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救不了流量!網易圈圈等區塊鏈產品失敗的啟示錄

買賣虛擬貨幣

網易圈圈官宣明年2月1日停止運營,有朋友就說,你還是寫點東西吧。畢竟這個產品一上市,你就看到它的死亡。

此話不假,去年11月,網易圈圈剛上市,互鏈脈搏就釋出文章指出網易星球、易頭條、網易圈圈這三款產品都沒解決其token究竟值什麼價的問題,其後果是token的價值可能越來越低。死亡是必然的。

不止網易圈圈,包括百度開發的度宇宙、360開發的360愛得鑽,也都進入了ICU病房,只差官方開出“死亡證明”。

網際網路思維作祟

區塊鏈出現後,傳統網際網路被稱為“資訊網際網路”,加入區塊鏈的網際網路被稱為“價值網際網路”。

國信證券做了比較通俗的區分。該機構稱,網際網路主要作用是讓資訊在網際網路上流通,資訊以複製的方式傳播(A複製到B)。區塊鏈構建的“賬本”以開放透明、不可篡改、對等互聯、易於追溯的特徵,構建基於信任機制的基礎設施,讓基於資料的數字資產的價值在網際網路上高效地流通,數字資產在網際網路上發生價值轉移(從A過戶到B,而不是從A複製到B)。

在A複製到B的資訊網際網路正規化中,資料因為無限複製性,並不作為資產,其價值也得不到保護,網際網路企業將產品無償提供給使用者:新聞內容、資訊服務、社羣交流、搜尋服務、防毒軟體等。於是衍生出畸形的商業模式: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網際網路企業大部分的商業模式都是透過廣告、佣金和增值服務來實現。而這三種變現模式都需要流量,於是“流量為王”掛在了網際網路從業者的嘴邊。燒錢買流量更是成為網際網路競爭到後半段的常規打法,淘集集、小黃車、熊貓直播等都燒錢燒死。

區塊鏈的出現,讓很多網際網路公司率先看到其激勵機制的價值——原本花錢買流量,現在可以“發幣”或發行“通證”換流量。錢是現貨,幣是期貨;錢是現實的負債要還,幣是虛擬的負債不用還;錢有限、幣無限。即便不涉及到融資,幣或者通證似乎能完美解決網際網路的流量問題。

於是,在2018年很多網際網路公司開發了“以幣(通證)換量”的所謂區塊鏈產品。網易、百度、小米、360、暴風……

(製表:互鏈脈搏)

而這些產品剛一上市,確實帶來了大量的流量。根據酷傳不完全統計,網易星球下載量超過750萬、度宇宙下載量260萬,網易圈圈也有25萬次的下載量。

網易星球最後儼然成為網易系產品的導流平臺,透過做任務發通證等方式,向網易的其他產品比如網易考拉、網易嚴選、網易雲音樂、網易雲閱讀等進行流量引導。

按照一個APP下載20元計算,僅僅網易星球就給網易節省了1.5億元的推廣費。

區塊鏈的價值思維

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些網際網路公司開發的區塊鏈產品普遍壽命不長,在2019年大都沒有什麼聲音。網易圈圈的官宣在2020年2月1日停止運營也算一種誠實。據互鏈脈搏瞭解,很多產品雖然官方沒有判決死刑,但實質已無人管理。

有人說,對於網易而言,便宜的流量已經積累了,就是成功。然而,倘若沒有所謂區塊鏈概念+通證的激勵,斷不會有這麼多使用者下載。當使用者為了獲取通證,使用這些價值非常低的產品,當中浪費的社會成本,找誰訴說?

(網易圈圈停服截圖)

網易星球曾表示,該應用可透過區塊鏈技術幫助使用者管理信用資料、注意力、網際網路蹤跡等數字資產,發現和保證個人資訊的價值。

然而,數字資產的產生並非那麼容易。

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認為,“有效用的商品,其交換價值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稀缺性,一是獲取時所必需的勞動量”。哪怕是數字資產,如果要轉化成有價值的可交易的商品,也需要付出勞動。

上述區塊鏈產品的產品設計者們在通證模型的設計上,對於勞動量的定義太過隨意。

首先,使用者的消費行為不能視為勞動。很多所謂區塊鏈產品把使用者的消費行為視為勞動,比如閱讀文章、購買商品。趣頭條為了流量,將使用者對內容的消費進行激勵,其後果是深陷財務泥沼。區塊鏈產品對這些消費行為進行激勵,其代價就是其自身的通證一文不值。

其次,使用者對產品方單方面的勞動貢獻,別指望在市場有價值。我們看到包括網易星球、度宇宙等,都號召使用者為產品拉人頭,然後給予通證激勵。但產品方又不用真金白銀回購這些通證,那麼通證的價值也將歸零。就好比線下一家商鋪,因中間人給他帶來了很多客流,然後給這個中間人支票,說你找隔壁店鋪兌換,隔壁店鋪願意兌換嗎?

第三,在系統內消化通證,通證的能量會越來越低。假設網易圈圈這類產品產生的通證是真的非常有價值的,但其消耗是讓這些通證參與內部的遊戲啊、博彩啊,不能和外部實現價值交換獲取能量,那麼這個系統的熵將越來越大,最終熵寂。通證價值也歸零。

最後,如何透過通證設計,產生陌生協同勞動的生產關係。都說區塊鏈是改變生產關係綜合性技術,基於區塊鏈建立的信任機制,可以讓更多陌生人、機構組織在一起協同作業,實現個體、現有社會組織難以實現的大規模協作勞動,或者必須有關鍵中介方參與才能進行的協作勞動。網易星球、網易圈圈、度宇宙等產品功能,中心化產品都能實現,犯不著使用區塊鏈。

不幸,上述網際網路公司開發的區塊鏈產品在這四點都中招。

反過來,網際網路產品經理在設計產品時,避開上述問題,其通證模型或許能夠成功。產品經理首先要摒棄掉流量思維,而轉化成價值思維。設計通證的時候,要釐清通證的價值來自勞動,並且勞動形成的數字資產在市場具有稀缺性和實用性。這樣的勞動最好是建立在不可信的關係上的,透過區塊鏈使之可信。

比如在供應鏈金融領域,企業們透過勞動,將自己的應收賬款、倉單、物流資訊資料化,透過區塊鏈的通證積分記錄,實現貸款方對企業的可信貸款。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