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的失敗,可以給我們投資區塊鏈帶來什麼啟發....

買賣虛擬貨幣

常常有人說現在的區塊鏈行業現狀,機會很多,相當於10年前的網際網路。這樣的說法激起了很多人參與到區塊鏈行業,享受行業早期的衝動。看完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瀛海威”的故事後,你可能會有不一樣的想法。

1996年早春的一天,北京中關村南大門零公里處豎起了一塊碩大的廣告牌:中國人離資訊高速公路有多遠———向北1500米。這一天被認為是中國網路業的一個紀念日。33歲的東北女子張樹新扛起了北京瀛海威資訊通訊公司的招牌。

由於張樹新之前做記者的經歷,她迅速的將公司推向了社會熱點,並在北京開設了免費的網路科教管,供大眾免費使用瀛海威網路,以及網際網路知識。就這樣,瀛海威“接管”了中國網際網路啟蒙者的位置。

公司的盈利幾乎是靠“入網費”支撐,但當時也一度做到了3個月110萬的收入,在當時是異常驚人的。可是從現在看來,這樣的做法其實是背離網際網路理念的一種做法,收費讓網路成為孤立的島嶼。

逐漸的,瀛海威露出了公司的尷尬處境。儘管他們有著巨大的優勢,但他們不知道中國的百姓要的網際網路是什麼樣子的?網站上該留下什麼內容?等等情況

於是他們開始追熱點,1997年香港迴歸,瀛海威決定投資千萬,耗時三年建立“網上中國”的計劃。從愛國的角度去做市場,可當網站上線後,點選率寥寥無幾。

隨後,瀛海威團隊著力開發國際上十分超前的“網上繳費系統”。因為這套系統使用的是一套與網際網路TCP/IP不同的通訊規程。網名們常用的瀏覽器卻無法在這個系統當中使用。瀛海威自己給自己挖了又一個大坑。

1998年6月22日,因為張樹新的種種決策失誤,張樹新迫於股東的壓力,被迫辭職。從此,瀛海威一瀉千里,即使有好的經營策略也沒有資金去支撐瀛海威的夢想。

後來,張樹新提到自己1995年進入網際網路行業是個錯誤,甚至宣稱自己是在網際網路行業當中犯錯誤最多的人。

至此,你看到了什麼?瀛海威並不是輸在技術,他們可以做出與國際水平同等的產品。可當初國內的基礎設施太差,瀛海威需要自己去鋪線路,租線路,什麼都需要自己做,以至於瀛海威看起來像一個作坊,而不是一家企業。

張樹新後來反思自己的錯誤有三:

  • 1,沒有相關資源和基礎設施,現在的網際網路行業不需要考慮外部環境,做好自己的內功即可;
  • 2,由於產業未成形,行業收入增長緩慢,導致收入還換不起貸款,需要更多的去呼籲資本市場的接入;
  • 3,對環境的殘酷性估計不足。企業結構成形後,巨大的資源結構成本,財務結構成本,無法回頭。當瀛海威想要重新調整的時候,已經沒有資金了。

結合當下的區塊鏈行業,你看到了什麼?

曾經,羅振宇就問過李笑來:“你看這麼多公司在轉型做區塊鏈,我們得到是不是也要考慮轉型區塊鏈啊?”

我記得李笑來的回答是:“完全沒必要啊,等整個行業成熟後,拿來就用,這樣就好了。”

當我們冷靜下來看待數字貨幣這個市場,實際上和瀛海威當初生存環境極度相似!很多專案都是著力於區塊鏈效能的擴容,這樣的偽需求上,沒有實際的應用場景。包括所謂的估值模型,專案分析等等配套設施都還沒有形成體系。

大多數DAPP也僅僅是為了做到“去中心化”這樣一個看似美好,僅供幣圈人使用的一個奇怪產物。很多專案的願景確實非常美好,而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越巨集達的計劃,就需要越多的資金量來支援,需要時間成本來試錯。而一旦資金鍊斷裂,那必將成為下一個瀛海威,或者走向資金盤。

張樹新後來回憶道:一天深夜,我們剛從郊外回到家中,窗外大霧瀰漫。在我們開車回家的路上,由於霧太大,所有的車子都在減速慢行。前車的尾燈以微弱的穿透力映照著候車的方向。偶遇岔路,前車拐彎,我們的車走在了最前面,視野裡一片迷茫,我們全神貫注小心翼翼地摸索前行,後面是一列隨行的車隊。我不禁想,這種情景不正是今天的瀛海威嗎?

最後,你投資的區塊鏈專案是否也和瀛海威一樣,處在迷霧之中前行?這是非常值得我們思考的事情。當下的區塊鏈專案就如同是在迷霧中賽跑一樣,害怕被落下的同時,又不得不謹慎前行,後來者踩著前人留下的墊腳石,一路前行。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