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區塊鏈PoS共識》第十一章 如何設計一個基於PoS共識的專案​

買賣虛擬貨幣
基於PoS共識搭建去中心化專案,目前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基於現在跨鏈專案直接搭建。開發成本較低的情況下,選擇Cosmos的SDK或者Polkadot的Substrate,這兩個專案都可以支援你快速搭建一條具有PoS共識的側鏈。另外一種,可以直接Fork石墨烯的底層,搭建和EOS一樣的DPoS共識。這兩種方案前者較為簡單,後者稍微複雜,而且SDK的方案可能都不需要你理解原始碼,就可以快速搭建出來一條側鏈。你要關心的只有選擇SDK中哪些模組,或者拋棄哪些模組。但是基於SDK PoS共識引引擎搭建的專案,同樣離不開PoS上那些獨有的問題,代幣分發,經濟激勵,社羣培養等等,這些問題和共識有交集,但屬於共識設計的外圍。我覺得成功的設計一定離不開整體設計,而專案中的共識設計,也只是其中一個核心部分,而想讓專案成功發展壯大,還需要依賴於專案的整體發展。如何更好的實現整體發展,在去中心化世界裡,和我們的認知是有偏差的。我們都知道去中心化共識沒有所謂的中心,初始的開發團隊也只是承擔了專案主網啟動的作用,主網啟動後,他們和我們一樣,也只是持幣人。只不過,他們的持幣量要比我們普通人大很多,那麼他們為了提高他們自己手裡代幣的價值,肯定會更努力開發推進這個專案。個人不太看好英雄主義在區塊鏈世界存在,專案的發展,應該依賴於社羣對於整個專案後期的推進,這才是專案增長最大的助力。下面我說一下搭建一個PoS共識專案所最應該關注的幾個部分PoS共識PoS共識發展到現在,有很多專案都進行過最佳化,有LPoS,BPoS,Ouroboros等,這些其實都是傳統PoS共識的變種。選用開源共識進行修改會是一件省時省力,且有足夠安全背書的選擇,如果你自己要從零開始設計一個PoS共識,需要有極其嚴格的安全證明,來保證可用性和安全性,這對於一個沒有科研背景的團隊來說,其難度可想而知。
新的PoS共識出來,需要經過多輪的測試,並需要足夠安全的審計。從Cosmos上舉行的測試網比賽上看,大範圍公測使得Tendermint共識暴露很多Bug,從GoS1一直更新到了GoS6,中間還經歷了一次硬分叉,還是有新的問題不斷產生。除了bug,整個共識更新,中間協調所有驗證人也很麻煩,有時差問題,有地域問題,還有認識層面的問題,導致測試網的進展比較緩慢,也沒能達到大家的預期。另外,共識這種與密碼學相關的科學,無法在短時間內被證明安全有效,最好是基於已有方案進行改造和最佳化,從零開始設計一個PoS共識所需要的時間,可能比你設計整個專案的時間還要長,致力於發展應用生態的專案,花大量時間在設計新的共識,很可能會被拖死。所以現階段設計一個好的PoS共識,最好還是基於現有共識來做最佳化。初始代幣分發本書用很多篇幅講了PoS初期的代幣分發,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對於比較良心的團隊來說,將代幣更好的分發是一種去中心化的精神,這種精神可以一直追溯到區塊鏈的源頭,即中本聰建立的第一個區塊鏈應用比特幣,BTC沒有預挖,沒有預留,代幣靠提供算力獲得,這種模式在PoS裡面並不能得以延續,但是在一些專案上,這種精神是留了下來了。至於留下來的精神是否能被很好的運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專案方對於代幣分發的認知和良知。認知決定了手段,良知決定了分發數量。從目前使用的分發手段來看,有資助,有捐贈,有ICO,有私募,有IFO,有IEO,STO發展到現在已經趨向於發展成了股權+Token,資助和捐贈是過渡,ICO曾經是比較比較風靡的融資手段,但是由於ICO在個別國家有限制,所以這種流行的融資手段,在目前看來已經比較難以執行了,有法律風險。2018年很多開發團隊轉向了私募,私募其實就是關起門來做生意,但是這種將幣賣給少數人的手段意味著代幣分發集中化,大量資金的集中購買讓專案方在管理二級市場買賣的時候步履維艱。但是初始團隊為了能獲得足夠多的投資,免不了降低身價售賣出大量的初始Token,這些Token可能會被購買人運用到市場上做價格操縱,或是是成為主導整個系統發展的大戶,無論哪種,對生態發展都不健康。
