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EP Vs. Libra2.0 穩定幣的雙重未來?

買賣虛擬貨幣

作者| DavidA.Johnston

摘要

穩定幣的前景已經很明確了,未來會有兩種型別的穩定幣存在。一種作為央行的延伸,另一種是完全去中心化的穩定幣,兩者之間沒有中間地帶。

上週有三個動態讓這一點很明顯,一是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建議,二是2.0版的Libra白皮書的釋出,三是中國國家區塊鏈委員會的宣佈。

為了保持運營,所有中心化的穩定幣都會受到高度監管,它們的貨幣政策由各個國家控制,它們的貨幣籃子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或類似的全球銀行實體設定。唯一的替代選擇是高度去中心化的穩定幣,它沒有使用者資金的託管,沒有公司,沒有基金會,沒有運營商和驗證者的參與。

對於現有的穩定幣,由於這些建議將於7月15日最終定稿,然後由成員國的央行實施,因此它們需要快速選定一個方向發展。USDC和其他現有的受監管的穩定幣很可能會對其中心化的方法進行雙倍減持,甚至可能受到以太坊等技術堆疊的壓力落到Libra的區塊鏈或已知驗證者的類似區塊鏈中。

對於Tether的USDT而言,無論是受監管還是去中心化管理,似乎都是一條艱難的道路,因為他們缺乏USDC型別的監管DNA,而且他們的儲備模式並不容易進行去中心化管理。對於Maker's Dai來說,他們最近將USDC新增到了抵押品中,這可能會使他們走上受監管的道路。

最後,還有一些較新的專案,比如PegNet,它們是基於挖礦的,沒有託管人,沒有運營商,沒有驗證者,沒有公司,沒有基金會等等,它們可能會在去中心化的穩定幣市場上搶佔大部分的市場份額。

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建議

金融穩定理事會是2009年金融危機後由二十國集團(G20)成立的獨立組織,由總部設在瑞士巴塞爾的國際清算銀行資助。去年,在2019年6月Libra迫使各國政府認真對待 "穩定幣 "後,金融穩定理事會受各國央行和G20的要求,就 "全球穩定幣 "提出建議。

以下是2020年4月14日釋出的報告,概述了FSB向其成員央行提出的十大主要建議,其中包括全球前24個經濟體 (阿根廷、澳大利亞、巴西、加拿大、中國、法國、德國、香港、印度、印度尼西亞、義大利、日本、墨西哥、荷蘭、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新加坡、南非、韓國、西班牙、瑞士、土耳其、英國、美國)。

報告中的10條建議

1. 主管部門應擁有並利用必要的權力和手段以及充足的資源,全面規範、監督和管理全球供應鏈及其多功能活動,並有效執行相關法律法規。

2. 主管部門應根據職能要求對全球供應鏈適用監管要求,並與其風險相適應。

3. 主管部門應確保對全球供應鏈進行全面的監管、監督和監督。各主管部門應在國內和國際上相互合作和協調,促進高效、有效的溝通和協商,以支援對方完成各自的任務,並促進對全球供應鏈進行全面的監管和監督。

4. 主管部門應確保全球供應鏈安排有一個全面的治理框架,明確分配全球供應鏈內的職能和活動職責。

5. 主管部門應確保全球供應鏈擁有有效的風險管理框架,特別是在儲備管理、業務應變能力、網路安全保障和反洗錢/打擊恐怖主義措施以及 "適當"的要求方面。

6. 主管部門應確保全球供應鏈有健全的資料保護、收集、儲存和管理制度。

7. 主管部門應確保 "全球供應鏈 "有適當的復甦和解散計劃。

8. 主管部門應確保全球供應鏈向使用者和利益相關者提供全面和透明的資訊,以瞭解全球供應鏈的運作情況,包括其穩定機制。

9. 主管部門應確保全球供應鏈在以法律形式向使用者明確說明任何贖回權的性質和可執行性以及贖回程式(如適用)。

10. 主管部門應確保全球供應鏈開始在某一司法管轄區開展任何業務之前,確保全球供應鏈符合該司法管轄區所有適用的監管、監督要求,並構建能夠在必要時適應新的監管要求的系統和產品。

簡而言之,全球穩定幣將需要遵守每個主要司法管轄區的銀行標準(該標準已經施加於金融機構、託管人和其他受監管實體)

進入Libra 2.0

在金融穩定理事會發布報告後,Libra釋出了2.0版白皮書。

更新後的版本直接反映了金融穩定理事會提出的合規建議,白皮書甚至提到了Libra與金融穩定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其他監管機構的討論,為他們的決策提供了意見。這使得Libra去年在2019年6月提出的最初願景有四大變化。

Libra的變化概要:

1.在多幣種之外,提供單幣種穩定幣。

2.透過健全的合規框架,加強Libra支付系統的安全性。

3.在保持其主要經濟屬性的同時,放棄了未來向無許可公有鏈的過渡。

4.在Libra儲備的設計中建立強大的保護措施。

這些變化歸結為,四個國家的Libra使用者使用單一貨幣穩定幣(美國、歐盟、英國和新加坡),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使用者將使用Libra籃子。隨著每個國家釋出央行數字貨幣(CBDC),Libra將直接用該國央行的CBDC替代他們持有的貨幣儲備。該籃子的資產組合將被限制在貨幣(可能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設定)和最多90天國債和其他極端保守的短期政府證券。

