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懂區塊鏈PoS共識》PoS專案例子-Polkadot

買賣虛擬貨幣
Polkadot,中文名叫波卡。Polkadot從2016年出生開始,就帶著光環。整個光環來自於前以太坊的隱形大腦,Gavin Wood。Gavin和Vitalik一起建立了以太坊,在以太坊成立的頭18~24個月裡面,Gavin一直充當著CTO的角色,寫了以太坊的第一個測試網PoC-1,編寫了以太坊的技術黃皮書,為以太坊做了很多貢獻,但後來他因為各種原因,他離開了以太坊,並建立了Parity。現在,Parity團隊除了在做以太坊的客戶端外,還在負責Polkadot這個專案。Polkadot,是一種異構多鏈技術,這種技術主要用於打破目前區塊鏈之間的資訊孤島問題,用一個簡單名詞描述就是:跨鏈。跨鏈是在2017年熱門起來的,2017年的牛市帶來了大量的公鏈專案,那時候各種Token滿天飛。但當時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每個公鏈都有自己的一套技術,並且有一套圍繞自己技術發展起來的一套生態,加上2017年後期市場愈熱,後來者總想要成為市場中唯一的那條公鏈,公關時毫不掩飾,所以2017年後,公鏈生態發展著發展著,慢慢都變成了一個個資訊孤島,彼此之間的資訊並不能很好的互通。這種生態就像現在市場上的APP,微信的訊息不能和抖音的資訊互通,今日頭條的內容不能和網易雲的音樂互通,各自的資訊都在各個網際網路公司的伺服器上,這些資源被各大廠商認為是核心競爭力。而區塊鏈世界,本質已經沒有大廠,也沒有中心化的伺服器,所有資料都是公開透明的,那麼為啥這一個個的孤島不能完成資訊互動了?波卡認為,資訊互動有足夠大的需求,而且會帶來更好的區塊繁榮,所以Polkadot嘗試建立一套異構多鏈的架構,就像現在的網際網路TCP/IP協議一樣,將讓所有接入此架構的區塊鏈能更好的完成互相資訊的互動。除區塊鏈資訊封閉之外,另外一個成立Polkadot的原因,是2017年以太坊爆出來的效能問題。為了解決區塊鏈的可伸縮性和可擴充套件性,Polkadot定義了一套平行鏈(Parachain)和中繼鏈(Relaychain),分別解決擴充套件性和伸縮性。平行鏈處理自己邏輯和交易,多條平行鏈可以完成橫向擴充套件,而中繼鏈作為Pokaldot的一箇中心,驗證各個平行鏈給出來的區塊,並給出最終確定性的證明。中繼鏈會給平行鏈分配驗證組,幫助驗證區塊,並參與決定是否允許新的平行鏈的加入,增加驗證人等等的方案來解決區塊鏈的可伸縮性。
這兩個原因很好的幫助Polkadot搭建了專案願景,使得一個類網際網路協議的區塊鏈底層架構清晰可見。如果說我們今天能享受如此好的網際網路服務,那麼我們能想象一下這套Polkadot架構會在未來給我們帶來什麼影響。但像Polkadot這種底層基建的搭建者,從來都不是孤單的。在跨鏈領域,還有Cosmos,Interledge,Wanchain,還有一些側鏈概念的跨鏈,像Plasma,lightening network等。當然,在這個跨鏈技術更新之前,還有中心化的“跨鏈”,像中心化的交易所,中間驗證人的跨鏈交易的等等,這些都是解決區塊鏈資訊孤島路上不可或缺的夥伴,帶來競爭,也會共同發展。除了外部競爭,Polkadot要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自己發展問題。按照Polkadot的白皮書描述,Polkadot想要實現的願景極其巨集大,巨集大意味著背後的工程會極其的複雜。作為一個底層協議,支援長遠發展和系統安全極其重要,此基礎上,效能提升又是必須的表現。想象如果Polkadot建成了之後,每條平行鏈的加入帶來的延遲性會逐條遞增,那麼10條,20條之後是否還可用,100條後呢?多條平行鏈帶來的新區塊中繼鏈的驗證人驗的過來嗎?或是中繼鏈和越來越多新加入的平行鏈如何保持安全性的溝通,重大bug發生時,系統會不會崩潰,如果影響平行鏈的生態,那就好比一個省的GDP崩潰率,那麼全中國也跟著崩潰是一個道理,根本不合理。所以,Polkadot要走的路還很長。此外,我們說跨鏈是區塊鏈底層協議,但是諷刺的是,像Polkado這樣的底層協議對於現存的區塊鏈並不相容,因為現存區塊鏈並沒有按照這套協議接入。那麼意思就是說,Polkadot的應用現在應該還沒有出生,除非現有區塊鏈按照波卡協議改變自己,要不然Polkadot的生態是未來增量,而不是現有存量。不過,為了一個基礎的跨鏈產生,跨鏈專案方都會瞄準兩個生態做遷移,第一個就是把以太坊的資訊交換遷移過來,另外一個就是把比特幣的資訊交換遷移過來,這樣可以把大量的存量帶來過來了,其他的公有鏈如果要接入Polkadot,還需要自己來。這就是Polkadot的目前的專案狀況。代幣情況
