押鈔車運到銀行金庫,現在透過銀行在DC的支付平臺上的賬戶直接“轉賬”。

唐大傑表示,使用者在銀行開設的電子錢包賬戶裡使用電子貨幣,使用場景與公交一卡通幾乎沒有差別,不記名、不掛失、不計利息,支援離線交易(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兩部手機可以實現支付)。簡單地說,電子貨幣是為了降低紙幣的發行和管理成本而設計的。

央行推動數字貨幣的研發並非偶然之舉,從其背後因素可窺一二。對此,亞洲區塊鏈產業研究院副院長趙永新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表示,數字貨幣從幕後走向前臺主要基於以下三點原因:

一是貨幣的表現形式從牛羊一般等價物交換到黃金、白銀、紙幣,再到今天的電子貨幣,這本身就是一個技術進步推動下的貨幣發展史。數字貨幣是區塊鏈等新技術在金融創新的又一應用,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提高金融執行的效率,降低成本。

二是法定數字貨幣將實行“中央銀行-商業銀行(或機構)-公眾”的間接發行模式;不僅不會影響現行的貨幣市場執行機制,而且可能會強化貨幣政策傳導機制。

三是使用數字人民幣可極大地提高跨境結算速度,其安全性也會比傳統跨境結算高很多。法定數字貨幣具有可控匿名的特點,可極大降低外國人使用門檻,也會促進外國人在境內外使用,可促進人民幣國際化。

中國人民大學助理教授王鵬則向筆者指出,在科技創新方面,儘管中國還存在一定差距,但在某些領域我國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如5G技術、區塊鏈的應用、數字貨幣等。央行推動數字貨幣研發,是積極探索數字金融的一個重要舉措,絕不是高風險投入,而是一步一步,經歷了長期的市場調研後,最終在金融科技、資訊創新領域的創新。從2014年開始,央行就成立了專門的研究團隊,從數字貨幣發行到業務執行框架、技術、流通環境等多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後,自2016年正式啟動推動數字貨幣發行準備工作。

有助於完善經濟體系

在全球央行加快數字貨幣研究以及中美摩擦加劇背景下,此次央行政策加速,我國數字貨幣有望更快落地,產業鏈相關公司迎來快速發展期。

事實上,早在今年5月,央行就在深圳、蘇州、成都和雄安四個城市啟動數字貨幣(CBDC)試點工作。目前,央行正在與一些實體企業商談擴大其測試範圍。多家大型公司,例如中國最大的打車公司滴滴出行以及外賣巨頭美團點評,都已被納入候選名單。

央行對數字貨幣慎終如始地穩步推進,說明數字貨幣的發行意義和作用絕非一般。在相關專家看來,其發行有著重大的經濟和戰略意義,對我國

際貿易、金融創新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

對此,王鵬認為,全球國際貿易、金融領域一直都在執行以美元為核心的貨幣體系。數字貨幣一旦實施,可以透過這種虛擬貨幣的方式,在一定程度打破美元的壟斷地位。數字貨幣在更多國家之間進行流通,可促進和加強國際之間貿易、金融方面的交流,這有非常大的戰略意義。

“目前中美關係持續惡化,美國想方設法企圖遏制中國經濟的發展。提出數字貨幣,能更好地掌握貨幣主動權,保護我國金融安全。從國內環境來看,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重心轉向以內迴圈為主、外迴圈為補充。在疫情之後經濟恢復取得先機的條件下,透過推動數字貨幣實施,有利於降低消耗,提升更多支付清算效能,促進市場整體發展。另外,依託數字貨幣的應用,還會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一方面可以帶動更多產業創新升級,開發更多應用場景,刺激產業發展,滿足多樣化的金融需求;另一方面,央行貨幣的數字化有助於提升央行的貨幣支付功能,在巨集觀層面調控市場資金交易流動,提高央行貨幣政策的有效性。”王鵬補充道。

除上述的戰略意義外,趙永新認為,首先,數字貨幣的發行能顯著降低商業銀行日常經營成本,提高商業銀行經營效率。數字貨幣使金融機構同業間結算和銀行內部的資金轉移和結算都將大大受益於點對點實時交易的特徵,使得過去在交易類系統和清算類系統方面的開發和維護成本可明顯降低。

“其次,由於數字貨幣的可追蹤性,金融機構和監管部門花費在如反洗錢、反欺詐等合規驗證和審計方面的成本將大幅降低。再次,數字貨幣還將衍生出更多的支付場景。例如未來透過物聯網與區塊鏈結合,實現機器對機器(M2M)的自動支付。最後,可促進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數字貨幣可以讓金融機構的各項產品和服務融入到經濟社會執行的各個場景之中,既能夠透過加密技術有效保護使用者隱私的同時,又可透過未來智慧合約技術提升支付效率,進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社會發展。”趙永新分析道。

機遇與挑戰總是並存。對於未來我國數字貨幣該如何發展的問題,王鵬認為,作為舉足輕重的創新措施,有一部分人很擔心數字化時代下數字貨幣安全問題和隱私問題。當然,這也是有關部門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如何進行監管和制定相關的法律法規,這也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問題。在設計和投放數字貨幣的過程中,必須要防範金融風險,充分考慮系統化、多樣性的投放體系。在這種情況下,可以從民間集思廣益,也可以從國際層面進行協調與合作,傾聽更多的聲音,不僅維護中國利益,也可以為全球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