此外,Libra還將引入 "金融情報機構",該功能將處理KYC、AML、CTF和其他各種型別的系統範圍內的使用者活動跟蹤,以達到全球標準。

最後,Libra放棄了去中心化的道路(意味著由社羣選出驗證人)。相反,政府已經向他們明確表示,所有的驗證人都必須是已知的、受監管的實體,增加驗證人的過程中必須徵求監管機構的意見。

目前仍有說法稱“為沒有銀行卡的人提供銀行服務”是Libra任務的一部分。但坦率地說,很難想象Libra如何服務那些缺乏滲透性地址,或者沒有政府身份證或其他阻止他們透過KYC來參與Libra的人,這比他們能獲得一個銀行賬戶還要難。

中國技術棧與國家區塊鏈委員會

雖然Libra已經成為西方銀行業的 "分散式賬本",但中國的方法似乎更廣泛地分佈在中國經濟內的主要公司和參與者之間。大多數主要的中國科技公司都建立了自己的區塊鏈,而政府正在談論建立一個 "區塊鏈服務網路",將它們都連線在一起,其技術是基於在Hyper Ledger的分叉上構建的。

這就是中國國家區塊鏈委員會,因為它包括所有主要的技術公司和參與者構建的區塊鏈,並已經開發了支付或其他功能,隨後中國央行數字貨幣也將流入這些區塊鏈。已經有圖片洩露了中國將首先推出數字人民幣的測試城市和地區。

因此,與其說是向加入 Libra做出努力,不如說中國企業將在完全在不同的技術棧上運作。雖然從某種意義上說這是相似的,但驗證者和參與者都是已知的實體,並執行許多相同的要求和標準。

穩定幣的格局和未來發展

現在,每一個穩定幣專案的時鐘都在滴滴答答地計時。他們會向哪個方向發展?這種情況與2017年初的情況非常相似,當時證券監管機構開始對流入ICO的數十億美元的資金產生了興趣。隨著越來越多的建議在2017年晚些時候和2018年初被執行,這實際上迫使每個ICO專案要麼轉而註冊為證券,要麼推出他們的主網來證明他們是完全去中心化的。

這無疑是一個艱難、複雜、混亂的過程。對於那些走上監管之路的ICO公司來說,他們發現安全代幣市場流動性不強(由於缺乏經紀商),監管機構在許可證上拖延時間,以及主要的司法管轄區(比如在美國)不願意批准他們的申報(在Reg A+的情況下)。

另一方面,那些行動迅速、推出中心化主網的專案基本上都被納入了不溯既往的行列,要麼被完全放任自流,要麼因其ICO包袱而被罰款。像Telegram等推出時間較長的專案實際上錯過了這個不溯既往的時間,反而進入了與監管部門的法律衝突,衝突直到2020年4月還沒有解決。

借鑑最近的歷史經驗教訓,那些嘗試中心化的人很可能會有一條艱難的道路,因為很多要求還沒有明確規定,他們必須與Libra這個巨頭競爭(因為Libra在全球範圍內有數十億使用者),而且需要與金融穩定理事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和世界各國央行等機構直接合作。筆者預計那些最有條件的公司,比如Coinbase的/Circle的USDC,很可能會向Libra區塊鏈方向發展,特別是考慮到Coinbase已經是Libra組織的成員。

Tether的USDT的處於兩難的境地,因為它們的結構將使他們很難遵守新法規,但是作為以Bitfinex為母公司的私有公司,他們也很難看到一條去中心化的道路。

Maker Dai也處於困境中,因為它們同時具有中心化和去中心化的元素。最近更多的使用USDC來支援Dai的舉動,可能會讓他們走上中心化的道路。他們已經擁有了基礎和人脈,可以嘗試成為基於以太坊系統的受監管穩定幣。但是以太坊缺乏已知驗證者將是一個問題,因此Dai可能會被迫在一個已知驗證者企業的私有以太坊分叉上執行,或者加入Libra區塊鏈。

最後,這些建議確實承認了對必須遵守這些針對“全球穩定幣”規則的專案的限制。(即那些不持有中央儲備,不作為保管錢包,不參與驗證和其他任務的專案)。第一個出現的此類專案是PegNet,它已經在2019年8月推出了基於去中心化挖礦的穩定幣網路。在PegNet系統中,唯一的參與者是使用者和協議。礦工和套利者在PegNet中完全是去中心化的功能,沒有中間人參與確認交易或驗證網路中的資產的轉換。

結論:

有幾個定位良好的穩定幣專案將從這些新建議中受益,即USDC和Libra。對於Tether的USDT來說,未來的路還很難走,很可能最終會導致其解散或不得不從目前的結構中進行重大調整。Maker's Dai將不得不確定一條前進的道路。最後,筆者預計像PegNet這樣的去中心化穩定幣將會有大規模的增長,因為它們會爭奪Tether和其他穩定幣的市場份額,隨著這些建議被逐國實施,這些穩定幣會受到負面影響。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