Polkadot的代幣稱號為Dot,總量為1000萬,每年有增發,700萬用於公開ICO銷售(其中500萬Dot已經在2017年5月銷售完畢,200萬Dot還沒確定銷售形式和時間),300萬給到Web3基金會或者自己決定分發。第一階段有500萬個Dot進行ICO,ICO用了一種比較特殊的方式進行售賣,叫荷蘭式拍賣(Dutch Auction)。Dot在初始拍賣是會以一個比較高的價格開拍,比如1個Dot=100美金,投資人往智慧合約裡面投注ETH,如果智慧合約裡面所有ETH的價格無法購買500萬Dot,那麼流拍,進入下一輪,此時Dot會下降單價,比如1個Dot=80美金,投資人繼續往智慧合約裡面投注ETH,當總的資金能按照當前Dot價格能購買所有Dot數量(500萬)後,所有投資人按照當前Dot價格成交。使用此荷蘭式拍賣的特點是透過市場那隻看不見的手來來決定Dot的價格。透過對智慧合約的關注,投資人可以看到Dot單價和當前投資額,以確定是否需要在當前價格進行投注。這對於高熱度的專案是非常好的方式,投資人對於高熱度的專案往往有更高的市場預期,專案方的拍賣會因此融到很多錢。另外一個特點就是,區塊鏈使用荷蘭式拍賣可以很好的實現去中心化。人們根據自己預期選擇投資,開放透明,市場看不見的手會讓預期恢復合理,從而使得更多人有了參與的動力。這樣有利於整體參與人數的擴大,並且分散。我在寫此書的時候,正值Polkadot準備第二次ICO的階段,目前並未公佈具體的細節,Gavin wood在部落格中說到了新階段融資的需求,在於擴大技術隊伍,在現在技術人員基礎上翻番。目前,雖然大家對於Polkadot的預期較高,但熊市還未見底,眾籌情況不得而知。代幣作用
Dot在Polkadot裡面的作用有3個,和其他PoS共識鏈的操作並沒有太多區別,多出來的區別是平行鏈需要抵押才能接入Polkadot架構當中,以下是列舉Dot的作用:· 參與治理:持幣人可以直接參與Polkadot的鏈上治理,透過投票的方式決定社羣方向· 參與鏈的操作:持幣人可以透過Stake參與鏈上操作,好多行為會獲得獎勵,壞的行為會被懲罰· 抵押:新的平行鏈新增需要透過抵押Dot目前,這3個作用的具體細節並沒有公佈,程式碼也沒有出來,所以像抵押數量,獎勵/懲罰數量等還需要等實現後才能知道。2. 發展路線(Roadmap)
Polkadot是2016年10月開始的專案,從Gavin寫的Polkadot白皮書草稿開始。Polkadot的發展路線比較清晰,根據官方2018年的回憶錄來看,專案已經進行了13個月的開發,進展正常,各個時間點基本沒有延期的情況,加上Polkadot馬上進行第二輪ICO,新籌到的錢可以招收給多人手來加快開發。按照現在的roadmap,Polkadot的主網將在2019年Q3上線。距離上線,具體的路線圖是:· 開發P2P網路· 開發共識機制(BFT部分)· 開發驗證人選舉機制· 開發共識機制(PoS部分)
· 開發平行鏈系統· 開發平行鏈和中繼鏈之間的資訊互動架構· 開發平行鏈和中繼鏈之間的資訊路由架構· 開發中繼鏈機制· 開發獨立收集人機制目前,Polkadot測試網已經進入了“PoC-3”,也就是“Alexander” 測試網,於2018年1月20號左右釋出,包含共識GRANPA機制(PoS部分)。前兩個測試網分別為PoC-1和PoC-2“Krumme Lanke”,PoC-1主要是包含Polkadot的基礎框架,如資料框架,基於WebAssembly的狀態機等,於2017年Q1釋出;PoC-2主要包含平行鏈支援的架構和PoS的Slash和獎勵部分,於2017年7月份左右釋出。
測試網釋出的功能還比較有限,很多程式碼並沒有確定到執行部分,只是把大概框架寫好了,方便擴充套件,難點的部分從程式碼部分並沒有看到Polkadot很好的解法,比如PoS共識的最終確定性,還有Slash條件和具體行為定義等,不知道這些部分在論文論證階段有沒有定義好。預計2019年Q3,大概是10月份左右Polkadot能上線主網。設計哲學

