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保監會:鼓勵用區塊鏈等新技術規範供應鏈金融

買賣虛擬貨幣

曾被預言2020年將達到15萬億規模的供應鏈金融近年來發展火爆。但參與機構眾多、騙貸風險暗藏等現象也隨之凸顯。

銀保監會近日向各大商業銀行、保險公司下發《中國銀保監會辦公廳關於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銀保監辦發〔2019〕155號)從規範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業務管理體系、加強供應鏈金融風險管控方面做出了更為細化的規定。

《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依託供應鏈核心企業,基於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之間的真實交易,整合物流、資訊流、資金流等各類資訊,為供應鏈上下游鏈條企業提供融資、結算、現金管理等一攬子綜合金融服務。

《意見》指出,銀行保險機構在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時應堅持四大基本原則:

堅持精準金融服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重點支援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方向、主業集中於實體經濟、技術先進、有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鏈鏈條企業;

堅持交易背景真實,嚴防虛假交易、虛構融資、非法獲利現象;

堅持交易資訊可得,確保直接獲取第一手的原始交易資訊和資料;

堅持全面管控風險,既要關注核心企業的風險變化,也要監測上下游鏈條企業的風險。

此外,《意見》還指出要規範創新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和最佳化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

1

《意見》鼓勵利用區塊鏈等技術提升風控

近期以供應鏈金融為底層資產的多個機構資管產品違約爆雷引發市場熱議,與傳統金融業務相比,供應鏈金融風險具有動態性、可傳遞性和複雜性等特徵。《意見》也從五大方面加強了供應鏈金融總體風險的管控。

《意見》提出,銀行業金融機構應建立健全面向供應鏈金融全鏈條的風險控制體系,根據供應鏈金融業務特點,提高事前、事中、事後各個環節的風險管理針對性和有效性,確保資金流向實體經濟。應加強對核心企業經營狀況、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鏈條企業交易情況的監控,分析供應鏈歷史交易記錄,加強對物流、資訊流、資金流和第三方資料等資訊的跟蹤管理。

在聯訊證券首席巨集觀研究員李奇霖看來,供應鏈金融貸前、貸中、貸後均可能存在風險在貸前方面,隨著網路檔案傳輸、數字簽名、大資料分析、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供應鏈金融呈現線上化的趨勢。銀行對供應鏈金融的稽覈主要是企業提供的材料,線上化的發展趨勢又讓銀行在稽覈方面過於依賴文字、單據等。可能會存在部分中小企業藉助供應鏈金融貸和普惠金融優惠政策騙貸。貸中方面,中小企業會挪用資金從事生產之外的事情,比如發放員工工資等,沒有改善整個供應鏈的現金流,也減弱了企業日後的還貸能力。貸後,中小企業的經營不穩定可能帶來的信用風險問題。

因此,《意見》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在開展供應鏈融資業務時,應對交易真實性和合理性進行盡職稽覈與專業判斷。鼓勵銀行保險機構將物聯網、區塊鏈等新技術嵌入交易環節,運用移動感知影片、電子圍欄、衛星定位、無線射頻識別等技術,對物流及庫存商品實施遠端監測,提升智慧風控水平。

在加強合規管理方面,《意見》要求銀行保險機構應加強供應鏈金融業務的合規管理,切實按照迴歸本源、專注主業的要求,合規審慎開展業務創新,禁止借金融創新之名違法違規展業或變相開辦未經許可的業務。不得借供應鏈金融之名搭建提供撮合和報價等中介服務的多邊資產交易平臺。

針對如何完善供應鏈金融業務管理體系,孫揚強調稱,監管必須要深入銀行、金融機構業務,對供應鏈金融企業的交易規則和交易背景進行深入全面的檢查和制定。要確保銀行、金融機構在稽覈供應鏈金融企業融資請求時能夠做到嚴格准入,而且在准入之後要對供應鏈鏈條進行全面、實時的監控。

回覆“銀保監”獲取檔案原文

2

區塊鏈如何為供應鏈金融保駕護航?

區塊鏈核心是分散式記賬資料庫,給予參與方對於資訊同等的權利,體現在任一方均有權檢視所有資訊且無法修改或刪除。去中心化、透明視覺化、不可篡改、可溯源等特徵使區塊鏈天然成為加持供應鏈金融變革升級的有效技術手段。供應鏈金融屬典型的聯盟鏈應用,致力於將相關資訊變為共享知識,提高體系運作效率。

保障資訊可靠:共識演算法確保資料不可篡改

共識演算法透過各節點是否達成共識去認定記錄的有效性,也是防止篡改的手段。區塊鏈利用共識演算法實時更新記錄資料最新進展,將完整的交易流程呈現給各個參與方,保證資訊的真實可靠。記錄時給每筆資料附上時間戳,不僅有利於定位資訊,且篡改某個節點的資料會留下痕跡,有效防止資訊被刪改。

具體到供應鏈金融應用領域,採用區塊鏈技術在審查階段即可保證資料來源的真實性與完整性,便於核對背後交易是否真正進行,保證債券憑證可靠[ii]。在貸後風控階段,持續更新的資料流為後續追蹤企業運營提供支援,令虛構交易與重複融資等行為無所遁形。區塊鏈應用賦予供應鏈金融更高的安全級別,消除金融機構對企業資訊流的顧慮,相應地,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中小企業無法自證信用水平的問題。

