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靈獎抬不起Algorand

買賣虛擬貨幣

Algorand,圖靈獎獲得者Silvio Micali發起的區塊鏈專案,號稱要解決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問題。

然而,在被證實能解決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問題前,Algorand卻深陷輿論泥沼:代幣私募成本0.05美元,首輪拍出2.4美元天價,私募機構大賺48倍;上線交易所後,幣價一路下跌,最低時較發行價已破發76%;荷蘭拍賣加回購期權設計被業內人士質疑為是圖靈獎級別「資金盤」;如今,打著Algorand旗號的真實資金盤開始出現,第二期代幣拍賣也越來越近……透過大量研究,鏈捕手(ID:iqklbs)對Algorand及其模式進行分析,探究明星專案Algorand陷入爭議的原因。

「我昨晚上做夢,夢見ALGO漲到了2美元,結果醒來,發現又跌了

Algorand交流群裡,有人這樣說到,大家哭笑不得,紛紛調侃,「又被Algorand套傻了一個」。

6月19日,圖靈獎得主SilvioMicali光環加持的明星專案Algorand開始了第一次ALGO代幣荷蘭式拍賣。最終, 2500萬枚ALGO代幣以2.4美元的價格全部出售,較私募價(0.05美元)上漲48倍,成功募資6000萬美元,成為2019年迄今為止募資最高的幾個明星專案之一。

拍賣結束後,火幣、OKEx、幣安交易所紛紛宣佈上架ALGO,為了搶先一步上線ALGO,火幣甚至不惜修改規則,將ALGO的開放交易時間提前至21日10點半,領先其他交易所。

開盤後,ALGO持續大漲,22日上線幣安後,衝高至3.44美元,當大多數人都期待「ALGO TO THE MOON」,ALGO調轉方向,直線向下,從圖靈獎專案走向「TO零」,從6月22日最高點的3.79美元到最低點0.557美元,一個月內最高跌幅達到85%,即便相較拍賣價也跌去了76%。

Algorand,一個世界級的區塊鏈專案為何從引領區塊鏈革命,淪為散戶眼中的「割韭菜」騙局以及部分專業人士眼中的「資金盤遊戲」?

01

Algorand:圖靈獎獲得者入局區塊鏈

Algorand誕生於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問題。

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指區塊鏈項目無法同時兼顧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可擴充套件性(Scability)、安全性(Security)這三項要求。

例如比特幣可擴充套件性低,但是其去中心化和安全性非常強;EOS 透過超級節點保證了安全性和可擴充套件性,但僅有 21 個超級節點把持區塊鏈出塊,權力過於集中,犧牲了去中心化;不可能三角嚴重製約了區塊鏈的發展,使得區塊鏈行業難以大規模進入商業領域。

在區塊鏈因不可能三角問題深陷技術困境的時候,麻省理工學院的 Silvio Micali 教授發起了區塊鏈專案Algorand。

相比起 MIT 教授的身份,Micali 更有名的身份是密碼學家與圖靈獎得主,他曾在 1986 年聯合創作了第一篇零知識證明理論的論文。

Algorand 由「algorithm」(演算法)和「random」(隨機)兩個字組合而成,這也基本概括了它的最大特點:用演算法隨機產生出塊和驗證節點。

Algorand 首席密碼學家 Gorbunov 說,「為了解決去中心化的問題,Algorand 創新地引入了秘密自我選擇機制,每一個使用者都可以公平地參與進入委員會的加密抽獎,最終是否成為委員會成員只有使用者自己知道。

透過加密抽籤技術,Algorand 在持有使用者中隨機選擇共識節點,無法事先預知是哪些人會被選中,從而避免了中心化的傾向。

同時,驗證委員會成員由VRF加密抽籤隨機選擇,只有被選人自己知道,並且只有當區塊被廣播了才會暴露驗證者的身份,每一輪的區塊提議者都重新使用 VRF 進行加密抽籤。

VRF(可驗證隨機函式)引入公鏈,這是Algorand的獨特創新,增加了隨機性以及不可預測性,從而加強安全性。

最後,Algorand 建立了一個加密抽獎形式來決定參與廣播區塊的委員會成員,每次抽獎只需要大約一微秒,而且所有抽獎獨立操作,互不干擾。候選人群組大小的期望值是一個常數,和網路規模與使用者數不成正比,從而保證可擴充套件性。

Algorand首席科學家陳婧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Algorand的TPS效能未來與VISA相當。

根據程式碼審計團隊InCodeWeTrust團隊出具的程式碼審計報告,Algorand程式碼結構良好,功能清晰,可重用性和可測試性得到了很好的支援。

最近, Algorand 基金會宣佈,穩定幣公司 Tether 將在 Algorand 網路整合和開發穩定幣 USDT,也表明Algorand在技術上得到了認可。

但致力於解決不可能三角問題的技術創新公鏈並不算少,為什麼偏偏火的是Algorand。

相對於其技術本身,Algorand最被人熟知的還是其創始人圖靈獎得主的身份,以及採取荷蘭式拍賣(DutchAuction)和看跌回購期權設計,這也讓Algorand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圖靈獎級別的「資金盤」。

02

圖靈獎級「資金盤」?