Polkadot本身是一個區塊鏈架構,而不是一個區塊鏈,這決定了Polkadot在很多方面的設計會變得不同。充當架構的主要解決問題在於連線互通,把基於此架構搭建的所有區塊鏈能很好的繫結在一起,進行資訊交換,價值交換。為此,Polkadot本身要保證足夠簡潔,只做橋接,不做冗餘的功能,這是現有區塊鏈所不能完成的一點。

另外,每一個區塊鏈都是一個巨大的價值網路,傳遞價值所需要的安全性極其重要。Polkadot作為架構底層,保護所有連線區塊鏈的安全是首要任務。其中,Polkadot所用到的共識演算法GRANDPA就需要非常仔細設計的。GRANDPA是BFT+PoS的混合共識,提供概率性的最終確定性,並加強了多平行鏈下提交區塊驗證的併發處理能力,使得GRANDPA在保證一定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效能提升。

平行鏈和中繼鏈的設計是另外一個需要好好設計的部分。中繼鏈作為Polkadot的中心,儘可能的不干預平行鏈的出塊和問題解決,而本身只做區塊驗證的事情,程式碼足夠簡單,一眼就能看得清楚,也保證了安全。而平行鏈則不需要考慮自己鏈和中心溝通的問題,只需要將自己鏈上的事務處理ok就可以(這一點是Polkadot和Cosmos最不同的一點)。如此設計省去了接入方的開發成本,Polkadot也很好的履行了基礎架構的職責。

Gavin Wood在白皮書的第一版草稿裡面,列舉了Polkadot看中的一些主要原理和原則:

最小(Minimal):Polkadot 本身要儘量簡潔
簡單(Simple):Polkadot本身不需要實現太多功能,將複雜的功能交給中介軟體、平行鏈、或用其他最佳化手段
通用(General):Polkadot可以成為共識開發基石,不對平行鏈設定約束和限制
健壯(Robust):Polkadot 需要足夠穩定,並且具有經濟完善性

這些原則對於Polkadot來說非常重要,作為設計哲學基礎,能知道Polkadot具有一個很好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伸縮性。當然,根據這些原則設計的Polkadot還需要考慮後續升級。

當Polkadot交給社羣之後,社羣要共同來維護網路和後續發展,那麼鏈上治理的邏輯顯得極其重要,Polkadot不希望用社羣分裂或者以基金會主導的硬分叉方式來升級原型,而是透過社羣投票為主導的內在升級邏輯,這也是Polkadot一個重要的設計哲學。

GRANDPA

Polkadot的共識使用的是BFT+PoS的混合共識,叫GRANDPA(GHOST-based Recursive Ancestor Deriving Prefix Agreement),沒有恰當的翻譯,有人翻譯成祖宗共識,有點搞笑的意思。

GRANDPA要完成的共識和別的PoS不太一樣。Polkadot本身是協議,連線協議的是各個平行鏈,GRANDPA的重點在於幫助平行鏈做共識,平行鏈不再需要自己做共識,引入驗證人模型,中繼鏈裡面的驗證組幫助平行鏈驗證最新區塊,併為平行鏈帶來新區塊的最終確定性。

GRANDPA最終確定性有3個特點:

1. 在網路狀況比較好的情況下,GRANDPA幾乎可以立馬完成區塊的最終確定性
2. 在糟糕的網路狀況下,比如一個網路分割槽,GRANDPA幾乎可以在分割槽解析完成後,完成上百萬個區塊的最終確定性
3. 只要子塊的父塊是最終確定性的,GRANDPA可以在忽略以往區塊狀態的情況下完成子塊的最終確定性

