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的支付革命:給CBDC帶來怎樣的啟示?

買賣虛擬貨幣

3月下旬,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越來越多國家地區蔓延荼毒,人們的日常行為因為疫情發生改變,減少接觸,保持距離,避免病毒傳染,體現在消費支付方面,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地區開始接受非接觸支付方式,代替以往的接觸式支付:現金支付和密碼卡支付。這種變化不論是臨時性措施,還是永久定製,勢必影響著今後的支付方式和市場格局,也給正在不斷髮展的CBDC研發提供了一些啟示。

一、各國紛紛提高非接觸支付限額

3月的最後一週,萬事達和維薩兩大國際支付組織分別釋出訊息,支援歐洲各國提高非接觸卡支付上限,其中歐元區國家13個國家的萬事達非接觸卡支付上限從25歐元提高到50歐元,另外16個歐洲國家也紛紛臨時或永久提高非接觸支付上限。如英國非接觸支付上限從30英鎊提高到45英鎊。就連熱愛的瑞士人,非接觸卡支付上限也從45瑞郎調整到80瑞郎。

其他國家的非接觸支付上限也在逐步提高:4月初加拿大的萬事達和維薩非接觸支付上限從100加元提高到250加元。澳大利亞的支付行業自治組織AusPayNet宣佈疫情期間非接觸支付限額從100澳元提高到200澳元。

萬事達還宣佈,支援在中東和非洲地區提高非接觸支付限額。

非接觸式卡生於上個世紀90年代初,其技術特點是將射頻識別技術和IC晶片卡技術結合起來,解決了無源(卡中無電源)和免接觸這一難題。作為一種電子新技術,它具有可靠性高(與讀卡裝置之間無物理接觸,避免了接觸讀寫帶來的各種故障和損壞)、操作方便快捷(用卡時沒有方向性,交易速度比接觸式卡快一半)、加密效能好(卡序列號是惟一的,交易處理前三次雙向驗證)、防衝突機制(防止資料干擾,讀卡裝置可同時處理多張卡)、資料儲存時間長(資料擦寫10萬次,儲存10年)等優點,而且還可以一卡多用,在同一張卡上可以設定不同密碼和訪問條件。

近年來非接觸卡的應用已相當普及,如在歐洲,75%的萬事達卡交易都是非接觸式的;在中東和非洲地區。2019年非接觸支付交易增長超過200%,POS交易中每9筆萬事達卡交易中就有1筆是非接觸式的。

疫情之前,非接觸卡使用時從安全考慮,對小額支付設定了一定免密限額,可以不用接觸支付終端的密碼錄入裝置。如英國原先的非接觸卡支付免密限額是30英鎊,按照市場物價1杯拿鐵咖啡£2,買個漢堡£7,打趟車£20。這些屬於日常高頻消費,對時間要求比較高,使用免密功能可以提高支付速度,提升消費者的消費體驗。疫情爆發後,這種免密限額除了上述便利,還帶來了意想不到的好處:由於在限額以內的支付不需要接觸密碼錄入裝置,而且縮短了付款處理時間,減少了人群聚焦,有利於阻止新冠病毒傳染,令消費者感到安全放心。因此這種支付方式受到政府、衛生部門、商家和消費者的歡迎,提高免密限額正是為了滿足疫情期間有更多公眾使用這種支付方式消費的需要。

非接觸支付不僅指使用帶有特定標識的支付卡,還包括使用帶有近場支付功能(蘋果支付、谷歌支付、安卓支付和三星支付)的手機、平板或智慧可穿戴裝置如手錶、腕帶等進行非接觸支付。所以萬事達等支付機構提高的非接觸支付限額也包括透過這些裝置完成的支付活動。如擁有1200多家門店的美國雜貨連鎖店Publix最近為客戶提供了多種非接觸支付方式,包括非接觸式支付卡、Publix移動應用和蘋果、谷歌等手機錢包。沙特金融管理局在3月底把個人電子錢包月額度提高到2萬沙特里亞爾。

二、企業推廣非接觸式購物

廣義上的非接觸支付,應該還包括線上支付,從選擇商品或服務、完成支付、物流運送到送貨上門,全過程可以完全實現無接觸。廣大的中國網民在疫情最嚴重的時候已經體會到了這種全程無接觸帶來的安心放心,現在無接觸線上購物在全球很多國家地區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歡迎。

中東地區著名電商平臺Noon聯手Visa為阿聯酋和沙特的新客戶提供支付9折的優惠活動。自新冠疫情爆發以來,阿聯酋和沙特兩國消費者要求送貨上門的業務量激增。Noon制定了一些防範措施,如取消貨到付款、只接受預付貨款,結賬頁面增加“無接觸收貨”選項,對倉儲設施和貨物包裝進行消毒,監控倉庫和送貨人員的健康狀況,防範病毒傳播。