荷蘭式拍賣,又稱減價式拍賣:在每次拍賣中,都有固定數量的 ALGO 在固定的時間內可供拍賣。拍賣過程中,ALGO 拍賣競價由高向低依次遞減,直到一個人應價拍賣成功,所有出售的 ALGO 都以拍賣的結算價格出售。

Algorand準備分5年以荷蘭式拍賣的方式將30億枚ALGO投入流通,每次拍賣2500萬,一個月兩次,一共120次拍賣。代幣在拍賣結束後即流通,不會鎖倉。在拍賣過程中,ALGO的價格從10美元按照時間線性遞減,直到將供應量全部的2500萬枚賣出,達到清算價格。

Algorand 基金會在公告中表示,選擇這種代幣出售方式的原因主要有兩個,旨在實現公平原則:

「無國界經濟的一個核心原則就是公平。我們認為,決定ALGO價格的應該是市場,而不是我們。我們發現荷蘭式拍賣機制能夠實現公平原則,主要原因有兩個。首先,因為在每一場拍賣中,每一個人購買ALGO的價格都是一致的;第二,因為價格是由市場決定的。

市場中的投資者如何決定價格?主要考慮兩點,一是投資者的回報預期,二是風險偏好。

想要拍出更高的價格,需要讓投資者對ALGO 產生高收益的預期,同時提高他們的風險偏好。

為了做到這兩點,Algorand推出了一項圖靈獎式的天才設計——退幣權。

如果ALGO在 1 美元以上被賣掉,那麼所有投資者(即 1 美元以上的拍下者)都可以在一年後獲得 7 天的退款時間,在這個時間內,可以退換 90% 的資金;如果價格低於 1 美元,買家可以以結算價格減去 10 美分退還他們的ALGO代幣。

這相當於同時贈送了一個Put Option(看跌期權),極大地增加了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反正未來保本90%,用10%的損失去博更大的收益,何樂而不為?對於Algorand而言,不僅促進了ALGO的認購,同時給自己創造了10%的套利空間。

Random Capital合夥人劉毅認為,Algorand採用的荷蘭式拍賣給行業造成了混亂,專案方這麼做轉移了投資者的注意力,會使得投資人將精力用在套利這些機制研究上,給行業帶了一個不好的頭。

Primitive Ventures 創始合夥人萬卉則將Algorand稱為圖靈獎級別的「資金盤」。

透過一個價格機制的設計,Algorand成功地引導了參與交易雙方的預期,真的是非常巧妙的博弈設計,第一次可以稱得上是加密經濟學了。最終需要支付多少的回購,其實反而有限,只要賣家知道我永遠可以在一年之內90%保本有效的預期的管理才是真的魔力。

她認為,Algorand最厲害的地方Put Option為ALGO價格設定了一個硬底,只要價格下跌超過10%,參與拍賣的人會去買,因為可以以更高價格套利。

但事實上,退幣權的存在並沒有給ALGO帶來價格支撐,反而是持續大跌。當然,仍有不少人認為ALGO遲早會上漲至接近拍賣價的價格,但隨著大量私募代幣流入市場,擁有退幣權的幣種份額佔市場流通量的佔比會越來越低,隨著拍賣參與方逐漸從市場回購代幣,ALGO價格或許會迎來小幅上漲,但其總體購買需求相對市場流通量並不高,如果有散戶試圖在退幣前一段時間大量購買埋伏並等著漲至接近原拍賣價的價格,除非專案方主動拉盤,結果可能只會越套越牢。

03

誰在坐莊?誰在買單?