解讀這3個特點,GRANDPA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最終確定性,而且是幾乎及時的,不依賴太多條件的最終確定性。最終確定性作用於安全和效能,及時的確定效能保證安全又能保證良好的使用者體驗,當你在Polkadot給使用者B發一筆Dot的時候,你不再需要像BTC轉賬一樣等上半個小時的區塊確認,而是隻需要等待幾十秒,甚至幾秒就可以確認到賬。這是最終確定性給人們帶來最直觀的收益。

GRANDPA透過大部分誠實節點的驗證投票來決定區塊的最終確定性,每條平行鏈透過自己的收集人(Collactor)提交驗證區塊,中繼鏈上的節點驗證組(Validator)對區塊進行驗證,超過2/3的節點投票驗證透過,那麼區塊上的交易被篡改的代價將非常大,我們認為這種攻擊的代價不具有經濟可行性,那麼超過大部分人認同的區塊交易就是不可逆的,即最終確定性。

2/3的驗證人達成是Polkadot嚴格控制的條件,這是BFT的典型表現。結合PoS的Stake數量,網路中當Stake投票的比例超過2/3時,即達到最終確定性。GRANDPA不容忍Stake重複投票,這樣操作的驗證人會被扣除抵押金,這也是PoS的典型表現。

收集人Polkadot裡面另外一個獨立群體,透過執行平行鏈的全節點資料,來收集新區塊資料,做簡單的驗證後會將區塊提交由Polkadot分配的驗證組驗證,驗證成功後會將返回資訊給到平行鏈中。

由於平行鏈和中繼鏈之間存在資訊互動,有時延,所以在GRANDPA這種半非同步的網路當中,收集,驗證,確定需要時間。但是GRANDPA為了讓多條平行鏈在共識區間保持正常工作,GRANDPA的共識採用了一定的方式解決,這個方法導致了一個和我們以往認知不同的一種PoS區塊鍊形式出現,即一種上一個區塊並沒有確認也能不斷變長的區塊鏈,GRANDPA把這種形式類比成比特幣的PoW共識,並稱之為概率性確認(Probabilistic Finalization)。

目前GRANDPA還在不斷的最佳化中,有一篇論文對GRANDPA演算法進行了說明。另外在PoC-3的測試網上,GRANDPA上線並完善了很多方面的機制,進步很大。但是我們也看到像Slash,激勵等方向並沒有完善,平行鏈也還沒有完善,所以需要後期繼續關注。

執行

在Polkadot上可以執行的客戶端有多個,同比其他PoS共識,除了執行節點客戶端外,Polkadot還可以執行收集人客戶端和釣魚人(Fishman)客戶端。

節點客戶端,是Polkadot上的驗證人。Polkadot上的驗證人不做收集工作,包括收集交易和平行鏈區塊,只驗證由收集人提交上的區塊,給與最終確定性證明。

收集人客戶端,是平行鏈的交易收集人。Polkadot上的收集人需要執行對應平行鏈上的全節點,用來驗證區塊交易的正確性,比如用使用者公鑰驗證所發交易是否為真,餘額是否足夠等,然後將收集到的區塊傳送給中繼鏈的驗證人。

釣魚人客戶端,是對中繼鏈上驗證人的監督人,用來監督驗證人作惡的。在系統無法檢測到驗證人作惡的時候,釣魚人執法是一個比較好的人為干預方式。

目前Polkadot的具體實現流程還不確定,但Gavin在早期Polkadot的白皮書當中,明確了各個客戶端的操作流程,以下是流程介紹。

前提:假設所有參與方都知道下n和n+1區塊驗證人的分組情況

1. 確保收集人有對應的驗證組
2. 收集人構造候選區塊,包含(b.header, b.ext, b.proof, b.receipt, b.egress)資訊
3. 傳送收集人的驗證資訊Proof[S]=(b.header, b.ext, b.proof, b.receipt, b.egress)
4. 確保外部交易資料,b.ext對其他收集人和驗證人可用
5. 傳送出口資訊給下個區塊的接收方小組的驗證人
6. 驗證人收集這個塊所有的入口資料
7. 驗證人對區塊出塊進行有效性的投票
8 .驗證人等待投票共識

執行3個客戶端都需要抵押Dot,誠實行為可以得到獎勵,但作惡行為會導致抵押金被Slash,這塊會在下面的章節中介紹到。

效能

目前並不能確定GRANDPA的效能情況,後續會繼續跟蹤。

激勵

Polkadot上的獎勵行為有很多,對應的懲罰行為也會很多。獎勵的原則基於參與鏈和維護鏈這兩個方式來獎勵。為了提高作惡成本,參與和維護網路都需要抵押Dot,像成為驗證人,成為收集人等,這些抵押的Dot會被鎖倉(提出需要足夠長的時間,比如3個月,防止長程攻擊)。那麼對應的,鎖倉的風險Polkadot系統給予增發獎勵作為補充,以下是Polkadot的激勵行為