管控履約風險:智慧合約保障交易按約執行

智慧合約被看做是區塊鏈最有價值且易普及於商業場景中的重要發展方向[i]。它封裝了若干狀態與預設規則、觸發執行條件及特定情境的應對方案,以程式碼形式儲存在區塊鏈合約層,其特點是當達到約定條件時,預先設定的操作會自動觸發。只依賴於真實業務資料的智慧履約形式不但保證了在缺乏第三方監督的環境下合約得以順利執行,而且杜絕了人工虛假操作的可能。

在條件確認階段,基於區塊鏈上實時更新的價格質量資訊,核查外部各方業務資訊流,判斷交易達成後,智慧合約被啟用並執行。與此同時,透過物聯網對質押物進行追蹤,監測價格動態變化並設定不同自動應答方案,控制市場風險。在合約執行後續階段,可利用去中心化的公共賬本、多方簽名技術加強資金流向管理與回款監控。

打通資料孤島:數字資產建立共同資訊平臺

傳統供應鏈管理中,分佈在供應鏈各節點的生產資訊、商品資訊及資金資訊是相互割裂的,無法沿供應鏈順暢流轉,缺乏圍繞核心商品建立的資訊平臺。區塊鏈技術支援多方參與、資訊交換共享,能促進資料民主化、整合破碎資料來源,為基於供應鏈的大資料分析提供有力保障,讓大資料徵信與風控成為可能。

區塊鏈加持的意義不僅在於加快資訊流通效率,還有效保證了資料質量,保護資料的隱私。透明化貿易流、資金流、資訊流並不等同於徹底披露所有資料,加密演算法可確保各供應鏈參與方的隱私。如核心企業向供應商發出已收貨資訊時並不會被系統中其他企業透露供應商的資訊,確保資料的客觀性。

共同資訊平臺可解決供應鏈溯源問題。生產過程、物流運輸、終端銷售等整個環節的資訊需求均可從平臺上快速獲取,使交易路徑一目瞭然,各節點的聯結關係更加透明化。這不但加速商品資訊流轉、降低審計成本,而且有助於責任追溯,防範違約風險、保證金融風控業務順利進行。

提升融資效率:數字系統簡化運營程式

制約融資效率提升的因素大體包括前期稽覈與風險評估、業務多級登記審批、打款手續冗長等,且各類費用高昂,進一步提高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效率。要打破傳統融資模式的弊端,主要從成本節約及運營速率提高兩端同時發力。

首先,區塊鏈公開透明效能夠在核心企業與上下游開展業務時減少信任建立過程所需的試探性交易、降低溝通成本,以便提高商業協作效率。供應鏈一體化推進了企業對於客戶需求快速應答機制的改善,還能防止庫存管理混亂、採購運輸中斷等嚴重阻礙貿易程序的問題。同時,對銀企融資合作雙方而言,風險評估成本也能大大壓縮。簡化傳統信用評估步驟、刪除由於信任危機增加的核查程式,縮減了時間成本與資金成本,透過連鎖反應最終提升融資效率。

就運營速率而言,所有實物商品與紙質作業均可數字化,如數字化作業系統、數字化檔案、數字化信用體系等,為業務實施過程節省時間。採用智慧合約將減低人工監督成本、在獨立於第三方的前提下也可自動執行,緊密對接業務流程節點,簡化了運作程式。相應地,基於上述交易的貸款稽覈發放效率也得到顯著提升。

拓展業務範圍:可擴充套件程式設計打造多樣應用

在區塊鏈應用的2.0時代,不僅限於數字貨幣,更延伸到了金融領域。透過智慧合約、精確計算、強制執行等手段保證資產的使用方向,從而確定資產的未來價值。在構造金融資產及其合約的過程中,關鍵就是不同時點價值的計量,區塊鏈技術可解決資產定價問題,為創造多樣化金融資產組合打通了道路。

傳統複雜投融資組合構建受制於風險水平把控,多層資訊傳遞及覆蓋增加了不透明度,使得金融機構在產品創新擴充套件道路上難以闊步前行。視覺化價值計量既給創造更豐富的組合產品提供了機會,同時又賦予金融機構足夠的資訊以便進行靈活搭配、風險對沖,為業務創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這樣一來,無論是中小企業還是銀行都能在不同組合的搭配中找到平衡、降低風險,在一定程度上切實解決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少的難點。

產品多樣化還體現在合約設計的靈活性。區塊鏈技術應用下基於智慧合約的交易也擁有不少優勢,其中之一即為程式碼式合約的可程式設計性強。區塊鏈的靈活程式設計特性在設計合約過程中得到最大化的體現,可以根據現實情況與需求的不同新增相適應的個性條款,不再受限於傳統合約模板,實現精準營銷。

另外,條款設定可以與基礎大資料相匹配,利用歷史資料和當下資訊搭建衡量指標,提高設計的科學性。

除此之外,程式設計區塊鏈也讓監管科技提升一個技術層次。提前確定的資金流向使得視覺化、確定性監管成為可能,推動監管層從被動監管(等待被監管方提交資料)到主動監管(主動獲取監管資料)轉變,提高了貨幣違法使用行為的曝光率。

這一技術可應用在經營監管、資金監管以及稅收監管各領域,甚至開展新型監管模式,區塊鏈技術可預見地在未來會給電子商務監管帶來新一輪曙光。

如今,區塊鏈在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多,但行業缺乏標準,所以中物聯區塊鏈分會成立供應鏈金融標準與應用工作組,協同各方企業共同推進區塊鏈在行業的標準與應用,同時也歡迎有資質的企業一起參與。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