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重塑人類社群生態

買賣虛擬貨幣

來源 /《人人都懂區塊鏈》責編 / Carol出品 / 區塊鏈大本營(blockchain_camp)

縱觀人類歷史,族群化、社羣化、社群化是社會演化的自然結果。

大到家族與村社、宗教與政黨,小到興趣小組與各類俱樂部,都是社群組 織形式的呈現。雖千百年來有所異同,但社群的連結形式始終變化不大,其以 “ 空間疆界”為第一性原理,依託於血緣、地緣、信仰、經濟、法律甚至槍炮建構起人與人之間小範圍交往的穩定結構。

直到網際網路的出現,這種小而窄的傳統社交疆界才被打破。人們可以透過 網際網路輕鬆自如地產生連結,跨越種族國度,突破時空界限,自由溝通交流。但這種連結只是拆除了傳統社群的隔牆,縮短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距離和成本,並沒有真正地建立起一種具有黏度、自信任的社群生態,是一種弱連結。

而區塊鏈技術的出現,會將這一弱連結轉化為強連結。其去中心化的特 效能打破傳統網際網路的資訊傳播和價值傳遞的邊界,並在網際網路的基礎上, 透過Token激勵為社群參與者創造經濟利益,透過共識建立起一同認可的社 群信仰。

從社交、社羣到社群的進化

雖然社群組織形式誕生已久,但社群概念的興起卻是在網際網路誕生之後。對於網際網路上最早出現的群體聚集現象,人們將其稱為“ 虛擬社羣”。著名 社會學家Howard Rheingold在他的《 虛擬社羣》(The Virtual Community)一書 中就提出過“ 虛擬社羣”的概念:人們透過網際網路互相連結,突破地域限制, 彼此溝通交流,分享資訊和知識,形成相近的興趣愛好和情感共鳴,這種特殊 關係網路就是“虛擬社羣”。

如今,二十多年過去,網際網路世界仍然一直在變。從Web 1.0 到Web 2.0, 再到移動互聯;從最初的BBS、部落格、微博,到現在的微信及各類社交應用;從基於資訊、內容互動的網路形態,演變到基於價值、精神互動為主要特徵的 網路形態。人與人的連結核心也經歷了從社交、社羣到社群的進化。

1. 早期網際網路:社羣裡的站長與博主

網際網路最初由一群稱為“ 極客”的技術狂人所創造,他們因對技術的痴 迷而自發聚在一起創造了網際網路世界。如今看來,這一舉動本身也頗具社群鏈 接的本質特徵——基於一定的需求與愛好將大家聚合在一起。而網際網路的爆發 也是從社羣網站開始的,那時,個人站長盛行,動輒組建社羣。天涯、貓撲和 西祠衚衕也曾經是那個時代的“獨角獸”。

後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及第一次網際網路泡沫的幻滅,2004 年,身為網際網路先驅的奧萊利副總裁Dale Dougherty首次提Web 2.0 概念,一個人人都是建立者的去中心化時代到來。相對於個人站長時代,Web 2.0 則更注重使用者的互動作用,使用者既是網站內容的瀏覽者,也是網站內容的製造者。在模式上由單 純的“ 讀”向“ 寫”及“ 共同建設”發展;由被動地接收網際網路資訊向主動創造網際網路資訊發展,從而更加人性化。

在這個時代,“一對多”和“多對多”的傳播模式並存,RSS、部落格、播客、 維基、P2P下載、社會書籤、SNS、社羣、分享服務等成為Web 2.0裡十分重要的元素,因為它打破了站長或編輯人員的資訊壟斷,個人價值獲得前所未有的尊重。

然而,在這個時代,網際網路的魔盒也僅僅只是開啟了一個小小的空間。PC時代,LBS無處施展,西祠衚衕、19 樓、部落格天下及那些以××地名打頭 的QQ群,也只能滿足那些充滿著荷爾蒙氣息的 70 後、80 後最初探索世界的夢 想。網際網路世界發展到像加拿大思想家麥克盧漢所說的那樣——成為身體器官 延伸的一部分,其實是在智慧手機普及之後。

2. 移動網際網路:

社群崛起 2008 年 7 月 11 號,iPhone 3G 正式發售,預裝 iPhone OS 2.0 和 App Store;2011 年 1 月 21 日,微信釋出了首個版本 1.0。透過手機,移動網際網路以前所未 有的滲透力,直接越過蠻荒的田野,迅速佔領廣袤的大地。許多農村家庭連電 腦都沒摸過,就直接透過手機微信與地球另一側的人互通音信。