1. 收集區塊
2. 驗證區塊
3. 舉報作惡
4. 提名驗證人
5. 投票激勵

具體的經濟激勵策略還沒有釋出,所以並不清楚各個行為獲得的獎勵情況。

懲罰

Polkadot上的懲罰是針對抵押金的Slash,但是會根據嚴重程度來決定Slash多少。通常情況下,嘗試分叉的雙籤,是被嚴格禁止的;企圖偽造資料,或者提交假簽名矇騙的,都是可能被檢測並Slash的。以下列舉以下懲罰的一些具體行為:

1. 驗證人不線上,不給分配的平行鏈驗證區塊
2. 簽名一個平行鏈中不合法的區塊
3. 不去處理出口佇列中被投票為已生效的訊息
4. 不參與共識流程,比如投票
5. 雙籤,在同一個高度簽名兩個區塊

同樣,由於Polkadot未上線,懲罰力度和其他的行為還不清楚。

出塊人

我們一般說PoS上的出塊人是本身代幣的區塊收集人+驗證人,由於Polkadot是跨鏈專案,Polkadot上出塊人拆分成了收集人(平行鏈)和驗證人(平行鏈和主鏈),收集人負責收集平行鏈交易來構造區塊,然後提交給Polkadot的驗證人做驗證,驗證人並不做新區塊收集工作。所以我們在這裡說的Polkadot出塊人是指平行鏈來說的驗證人。

一般持幣人透過抵押可以註冊成為準驗證人,準驗證人由持幣人自己擁有的Dot數量和接受到委託Dot數量之和,來確定是否可以變成真正的驗證人。Polkadot上的驗證人可能隨著平行鏈的接入而增多,單個驗證人的成本也會增多,但是Polkadot對接入架構的平行鏈設定了准入門檻,一是需要抵押足夠量的Dot,一個是需要已有驗證人批准,以確定這個專案對Polkadot來說是有價值專案。

目前,驗證人的數量尚未確定,門檻也尚未明確,在PoC-3中可以稍微窺探一點,相信隨著測試網的成熟,相關的功能都可以在測試網測試。

持幣人

Dot的持有人可以透過Stake,將“投票權重(Voting Power)”委託給準驗證人,如果驗證人驗證了區塊,那麼委託人會得到大部分的區塊獎勵。

另外,持幣人可以參與鏈上治理,投票選擇出提議,共同決定社羣發展方向。

鏈上治理

在Polkadot,鏈上治理被看重,有一個專門詞彙形容,叫繫結治理(Binding Government)。

繫結治理是針對鏈上治理和鏈下治理來說的,比特幣就是典型的鏈下治理,但是由於大家的投票並沒有約束,提案透過後也可能有反悔的情況發生,比如Segwit2x。鏈上治理了治理提案的繫結,是的共識(投票)過的提案執行變得必然,這就是Polkadot繫結治理的方案由來。

在PoC-3中,Polkadot實現了鏈上治理的幾個基本功能:

· 公投(Referenda )
· 靈活的偏執法定人數(Adaptive quorum biasing)
· 議會(Council)
· 鎖定投票(Lock-Voting)
· 同意型投票(Approval voting)
· 激勵(Treasury)
· 延遲自治立法(Delayed autonomous enactement)

整個Polkadot的鏈上治理流程很像一個國家,設立了議會,對提議進行公投,公投透過法定人數的情況下獲得立法權,但治理權結合了PoS共識的區塊鏈,多出來了幣權投票,鎖定投票權和激勵投票和延遲立法的功能,使得Polkadot在鏈上實現治理變得可能。

