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對商業模式變革,是價值創造、利益分配等,是“3+1”的方式

買賣虛擬貨幣

在網際網路剛流行的時候,網際網路大行其道,加個.com就是網際網路公司了,其實跟網際網路沒有啥本質的聯絡,都是生拉硬套。

現在區塊鏈技術火了,特別是1024講話之後,更是有大量上市公司宣稱自己開展了區塊鏈業務等等。

區塊鏈開啟了資訊網際網路向價值網際網路的轉變,而這個過程中,碰瓷區塊鏈技術的公司想必不會少。

區塊鏈利用分散式資料儲存、點對點傳輸、共識機制、加密演算法等技術,具備去中心化、開放性、自治性、不可篡改、匿名性等功能特點。

通證基於區塊鏈,依託社群共識,實現了原有網際網路和商業不夠重視或無法落地的需求,如全球分散式協作。

通證本質變革生產關係,即改變利益的分配方式,重構原有商業模式。

想起一個故事,古代有兩個老農民暢想皇帝的奢華生活,一個說:“我想皇帝肯定天天吃白麵饃吃到飽!”另一個說:“不止不止,我想皇帝肯定下地都用的金鋤頭!”

那麼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起來的商業模式,會有什麼樣的特點呢?

總結起來:3+1,三個區塊鏈式特點,和一個利潤分配。

三個區塊鏈式特點:1)分散式思維,分散式協作;2)協議程式碼化思維,規則透明化,程式碼化,不可違約;3)共識性思維,共識創造價值;

一個利潤分配:共享、共贏精神,利益合理分配,這也是是最重要的一點,也融合到前面三個特點中。換句話說,就是Token的怎麼分,分給誰的問題。

一、分散式思維

現在經濟系統呈現冪律分佈、平臺化特點,如滴滴打車一個平臺掌控著成千上萬的出租汽車,facebook掌控著27億使用者資訊。這些大型平臺一旦出問題,如資訊洩露、系統故障、風險失控,可能引發社會混亂。

分散式思維本質上是權、責、利的去中心化,在傳統經濟中表現為權責利分散式再造。分散式思維來構建上述平臺,實際上也為這些平臺降低因權力集中帶來的責任與風險。

集權中心往往是分散式改造的重點。如大型上市公司董事會,其決策關係到廣大中小投資者的實際利益。

在西方國家,上市公司治理機構也不斷地去中心化,大量引進外部董事,以增加決策的科學性和公開性,而且還能降低權力作惡。

二、協議程式碼化思維

契約是現代文明的基礎,契約精神已經成為市場經濟和文明社會的靈魂。現實情況是違約屢見不鮮,如撕毀協議、毀約跑路等。

現實中契約從口頭協議到書面合同,再到電子合同,從紙質化,到資料化,再到程式碼化,一直都在強調合約的履約能力和執行能力。

而透過區塊鏈將合約寫在公開透明的共享賬本上之後,能夠極大地降低履約成本,提高合約質量。因為,合約的程式碼化,透過程式碼來約束合約的執行。

這是區塊鏈時代的特點:演算法經濟學,即利用演算法進行資源的高效排程和分配。

現實中許多高度資料化的產業非常適合使用智慧合約降低成本,如共享單車,當使用者掃描單車二維碼的那一刻,合約即簽署;關鎖的同時扣費就完成,合約即執行完畢,整個過程由程式碼和邏輯進行判斷,很少人為干預。

三、共識性思維

在網際網路中是使用者至上的使用者思維,從使用者的角度設計產品及服務滿足使用者需求,本質上是與使用者需求達成共識。

而區塊鏈世界中有點按需生產,先與使用者達成共識,而後採用產品與服務。通證經濟的共識性思維,在融資中即為眾籌的模式,使用者為自己的夢想買單;在營銷中,這是一種提前鎖定使用者的策略;在管理中,讓使用者參與到監管環節中;在商業模式中,是將使用者納入產業鏈之中。

因此,通證生態體是以社群共識為基石進行建構的,其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共識。

通證思維從共識出發,只有共識才能開啟社群、交易與協作。如果共識破裂,公鏈就可能分叉。通證的價值就會降低,甚至歸零,夢想破滅。

四、共享、共贏精神

通證的本質是變革生產關係,前面說到的分散式思維、協議程式碼化思維、共識性思維,屬於前菜,沒有涉及到利潤的分配。

說到利益的分配,特別需要有共享精神和企業家的氣度。所謂財散人聚、財聚人散。涉及到三點:1)要分;2)分什麼;3)怎麼分。

1)要分,俗話說要捨得,有“舍”才有“得”;

2)分什麼,可以是股權、債權、物權等,權利和責任是對等的,分什麼要衡量付出與得到;

3)怎麼分,什麼生產要素可以納入分配的範疇,如已出現有行為挖礦、交易挖礦等模式,更多有效的方式值得探索。

因此,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起來的商業模式,概況起來就是3+1。在專案管理上,要具有分散式思維;在責任義務的履行上,要具有協議程式碼化思維;在價值創造上,要具有共識思維;在利益分配上,要具有共享共贏精神。

參考資料:《通證學》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