2019年監管趨嚴,很多私募放發現也掙不到錢,所以投資偏向轉而趨向於股權+Token的方式,這種方式能保證其在一定的監管規範下,又能以一樣的股權比例獲得token數量,這種方式是健康了很多,但是仍然無法解決token集中化問題。有能力的團隊應該以技術為主導,需要在技術上或者是應用落地上下功夫,兩點中,只要團隊是任何一個方面形成市場熱度,那麼這種熱度對於影響代幣分發是有效的。因為這屬於團隊的融資談資,這種談資能很好主導投資者,使得團隊有充足的話語權來掌控融資額度的分配。但是市場熱度這種東西可遇可不求,很多技術團隊並沒有充足的市場預算,或者根本沒有做市場的能力,單純出去說技術,懂的人少之可憐,想宣傳起來真的是很難的。所以,私募這種方式我一直不認為是一種很好的代幣分發方式,ICO才是。用Token就能參與的ICO可以讓人們無條件,無門檻,無地域限制,無時間限制的參加,可以最大化的平衡代幣分佈,但ICO這種自由度讓監管者無法適從,很多監管者直接將ICO定義成非法融資的手段,而對之採用了最極端的監管手段:一刀切。這一刀切也切斷了很多不是衝著非法集資,想正常發展專案的融資手段。後來出現了IFO(分叉分配),IEO(交易所分配)等新的模式,但這些模式有一定程度的創新,但都沒能延續很長時間,IFO依賴於被分叉幣的使用人數,IEO和ICO類似,屬於強監管範疇,但兩者都算是一種新的嘗試。到現在,我沒有看到更好的代幣分配方案,也許因為人為融資因素加入進來了,導致這個分配變了味,我把PoS中的融資等同於PoW中的預挖,只要是預挖,這就已經不符合中本聰的去中心化精神了。當然,加入了融資因素的方案,其最好的代幣分配方案只能是ICO,但是ICO也被人用壞了。我個人還是希望能用更合理的方案出來的,也許,它在不遠的將來,而現在,如果專案方想要更好的分配,我想最首要要考慮的一點就是:放棄自身利益。經濟激勵
經濟激勵對於一個去中心化的專案來說,相當於一種長期的治理措施。這種措施可以理解為國家的治理政策,只不過國家是根據當前形勢作出判斷,(如不同時期,國家出臺的不同的貨幣政策)而去中心化的專案需要提前制定比較合理的,並且有高度適應性和調節性的邏輯,來滿足未來5年,10年,甚至是上百年的發展。現有的區塊鏈專案都上線了線上治理功能,希望社羣能及時透過治理調整策略,來指導當前發展,本質上和大國政策類似,只不過權利發生了轉移。不過無論是提前制定還是實時的線上治理,本質上來說都是後置於現實的,這要求制定者在初期,就應該有一個全面的權衡。這個下面要講的第6點:可持續發展有相關關係。去中心化專案的經濟激勵分為以下幾個階段:· 網路啟動網路啟動階段,經濟激勵主要用於激勵人們參與網路的維護中來,也就是吸引人們來當節點。在這個去中心化的世界當中,越多節點參與的網路被認為越具有去中心化精神,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專案的熱度情況。作為節點參與到網路中,需要付出伺服器成本,每個網路對於網路的要求都不相同,自然對節點伺服器配置也不相同。Tezos的創始人Authur B認為,初始的獎勵必須足夠大,才足以吸引到足夠多的人來充當節點,維護網路安全。
PoS當中一般會以通脹的形式來作為激勵池,這個池子的通脹率在初始的時候可以設定比較高,依據代幣總量來算,設定在5%~10%範圍的專案居多。而在網路穩定後,將通脹縮減到1%是一些專案提出來的通脹解決方案。如果初始的激勵吸引不夠大,那麼出現網路啟動不起來,專案熱度會被影響,這是大多數專案所不希望看到的。所以我認為設定階梯型的通脹方式,會對網路啟動有一定的幫助。· 網路執行網路啟動後,會進入到日常的網路執行階段,執行階段的獎勵如果能隨著系統功能開發完善,而多出來更多獎勵,則對系統的安全執行有較大的幫助。獎勵激勵如果長時間一成不變,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死工資這個概念,死工資帶來的結果就是失去活力,不積極不上進,你看那些以底薪為工資,提成為主要收入的工作者,天天想打了雞血一樣的。目前看到這種激勵設計比較少,要有,也是針對一些工程提案的。就是開發團隊提出修改bug,最佳化系統的提案,如果被投票透過,那麼系統會支付開發者工資,用開發者執行提案。這種激勵只能覆蓋少部分人,對於長期維護節點的礦工來說,其實很小。
