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更細的角度理解Blockchain以及中本聰的偉大之處

買賣虛擬貨幣

區塊鏈一詞是Blockchain是Block和Chain組合而成,可以說是組合詞。實際上從Block和chain的關係也可以理解到區塊鏈在保持資料安全性和一致性上的關係。

中本聰在創立比特幣之初,恰是經濟動盪時期。彼時,遭遇了次貸危機的美國經濟仍在疲軟中,由於美元對全球的影響,次貸危機迅速把這次風暴釋放出來的勢能傳導到全球各地。中本聰便想:能不能有一種機制讓哥的錢不受到這些機構的控制,能在經濟衰退的環境中確保其價值呢?

要創立數字黃金,安全性和不可篡改的關鍵:在沒有中心機構的監管下始終確保資料的一致性,所以一套行之有效的堪稱偉大的機制,必不可少,這也是中本聰的過人之處。

設定一種機制:每10分鐘產生一個Block(打包區塊),這個打包區塊可以把交易資訊都打包在裡面,且這些block的大小均為一致。為了防止駭客的攻擊以及篡改資料,也就是確保資料的一致性,還需要一個chain來限制block的安全,即需要chain來計算block的雜湊值,唯一匹配的雜湊值!

每一個block出塊之時,對應的chain需要計算它的雜湊值,並且還要把上一個block的雜湊值和下一個即將出塊的雜湊值都計算好。也就是說,一個chain包含了對應的block、上一個block以及下一個block的雜湊值。

這麼做的好處在於駭客要攻擊區塊鏈篡改資料,假設從某區塊入手,篡改了資料,對應的雜湊值出現錯誤,除了往後的資料全部運算錯誤外,與前一個block的雜湊值也是匹配不上的。這樣一來,需要的算力就十分強大才能攻破。

前幾天,在一個社群中,有兄弟說:“完了,我發現比特幣有一個打包區塊是空的,沒有任何交易資訊。”

於是有人說會不會是被駭客攻擊了?一開始駱駝無法理解,也是想當然以為這是駭客攻擊了。但是自從11月19日聽了一個技術大神的課,理解了block和chain的關係以及兩者的組合的巧妙主要是為了確保資料的一致性之時,對於打包區塊中沒有出現交易資訊這種聽起來似乎駭人聽聞的事情,也不足為怪了。

要理解這個“怪事”,首先要知道,比特幣的機制是每10分鐘產生一個block,也就是自發產生的,無法人為控制。那麼,不管這條鏈上有沒有交易資訊,有沒有交易行為的產生,出塊這個事情是始終存在的,也就是無休無止地按部就班產生打包區塊block,並且被chain進行雜湊運算。

打包區塊中沒有交易資訊,說明市場極度的慘淡。相對而言,當市場表現熱烈的時候,供應的block無法把所有資訊進行打包,就出現網路擁堵——這是比特幣熱度高漲之時經常出現的情況。

由於最初的網路設施沒有現在那麼強大,所以比特幣誕生之際,是可以直接在臺式電腦上進行挖礦的。後來隨著比特幣聲名大噪,不少人加入了挖礦大軍裡,算力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乃至一般電腦都無法進行挖礦,只能依靠載入了強大算力晶片的礦機。

為了防止無休止的產生比特幣造成價值稀釋,中本聰還設定了一個產量減半的機制:每隔4年挖礦的產量減半,以應對通貨膨脹……

綜上所述,block和chain的關係以及兩者背後的機制,造就了比特幣。同時,也讓中本聰這個名字變得偉大,也奠定了區塊鏈這一產物在網際網路時代的非比尋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