2018年2月,Algorand專案立項之初就成功募集到了一筆400萬美元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為矽谷知名風投Pillar和聯合廣場風投(USV);7月測試網上線後,Algorand在10月份宣佈完成了6200萬美元的股權融資,投資方涉及到多家國際投資集團,覆蓋了風險投資、加密貨幣和金融服務社羣的廣泛全球投資團體。

根據官網顯示,Algorand一共獲得了包括招銀國際、新湃資本在內的32家機構的投資,他們的成本僅為0.05美元,鎖倉2年,每天解鎖730分之一。

作為ALGO的私募投資者,他們有動機參與拍賣,提高拍賣價格,從而賺取更多利潤。

ALGO第一期拍賣的價格結束於2.4美元,而其私募價則為0.05美元,這意味著,私募投資者一開盤就已經獲得了48倍的回報,賺得盆滿缽滿。

參與ALGO拍賣的投資者,同時收穫一份看跌期權,即使賣掉ALGO,仍享有退幣權。

對於擁有退幣權的人來說,ALGO大跌反而是他們樂於見到的結果,跌得越慘,他們可以以更低的價格回收籌碼。

參與拍賣的私募投資者可以在ALGO價格較高時拋售手中的代幣,將ALGO價格砸下去,再以低價回購,到時候利用手中的Put Option將低價收購回來的代幣高價出售給專案方,實現連環收割。

此外,Algorand機構投資者不僅享受超低的私募價格,同時他們也是超級節點,享受永久收益權。

根據Algorand investors materials顯示,每個超級節點價值 200 萬美金,享有永久收益權和投票權。

超級節點幫助 Algorand 的執行,從而獲得收益權,分別在兩個時間段發放。

第一階段 0-2 年,收益就是釋放價值 200 萬的代幣。

第二階段在 3 年以後,收益來自於 Algorand 全網的手續費分紅,具體數額根據Algorand 網路實際運營情況而定。

不過第二階段收益有很多條件需要滿足,包括為共識協議分配足夠的頻寬和儲存空間,併為其節點提供 99.99%的可用性保證。

超級節點穩賺不虧,那麼為這些機構大戶接盤,抬轎子的人是誰?

僅僅參考大多數國人不能用的搜尋引擎Google,根據Google Trends顯示,Algorand的搜尋熱度90%集中在中國,其它熱門地帶也是亞洲地區為主,而美國搜尋熱度僅為中國的3%。

從交易資料上來看,ALGO的交易量也主要集中在以中國使用者為主的交易所。

最近,一個打著「阿拉貢生態」名號的資金盤開始出現,其套路和傳統資金盤如出一轍,存幣生息,文承諾質押 5000 個 ALGO,日收益可達1.1%,活動期間,三天收益最高可達26%。

然而,Algorand 官方表示目前並沒有釋出任何生態計劃。

04

真能解決不可能三角?

拋開模式不談,在技術層面,Algorand能否真能打破區塊鏈不可能三角仍然存疑。

分析其具體工作機制後,區塊鏈研究專家Larry在《三大熱門公鏈專案Algorand、Dfinity和Thunder共識體系的技術分析》中指出Algorand本身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簽名資料龐大,造成儲存浪費並影響效能。

Algorand使用VRF來確定提案組與驗證組,這個方式充分發揮了VRF的可驗證性優勢,但是Algorand進入驗證階段後,由於使用了可擴充套件的拜占庭容錯演算法,使得Algorand的驗證組規模必須比較大(2000~4000人),這將導致簽名資料異常龐大。嚴重浪費儲存和容量,不僅造成儲存浪費,而且更影響效能。

其次,演算法對於網路頻寬要求極大,個人使用者很難參與,嚴重影響去中心化特性。

在實驗環境中,Algorand需要讓區塊達到10M大小,才能達到125倍比特幣的效能,10M區塊大小意味著要求節點的網路頻寬峰值至少需要80M才能承載,這對目前一般使用者非常困難,影響了系統的效率和去中心化特性。

最後,Algorand不具有強的輸出公平性保證。

保證公平性(Bias-resistance)能夠確保協議的輸出不被敵手操縱,然而Algorand為了選擇提案者使用了一個有些偏向的隨機性,使得那些需要真正隨機均勻分佈的應用不適合採用該協議。

總的來說,Larry認為Algorand的VRF和加密抽籤後驗性給出了一個能較好解決「三角悖論」的設計思想,但其在驗證環節的設計更偏單純的學術化理想化,導致其對網路流量、有效通訊資料等實際工程落地思考不夠,嚴重影響了公鏈執行效能、節點網路規模、賬本儲存容量和去中心化程度。

透過Algorand,我們不禁反思什麼樣的專案才是真正的優質區塊鏈專案?

漲了是區塊鏈革命,跌了是區塊鏈騙局的K線叢林世界裡,散戶眼中,一個好的區塊鏈專案最重要的不是要做事,而是會拉盤。技術不能直接拉盤,「模式」創新成為了所有區塊鏈專案拉盤求生的稻草,連Algorand這樣的技術專案也不能免俗。

在沒有真正創造價值前,二級市場不過只是一個純粹的零和遊戲,私募投資者大賺48倍,總得有人要為其買單,當「圖靈獎」也被質疑變成了「韭菜刀」,我們又能相信誰?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