另外,在加密貨幣還不能成為真正的世界貨幣的時候,很多礦工其實需要承擔的是成本和收入並不匹配的結果。這個問題很嚴重,因為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對這個長期虧損狀態不作出改變的。礦工收到的激勵是幣,但幣價不能被支付到伺服器的成本上,而換成法幣之後,成本並不能被覆蓋,久而久之,越來越多的節點會退出這個網路。一旦這種情況發展,網路會形成一個死迴圈,礦工變少,網路被攻擊成本下降,引起幣價下降,更多礦工因為不能覆蓋成本而繼續離開。· 網路升級一個網路如果要繼續發展的更好,除了日常的網路維護,還有不斷最佳化網路,升級網路。吸收百家之所長,才能讓專案保持足夠的競爭力。那去中心化的社羣由誰來對網路進行升級呢?自然,沒有激勵是不行的,因為沒有那麼多志願者能站出來做升級,而且作為一個長期的事情,志願幫助的動力是極其薄弱的,激勵成了提供動力的方式之一。現在設計的系統中,會有激勵池子來獎勵那些對系統提出最佳化方案並被採納的人,這種池子有的是由基金會主導,有的是以投票決定,只要你想最佳化整個系統,你就可以提出最佳化方案,方案一旦透過,你就可以獲得資助。
這3個部分都和經濟模型強相關,只有運轉良好,激勵合理的專案能讓整個專案保持從啟動,執行,到升級擁有強競爭力。而經濟模型中,對每個行為獎勵的多少,需要有一個合理的設定,太多了會造成恐怖通脹,太少了不足以覆蓋成本,所以,獎勵和獎勵多少是門學問。去中心化模型去中心化是獨立於效能和安全以外,另外一個重要的話題,這個話題的關鍵在於,去中心化程度是不可逆的。不可逆意味著,只要專案形成了中心化,再想讓整個專案變得去中心化,基本是不可能的,這就好比你想剝奪一個已經富有的人的財富一樣。我一直強調的一個點是,去中心化的定義是指任何人可以隨意進出參與網路的共識。也就意味著,一旦你在網路啟動之初將參與網路共識的門檻設定的足夠高之後,那麼去中心化是一定有影響的,而且在這之後,你再想將門檻下調,可能已經進入的參與人就不是很好說服了,另外,後入者根本也沒有那麼大的利益空間可以供其生長了。所以,效能,安全都是可逆的,唯獨去中心化是不可逆的。在設計之初,一定需要考慮好節點的門檻問題,我不建議一點門檻都沒有,起碼在PoS上,持幣是最低的門檻。硬體要求上,放寬對效能的要求是去中心化的一種體現,但是也需要考慮好,你是否有別的技術方案讓比較低配置的機器也能支援高互動性的效能。
Tezos目前的去中心化方案是可見到,我認為Tezos算是比較成功的去中心化專案。這種成功體現在於:後來者如果想參與網路公示,是較為簡單,且成本較低的。這也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Tezos的效能是不太理想的,只有40左右的TPS,這是為人詬病的,但是Tezos有比較成熟的技術可以用於提高效能,解決效能瓶頸問題。治理方案在經歷多BTC多次的社羣分裂事件後,PoS專案大都都把鏈上治理當成了比較標配的功能。但是僅僅是把現實中的投票引入到區塊鏈上來,是遠遠不夠的。因為現實中的投票本來就有很多問題,動力不足,參與度不夠,群投結果中庸等等,這些都是阻礙現實發展的一些問題。區塊鏈專案加入投票系統後,大都做了改良,如Tezos的升級投票治理,Cardano的流動性民主,Dfinity的AI大腦等等,都是將投票這套方案做了改良,增加了代理性投票,專家聲稱,結果獎勵的方案,這些功能都直接或者間接的解決了上述投票問題。在設計全新的投票架構前,你也需要好好考慮一下這些問題,提出屬於自己的解決方案,並結合PoS中代幣權利的使用,才能給出較為合理的治理方案。
可持續發展很多專案現在並沒有考慮如何讓一個網路執行5年,甚至是10年。但是我覺得一個好的專案需要考慮長久,資金,治理,升級,這是一個專案可持續發展的重要3個方向。可持續資金決定了專案是否可以靠社羣存活下去,治理決定了專案是否能讓社羣保持一致的初心,升級決定了專案是否擁有足夠長久的競爭力。這些要素結合在一起,就是讓一個專案活下去長久的基石。所以可持續發展是設計一個基於PoS專案的綜合指標,只要當你站在整個設計外層看的時候,我們才可以考慮到一個大而全的可持續發展戰略。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