圖 Gavin演講的PPT
持幣人可以進行提議,提議提案會進入表決期,由持幣人投票決策是否透過,透過的提案進入議會稽覈,議員可以進行不記名投票否決提案,同時議會輪值主席擁有一票否決權。輪值主席每輪會透過投票進行更換,每次提案的主席可能不一樣(具體的輪換週期還不明確)。每個持幣人都可以成為輪值主席,透過抵押Dot成為候選人,持幣人透過持幣量權重選出輪值主席,候選人成為輪值主席後抵押金會被退回。如果決議透過,那麼投票人對應的幣會被鎖定。鎖定的週期由使用者自己決定。投票的累計票數=投票幣量x鎖定時間,這意味著鎖幣時間更長的相同幣量擁有更大的投票權,比如1個Dot鎖8周和2個Dot鎖4周是一樣的投票權重,但是投票透過情況下,對應鎖幣的週期分別是8周和4周。另外,Polkadot沒有限制法定投票人數,而是當投票率降低時,要求投票量要加大,具體的表現是:· 正向的投票率偏好
· 投透過的票x投票率>投否決  · 比如持幣人100,提案1投票50張,如果投Y的是20人,那麼投N的是30人,計算公式20x(50/100)<30,所以不滿足要求的;  · 比如持幣人100,提案1投票50張,如果投Y的是40人,那麼投N的是10人,計算公式40x(50/100)<10,所以是滿足要求的;提案在議會透過之後,會進入立法流程。為了避免亂投票,不合理投票的情況發生,投透過票的幣會被鎖定一定冷卻週期(Cool Down Period),冷卻週期結束後會進入立法流程。Polkadot的這套鏈上治理方案,像極了現實社會中的治理制度,只不過是把現實中的很多東西搬到了區塊鏈上,持幣人的投票,議會的決議變得更加透明瞭。和其他PoS共識鏈上治理很大不同的一點是,Polkadot增加了議會,議會的不記名投票給了權利人更大的操作空間,人為因素變大,各有利弊,操作好了是造福,壞了是腐敗。問題
· 跨鏈採用(Adoption)跨鏈的願景基於眾多平行鏈的之間的價值交換,那麼採用這個跨鏈框架實現的平行鏈需要變得越多越好,這樣才能形成資料城牆,就像微軟的作業系統,正因為有了足夠多的應用在Windows上建立了應用,形成了應用生態,才讓其他競爭對手無論做出多麼優秀的作業系統,也不能取而代之。所以,Polkadot本來就是具有巨集觀願景的專案,但在採用上還沒有太大的動作,因為整個專案還在開發階段,這個過程中,Polkadot可能會被對手趕上,或者超越。這個是目前Polkadot除了面對技術問題外,需要面對的最為嚴峻的問題了。· 願景太巨集大作為基礎架構,Polkadot需要權衡的東西很多,除了要適應現存區塊鏈專案,還有考慮好新增專案,甚至要想清楚未來10年區塊鏈世界的樣子,這會讓Polkadot整個專案會比其他專案需要更多的考慮專案的可擴充套件性和可伸縮性,並且做出可動態升級的架構,支援未來的發展。這種事無鉅細的考慮會給整個專案帶來困難,可能很多程序做著做著發現原來的架構設計不合理,這是程式碼架構太大會經常出現的問題,我想也是Polkadot會面臨的一個問題了。
未來跨鏈是一個非常未來的專案,和其他公有鏈不同,Polkadot提供的是供平行鏈(功能鏈)使用的架構,而現有公有鏈提供的是Dapp使用的架構,Dapp是比平行鏈還有小的開發單位,它只需要一個智慧合約和使用者介面,但是在現在Dapp開發都沒有開展來的今天,跳到側鏈架構,是有很大的超前感的。所有跨鏈的專案都是基於未來可能繁榮的公鏈生態,這是最重要的前提。但是未來是否真的是公鏈百家爭鳴呢?現在誰都下不了定論,這可能是跨鏈專案帶來期望的一個點。如果未來專案繁榮,那麼底層架構的互通性必定會被需要,而提前做好準備的Polkadot會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我們想象未來的發展場景,不同資料在不同專案鏈上存在,雖然這些資料在各自鏈上透明,但是它們之間很難互動來產生各大的價值。當然,各個專案可以透過爬蟲並分析資料,為自己所用,但這可能違背了區塊鏈資料透明化的願景,畢竟,鏈上資料互動,可追溯,會是比爬蟲抓取可信得多,那麼我們有理由相信,在透明化的C端需求下,會催生很多商業需求,從而讓B端在Polkadot上建立生態,假如Polkadot的發展如想象,那麼底層跨鏈架構的未來,可期。至於跨鏈安全性,效能問題,我覺得這些問題不僅僅存在跨鏈底層,還存在現存的各種公鏈專案中,這些問題並不是阻塞發展的,至少目前的學術界還在源源不斷的產出新的論證公理,而且不存一些不可能公理限制區塊鏈發展,目前看來,把這些問題留給時間,會有解決方案的。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