此時,移動智慧終端成為人們一個延長的“ 器官”,資訊溝通、支付、娛 樂、社交都在上面一攬子解決,慢慢形成了以社群為依託的市場,如各類微 信群、公眾號。也有人將社群做成了“ 小範圍的集市”,做起了廣告,賣起了產品。

如今,雲端計算、大資料、人工智慧飛速發展。與此同時,儘管許多人不願 意承認,但發端於 2008 年中本聰一篇論文的區塊鏈技術,也正在悄然改變著 世界,成為今天最為火熱的話題。

3. 社群 vs. 社交 vs. 社羣

社交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需求,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社交。網際網路社羣是在社交基礎上,透過一定的形式和連結形成的,以內容、話題、興趣為中心的群 體組織。隨著技術的演進和時代的發展,如表 22-1 所示,社群靠制度化管理, 輸出面向定向群體,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交叉連線的關係等特點,都使社群取 代社羣不可避免。

相比於社群,社羣重度依賴管理者(版主)組織,採用集權化管理,輸出 無特定群體,個體進入社羣主要目的是獲取內容,並無社羣歸屬感,人與人之 間是透過興趣愛好建立起來的散點狀弱關係……這些都為社羣的衰落埋下各種 隱患,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① 社羣疆界與體系封閉,為其衰落埋下了隱患。基於社羣的連結,疆界 過於明顯,社羣之間各大中心結點無法自由互通。

② 社羣未能形成穩定的共識和統一的信仰,使社羣極易被新興物種所取 代。網際網路的本質就是去中心化的叢集社羣,穩固的社羣需要人格化的信仰 中心。

③ 社羣未能形成穩定的利益連結,這是其衰落的根本原因。任何事物的 長盛不衰,除了精神層面的情懷繫結,還須有經濟層面的利益機制。否則, “ 何必曰利”的一群人在精神激勵下轟轟烈烈一陣之後,隨著年齡和激情的消 減,逐漸退出歷史舞臺,社羣後繼乏人,衰落不可逆轉。

區塊鏈與社群經濟的價值重塑

1. 社群的本質:自由與民主

人對自由的嚮往,催生了更高維度的社群。在社羣基礎之上,社群基於某 種利益、價值、情感、信仰而實現自組織、自執行,個體進入社群可以獲得人脈、建立信用,滿足歸屬感和安全感等需要。

社群本身是和社羣相互依存的。只不過,隨著社交工具的日趨多元,社群必然從一個獨立的社羣內走向整個網際網路,從“ 社羣下的社群”演變成 “ 社群化的社羣”,QQ 群、微信群、SNS、論壇、微博、公眾號等都可以成為 社群的生存平臺。這樣一來,社群成員並不依存在同一個固定的社羣平臺之 上,他們可以是散佈在各個平臺之內的獨立個體,被同一個信仰統一體鏈 接集中在一起,然後在各個社群工具之間來回交叉互動,形成一個鬆散型的社羣。

場景即產品,產品即社群。社群一旦形成,其商業價值就不可小覷,社群成員為產品而埋單,這比社羣單純依靠第三方付費( 廣告)的動力更為堅實。如圖 22-1 所示,社羣是一群人的鬆散聚集,社群是人、事、物在場景中的鏈結。

2. 社群的痛點

儘管社群的出現,具備社會網路、人際關係、心理上的深層基礎和文化動 因,然而在傳統的以資訊傳播為主的網際網路時代,其痛點仍然堅不可摧。

通觀以往的社群,大多都由少數人充當優質內容提供者,極少數人充當社 群管理者和投資者,多數人僅僅作為內容獲取者。

社群參與者的大部分只能在 其中尋找存在感與歸屬感,而社群建設、利益分配、價值發展不可能惠及每個人。進一步說,社群的價值是在少數人與極少數人之間產生的,然後透過絕大 多數參與者進行分享和傳播,但最後的收益則是在少數人和極少數人之間分配。這樣,價值流與收益流就封閉在一個小範圍內。

亦即說,社群是基於社羣的升維,然而受限於傳統的技術,並未擺脫中心化 的架構設計和內容安排,無法在人人參與和人人獲益的場景化體驗中,獲得源 源不斷的價值再造,無法完美解決社羣在實現自由和民主之路上的三大痛點:

① 邊界和機制;

② 利益和價值;

③ 共識和信仰。

3. 區塊鏈下的社群構建

區塊鏈技術的出現,則讓人眼前一亮,彷彿使人抓住了一把開啟社群經濟新殿堂的鑰匙。

區塊鏈網路乘以網路、信任構建信任、價值無限傳導等特點,與社群的網路連結形態本質上是相通的。因此,區塊鏈技術可以在剷除社羣痛點、為社群建設和持續發展方面帶來一些革命性的變化。