3月中下旬,由於芬蘭政府採取封鎖首都地區、限制邊境交通、禁止10人以上集會、關閉學校等措施,並敦促公眾儘量呆在家裡,芬蘭電子商務銷售額激增,一下增長了60%。

特斯拉在美國推出了非接觸式購買,從預定、試駕到實際交付,全部採取非接觸方式。

據移動應用資料分析機構App Annie 的監測,3月29日至4月4日一週裡全球購物應用的下載量達到1.06億次,其中沃爾瑪app日均下載量較1月份增長460%,位居全美購物app第一。在大力推進網上購物的同時,沃爾瑪也為線下購物顧客提供了非接觸式服務,如顧客自助結賬由觸控式螢幕幕改為掃描二維碼,把協助客戶裝運貨物的程式改為非接觸方式等。

三、以數字貨幣刺激經濟列入政府議事日程

新冠疫情讓我們對以前只停留在概念層面的“直升機撒錢”有了直接感性的認識。各國政府都制定了針對居民個人的經濟援救計劃,但透過什麼渠道或支付方式將這些福利發放到公眾手中,卻成為一個非常現實的難題。

3月27日,美國眾議院表決透過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法案。880頁的法案中有關對個人直接支付的經濟援助為:根據申報者2019年的納稅申報單和2018年的資訊(如沒有納稅申報單),對年收入低於7.5萬美元的成人每人發放1200美元現金支票,每個兒童500美元。

根據布魯金斯稅務政策研究專家伊萊恩·馬格說,美國有多達1000萬低收入、無子女的成年人符合享受政府補貼的條件,但是可能由於種種原因會得不到這個天上掉下來的餡餅:由於低收入者不報稅,稅務部門沒有他們的資訊,無法核實其收入更無法找到他們,即使採取寄支票的方法也無法送達。

鑑於2008年類似政策推出時的經驗,發放支票時間要3-9周,而這次遭遇的疫情不同於08年金融危機,無法透過現場領取來應急。另外,據密歇根大學的一項調查發現,08年政府對個人提供的經濟救濟,只有20%的人使用支票購買新資產,48%的人償還了現有債務,其餘的人則用於儲蓄。顯然,傳統的支付方式對於精準落實貨幣和財政政策是無能為力的。

為此,國會兩黨最初提案草稿中曾提出建立數字美元錢包,透過錢包發放以數字美元為支付手段的政府救濟金。這是美國立法者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數字美元的概念。雖然由於不具備實施的條件,沒有進入正式透過的法案中,但說明在資訊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傳統的支付系統需要做出重大變革。

正如前紐約聯儲官員、繁榮基金會高管Ezechiel Copic所說,“擁抱技術的力量,並將類似於數字美元的機制納入刺激反應,這是朝著正確方向邁出的一個非常需要的步驟。”央行數字貨幣不僅只是具有提高分配效率、提升金融普惠程度的優勢,它可以透過智慧合約的可程式設計性,給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有效傳導和實施帶來新的氣象,特別是應對新冠瘟疫這種特殊場景。

四、疫情與非接觸方式給官方支付體系改革帶來的啟示

國際清算銀行Auer等人最近發表文章談到新冠疫情對於未來支付方式的發展帶來兩重影響,一是疫情大流行凸顯了央行數字貨幣的重要性,廣泛通用性方面應當具有獨一無二的優勢,能夠支援包容社會各個層次,特別是沒有銀行賬戶的人群。這類人在全球有17億人,未來的CBDC設計必須考慮這些人群的特點和需求。

根據世界銀行2017年Findex報告,在發展中國家,只有40%的成年人或者說大約一半的手機使用者能夠使用擁有手機和接入網際網路。而那些沒有手機或者不能接入網際網路的人不但不享受不到未來新支付技術的福祉,反而有可能因為數字鴻溝加速貧困;二是新冠傳染病大流行刺激了非接觸式支付經濟的發展,未來的CBDC設計應當考慮瘟疫這種特殊場景。從目前一些CBDC設計方案看,掃碼、近場支付、刷臉都屬於非接觸支付方式。但是在現金與CBDC兌換的一些場景裡,有沒有考慮過嵌入非接觸方式?比如從櫃員機用現金換取CBDC,或者用錢包裡的CBDC換取現金時。

另外,官方一直以來對於私人機構侵蝕支付市場、造成市場嚴重碎片化的擔憂,在疫情期間有可能因為優勝劣汰有所加劇,法國央行副行長丹尼斯·博在最近一次講話中提到歐盟近2/3的銀行卡支付(特別是跨境交易)都是使用維薩卡和萬事達卡的國際支付方式結算,有18個國家則完全依賴於這種方式來處理其國內交易。而限定使用某種專有技術如近場支付使用的感測器或支付受理軟體等,也會對自由競爭構成阻礙。

在移動支付市場,對於蘋果和三星作業系統的依賴十分明顯。這些對於弱勢人群來說都很不利,比如經濟窘迫的他們還得另外支出一筆錢去更換可以用來支付的手機。維護兼顧多類人群需求的支付解決方式,包括保護現金的存在與使用,同時發行無差別面向全社會的新型央行貨幣,在CBDC的設計中應當考慮移動裝置的相容性,就低不就高,這是未來官方支付體系改革的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