(1)打破邊界

區塊鏈的連結機制,有助於打破資訊傳播和價值傳遞的邊界。去中心化的 區塊鏈技術實施全網路節點的共同記賬方式,網路越複雜,節點越多,區塊鏈網路就越安全,價值就越大。這種連結在社會經濟特徵不同的個體或群體之間發生互動,它跨越了不同的資訊源,並打破邊界,使參與者的貢獻成為價值, 其參與者越廣,價值也就越高。社群所有人的共識、所有人的信任、所有人的參與,是其價值產生的基礎。

(2)Token激勵

區塊鏈技術帶來的資產Token化,讓權益具備更高的流通性,照顧了參與 者的利益訴求,也滿足了資本世界的發展邏輯。參與者手中Token的價值取決 於整體的網路價值,人人參與,人人互信,才有分散式點對點的投入,投入越 多價值越高。相反,越不被信任的區塊鏈網路,越是一文不值。這種基於網路 疊加幾何數發展的形態,滿足了信任的需求,也促進了社會資本的進一步凝 結,因而讓每一位參與者都有機會獲得經濟上的利益。

(3)建立信仰

區塊鏈價值傳輸的協議網路是基於共識演算法開發的,它在每一個節點之間 建立了一種普適的信仰。這更像是自由經濟模式下的物物交換,是共識主動性文化體系下的產物,這與基於HTTP超文字傳輸協議的資訊網際網路以資訊換取信任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因此,作為社群成員之間的連結,具有從價值共識到 精神信仰的一貫性,他們對於社群生態的態度,也從最初級的認同、服從,上 升到主動維護和誓死捍衛。

4. 區塊鏈重塑社群經濟

在傳統的社群經濟中,價值是由極少數人創造的,普通使用者沒有持續動力 參與價值創造。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使Token融入傳統的社群當中,個人角色發生了顛覆性的劇變。

(1)從“打醬油”到利益持有者

無論你是創作優秀內容,還是推薦優秀內容,抑或是做社羣管理者,甚至 你就是“ 打醬油”,系統都可以用Token作為獎勵,獎勵的多寡,由系統機制 和共識演算法決定。Token的價值是和社群的價值繫結的,也就是說社群產生的 價值越大,Token價值越高。使用者的角色不再僅僅是平臺使用者,也是平臺的 利益持有者,天然希望平臺發展良好,從根本上改變了使用者的行為模式,自然 而然就完成了從消費者到投資者的身份轉變。

(2)從社群參與者到管理者

傳統的投資模型中,持有某公司部分股權,並不代表就能享有該公司的管 理權。但Token的出現,透過共識約束的參與機制下,社群參與者天然地具備 社群管理的機會。參與的邏輯是,在某個特定的具體方向上,社群參與者透過 研究、宣傳、製造影響力,並申請該板塊的建立權和管理權。本質上,能否得 到管理權並不在於持倉該幣的多少,而在於在該專案中的影響力大小。

(3)從管理者到廣告運營商

以國內某加密貨幣社羣為例,主題版塊是管理經營的一家“ 店鋪”,版塊 的人氣越旺,則版塊頂部的廣告價值越高,因此管理組能夠獲得的收益也相應 越多,這就會促使其他版塊的管理組也競相效仿,以生產更為優秀的內容。

總而言之,區塊鏈技術帶來了真正的民主自由,使“ 個人角色”有了新 的定位,每個參與人都能夠獲得相應回報,極大地縮短了從付出到收益的反饋過程,建立了一個“ 付出——收益(增值)——再付出”的迴圈的生態。進一 步說,區塊鏈的應用和Token的出現,改變了價值流與收益流,使普通使用者也能夠創造價值、獲得收益,這樣就使價值流和收益流的小範圍閉環得以開啟,讓更多的參與者能夠付出並得到回報。

鑑於這種優勢,社群向參與者賦能,參與者透過工作量證明,獲得相應回 報。其不僅可以獲得價值,更能展示自己的價值,進而獲得收益並公平分配。價值和風險共擔,真正實現使用者與社群的良性互動。

超級社群形成的區塊鏈文明

如果說以TCP/IP協議為基礎的資訊網際網路的出現迅速降低了人類的交往 成本,那麼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價值網際網路則正在使人類組織的橫向革命從生產 領域擴充套件到人類社會的其他領域,並遲早會將我們每一個人大腦內部的思維網 絡併入那個無比擴充套件了的外部網路,從而徹底改變人類傳統的“ 主體—客體” 認知模式。而這一改變,將從超級社群開始。

1. 超級社群

社群起於人們對存在感、歸屬感、自由感的追求。在此基礎上,區塊鏈技 術為社群參與者創造經濟利益提供了天然條件,這就進一步加強了成員對社群的認同。

同時,由於區塊鏈模式下的社群網路形態,具有網路乘數的效應,這也就 意味著,社群間可以打破疆界、廣泛聯結,進一步拆除傳統社群人與人之間的 心理隔牆。

正如帕拉格·康納(Parag Khanna)在《 超級版圖:全球供應鏈、超級 城市與新商業文明的崛起》(Connectography:Mapping the Future of Global Civilization)一書中提出的,隨著全球性超越主權的分權與聚合,城市與城市 群將成為未來的趨勢,城市的轄區邊界和管理邊界,將因生產要素和文化的 衍生而變得越來越弱,隨之產生的將是超級城市。反觀近年來社群間的共生 與發展,聯盟化的“ 超級社群”也在慢慢浮出水面。其表現形式有以下兩個方面。

① 體量巨大的社群,將透過社群賦能,內部裂變,形成亞群。這種以 “ 內部賦能”為前提的亞群的出現,就如時下流行的“ 內部創業”或大企業中 的生態企業,是一種良性的裂變,並使生態變得豐富多元,活力非凡。

② 社群與社群之間,也可以透過技術與合約,達成共識,互通有無。引 入Token機制後,生產關係的改變不僅會發生在社群內部,社群與社群之間的 協作關係也將被改寫。社群之間的聯盟模式,各Token可以相互兌換,為一些 在社群之間具有需求轉化的參與者提供一個便捷的切入途徑,同時達到各個社群之間的互補效果。比如比特幣、ETH、EOS,代表的是三大不同社群的 “Token”,他們之間的互換和流通,相當於價值上的互換。未來,此類互換將 越來越多,分工協作也會越來越頻繁。

2. 區塊鏈文明

依託於群內賦能和群際流通,超級社群和社群聯盟將成為未來一大顯性 趨勢。這一趨勢,將大大促進現有文明組織形態的變革,加速區塊鏈文明的形成。

傳統的文明組織中,國界線表示國與國的隔離。不同政權強調本國的國土主權,限制人員、資本、資源、技術的流動,而在互聯時代,國家必須選擇與 其他國家、其他區域連線,連線的力量超出了政治和軍事的力量。

然而,事與願違的是,一方面全球不同主權國家之間透過修建基礎設施, 打造供應鏈,實現資源、生產、服務、消費的連線;另一方面,又在不停地進 行權力角逐,新的貿易戰和軍備競賽此起彼伏,到處充滿了貿易屏障和防火牆,全球各地都是深溝高壘。

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透過重塑社群,使超越主權障礙成為一種可 能。區塊鏈技術促進獨立社群的發展壯大,這是區塊化的強化效應,也是社會網路強聯結關係的體現。真正高維度、高價值的社群,並不止於滿足社交需求,而是提供基於信任的身份認同,以及對場景需求的滿足。同時,社群透過 群內賦能和群際流通,共享資源和繁榮。

結語:人類文明組織形態的新變革

人類交往活動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人類社會的規模與人類認識世界 的能力。

從宗族到黨派,從社羣到社群,人類交往的組織形式在不斷突破時空界限 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建立人與人之間更多的信任,並在這一過程中改變人類社 會,不斷地進行更大規模的協作與交換。

而區塊鏈技術下超級社群的出現,將會再一次促進人類文明組織形態的新變革。其分散式、去中心、共識機制等特點,將重塑新社群經濟,改變參與者 的角色和身份,使社群接近自身本質——存在感、歸屬感,亦即民主和自由。

一方面,超級社群使價值流與收益流得以開啟,從而惠及所有使用者,真正實現了社群與使用者的共贏成長。另一方面,它迴歸了民主精神,為馬克思所預 言的實現自由人的自由聯合提供了技術條件,但由此帶來的人類文明組織形態 層面的變革也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超級社群是對區塊鏈模式下社群網路形態的一種預判,對於這樣一種預判你是否認同?有人說,雖然區塊鏈社群一開始是由 Token 進行繫結的,但最後將由信仰來繫結。對於這一說法,你又是怎麼看的?區塊鏈文明之下的社群最終會如何演變呢?

免責聲明:

  1. 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鏈報觀點或立場。
  2. 如發現文章、圖片等侵權行爲,侵權責任將由作者本人承擔。
  3. 鏈報僅提供相關項目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推荐阅读

;